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垃圾渗滤液用纳滤还是dtro

垃圾渗滤液用纳滤还是dtro

发布时间:2023-04-26 11:34:08

①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案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受垃圾成分、降水量、填埋工艺及填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成分复杂、及-N浓度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用常规的生化处理方法难以处理达标。与生化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受原水水质变化的影响较小,能够保持出水水质稳定,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明显的优势。碟管式反渗透(DTRO)工艺是一种新型的反渗透处理技术,在高浓度料液处理中应用广泛,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也得到应用。

垃圾渗滤液(DTRO)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渗滤液先汇集到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原水贮罐出水经加酸调节pH值,以防止碳酸盐类无机盐结垢,再经砂式过滤器和芯式过滤器过滤降低SS浓度。预处理后的渗滤液进入第一级系统,在膜组件中进行反渗透,产生的透过液进入第二级DTRO系统,第一级DTRO浓缩液排入浓缩液储池等待回灌;第二级DTRO系统透过液排入脱气塔,吹脱除去水中二氧化碳等气体,使pH值达到6~9,然后进入清水池,达标后排放,第二级DTRO浓缩液回流进入第一级DTRO的进水端。金正环保是DTRO膜的生产企业,在DTRO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有多年的工程经验。

② 渗滤液的处理设备

单级自养脱氨氮反应器
高浓度氨氮是渗滤液处理的主要问题,传统的生物脱氮很难满足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要求,单级自氧脱氨氮技术是将原来的两级硝化反硝化脱氮方式,改变为在单级系统中进行。国内首次提出了单级全自养脱氨氮工艺技术。通过利用好氧颗粒污泥方法,生物膜方法,实现了对垃圾渗滤液及相关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率自养生物脱氮。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本项目成果对垃圾渗滤液及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从工艺路线提出,到过程优化控制、反应器的启动,以及微生物学机理方面的研究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型超声波震动膜生物反应器
智能型超声波震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和产品(UltrasonicMembramebio-reactor,简称CMBR)它是将专性优势菌
智能型超声波震动膜生物反应器
循环载体LC1(硅藻悬浮球)生物膜法、低频超声波在线动态清洗技术和高效膜(格网筛滤、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陶瓷过滤)分离技术组合成一体的创新型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技术;它是针对中国污染企业排放高浓度、高难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而新开发的创新型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专利技术和升级的智能型CMBR产品;中试试验首先从高难度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发酵制药、化学合成制药、中药提取废水)开始,还推广应用到垃圾渗透液、工业电镀、橡胶化工废水、乳化油污水、酒店餐饮废水,试验总结出大量有价值的CMBR科学试验数据、工作曲线,试验结果及环保部门多次监测数据表明,CMBR系统出水COD、BOD、NH3-N、SS、总磷、色度、浊度、除臭等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中水回用标准,全部截留去除悬浮物(SS)、油类、细菌、病毒、芽胞等微生物,出水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TGL型活性炭过滤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去除一些其它过滤器无法去除的溶解性有机物,如酚、醛、纺织染料、色素、杀虫剂等,一般作为末端水处理设备,或生化处理后难以降解的污染物的去除和最后脱色。广泛用于给水和排水工程的深度处理。
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是当前世界工业废水处理的难点和热点。Glaze等人提出的深度氧化技术为治理有机污染物提供了一条重的途径,已成为一项迅速发展之中的水处理新技术。其方要特征是充分利用自由基,特别是差劲基自由基的强氧化性,会彻底降解在机污染物。电极催化氧化技术该技术就是在此背景下研制成功的,该技术已达到同类物理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应用于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四川、香港等地多家企业。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电极催化氧化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实用性最好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之一,该技术达到同类生物化学处理国际先进水平。

③ 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简介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相当复杂,一般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SS及氨氮,垃圾渗滤液不仅污染土壤及地表水源,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于垃圾渗滤液中CODCr的去除已有许多研究,一般多采用生物法处理,但是处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且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④ 处理垃圾渗滤液应该使用什么种类的膜

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超滤、纳滤、微滤、反渗透等,多数渗滤液处理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膜组合工艺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目前国内外渗滤液处理膜技术以MBR+NF/RO处理技术为主,传统生化+纳滤+反渗透的技术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实际工程案例也有较多报道。MBR+NF/RO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组合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中小城镇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以选择陶氏纳滤+反渗透的方式进行处理。

⑤ 渗滤液DTRO膜后出水氨氮超标处理科海思除氨氮树脂应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镇垃圾成分复杂,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对城镇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垃圾渗滤液就是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的二次污染。其水质水量会随填埋场的年龄、季节变换而变换,由于技术与资金等原因,大部分垃圾渗滤液排放的废水只经简单处理甚至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等水体中,含有高浓度的氨氮等物质,并不断地在水体中累积,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现有膜处理工艺,出水效果不稳定

“生化+双级DTRO”和“生化+MBR+纳滤(NF)+反渗透(RO)”膜处理工艺,是目前国内垃圾渗滤液行业除氨氮采用的主流技术。垃圾渗滤液经过前端生化以及混凝沉淀,后经两级DTRO膜或纳滤+反渗透等膜工艺进行浓缩分离。但由于前端生化的不稳定性以及渗滤液的复杂性,膜进水含量易变,因此出水水质稳定性差,出水最低可将氨氮降到25--30ppm左右(DTRO)或10ppm左右(NF+RO),不能达到排放标准5(8)ppm。

浓缩水不断回灌,处理难上加难

膜处理渗滤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浓水,成份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生化性差,于是无处安放的浓水只能回灌到垃圾堆中,自行消化大部分污染物,随后继续形成渗滤液进入渗滤液处理系统。浓水不断回灌,导致原有垃圾堆形成的渗滤液成分更复杂,处理难度更高,这也是老垃圾填埋场比新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更难处理的原因所在。

提供技术保障,添补工艺缺陷

科海思结合国外先进技术,深耕垃圾渗滤液行业难点、痛点,基于T-42H特种除氨氮树脂的特性,与现有膜处理工艺完美结合,提出了膜后出水氨氮深度处理解决方案。

在双级DTRO或RO膜后采用T-42H特种除氨氮树脂,在保证出水效果稳定性的前提下,可将氨氮含量降低到1ppm以下,远远低于国家出水指标要求,为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由于树脂的浓缩倍数极大,因此树脂浓水产量极少,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浓水减量化,添补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艺缺陷。

⑥ 垃圾渗滤液处理DTRO工艺与STRO工艺比较

碟管式膜技术简称 DT, 常见为碟管式反渗透(DTRO) 和碟管式纳滤(DTNF), 它的膜组件构造与传统的卷式膜截然不同。

DT 采用开放式流道,料液通过入口进入压力容器,被处理液体以最短距离流入导流盘,从膜的一面逆转180度流入膜的另一面,再进入下一个导流盘,最后,从出口流出。这种特殊的设计使液体流经膜表面时与板面凸点碰撞时形成湍流,增加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延长膜使用寿命。

零排放技术主要有厌氧池布水管堵塞严重,影响厌氧池COD去除率,液下射流曝气机故障检修困难,使硝化池溶氧低于标准,影响硝化池负荷和氨氮去除率,

硝化菌受高温和垃圾中化学品的毒害而死亡,使硝化池出水指标严重超标,陶瓷膜超滤系统通量下降严重再生频繁,使超滤产水电耗大幅上升,严重时因超滤产生量小而影响了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负荷。

(6)垃圾渗滤液用纳滤还是dtro扩展阅读: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随着填埋场的运行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填埋场中垃圾的稳定化过程所决定的。

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初始化调整阶段(Initial adjustment phase)、过渡阶段(Transition phase)、酸化阶段(Acid phase)、甲烷发酵阶段(Methane fermentation phase)和成熟阶段(Maturation phase)。

五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1、初始调节阶段:垃圾填入填埋场内,填埋场稳定化阶段即进入初始调节阶段。此阶段内垃圾中易降解组分迅速与垃圾中所夹带的氧气发生好氧生物降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同时释放一定的热量。

2、过渡阶段:此阶段填埋场内氧气被消耗尽,填埋场内开始形成厌氧条件,垃圾降解由好氧降解过渡到兼性厌氧降解。此阶段垃圾中的硝酸盐和硫酸盐分别被还原成氮气(N2)和硫化氢(H2S),渗滤液pH开始下降。

3、酸化阶段:当填埋场中持续产生氢气(H2)时,意味着填埋场稳定化进入酸化阶段。

在此阶段对垃圾降解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兼性和转性厌氧细菌,填埋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CO2),渗滤液COD、VFA和金属离子浓度继续上升至中期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PH继续下降到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

⑦ 垃圾渗滤液处理一般采用哪种原理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后处理
预处理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化学内法等,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容氨氮和无机杂质,或改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
生物处理包括厌氧法、好氧法等,处理对象主要是渗沥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
深度处理包括纳滤、反渗透、吸附过滤、高级化学氧化等,处理对象主要是渗沥液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等。深度处理应以膜处理工艺为主,具体工艺应根据处理要求选择。
后处理包括污泥的浓缩、脱水、干燥、焚烧以及浓缩液蒸发、焚烧等,处理对象是渗沥液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以及纳滤和反渗透产生的浓缩液。

⑧ 垃圾渗滤液处理DTRO工艺与STRO工艺比较

1、结构构成不同:垃圾渗滤液处理DTRO工艺流程简洁紧凑,设备成套装置标准化,DTRO两级工艺成套装置中集成了用于预处理的砂滤系统、保安过滤器,用于反渗透分离的膜组件、高压泵、循环泵,用于系统清洗的清洗水箱以及用于设备供电及控制的MCC柜和PLC柜等。

STRO系统所采用的PT/ST膜组件具有膜污染低,填充密度高,盐分通过率低和能够实现内置标准清洗和维护的优势。同时STRO系统具有反渗透单元可拆卸、系统安装及维修简单、设备占地小及可安置在集装箱移动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小规模垃圾渗滤液处理。

2、各自的性能点偏向不同:垃圾渗滤液处理DTRO工艺工艺稳定性强、维护简单、能耗低DTRO膜组件有效避免膜的结垢,膜污染减轻,使反渗透膜的寿命延长。

采用STRO工艺处理渗滤液,系统运行效能高且稳定,对氨氮去除率99.2%-99.5%,对COD去除率在99.5%以上,对电导率去除在92%-95%,出水中未检测处SS,结合浓缩液回灌,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8)垃圾渗滤液用纳滤还是dtro扩展阅读: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随着填埋场的运行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填埋场中垃圾的稳定化过程所决定的。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即初始化调整阶段(Initial
adjustment phase)、过渡阶段(Transition phase)、酸化阶段(Acid phase)、甲烷发酵阶段(Methane fermentation phase)和成熟阶段(Maturation phase)。

垃圾渗滤液处理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冲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垃圾自身含水、垃圾生化反应产生的水、地下潜水的反渗和大气降水,其中大气降水具有集中性、短时性和反复性,占渗滤液总量的大部分。

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性质取决于垃圾成分、垃圾的粒径、压实程度、现场的气候、水文条件和填埋时间等因素。

阅读全文

与垃圾渗滤液用纳滤还是dtro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聊城反渗透膜清洗 浏览:58
保山矿井污水处理设备多少钱 浏览:734
空气过滤减压阀怎样 浏览:606
斗山回油滤芯上面装的小碗是什么 浏览:187
蒸馏装置中的前馏分是什么 浏览:275
污水用日语怎么说 浏览:507
大众2016polo换空气滤芯怎么换 浏览:697
water是什么牌子的净水器 浏览:560
雷沃铲车液压油箱怎么换滤芯 浏览:897
蒸馏装置中如何正确安装温度计 浏览:381
车用液压机油滤芯怎么清洗 浏览:437
纳米水性环氧树脂 浏览:296
净化器定时h是什么意思 浏览:313
一体式滤芯买什么牌子的好 浏览:314
酿造酒与蒸馏酒成分比较 浏览:140
电热水器排污水开关坏 浏览:177
污水厂排放量计算 浏览:325
饮水机冷胆漏水什么原因 浏览:57
陶氏超滤膜2880过滤面积 浏览:823
沃康延龄泉饮水机怎么样 浏览: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