㈠ 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温度为什么为30℃
每一种微生物来都有其最适温度自,无论是繁殖还是生存,都有其特定的温度,如果温度变化轻则影响其正常生活,重则使其死亡。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6-30℃,最高温度在37-43℃,当温度低于10℃时,微生物将不再生长。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微生物的代谢速率会相应提高,COD的去除率也会提高10%左右;相反,温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因此在冬季时,COD的生化去除率会明显低于其它季节。
微生物除了需要营养,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溶解氧、渗透压等才能生存。如果环境条件不正常,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发生变异或死亡。
㈡ 40度到50度温度下,常见的厌氧微生物和有氧微生物有哪些
有氧分解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内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容大量能量的过程。
厌氧分解,是指生物细胞在酶的作用下对有机碳化合物进行的不彻底氧化,所脱下来的电子经部分电子传递链,最后传给外源的无机氧化物(个别是有机氧化物),并释放较少能量的过程。
不同在于,产生的能量不同,有氧分解产生的能量是无氧分解产生能量的几十倍;条件不同,有氧分解需要氧气,厌氧分解不需要氧气参与;生成产物不同,有氧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厌氧分解产生乳酸或者酒精
㈢ 水里面的细菌微生物最活跃的温度是多少度
水里面的细菌微生物最活跃的温度是多少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尽管在高温环境(50℃~70℃)和低温环境(-5~0℃)中也活跃着某些类的细菌,但污水处理中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
㈣ 什么是微生物的致死温度
60C,日常生活中将食物加热到60度以上就可以将大部分微生物杀死。
内衣用沸水煮10 分钟,就很干净了。达到了医学无菌标准。
㈤ 食品加热温度为多少度才能彻底杀死微生物
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
㈥ 微生物滋生最适合的温度
一:把那些肉晒复干。理由:把制食物里面的水分去掉,防止微生物滋生
二:这个方法我不太确定...就是把食物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理由:低温干燥减少微生物滋生。
这道题我前几天刚做......但是我也错了后面的,你来参考参考吧。
㈦ 温度、水分、辐射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来:是影响微生物源生长繁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有宽有宰,但总有最低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微生物在其各自最适生长温度下,分裂代时最短,生长速率最高
水分:水分活度低于最低水分活度时处于休眠状态,严重时引起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细胞死亡
辐射:使蛋白质、核酸吸收变性失活,也可产生有毒的自由基结合到DNA、RNA蛋白质分子上,干扰代谢过程
㈧ 能在极低温度存活的微生物,存活的最低的温度是多少
生物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恶劣的“极端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力,这是高等生物所无法比拟版的权.例如,多数细菌能耐0℃到-196℃的低温;在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300℃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一些嗜盐细菌甚至能在饱和盐水中正常生活;产芽孢细菌和真菌孢子在干燥条件下能保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耐酸碱、耐缺氧、耐毒物、抗辐射、抗静水压等特性在微生物中也极为常见.
微生物个体微小,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大,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性状变化(变异).尽管变异发生的机会只有百万分之一到百亿分之一,但由于微生物繁殖快,也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人们才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不断改良在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如青霉素生产菌的发酵水平由每毫升20单位上升到近10万单位,利用变异和育种得到如此大幅度的产量提高,在动植物育种工作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㈨ 微生物死亡的温度为多少
在高温生物死亡通常是蛋白质的变性固化。不同蛋白质含水量不同,从而凝固温度不同内。
蛋白质含水容量(%) 蛋白质凝固温度(℃) 灭菌时间(min)
50 56 30
25 74~80 30
18 80~90 30
6 145 30
0 160~170 30
㈩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测定在什么温度培养多少时间
25度24小时。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形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来大量絮凝和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并在氧的作用下,将这些物质同化为菌体本身的组成,或将这些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物质,从而达到降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浓度的目的。这种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胶团或絮状的微生物群体称为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方法称为活性污泥法。
(一)活性污泥的生物组成
1.细菌
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它们在去除水体中有机物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活性污泥的细菌中,好氧呼吸的化能异养细菌占的比例最大,是降解水体中各种有机物的生力军。
丝状细菌在正常的活性污泥中只占很少一部分,不会引起污泥膨胀和漂浮,主要为诺卡氏菌(Nocardia)等。丝状细菌在活性污泥中起到骨架的作用,同时也能降解一部分有机污染物。
2.病毒
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包括人类病毒和噬菌体等,人类病毒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很多噬菌体能在各种细菌中寄生,对控制细菌的数量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大肠杆菌噬菌体可作为指示生物来反映其他肠道病毒是否存在和它们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归宿。
3.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的数量也是很多的,它们以悬浮的有机颗粒包括细菌为食,原生动物的研究比较彻底,大部分的种类已经被确定,它们包括纤毛类、鞭毛类、根足类和吸管虫类,如钟虫(Vorticella)、聚缩虫(Zoothamnium)、盖纤虫(Opercularia)等。原生动物的作用是通过摄食降低游离细菌的数量,提高出水的澄清度。同时,原生动物可以作为指示生物来反映出水质的优劣。
4.真菌
活性污泥中有真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真菌生长的速度比细菌慢,真菌不是微生态群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酸性条件下,真菌会大量繁殖,很有可能出现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中出现的真菌有地霉属(Geotrzch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等。
5.藻类
在水气的交界处有藻类生长,但是在活性污泥中其数量很少,一般不加考虑。
6.后生动物
在活性污泥中还有各种后生动物,如线虫、轮虫、寡毛类环节动物和熊虫等。它们在摄食细菌细胞方面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轮虫在活性污泥中最常见,它一方面摄食悬浮的细菌,另一方面产生的黏液能促进菌胶团的形成。
(二)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
生物相镜检可随时了解原生动物种类变化和相对数量消长情况。根据原生动物消长的规律性初步判断废水净化程度,或根据原生动物的个体形态、生长状况的变化预报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原生动物形态、生长状况异常,就可及时分析是哪方面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三)活性污泥法管理中使用的指标生物
一般认为用显微镜能够判别的生物(主要是比原生动物大的生物)已成为掌握活性污泥、处理设备的环境条件等是否良好的指标。
(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生物 活性污泥性生物有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聚缩虫属、独缩虫属、内管虫属、各种轮虫类以及吸管虫类的固着生生物或匍匐型生物。一般说来,如果在1mL混合液中,这类生物有1000个以上,而且占全部生物的80%以上时,就可以判定为净化效率很高的活性污泥。这种情况下,絮凝体多为500~1000μm左右。
(2)活性污泥状态不好时出现的生物一般在活性污泥的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鞭毛虫类。非活性污泥型生物有波豆虫属、豆形虫属、草履虫属等快速游泳的种类。当这些生物出现时,絮凝体一般都很小(100μm左右);当活性污泥状态很不好时,只有波豆虫属和屋滴虫属出现,而活性污泥状态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3)在活性污泥恢复时出现的生物 中间污泥性生物有漫游虫属、斜叶虫属、斜管虫属、尖毛虫属等缓慢游动或匍匐前进的生物。这类生物在一个月左右连续成为占优势的种属时也能够观察到。
(4)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的生物 这时出现的生物有蛞蝓简便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生物。如果有数万个以上这类生物出现时,絮凝体就会变小,并且出水变得浑浊。
(5)污泥膨胀时出现的生物浮游球衣菌、发硫菌属、各种霉菌的丝状微生物是造成污泥膨胀的诱因生物。污泥容积指数在200以上时,可看到丝状微生物呈碎棉线状存在。当出现丝状微生物增长的预兆后,一般经过4~7d时,就会看到污泥容积指数急剧上升。
(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生物 在溶解氧不足时就会出现白色贝日阿托氏菌、扭头虫属、新态虫属等适应在溶解氧低的条件下生活的生物。当这种生物出现时,活性污泥有时呈黑色并放出腐臭味。
(7)曝气过量时出现的生物 如果长时间地连续进行过量曝气,就会使各种变形虫和轮虫成为占优势的种属。
(8)废水浓度极低时出现的生物此时会出现大量的游仆虫属、狭甲轮虫属、鞍甲轮虫属、异尾轮虫属等生物。
(9)冲击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生物原生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影响的敏感性高于细菌,所以根据对原生动物的观察就可以判断活性污泥所受到的影响。盾纤虫是在活性污泥型生物中敏感性最高的生物,所以盾纤虫的急剧减少可作为出现冲击负荷或有很少量的毒性物质流入的征兆。当很多生物都濒临死亡的时候,就可认为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待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