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葡萄糖 化学合成问题
粮食其实就是植物。粮食中含有淀粉,淀粉可以分解成为葡萄糖。这种分解一般在发酵罐中用酶的催化来完成的。
基于全膜法的结晶葡萄糖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淀粉液化:将原料淀粉与水混合,配制成生产葡萄糖的液态淀粉料乳液,淀粉的含量占液态淀粉料乳液总质量的20%~35%,然后进行灭菌,制备成淀粉乳液,再向淀粉乳液中加入α-高温液淀粉酶,经液化喷射器一次高压喷射,二次加酶连续液化反应,水解成葡萄糖值在14%~25%之间的液化淀粉液; 2)糖化:将步骤1所制备的葡萄糖值在14%~25%之间的液化淀粉液经冷却降温到35~ 45℃后加入复合糖化酶并在此温度下酶解成葡萄糖化液; 3)微滤过滤:将葡萄糖料液通过微滤过滤,得葡萄糖的微滤透析液和滤渣,滤渣经干燥后作为饲料; 4)超滤过滤:将微滤透析液通过超滤过滤得超滤透析液和超滤浓缩液; 5)纳滤分离浓缩:将超滤透析液通过纳滤过滤得纳滤透析液和纳滤浓缩液; 6)浓缩:将纳滤透析液浓缩为葡萄糖浓缩液; 7)喷雾干燥:将葡萄糖浓缩液经喷雾干燥得结晶葡萄糖成品。
B. 纳滤过程中的收率是什么意思
膜技术中的收率是指经过膜过滤之后最终得到的产品量与原料中产品量的比例,一般回用质量百分数答表示。
与收率对应的就是损失率,产品的损失有可能是膜没有完全截留产品,部分产品透过膜导致损失,也有可能是因为管路系统残留导致损失。
收率=最终产品量/原料产品量×100%
举例:采用纳滤浓缩维生素C,收率=最终浓缩液中的维生素C总量/原料液中维生素C总量*100%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比如采用纳滤技术对葡萄糖提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得到的是高纯度葡萄糖,那么收率实际上=透过液的葡萄糖总量/原料液的葡萄糖总量*100%
收率的准确定义就是目标产物总量在原始总量中的占比。
C. NF在制药工艺学中代表什么
纳滤(NF)用于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如无机盐或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有机物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纳滤又称为低压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新兴领域,其分离性能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允许一些无机盐和某些溶剂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D. GE除盐纳滤膜产水的特性是什么
GE除盐纳滤膜产水的特性是什么?
首先,Ge纳滤膜元件分离技术可适用范围比较广内,不论是无机物容还是有机物,不论是从病毒还是细菌都能进行分离,而且还能保证出水水质,而且不会受到太多水质的影响等。
第二点,Ge纳滤膜元件分离过程大体上属于物理过程,不需任何化学药剂的介入,大大将水处理程度得到了提高,被大家称为 “绿色”技术。
第三,膜分离技术设备较简单,相对于安装与拆卸都是较简单,有很好的意义。
第四,膜分离过程系统较容易操控,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还容易进行维修,自动化程度以及得到普及,这种新兴工艺的道路全球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E. 纳滤水处理设备的特征
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纳滤膜在其分离应用中表现出下列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其截留版分子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权之间,为 200 ~ 2000 ;二是纳滤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留率,因为它的表面分离层是由聚电解质所构成,对离子有静电相互作用。三是超低压大通量,即在超低压下( 0.1Mpa )仍能工作,并有较大的通量。
从结构上来看纳滤膜大都是复合型膜,即膜的表面分离层和它的支撑层的化学组成不同。根据其第一个特征推测纳滤膜的表面分离层可能拥有 1nm 左右的微孔结构,故被称之为 “ 纳滤 ” 。
纳滤膜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和盐类的分离有很好的效果。其分离过程无任何化学反应,无需加热,无相变化,不影响分离物质的生物活性、风味和香气等,并具有节能、无公害特点
用纳滤膜与生化反应器耦合在一起,开发的膜生化反应器,可以用膜分离产物,底物和酶则被截留,通过不断添加底物,即可以达到反复利用酶并得到高产率生化产品的目的。
F. 膜分离设备的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利用超滤技术,可以除去酒及酒精饮料中残存的酵母菌、杂菌及胶体物质等,可以改善酒的澄清度,延长保存期,还能使生酒具有熟成味,缩短老熟期。经超滤处理后,酒的风味有所改善,变得清爽可口,而又醇香延绵。此法还可避免酒的热杀菌易引起的混浊成分的析出,简化过滤设备。所处理的酒类有葡萄酒、威士忌、烧酒、清酒、黄酒等。
生啤酒的口味虽优于熟啤酒,但不能长期保存,给运输及销售等带来一定的困难。采用超滤技术进行啤酒的精滤和无菌过滤,可以使生啤酒不经低温加热灭菌而能长期保存。 膜技术在豆制品工业中的主要应用是分离和回收蛋白质。生产豆乳时产生的大豆乳清,通常方法只能从中提取60%的蛋白质,利用超滤法浓缩残留蛋白质,能够增加20~30%的豆腐收得率。采用超滤法还可以在浓缩蛋白的同时,去除产生豆膻味和影响豆乳稳定性的低分子物质,提高豆乳质量。
豆制品工业中的乳清处理,对防止水体污染意义重大。大豆乳清中含有多种低分子蛋白质、多糖类、肽、少糖类等物质,采用超滤法可以从大豆乳清中回收浓缩大豆蛋白,以满足人类和畜牧业的需求。此外,还可获得β-淀粉酶产品。
利用膜技术还可以获得大豆异黄酮、大豆寡糖、大豆分离蛋白、寡肽、免疫球蛋白、竹叶黄酮等功能食品的功能配料。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较为稳定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城市污水深度处理通常以污水处理厂的二级或三级排放液为水源,用反渗透(RO)对它进行最后的脱盐,脱COD、BOD以及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脱除,出水水质可达到饮用水标准。但由于某些主观原因,大多不直接用作饮用水。国外常将其注入地下蓄水层或淡水水库进行自然净化(通常需存放两年),也有用作工业冷却水,锅炉用水等非饮用目的。城市缺水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把城市的二级出水进行处理后再生回用是解决水源短缺的一条途径。二级排放液在进RO装置前需进行预处理,以使进水水质符合RO装置的使用要求。预处理的好坏是RO技术应用成败的关键。RO前采用MF或UF预处理的深度水处理过程已成为非直接饮用水回用工程中城市废水处理的工业标准,国内外都在积极地采用膜技术大规模地把城市污水开发为新的水资源。我国采用“微絮凝纤维过滤+膜滤”对洗浴废水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此工艺具有出水稳定、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引进挪威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先进工艺,每天可提供10万吨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作为水源,使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成为可能。我国的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并不普及,膜技术在深度处理的应用相对也很少,今后我们还需在污水的再生回用和深度处理技术上进行研究。
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这些工业废水,面广量大、危害深,大多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其中有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有些则具有毒性,对人类环境有害。为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并回收有用物质,在工业废水排放之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膜分离技术既能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又能回用其中的有用物质,同时还可节省能源。膜技术在处理电镀废水、造纸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和印染废水这五大类主要工业废水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传统工艺中的某些弊端,如加氯杀菌会使氯与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反应生成新的危害巨大的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变)化合物。膜技术用于饮用水处理是一个重大突破。
水的净化与纯化是从水中去除悬浮物、细菌、病毒、无机物、农药、有机物和溶解气体等,在这方面,膜分离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膜分离中的微滤、超滤和纳滤所组成的水处理方法,对去除水中的微米级的颗粒优于常规水处理技术中的过滤能力,而且还具有去除过滤所不具备的纳米级微粒的能力,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无机物、农药、有机物和溶解气体等杂质。符合饮用水水质不提高的要求。
我国西部省区严重缺水问题在中国这个缺水国家尤为突出,苦咸水淡化是解决我国西部省区缺水的一个有效途径。用于苦咸水淡化的膜技术主要有:电渗析技术、反渗透技术、纳滤技术。我国西部油田几乎都用电渗析法制取生活饮用水。电渗析不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设备运行能耗大,这使其在苦咸水淡化工程的应用受到限制。苦咸水也可用一级反渗透装置脱盐制得饮用水。反渗透系统淡化苦咸水,其出水水质优于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含高氟、低矿化度苦咸水通过反渗透淡化,出水水质可达到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反渗透法比电析法生产成本低,无污染,是苦咸水淡化最经济的方法。纳滤是一种低压反渗透技术,在较低的压力下具有较高的脱盐性能。对特定溶质,尤其是苦咸水的表征离子,具有很好的脱盐效果。对苦咸水较多的西部省区,纳滤将是制取优质饮用水的有效途径。
G. 制作葡萄糖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DNSl 酒石酸钾钠182.0 g,溶于500 mL蒸馏水中。加热,依次加入DNS 6.3 g,NaOH 21.0 g,苯酚5.O g,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贮于棕色瓶中。室温保存备用。
DNS2 DNS 6.5 g溶于少量水中;移人1000 mL容量瓶;加入2 mol/L的NaOH溶液325 mL;加入丙三醇45.0 g,摇匀;冷却;定容.
DNS3 甲液——6.9 g结晶苯酚溶解于15.2 mL 100 g/L的NaOH溶液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69 mL,再加入6.9 g亚硫酸钠;乙液——称取255.0g 酒石酸钾钠,加到300 mL 100 g/L的NaOH溶液中,再加入10 g/L的DNS溶液880 mL。将甲乙溶液混合得黄色试剂,贮于棕色瓶中,置室温下7~
10 d后备用。
对应的回归曲线
DNS1(2.0mL) Y=0.5351X-0.009 R2=0.9941
DNS2(2.0mL) Y=0.2787X-0.0121 R2=0.9885
DNS3(2.0mL) Y=0.5686X-0.0071 R2=0.9972
DNS1(1.5mL) Y=0.4744X-0.0034 R2=0.9965
DNS2(1.5mL) Y=0.3188X+0.0038 R2=0.9890
DNS3(1.5mL) Y=0.5208X-0.0234 R2=0.9971
参考资料:唐冰.NAG含量测定中常见的3种DNS试剂使用效果比较研究.热带农业科学.2006,26(2):33-35
H. 纳滤技术是什么
纳滤 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版纳米左右权。与其他压力驱动型膜分离过程相比,出现较晚。它的出现可追溯到70年代末J.E. Cadotte的NS-3 0 0膜的研究,之后,纳滤发展得很快,膜组器于80年代中期商品化。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如CA、CTA膜、芳族聚酰胺复合膜和磺化聚醚砜膜等。
纳滤(NF)用于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如无机盐或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有机物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纳滤又称为低压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新兴领域,其分离性能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允许一些无机盐和某些溶剂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来自网络)
I. 淀粉双酶法制取葡萄糖的工艺,控制条件。
(2)调浆:将淀粉加水调成16Be′~17Be′,泵入给料罐,用液碱调pH6.0~6.5,按每克干淀粉加入8-12单位α—耐热性淀粉酶,搅拌均匀,复测pH。
(3)液化:启动液化给料泵,进行给料速度调整。预热喷射器至100℃~120℃,调整好粉浆阀和蒸汽阀边进料边通入蒸加热,使液化温度稳定在105±1℃,经喷射液化器喷射出液化液,通过层流罐保温20-60分钟后,泵入糖化罐。
(4)糖化:液化液进入化罐前冷却至60℃,进罐后调整pH4.2,加入每克干淀粉120-150单位液体糖化酶,搅拌均匀,糖化24~40hr,DE值达97%以上,无水乙醇检测无糊精沉淀。加热80~85℃保温30分钟后过滤得葡萄糖。
J. 纳滤膜分离技术如何应用在废水处理
纳滤膜分离技术经常被应用到工业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应用纳滤膜分离技术专对重工业生产属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实现对90%以上的废水进行回收,使其钝化;另一方面可以使肺水肿的金属离子含量浓缩约10倍。将纳滤膜应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不仅可以实现对废水中COD(约90%)的处理,而且其膜通量与传统的聚砜超滤膜相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