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做全身淋巴排毒的好处
1、增加淋巴的流动;
2、加速自然排毒的过程,因此帮助身体透过淋巴系统而移走废物;
3、刺激淋巴域的活动;
4、增加淋巴细胞的生产力;
5、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
6.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
7、刺激系统;
8、当它结合面部美容疗程上,能有效的维持清洁、有光泽及健康皮肤;
9、粉刺、毛细血管扩张、酒糟鼻及并非发炎但属遗传性过敏症的皮肤;
10、提升身体内部化学过程的平衡。
淋巴排毒(LymphaticDetox)是指通过按摩,顺着人体的淋巴腺系统准确地加压全身淋巴结的位置,使由血管渗透出含大量毒素及废物的淋巴液,加快运行至每个淋巴结。从而加速排泄体内毒素,令身体机能及皮肤得到彻底洁净。实行淋巴排毒按摩的主要作用是恢复液体的正常循环,加速毒物排出。
哺乳类特有的周围淋巴器官,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呈豆形,位于淋巴管行进途中,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之一。淋巴窦的窦腔内有许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输入淋巴管流来的淋巴液先进入皮窦再流向髓窦,最后经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淋巴结肿大或疼痛常表示其属区范围内的器官有炎症或其他病变。因此按淋巴结分布规律检查淋巴结的情况,对诊断和了解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贰』 组织水肿有哪些原因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以下四种情况: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与血液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由两方面的力量所决定的:一种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即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渗透压;另一种是促使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的力量,即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这两种力量对比决定着液体的滤出和回流时的方向和速度。
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
2、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正常人体主要通过肾的滤过和重吸收来调节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体液总量和组织间隙液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水、钠,99%以上被肾小管重吸收,只有约1%从尿中排出。若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率保持这个比例,就不致发生水、钠潴留,称为肾小球-肾小管平衡。
但是,任何原因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率并未减少,或肾小球滤过率没有明显变化而肾小管重吸收明显增强,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同时出现,都会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平衡失调,从而引起水、钠排出减少,在体内积留。
3、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
过敏反应时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
4、营养不良引起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也就是说当摄入的蛋白质较低时,人体缺少必需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减少,细胞中的水渗出、积累在组织液中,而血浆的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不能及时被运输走,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iknow-pic.cdn.bcebos.com/cb8065380cd7912354df38a4a3345982b2b78027"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b8065380cd7912354df38a4a3345982b2b7802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jmangel.gd.cn/pure_cb8065380cd7912354df38a4a3345982b2b78027"/>
(2)淋巴回流与超滤扩展阅读
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的腹水,以及局部静脉受阻时引起的局部水肿等,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所致。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形成水肿。这种水肿常为全身性的。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如Na+、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但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炎症引起的水肿,就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4、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如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或临床进行广泛摘除淋巴结;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叁』 淋巴怎样排毒
当身体某一部分有病毒侵入时,该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结)内的淋巴球便会运用免疫功能,对抗外来之病菌以保护身体。
沿着毛细淋巴管有100多个淋巴结或淋巴腺,身体的颈部、腹股沟和腋窝特别密集。每个淋巴结里有一连串纤维质的瓣膜,淋巴液就从此流过,滤出微生物和毒素,并加以消灭,以阻止感染蔓延。
当病毒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像喉咙发炎时,会在下巴颏下摸到两个肿块,那就是淋巴结。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
(3)淋巴回流与超滤扩展阅读
淋巴结主要功能
1、过滤淋巴。淋巴结位于淋巴回流通道。当病原体、异物等有害成分侵入身体浅层结缔组织时,这些有害成分很容易随组织液进入全身淋巴毛细血管,并随淋巴回流到达淋巴结。由于淋巴窦体积增大,淋巴流速变慢。当淋巴有害成分在循环方向流动时,它们与窦内巨噬细胞完全接触。
2、其中大部分被切除或局限于淋巴结,有效地防止有害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和侵入身体其他部位。参与免疫反应。淋巴结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等特异性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淋巴回流能使淋巴结迅速接受侵入身体的抗原刺激。
3、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体液因子,淋巴回流启动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淋巴结不仅可以通过免疫反应将抗原成分清除到淋巴结中,而且还可以通过输出效应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成分,在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有害成分侵入的部位,触发免疫反应,从而及时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4、免疫应答后,通过淋巴细胞循环,随时监测淋巴结产生的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是否再次侵入这些有害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淋巴
『肆』 高二生物
因为组织液可转化为血浆或淋巴液,若这两种管阻塞,则会导致组织液不能通过管流向血浆或组织液并转化为他们,致使组织液越来越多导致组织水肿,望采纳
『伍』 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是什么排毒时间
晚上9:00~11:00淋巴排毒是谣言
原因:
淋巴24小时都在运作,正常人每天生成2~4升淋巴液,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淋巴系统是时刻不停地循环的。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在于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防御和免疫功能。
淋巴液在回流途中要经过多个淋巴结,在淋巴结中的淋巴窦内,有大量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可以将红细胞细菌和其他微粒清除掉。
这个过程是一直在发生的,9:00~11:00这个时间段对淋巴系统来说,一点儿都不特殊。
身体进行科学排毒的方式
据新华社报道,人体中所谓的毒素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内部毒素包括人体在进行日常生理活动时所产生的“副产品”;而外部毒素主要来自烟、酒、药物、环境污染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多个器官以及由抗氧化酶构成的内部排毒系统都在日夜不停地处理着毒素,因此,只要保证在一段时间内不吸烟、不喝酒、不吃高糖和油炸食品等,便能减轻身体排毒的负担。
但是,如果想长期保持健康,就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让身体的排毒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守护我们的健康。
『陆』 将墨汁注入兔子肠管的浆膜下,墨汁沿淋巴管道走行,最终会到达哪里
淋巴回流是组织液中的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后,沿淋巴管汇集,最后经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返归血液的过程。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的重大意义在于: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液体平衡以及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和其他异物等。
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管内的淋巴缓慢而不断地向心流动。流速相当于静脉血的1/10左右。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小时约有120毫升淋巴液回流入。
(6)淋巴回流与超滤扩展阅读:
淋巴管本身的收缩 除毛细淋巴管外,各级淋巴管壁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平滑肌纤维,故淋巴管本身具有自主的节律性收缩作用,从而能推动淋巴液向心运行,各种外力的作用都是通过淋巴管收缩这一内在因素而实现的。此外,淋巴管瓣膜内皮细胞浆中有许多的微丝,有收缩作用。这种收缩对于促进淋巴管动或防止淋巴逆流也有一定意义。
『柒』 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三章考点(2)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F),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
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心指数:安静空腹时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3.0—3.5L/min.m2。静息心指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10岁左右少年的最高,可达4 L/min.m2。
3、心脏作功
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时,是通过心脏作功释放的能量转化为血液的动能和压强能,以驱动血液循环流动。
每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
每搏功=搏出量×射血压力+动能
由于静息状态下,动能在整个左心室每搏功中所占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射血压力= 射血期左心室内压—心室舒张末压,射血期左心室内压可用平均动脉压来代替,心室舒张末压可用左心房平均压来代替,因此
每搏功=搏出量×(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压)
每份功等于心室每分钟所作的功。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是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搏出量主要与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后负荷有关;心肌收缩的前负荷、后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机制影响搏出量,而心肌收缩能力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机制影响搏出量。
1、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也就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肌初长度,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方式调节心搏出量,即增加左心室的前负荷,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加或等容心室的室内峰压升高。这种调节方式又称starling机制,是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从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来调节搏出量,以适应静脉回流的变化。
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原因是心肌的伸展性较小。心室功能曲线反映搏功和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初长度)的关系,而心肌的初长度决定于前负荷和心肌的特性。心肌达最适初长度(2.0-2.2μm)之前,静息张力较小,初长度随前负荷变化,但心肌超过最适初长度后,静息张力较大,阻止其继续被拉长,初长度不再与前负荷是平行关系。表现为心肌的伸展性较小,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 如果出现降支,表明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已严重受损(出现在有些慢性心脏病患者,心脏过度扩张)。
异长调节的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的微小变化进行精细的调节,使心室射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能保持平衡,从而使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和压力能保持在正常范围,例如在改变体位,或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发生不平衡时,此时异长调节立即发挥作用。
心室在舒张末期充盈的血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射血后心室内剩余血量二者之和。
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是决定心室前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主要因素:
①心室充盈期的持续时间
②静脉回流速度
③心包内压
④心室顺应性:顺应性降低(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减少。
2、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直接影响搏出量)
心室射血过程中,大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后负荷增高时,心室射血所遇阻力增大,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减少。但随后将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3、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
心肌收缩能力又称心肌变力状态,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通过改变心肌变力状态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由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因素起作用,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ATP酶活性是控制心肌收缩力的重要因素。另外,神经、体液因素起一定调节作用,儿茶酚胺、强心药,Ca2+等加强心肌收缩力;乙酰胆碱、缺氧、酸中毒,心衰等降低心肌收缩力,所以儿茶酚胺使心肌长度—张力曲线向左上移位,使张力—速度曲线向右上方移位,乙酰胆碱则相反。
4、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率在40-180次/min范围内变化时,每分输出量与心率成正比;心率超过180次/min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导致搏出量明显减少,所以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
心率低于40次/min时,也使心输量减少。
六、动脉血压
1、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指主动脉压,通常用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
2、形成血压的基本条件:(1)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2)心脏射血。
3、动脉血压的形成:(1)前提条件:血流充盈;(2)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
5、动脉脉搏: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的起伏。
七、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
1、静脉血压远低于动脉压,而且越靠近心脏越低。静脉压分为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
2、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0.4-1.2kPa(4-12cmH2O),它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中心静脉压升高多见于输液过多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
3、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静脉回流的动力是静脉两端的压力差,即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压力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但也受呼吸运动、体位、肌肉收缩等的影响;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大,心舒期室内压明显降低,有利于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液回流,中心静脉压降低,所以与外周静脉压之差增大,所以静脉回流增多。
(2)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作为肌肉泵促进静脉回流。
(3)呼吸运动通过影响胸内压而影响静脉回流,吸气时静脉回流增多。
(4)体位改变: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
八、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
1、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基本功能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
微循环组成的记忆方法:
(1)将“循环”理解为“从动脉到静脉的血流”,那么,“微循环”就是“从微动脉到微静脉的血流”,因此,微循环3条通路的血管都是“微动脉……微静脉”。
(2)迂回通路是交换物质的场所,必然包含真毛细血管,即“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3)交换血管的血流受组织局部代谢的调控,因而真毛细血管(无平滑肌)前必须连接调控血流的结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4)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含很少平滑肌而微动脉平滑肌丰富,因此二者之间应有一过度——后微动脉。
综上所述,营养通路的组成应为“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同理,可以推出另两条通路的血管组成。
3、微循环血流调控:
(1)毛细血管压与毛细血管前阻力(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毛细血管后阻力(微静脉)的比值成反比。
(2)微动脉的阻力对微循环血流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活动主要受代谢产物调节。
九、组织液的生成
1、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它成分基本与血浆相同。
2、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25mmHg,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约为30mmHg,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约为12mmHg,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约为15mmHg,组织液静水压约为10mmHg
因此:毛细血管动脉端有效率过压为-- (30+15)-(25+10)=10mmHg
毛细血管静脉端有效率过压为-- (12+15)-(25+10)= -8mmHg
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的液体,约90%可在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入血,约10%的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生成淋巴液。
3.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有效滤过压(主要是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2)毛细血管通透性;(3)静脉和淋巴回流等等。
十、淋巴循环
主要生理意义:
1、 回收蛋白质:每天组织液中约有75-200g蛋白质由淋巴液回收到血液中,保持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毛细血管对组织液的重吸收。
2、 运输脂肪:由小肠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3、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每天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的液体总量约为24L,其中约3L经淋巴循环回到血液中去,即一天中回流的淋巴液的量大约相当于全身的血浆总量。
4、 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主要与淋巴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有关。
『捌』 内脏排毒时间表
内脏排毒时间表是假的,不要轻易相信。
谣言1
晚上9:00~11:00淋巴排毒
每天晚上9:00~11:00的时候,是人体淋巴的排毒过程,免疫系统活跃起来,你应该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使自己尽量地保持安静。这样免疫系统就会很顺利地完成排毒工作,让你的免疫力增加。
真相:淋巴24小时都在运作谣言的作者可能连淋巴是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正常人每天生成2~4升淋巴液,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淋巴系统是时刻不停地循环的。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在于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防御和免疫功能。
淋巴液在回流途中要经过多个淋巴结,在淋巴结中的淋巴窦内,有大量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可以将红细胞细菌和其他微粒清除掉。这个过程是一直在发生的,9:00~11:00这个时间段对淋巴系统来说,一点儿都不特殊。
谣言2
晚上11:00~凌晨1:00肝脏排毒
晚上11:00~凌晨1:00,肝脏开始排毒。你就应该熟睡了,不要熬夜,此时你不睡觉的话,你的肝脏就会因此很累,肯定要受损的。
真相:不喝酒就不存在肝解毒如果想减少肝损害,主要靠的是不喝酒。就肝脏的解毒功能来说,其实它是个小时工,也就是说,人什么时候喝酒,它什么时候启动针对酒精的解毒功能。晚上11:00~凌晨1:00这个时段,要是没喝酒,也就不存在解毒这回事了。
谣言3
凌晨1:00~3:00胆排毒
凌晨1:00~3:00,是胆排毒的时间。此时亦应继续熟睡,以便有利于肝胆的排毒。
真相:胆汁是肝脏产生的,胆囊只是存储,食物刺激才能排出胆汁由肝细胞连续分泌,胆囊排胆汁需要有食物的刺激,要是胆囊只在凌晨1:00~3:00这个时段排胆汁,那人的消化功能可真的要出问题了。
(8)淋巴回流与超滤扩展阅读:
谣言1
半夜到凌晨4:00脊椎造血
半夜到凌晨4:00,正是人的脊椎造血时段,必须要熟睡,千万不要熬夜啊!
真相:地球人脊椎造血属有病胎儿还在肚子里的时候,胚胎期卵黄囊造血,其后肝脾造血,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到婴儿出生时,完全靠骨髓造血。成年人若出现骨髓外的造血,属于造血功能紊乱。
谣言2
凌晨3:00~5:00,肺开始排毒了
凌晨3:00~5:00,人的肺开始排毒了。平时咳嗽的人,此时就会加重咳嗽,但是,却不应该立即服用止咳药。以免抑制肺部废积物的迅速排出。
真相:咳嗽不是排毒,而是因刺激造成的反应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呼吸系统某种疾病造成刺激的反应,需要对因治疗;若为细菌引起的肺炎,则需应用抗生素。至于排毒??你故意吸进去一堆有毒废气试试就知道了,立刻会引起剧烈咳嗽,不管几点吸。
谣言3
早晨5:00~7:00大肠排毒
到了早晨5:00~7:00,就是人的大肠在排毒的时间了,此时就是你上厕所的最佳时机。假如你没有大便,就说明了你有不正常的地方了,很需要去医院看看了。检查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毛病。
真相:什么时候有屎什么时候去拉如果每天都4点半有便意,非要等到5点再去拉,这不是排便功能有问题,而是脑子被驴踢了。
人民网-“人体排毒时间表”?专家解析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