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EDI电源MS500如何修理

EDI电源MS500如何修理

发布时间:2023-02-18 08:10:32

① EDI在哪些领域中有应用

我国EDI的发展

我国自1990年开始,国家计委、科委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例如,外经贸部国家外贸许可证EDI 系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外运海运/空运管理EDI系统,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中化财务、石油、橡胶贸易EDI系统"以及山东省抽纱进出口公司"EDI在出口贸易中的应用"等。1991年9月由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会同国家计委、科委、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交通部、邮电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商检局、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中国银行、人民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税务局、贸促会等16个部委、局(行、公司)发起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同年10月成立"中国EDIFACT委员会"并参加亚洲EDIFACT理事会,目前已有18个国家部门成员和10个地方委员会。EDI已在国内外贸易、交通、银行等部门广泛应用。

l993年起实施"金关工程"即对外贸易信息系统工程,它是EDI技术在外贸领域的应用的试点,网络和服务中心建设,已取得重要成果。

"九五"期间,海关、交通、商检及商业的EDI应用项目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EDI技术现今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不过EDI的推广应用的的确确大幅度提高了商贸和相关行业(如报关、商检、税务、运输等)的运作效率。

② 超纯水设备全自动控制系统报警乍回事

超纯水设备全自动控制系统报警,说明超纯水设备出现了故障。

1、系统控制回路与主回路同处一个空间狭小的控制柜内,可能存在控制电源与主回路电源互相干扰的现象。

2、系统PLC、触摸屏、热继电器报警点、现场浮球液位高低位控制点等电气设备共用一路24V电源,串并联回路过多,若其中一点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回路上任意一个或多个用电设备损坏。

3、主回路上的交流接触器线圈直接与PLC的输出点相连接,中间无任何隔离措施,容易导致PLC输出点电流过大而损坏PLC。

4、超纯水间环境比较潮湿,裸漏在外的电气设备增加一个控制柜,将原来控制柜内控制回路迁移到新增加的控制柜中使其与系统主回路分隔开,免除控制回路与主回路可能存在的电源干扰,并解决24V电源串并联回路过多的问题。

5、EDI模块供电电源由控制柜最下端一个大型隔离变压器供给。其摆放位置处于控制柜最下端且控制柜密封不好,容易沾染灰尘导致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影响EDI模块的电源供给。


如何解决?

1、将PLC由原控制柜迁移到新增加的控制柜中。在原控制柜安装PLC的位置安装接线端子,将线路按照线号依次接在接线端子上。

2、增加新的隔离变压器单独给PLC供电,保障控制系统核心PLC的正常运行。

3、增加一个24V电源,将原24V电路拆分为两路,一路专门为触摸屏供电,另一路为PLC的DI输入点以及AI模块供电。其中包含热继电器报警点及现场浮球式高低液位开关输入点电源。

③ 什么是EDI

④ 上海懿博edi电源绿灯不亮

可以联系客服问一问或者找给你安装edi的人
如果能够听到自检完毕后的一声嘀响,就证明主机没有问题,问题就会出现在显示器上面。先看显示器的指示灯,如果是按下开关后,亮绿灯一段时间后,变为橙色(一般都是这个色),至少证明显示器开关电源部份正常,问题可能会出现在连接线上面,但也有可能是显示器其它电路有问题,如果,如果绿灯一直长闪,也证明显示器内部有问题(像行管坏、行输出坏)。 如果不能够听到自检完毕后的一声嘀响,那就拿掉内存条,看有没有一直长鸣的内存报警声,如果没有,证明还主板自检还没到内存条那一步,出现故障的可能是:主板、CPU、BIOS、电源及其相应的连接问题;如果有长鸣声,就证明CPU和电源是好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主板和显卡上面;现在把内存条插上去,显卡拿掉,如果能够听到一长两短(显卡报警声,根据BIOS的不同,声音的定义可能不同)的蜂鸣声,又可以证明主板没有问题(一般情况下是这样判断,但也有特殊情况,像显卡插槽坏),问题出现在显卡上面,换显卡应该就可以了。 最后建议,只要是显示器“黑屏”,先把CMOS放一下电,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理解的故障。

⑤ EDI技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EDI(electrodeionization)技术是一种新的纯水和超纯水制备技术。该技术将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相融合,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性透过作用与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的交换作用,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实现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完成水的深度除盐,水质可达15MΩ.cm以上。在进行除盐的同时,水电离解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再生,因此不需酸碱化学再生而能连续制取超纯水。它具有技术先进、操作简便和优异的环保特性,是纯水制备技术的绿色革命。
如RO反渗透设备:
RO反渗透设备采用当代最先进、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设备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使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其它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反渗透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反渗透设备可以生产纯水、高纯水,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用户。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RO)处理的基本原理。
EDI 膜堆是由夹在两个电极之间一定对数的单元组成。在每个单元内有两类不同的室:待除盐的淡水室和收集所除去杂质离子的浓水室。淡水室中用混匀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填满,这些树脂位於两个膜之间:只允许阳离子透过的阳离子交换膜及只允许阴离子透过的阴离子交换膜。
树脂床利用加在室两端的直流电进行连续地再生,电压使进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 H+及 OH-,水中的这些离子受相应电极的吸引,穿过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向所对应膜的方向迁移,当这些离子透过交换膜进入浓室后, H +和 OH-结合成水。这种 H+和 OH-的产生及迁移正是树脂得以实现连续再生的机理。 当进水中的 Na+及 CI-等杂质离子吸咐到相应的离子交换树脂上时,这些杂质离子就会发生象普通混床内一样的离子交换反应,并相应地置换出 H+及 OH-。一旦在离子交换树脂内的杂质离子也加入到 H+及 OH-向交换膜方向的迁移,这些离子将连续地穿过树脂直至透过交换膜而进入浓水室。这些杂质离子由於相邻隔室交换膜的阻挡作用而不能向对应电极的方向进一步地迁移,因此杂质离子得以集中到浓水室中,然后可将这种含有杂质离子的浓水排出膜堆。

⑥ IMO都有哪些重要的公约啊

IMO最新公约规则修正案简介 (2002)
2001 - 2010生效

第一部分 2001年1月1日生效

1. SOLAS公约1999年5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87(71)

第VII章 危险货物的运载
新增加了D部分 -- 船舶装运密封辐射性核燃料、钚和高放射性废料的特殊要求。使《国际安全装运密封放射性核燃料、钚和高放射性废料规则(INF规则)》成为强制性要求。

2. 国际船舶装运密封装辐射性核燃料、钚和高放射性废料规则(INF规则)
海安会决议MSC.88(71)

INF规则根据船上装运放射性核燃料的放射性程度将INF船分为三级:
1级 — 发予证书装运货物其总计放射强度小于4000TBq的船舶。
2级 — 发予证书装运总计放射性强度小于2X10TBq的辐射性或强放射性废料的船舶和发与证书装运钚,总计放射性强度小于2X10TBq的船舶。
3级 — 发予证书装运辐射性核燃料或强放射性废料的船舶和发与证书装运最大总放射强度不受限制的钚的船舶。
规则包括对破舱稳性、消防安全措施、货物处所的、供电电源、放射保护设备、船上应急计划、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INF规则适用于所有从事INF货物运输船舶,包括小于500总吨的船舶。规则不适用于军舰,军用补给船或其它仅用于非商业服务的政府船舶,但是希望主管机关能够使这些船舶符合该规则。

说明: 1. 1993年11月IMO第18届大会大会决议A.748(18)批准INF规则为建议性规则。
2. 1997年11月IMO第20届大会决议A.853(20)通过了对A.748(18)的修正案。

参考文件:
1. CCS出版物《IMO第71届海上安全委员会与第21届大会通过的部分决议及通函》(中英文合订本)
2. CCS出版物《IMO第二十届大会部分决议》(中英文合订本)

3. MARPOL 73/78公约1999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78(43)

附则I
第13条 防止现有油船油污染的措施
附则I第13条防止现有油船油污染措施的修正案将本条规则原适用于20,000载重吨以上原油油船和30,000载重吨以上成品油油船的范围扩大到 20,000载重吨以上装运燃油、重柴油或滑油的油船。即装运燃油、重柴油或滑油的油船要符合与原油油船同样严格的要求。
附则II
第16条 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海上污染应急计划
不迟于2003年1月1日,要求150总吨及以上的运载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配有一份经认可的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海上污染应急计划。或者,可将附则I第26条要求船上油污染应急计划”与“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海上污染应急计划合并。这种情况下,合并的计划名称为船上海上污染应急计划。
4. 1965年国际便利海上运输公约(FAL)1999年9月修正案 便利运输委员会决议FAL.6(27)
该修正案涉及了对非法药品贸易打击,船舶、乘客、船员及货物的非法抵达、停留及启程,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的使用以增加船舶的透明度。

第二部分 2002年1月1日生效

1. SOLAS 2000年5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91(72)

第III章 救生设备与装置
第28.1条关于直升机降落区和登乘区的要求由适用于130 m 以上的客船改为只适用于130 m 以上的客滚船。

附 录
附录中的“货船构造安全证书”和“货船安全设备证书”中,船型栏下面增加“散货船”一项。

2. MARPOL 73/78公约2000年4月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84(44)

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有害污染规则)的修正案从包装有害物质的准则中删除了沾染海洋食品作为判定标准。沾染是指某种产品,它能被某种生物体所携带,并且进而能影响海洋食品的口味和气味使之变差。一种物质当被发现沾染海洋食品时,则定义为易沾染的。
修正案意味着那些仅仅基于沾染特性而被定义为海洋污染物的产口将不再划为海洋污染物。

第三部分 2002年2月1日生效

1. MARPOL 73/78公约1997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75(40)

附则I
第25A条 – 完整稳性
对于2002年1月1日以后交付使用的5,000载重吨以上的油船,其GM和GZ值,在任何设计的装载和压载状况下,包括设计液体调驳操作的中间状态,应满足完整稳性对其的要求。在各种状态下压载舱都假定为静止。无论在海上还是在码头,都应满足最小的GM标准。
5,000载重吨以上的兼用船可以用简单的操作程序来满足要求.

第四部分 2002年7月1日生效

1. SOLAS公约1998年5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69(69)

第II-1章 构造-结构、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第14.3条 客船和货船水密舱壁等的构造和初次检验
增加了一句:如由于冲水试验可能造成机械、电气设备绝缘或舾装件的损坏而不可行时,可用对焊接缝的细致目视检查代替,必要时用着色渗透试验或超声测汛试验或等效试验加以支持。

第IV章 无线电通信
第5-1条 全球遇险与安全系统的标识
要求缔约国政府做出适当安排登记GMDSS标识,并使搜救协调中心一天24小时都能得到这些标识的信息。
第15条 维修要求
新增15.9条,要求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s)在不超过12个月的间隔期内对操作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
第18条 船位更新
要求船上安排的双向通信设备应能从内部或外部航行接收装置中自动地获得船舶遇险时的船位信息。

第VI章 货物装运
第5.6条 堆装和系固
除固体和液体散装货物以外的所有货物都要求按经主管机关认可的货物系固手册进行装载、堆装和系固。

第VII章 危险货物的装运
第6.6条 堆装和系固
要求除固体和液体散装货物以外的所有货物都要求按经主管机关认可的货物系固手册进行装载、堆装和系固。

2. SOLAS公约2000年12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99(73)

第II-1章 构造 — 结构、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第3-4条 液货船应急拖带装置
修改后的第3-4条要求20,000载重吨以上的新造液货船的应急拖带装置能在船舶失去主动力时能迅速开动,并能容易地连接到拖船上。用于能迅速开动的拖带装置至少有一个应是预先设置的,船舶两端的应急拖带装置要有足够的强度,要考虑到船舶的尺度和吨位,以及恶劣气象条件下可能承受的力。
对于现有液货船,拖带装置的设计和构造应根据由海安会决议MSC.35(63)通过的《液货船的拖带装置导则》进行认可。
第3-5条 新装含有石棉的材料
无论是新船,还是现有船, 一律禁止新装含有石棉的材料,但下列情况除外,:
(1) 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和旋转叶片式真空泵中使用的叶片;
(2) 在有着火、毒性危险的高温或高压下用于液体循环的水密接头和衬垫;
(3) 于1000℃以上温度环境中的柔性隔热组件。
第43条 货船应急电源
第2.2.6段后新增2.2.7段,要求2002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液货船,应急电源还要保证对所有货油泵舱内的应急照明供电18小时。

第II-2章 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
全部重新改写的第II-2章将完全替代现行的II-2章。 修改后的第II-2章将有关消防设备、消防布置的技术标准从公约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本独立的强制性规则, 即《国际消防系统安全规则(FSS规则)》。新的第II-2章与《FSS规则》一起构成了SOLAS公约中全新形式的防火保护、探火、灭火和逃生的消防安全模式。在保留了基本的规定要求的同时,还允许采用认可的替代消防安全设计和布置的方法。
修改后的第II-2章适用于新船。但如果当现有货船改装为客船时,则无论该货船的原建造日期为何时,都将按改建开始之日的新造客船对待。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要求也适用于现有船,将在下面特别给予强调。
新船
新的第II-2章提出了消防安全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功能要求。消防安全目标为:
(1) 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2) 减少火灾造成的生命危险;
(3) 减少火灾对船舶、货物和环境破坏的危险;
(4) 将火灾和爆炸抑制、控制和扑灭在火灾起源处所;
(5) 为乘客和船员提供充分和易到达的逃险通道。
新II-2章的规则中包含了功能要求,可归纳总结为:
(1) 用隔热的结构限界面将船舶划分成若干主竖区和水平区;
(2) 用隔热的结构限界面将居住处所与船舶其它处所隔离开;
(3) 限制使用可燃材料;
(4) 在各火源区内探查任何火源;
(5) 将火灾限制在火灾发源处所和就地扑灭;
(6) 脱险措施和到达灭火设备
(7) 通道的保护;
(8) 灭火设备的即刻可用性;
(9) 使可燃货物蒸汽引燃的可能性降至最小。
当一艘船舶满足下面任何一条时,即认为是满足了II-2章规定的功能要求和达到了消防安全目标:
(1) 船舶的整体设计和布置符合本章B、C、D和E(或G)部分有关的规定条文的要求;
(2) 船舶完全用替代设计和布置,并按照F部分要求进行审核和认可;
(3) 船舶设计和布置中一部分是用替代方法并按照F部分进行了审核和认可;
(4) 船舶设计和布置中一部分是用替代方法并按照F部分进行了审核和认可,其余部分则符合本章B、C、D和E(或G)部分有关的规定条文要求。
B、C、D、E和G部分的规定要求的形式与现行II-2章相同。F部分为说明替代布置符合要求的新方法。
新的II-2章由7个部分组成,共有20条规则:
A部分 通则
该部分包括第1条、第2条和第3条。为本章的适用范围。消防安全目标、功能要求和定义。
B部分 火灾和爆炸的预防
第4条至第6条,为有关引燃概率、火势发展和产生烟和毒性的条款。
C部分 火灾和爆炸的遏制
第7条至第11条,涉及一旦发生火情时,如何探测和灭火,包括了对探测、报警、烟雾扩散的控制、限制火势、灭火和结构完整性的要求。
D部分 脱险
第12条和第13条,包括对通知船员和乘客,以及脱险通道的要求。
E部分 操作要求
第14条至第16条,包括了操作设备状态和维护、须知、船上培训、演习和操作要求。
F部分 替代设计和布置
F部分只有第17条。给出了不按前面B、C、D、E和G部分规定要求设计和布置的消防安全的替代设计和布置的方法。该条规则规定了对替代布置的分析、评价和批准的要求。(注:参阅MSC/Circ. 1002《消防安全替代设计和布置导则》)
G部分 特殊要求
第18条至第20条,包括对直升机设施、装运危险货物及车辆,特殊分类处所和滚装处所保护的附加要求。

现有船
修改后的第II-2章要求现有船应符合现行第II-2章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有关修正案的要求。此外,还引入了一些新的附加要求,要点如下:
第1条 适用范围
1.3.1 所有船舶,进行修改、改装、改建及与此有关的舾装时,应至少继续符合在此之前适用于这些船舶的要求。作为一条原则,对现有船舶进行修理、改装、改建及与此有关的舾装之前就已满足的新船要求,在修理、改装和改建后应至少继续满足这些要求。
1.3.2 船舶尺度或客船居住处所发生重大变更的修理、改装、改建,或者通过修理、改装、改建来增加船舶营运寿命时,应在主管机关认为合理可行的范围内满足对新船的有关要求。
1.6.5 现有兼装船不应装运除油以外的货物,除非所有的货物处所都不装油并且已经除气,或者其布置经过主管批准。
(注:参见经MSC/Circ.387号通函修正的MSC/Circ.355通函《惰性气体系统导则》)
1.6.7 所有现有液货船在2002年7月1日后第一次计划进坞时(但最迟不得超过2005年7月1日)都要安装4.5.10.1.1要求的泵舱舱壁轴套、 轴承和泵外壳上的温度传感器;4.5.10.1.4要求的泵舱内舱底水位监测数量和碳氢气体浓度连续监控系统。采样点或探测头应位于适当位置,以便能探测到可能发生的泄漏危险。一旦碳氢气体浓度达到预先设定值(不高于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10%)时,泵舱和货物控制室内的声光报警信号能自动发出信号,警告船上人员。如果现有的监控系统预先设定值不高于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30%,则可考虑被接受。
第10条 灭火
对于现有船上新的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4.1.3禁止使用以卤代烃1211、1301和2402以及全氟化碳的灭火系统。
2,000总吨及以上的现有客船要在不迟于2005年10月1日之前符合下述10.5.6的要求:
10.5.6 容积超过500m的A类机器处所,除安装10.5.1.1要求的固定或灭火系统外,还应有一认可的水灭火系统或等效的局部适用的灭火系统保护该处所。(注:参见海安会通函MSC/Circ.913《用于A类机器处所的固定式水基局部灭火系统认可导则》)。在无人周期值班的机器处所,灭火系统应既能自动释放又能手动释放。对于连续有人值班的机器处所,灭火系统只要求手动释放。
10.6.4 深油炸锅设备要装有自动或手动灭火系统。灭火系统要通过按主管机关接受的国际标准(ISO 15371-2000) 进行的试验;配备一个主用恒温器和一个备用恒温器,恒温器应有能在出现故障时发出警报的装置;配灭火系统启动后自动关闭电源的装置;显示装有深油炸锅厨房内灭火系统投入工作的报警装置和有清晰标明开/关状态的灭火系统的手动操作控制器。
第13条 脱险通道
现有船应到2002年7月1日后的第一次检验时满足13.3.4.2至13.3.4.5以及13.4.3的要求。
13.3.4.2 所有船舶在居住处所内都要至少有两套紧急逃生呼吸装置。
13.3.4.3 客船上,每一主竖区内至少要有两套紧急逃生呼吸装置。
13.3.4.4 36人以上的客船,除上述3.4.3的要求外,每一主竖区内还应再配两套紧急逃生呼吸装置。
13.3.4.5 但13.3.4.4和13.3.4.5不适用于构成单独的主竖区的梯道环围和船艏和船艉不含有第9.2.2.3条所定义的第(6)、(7)、(8)或(12)类的主竖区。
13.4.3 紧急逃生呼吸装置
13.4.3.1 所有船舶上,机舱 处所内的紧急逃生呼吸装置应放在容易看见的地方,并且在一旦发生火灾时能快速容易到达存放位置取用。存放位置要考虑机舱内的布置和在机舱内工作人员的数目。(参见MSC/Circ.849紧急逃生呼吸装置性能、位置、使用和保养导则)
13.4.3.2 消防控制图上要标出这些呼吸装置的数目和位置。
13.4.3.3 紧急逃生呼吸装置要符合《消防安全系统规则》的要求。
E部分 操作要求
除了第16.3.2.2和16.3.2.3外,现有船舶要在不迟于2002年7月1日之后第一次检验时满足E部分的所有要求(第14条至第16条)。
第14条 操作和维护
本条规则要求的所有布置都要保持随时可用的状态,并且要进行适当的试验和检查。要按MSC/Circ.850中的导则进行维护、试验和检查。另外,船上要保存一分保养计划,当主管机关要求时要能出示供检查。
(注:参见MSC/Circ.850《消防系统和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导则》)
第15条 须知、船上训练和演习
本条规则的目的是通过对船上人员培训和演习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按正确程序行动给予指导,来减轻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产生的后果。

第V章 航行安全
SOLAS第V章经过全部重新修改。修改后的新V章适用于所有新造船 (一切航线上的所有船舶)。此外,有些要求也适用于现有船舶。
新 船
与原第V章相比,关键的改变包括: 采用电子海图的要求; 300总吨(原第V章要求500总吨以上)及以上船舶要求配备测深仪、航程和速度测量
装置; 适当保管航行活动记录; 驾驶台设计要求; 航行设备的认可要求; 所有新造客船(不论船舶尺度)、300总吨以上国际航行货船和500总吨以上非国际航行货船,要求配备自动识别系统(AIS); 所有新造客船和3000总吨以上(除客船外)的所有新造船,要求配备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现有船舶
关键变化如下:
使用电子海图的要求
配备GNSS或陆地无线电导航系统接收机后,则不再要求无线电测向仪(DF); 适当保存航行活动记录
驾驶台设计要求
航行设备认可要求
按下述时间表配备自动识别仪(AIS):
对于国际航行船舶:
1. 客船不迟于2003年7月1日;
2. 液货船不迟于2003年7月1日之后的第一次安全设备检查时;
3. 除客船和液货船以外的50,000总吨以上的船舶,不迟于2004年7月1日;
4. 除客船和液货船以外的10,000总吨以上但小于50,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5年7月1日;
5. 除客船和液货船以外的3,000总吨以上但小于10,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6年7月1日;
6. 除客船和液货船以外的300总吨以上但小于3,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7年7月1日。
由上可知,最迟到2007年7月1日,所有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全部都要配备AIS。
对于非国际航行船舶:
不迟于2008年7月1日。
若船舶在上述实施日期之后两年内将永久退出营运,则船旗国主管机关可以免除该船舶关于配备AIS的要求。
从事国际航行的现有船舶要求按下列时间表安装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客滚船不迟于2002年7月1日之后的第一次检验时;
除客滚船以外的客船不迟于2004年7月1日。

第IX章 船舶安全作业管理
本章已于1998年7月1日生效。某些类型的船舶(如客船、散货船、油船和液化船等)从1998年7月1日起即要求满足ISM规则要求, 对于其它货船和海上移动钻井平台要求到2002年7月1日要符合本章要求。此次修改第IX章,使ISM规则成为了法定的要求。
第X章 高速船的安全措施
第73届海安会通过了新的《2000年高速船安全规则》。该规则是新的完整版本,前一版规则相应地称为《1994年高速船安全规则》。第X章经过了修改,反映了规则现有的两个版本。

注:2002年12月召开的SOLAS公约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的修正案对此进行了修正,现有船配备AIS的时间表又做了新的调正,具体要求参见本书第十五部分第3条
②现有货船是否要求安装VDR有待IMO正在进行的可行性研究的结果,预计2004年1月1日前将有结论。

《2000年高速船安全规则》适用于2002年7月1日以后建造的高速船。此外,对现有船,要求在进行修理、改装或重大改建时,如主管机关认为可行,也应符合《2000年高速船安全规则》的要求。

3. 《2000年国际高速船安全规则》(2000 HSC 规则) 海安会决议MSC.97(73)

如前所述,73届海安会通过了新的《2000年高速船安全规则》。该规则是新的完整版本,前一版规则相应地称为《1994年高速船安全规则》。
2000版规则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修改:第2章“浮力,稳性和分舱”、 第4章“起居处所和逃生措施” 以及第7章“防火安全”。此外,其它章节也作了一些修改。
新建和现有的高速船同样还应根据SOLAS公约所要求公约船安装AIS和VDR的时间表来备配AIS和VDR。

4.《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 规则) 海安会决议MSC.98(73)

如上所述,73届海安会通过了FSS规则,该规则包括了灭火系统和设备的技术标准。该规则被引入SOLAS第II-2章,而成为强制性要求。

5.《国际耐火试验程序应用规则》(FTP 规则)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01(73)
第73届海安会通过了FTP规则的修正案,新增了附录1的第10部分和第11部分。主要是增加了根据2000 HSC规则建造的高速船所用阻燃材料试验和防火分隔试验要求。

6. 《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BC 规则)的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02 (73)

《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BCH 规则)的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06(73)
IBC规则和BCH规则经过修正后,对2002年7月1日及以后安装到新船和现有船上的新的液货软管的原型试验作了要求。在安装前,每段软管都应进行液压试验。此外,还引进了对新船和现有船上次要货舱透气系统的要求。对现有船,应于2002年7月1日以后,在计划的第一次坞检前满足这些要求, 但无论如何不得迟于2005年7月1日。但主管机关可以对500总吨以下的船舶的要求进行适当放宽。
对装载的硫化碳的要求也进行了修改。

7.《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IGC 规则)的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03(73)
《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GC 规则)的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07(73)

IGC规则和GC规则进行修改后对2002年7月1日及以后安装到新船和现有船上的新的液货软管的原型试验作了要求。在安装前,每段软管都应进行液压试验。此外,IGC规则经修改后还对货舱舱底短管和A类独立式液舱船舶的防撞间空间的短管作了规定。对自闭阀的要求也作了修改。
同时还引入了新的要求,即惰性气体系统除了与货舱和防撞间空间的连接外,应与装货区域的装卸货系统分开。

8.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规则)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04 (73)

修正案将原规则分成了A和B两部分。在B部分中新增加了14、15和16章, 分别为临时证书、证书格式及验证的规定。第13章 - 发证、定期认证和控制也做了修改。

9.《散货船和油船检验期间加强检验程序导则》(A.744(18)决议)的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05 (73)

新的修正案要求自2002年7月1日起对15年及以上的散货船和油船的船壳板和船底板的检验必须在船舶进坞的条件下进行。对于15年船龄以下的船舶,在期间检验时,如果船底板的检验不作为加强检验的一部分,船底板的替代检验可以在船舶漂浮状态下进行。船舶只有在条件令人满意、 设备配备适当、并在具有相应资质人员操作的情况下,才能采用漂浮状态进行检验。为了符合这些要求,在此强烈建议船东和船舶经营者,在事前安排检验时,认真考虑船舶的进坞要求。
修正案还要求船长130米及以上的油船,当船龄达到10年以后,在进行构造安全换证检验的时候,如测厚结果表明构件减薄超过原尺寸的10%时, 则要求进行总纵强度评估, 评估时要用构件的测量厚度,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换新或加强板的实际厚度。B部分新增加的附录12中给出了评估衡准。
与此同时,IMO注意到了IACS的统一要求UR S7和UR S11,因此决定实际剖面模数不应小于IACS统一要求中规定的新船的剖面模型的90%。

第五部分 2002年9月1日生效

1. MARPOL 73/78公约2001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95(46)

附则I
第13G条 防止现有油船油污染的措施
随着一些大型油船事故的发生,包括ERIKA的沉没,致使13G条被完全修改,按新的修正案要求,5000载重吨以上的单壳油轮的淘汰日期比原先规定的日期进一步提前了。
修正案适用于在13F(1)条规定的日期前签定建造合同、安放龙骨或交船的,且载重吨为5,000吨及以上的油船。然而这些条款不适用于符合13F条要求的船舶。此外,也不适用货舱边界到船壳或船底板的距离不必完全满足最小距离要求, 并且符合13F(3)(a)和(b)或13F(4)或13F(5)条要求的船舶。但这种情况下, 边舱保护距离应不小于IBC 规则中的规定, 双层底保护距离应符合13E(4)(h)的规定。
在13G条中,将油船分为3类:
1类油船: 是指20,000载重吨及以上装载原油、燃油、重柴油或润滑油作为货物, 和30,000载重吨及以上装载上述油类的外的油类作为货物, 而且不符合附则I第1(26)条所定义的新油船要求的油船。
2类油船: 是指20,000载重吨及以上装载原油、燃油、重柴油或润滑油作为货物, 和30,000载重吨及以上装载上述油类以外的油类作为货物,并且符合附则I第1(26)条所定义的新油船要求的以上两类船舶。
3类油船: 是指载重吨等于或大于5,000吨,但小于第1类和第2类所规定的吨位的油船。
13G条所适用的油船应不得迟于下表规定的年份的交船周年日前满足13F条的要求。实际上,这也就意味着到规定日期,不满足要求的船舶将被淘汰。

油船类别 交船年份 符合13F或淘汰的年份
1类 1973年及以前 2003
2004
1974、1975
2005*
1976、1977
2006*
1978、1979 、1980
2007*
1981年及以后
2类 1973年及以前 2003

1974、1975 2004
2005
1976、1977
2006
1978、1979
2007
1980、1981
2008
1982
2009
1983
2010*
1984
2011*
1985
2012*
1986
2013*
1987
2014*
1988
2015*
1989年及以后
3类 1973年及以前 2003
2004
1974、1975
2005
1976、1977
2006
1978、1979
2007
1980、1981
2008
1982
2009
1983
2010
1984
2011
1985
2012
1986
2013
1987
2014
1988
2015
1989年及以后
* 需满足以下所述的CAS要求
根据13G(5)条规定,船旗国可以允许某些有双层底或双壳的2类或3类油船在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上表规定的日期后继续从事营运。但是,同时又规定港口国有权可以拒绝这样的油船进入其港口或码头。
1类油船只允许航行至自其交船日起的第25周年日,除非它要么满足13E(4)条规定的保护处所要求,要么配备静压平衡装载。
1类船舶在2005年的交船周年日以后以及2类船舶在2010年的交船周年日以后,只有经过状况评估计划(CAS)评估且合格后,方能继续从事营运。

2. 状况评估计划 环保会决议MEPC.94(46)

状况评估计划(以下简称CAS)是对加强检验计划导则(A.744(18))的补充。CAS是为了验证单壳油轮的结构状况在检验的时候是可接受的,并在经过满意的后续周期性检验以及经过船东的适当保养的前提下,将在随后的营运期间继续保持可接受的状况。CAS的要求包括加强对结构状况报告的确认以及对船舶本身的确认和检验程序是否适当地并完整地完成情况的确认,还要增加这些认证工作的透明度。该计划要求CAS的符合性评估应结合A.744(18)要求的中间检验或换证检验一起完成。CAS的规定在结构标准方面没有超出IMO现行公约、规则和建议的要求。
随着今后对A.744(18)的修正,CAS也将根据需要适时更新。
CAS检验可以由主管机关进行,也可以由船级社代表主管机

⑦ edi电源故障是什么原因

一、淡室水质突然下降,电耗增加,转子流量计上有黄褐色铁锈

故障原因分析:

1、原水含铁量较多,或管网有腐蚀,铁溶入水中。

2、个别膜破裂,电极腐蚀断裂,电极接线柱松动。

故障处理方法:

1、加强edi电渗析器的原水预处理。管路尽量不使用铁管,而要有防腐措施,开车时管网存水要排放干净,受铁污染处要及时清洗。

2、及时调换破膜或断极,电极的接触要良好。

二、水压高、出水量低或水流不畅

故障原因分析:

1、开车前管路未冲洗干净,致使杂质堵塞水流通道。

2、edi电渗析器级段间的水流倒向时,进出水孔错位。

3、在组装时,隔板和膜的进出水孔未对准,或是部分隔板框网收缩变形,或是隔板框和隔网厚度配合不适当。

故障处理方法:

1、拆开edi电渗析器清查出水孔、布水槽等处杂物,然后重新组装,或在进水管道加设过滤器。

2、对进出水孔错位,要仔细检查并重新组装测试。

3、变形的隔板要调换。对隔板加工要注意厚度均匀,与框网厚度的配合要良好。

三、电流不稳、出水流量不稳及压力表抖动等

故障原因分析:

1、edi电渗析器流量计及压力表离泵出口太近,受水泵冲击而抖动,或是系统阻力太大。

2、空气未排尽,或水泵吸口管路漏气使水带气。

故障处理方法:

1、改装流量计和压力表的位置,并尽力减少系统阻力。

2、设法使装置内空气排尽,修好edi电渗析器漏气处。

⑧ 怎么加快开机速度

点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
方法是: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 _ LOCAL _ 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 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分支,在右侧窗口中区找到EnablePrefetcher子键,把它的默认值“3”修改为“1”。接下来用鼠标右键在桌面上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命令,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硬件”选项卡,单击“设备管理器”按钮。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展开“IDE ATA/ATAP控制器”,双击“次要IDE通道”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高级”选项卡,在“设备0”中的“设备类型”中,将原来的“自动检测”改为“无”,“确定”后退出。“主要IDE通道”的修改方法一致。现在重新启动计算机,看看你的滚动条滚动的时间是不是减少了? 注意:使用VIA芯片主板的朋友千万可不能修改“VIA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选项。
另外,如果你没有选择创建多个不同的硬件配置文件,或者希望启动期间自动加载默认的硬件配置文件而不显示列表项,那么可以将“硬件配置文件选择”小节中的“秒”中输入“0”即可。在需要选择的时候按住空格键就会显示出列表了。
通过编辑C:boot.ini文件中的timeout= 值可以达到缩短启动时间的目的。不过这个文件默认情况下是只读的,我们首先需要将其只读属性去掉,然后再编辑。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打开我的电脑中的C:盘,选择工具菜单中的文件夹选项命令;进入文件夹选项对话框,选择查看选项卡,在高级设置中,将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和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前面对钩去掉,另外选中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中的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单击确定按钮;右键单击boot.ini的图标,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进入属性对话框,将属性中只读前的对钩去掉,单击确定按钮,这样我们就去掉了boot.ini文件的只读属性;右键单击boot.ini的图标,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打开命令,进入记事本,将timeout= 值更改为自己满意的数值,然后保存、退出即可。
现在网上的XP启动加速文章多如牛毛,而真正有用的并不多,甚至有一些都是误导读者。我本身也是个XP用户,对于XP的启动加速也深有感触。看过无数的优化文章,安装过N次的XP,走过很多弯路,不过最终还是总结出了真正可以优化XP启动的经验。
我的电脑配置不是很好,安装XP或者2003后启动要很长时间,滚动条要转10多圈,经过优化后启动时间明显加快,滚动条只需转1圈多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系统。下面就详细告诉大家怎样切实有效地加速启动。
首先,打开“系统属性”(在我的电脑上点右键-属性,或者在控制面板里打开“系统”,快捷键win+pause break)点“高级”选项卡,在“启动和故障恢复”区里打开“设置”,去掉“系统启动”区里的两个√,如果是多系统的用户保留“显示操作系统列表的时间”的√。点“编辑”确定启动项的附加属性为/fastdetect而不要改为nodetect,先不要加/noguiboot属性,因为后面还要用到guiboot。
接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在“系统属性”里打开“硬件”选项卡,打开“设备管理器”,展开“IDE ATA/ATAPI控制器”,双击打开“次要IDE通道”属性,点“高级设置”选项卡,把设备1和2的传送模式改为DMA若可用,设备类型如果可以选择“无”就选为“无”,点确定完成设置,同样的方法设置“主要IDE通道”。
现在启动加速已经完成,不过既然加速了启动也顺便把关机也加速一下吧。
打开注册表(开始-运行-regedit),单击“我的电脑”打开“编辑”菜单的“查找”,输入AutoEndTasks,点“查找下一个”。双击打开找到的结果修改“数值数据”为1。然后在AutoEndTasks的下面可以找到HungAppTimeout,WaitToKillAppTimeout,把“数值数据”设为2000或者更小,在这里顺便也把菜单延迟的时间修改一下,在AutoEndTasks的下面找到MenuShowDelay,数值是以毫秒为单位,如果希望去掉菜单延迟就设为0。

就可以加快XP开机速度了

⑨ 如何维护EDI,EDI加盐如何把握请各位帮助

EDI系统的运行基本上是自动化的,无需特别的维护。注意各进出口压力、压差和流量。专工作时将电属源调到恒流模式,一般运行电流在2.5A(根据进水水质适当调整)。注意进水水质,确保进水电导率小于20(最佳电导率小于10).过高的进水电导会增加EDI的离子负荷,影响出水品质。在配管时考虑EDI产水的回流管路。当超纯水箱高液位时系统自动将产水切换到RO水箱循环运行。此时EDI内部的树脂将最大程度得到再生,EDI的产水将特别稳定。南京瑜铨纯水科技。

⑩ 什么是edi方式

EDI的通信环境(EDIME)由一个EDI通信系统(EDIMS)和多个EDI用户(EDIMG)组成,见图2.6.EDI的开发、应用就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的,它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点对点(PTP)方式 点对点方式即EDI按照约定的格式,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终端处理,完成相互的业务交往.早期的EDI通信一般都采用此方式,但它有许多缺点,如当EDI用户的贸易伙伴不再是几个而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时,这种方式很费时间,需要许多重复发送.同时这种通信方式是同步的,不适于跨国家、跨行业之间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这种点对点的方式在某些领域中仍旧有用,但会有所改进.新方法采用的是远程非集中化控制的对等结构,利用基于终端开放型网络系统的远程信息业务终端,用特定的应用程序将数据转换成EDI报文,实现国际间的EDI报文互通.一、增值网(VAN)方式 它是那些增值数据业务(VADS)公司,利用已有的计算机与通信网络设备,除完成一般的通信任务外,增加EDI的服务功能.VADS公司提供给EDI用户的服务主要是租用信箱及协议转换,后者对用户是透明的.信箱的引入,实现了EDI通信的异步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通信费用.另外,EDI报文在VADS公司自己的系统(即VAN中)中传递也是异步的,即存储转发的.VAN方式尽管有许多优点,但因为各增值网的EDI服务功能不尽相同,VAN系统并不能互通,从而限制了跨地区、跨行业的全球性应用.同时,此方法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VAN只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下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而EDI通信往往发生在各种计算机的应用进程之间,这就决定了EDI应用进程与VAN的联系相当松散,效率很低.二、MHS方式 信息处理系统MHS是ISO和ITU-T联合提出的有关国际间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它是建立OSI开放系统的网络平台上,适应多样化的信息类型,并通过网络连接,具有快速、准确、安全、可靠等特点.它是以存储转发为基础的、非实时的电子通信系统,非常适合作为EDI的传输系统.MHS为EDI创造一个完善的应用软件平台,减少了EDI设计开发上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ITU-T X.435/F.435规定了EDI信息处理系统和通信服务,把EDI和MHS作为OSI应用层的正式业务.EDI与MHS互连,可将EDI报文直接放入MHS的电子信箱中,利用MHS的地址功能和文电传输服务功能,实现EDI报文的完善传送.EDI信息处理系统由信息传送代理(MTA)、EDI用户代理(EDI-UA)、EDI信息存储(EDI-MS)和访问单元(AU)组成,见图2.7.MTA完成建立接续、存储/转发,由多个MTA组成MTS系统.EDI在MHS中的传递过程见图2.8.EDI-MS存储器位于EDI-UA和MTA之间,它如同一个资源共享器或邮箱,帮助EDI-UA发送、投递、存储和取出EDI信息.同时EDI-MS把EDI UA接收到的报文变成EDI报文数据库,并提供对该数据库的查询、检索等功能.为有利于检索,EDI-MS将报文的信封、信首、信体映射到MS信息实体的不同特征域,并提供自动转发及自动回送等服务.EDI-UA是电子单证系统与传输系统之间的接口.它的任务是利用MTS的功能来传输电子单证.EDI-UA将它处理的信息对象分作两种:一种称为EDI报文(EDIM),另一种称为EDI回执(EDIN).前者是传输电子单证的,后一种是报告接收结果的.EDI-UA和MTS共同构成了EDI信息系统(EDI-MS),EDI-MS和EDI用户又一起构成了EDI通信环境(EDIME).EDI与MHS结合,大大促进了国际EDI业务的发展.为实现EDI的全球通信,EDI通信系统还使用了X.500系列的目录系统(DS).DS可为全球EDI通信网的补充、用户的增长等目录提供增、删、改功能,以获得名址网络服务、通信能力列表、号码查询等一系列属性的综合信息.EDI、MHS和DS的结合,使信息通信有一了个新飞跃,为EDI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阅读全文

与EDI电源MS500如何修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吏密斯净水机如何按装 浏览:551
强碱性除垢剂 浏览:136
净水器装在车上怎么装 浏览:229
鱼缸制冷机怎么连过滤 浏览:342
净水器逆水阀怎么去看好坏 浏览:57
净水器sn什么意思 浏览:986
怎么区分浓盐水和纯净水 浏览:676
地热过滤网漏水 浏览:705
简述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机理 浏览:807
污水口设置属什么部门监管 浏览:826
华帝净化器前盖怎么打开 浏览:530
tbpb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影响 浏览:715
污水进水总磷高是什么原因 浏览:575
家里地暖不热过滤阀 浏览:880
含氰废水降低ph 浏览:157
小米净化器pro数据怎么看 浏览:139
废水的ss值 浏览:693
小区室外雨污水管道图纸怎么看 浏览:554
污水井剖面图尺寸 浏览:588
安利净水器滤芯外面的膜是什么 浏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