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回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答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超滤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超滤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
反渗透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② 逆渗透膜属于生物膜吗
反渗透设备中生物膜的特征。微生物黏膜是微生物在水中快速繁殖代谢而形成的一种胶黏物质,其黏附能力很强,一般方法难以清除,在水流冲刷时具有保护微生物的作用。在RO-EDI系统中,生物薄膜的厚度与膜面流速、水温、黏度以及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其厚度一为10~50微米,是单个细菌大小的数倍到数十倍,从电镜下看,膜层成黏连状,有的甚至为网状结构,一般流速的冲刷根本损坏不了膜层,即使高流速下的湍流剪切作用,生物黏膜仍然存在。生物黏膜耐酸碱,不怕化学清洗,一般消毒也不能彻底清除,氯化杀菌只能杀死细菌,并不能杀死其芽孢和孢子。芽孢的抵抗能力很强,即使已经死亡的菌体,仍然可能成为污染源。在微电子行业用高纯水系统终端超滤出水中仍然能监测到细菌。有人发现绿脓杆菌可在TOC仅为25ug/L下的自来水中生长,碳的养分是有多种物质提供的。因此在含TOC小于100ug/L的高纯水系统中仍然可能产生微生物黏膜。
形成生物黏膜的微生物源主要有浮游细菌和附着细菌,多数为杆状菌,还有藻类、真菌等,它们的化学组分主要为糖质----外聚合糖类基质。藻类在高纯水系统中,大多数在浓水流量计中可用肉眼观察到,当外来营养不足时,便可利用邻近的已经死亡的微生物为补充营养物,并且形成团状黏泥。微生物分泌黏液将加剧膜的污染程度,通过对生物黏泥的化学分析,其组分的含水率一般在60%以上,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三磷酸腺苷(ATP)、碳水化合物,无机物有SiO2、Ca、Mg、Fe等。国内外对反渗透膜和隔网解剖取样,生物黏膜具有以下特点:①含水率高(70%-95%);②有机物含量高(70%~95%);③菌落形成单元(CFU)和细菌数高;④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含量高(30%以上);⑤ATP含量高;⑥无机物含量低。
(2)生物膜的鉴定。对典型生物污染观察表明,生物黏膜呈现为明显的层状结构,有滑腻感,检验生物本性的一个简单现场方法就是从膜表面上刮取一小部分生物黏泥,放在火焰上燃烧,其气味与毛发燃烧的气味接近,有时打开被污染的膜元件根据直接的气味及目测都可判定是否受到生物污染。生物薄膜的合理取样是鉴别生物污染程度的先决条件。
通常,生物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陕西隆高水处理设备厂家认为,生物污染可以有许多方式表现出来:①单位面积水的迁移速度逐步下降,即膜通量下降;②通过膜的压力和膜两侧的压差逐渐增大,即进水压力和△P逐渐增大;③膜对水中溶解物质的透水性增大,即矿物质的截留率下降,出水水质变坏;④在产品水中可监测到细菌。
理论上细菌不能透过反渗透膜,但是产品水可能被微生物污染。一种是机械密封不严所造成,另一种是由于来自被污染的排出口和输送管道系统表面上的水微生物污染,还有可能微生物透过膜材料局部微观的缺陷而使微生物迁移。
③ 什么是反渗透RO膜属于哪一类
RO是英文Reverse Osmosi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反渗透。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版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权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由于RO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矿物离子能够通过(通过的离子无益损取向),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的过程,以及太空人废水回收处理均采用此方法,因此RO膜又称体外的高科技“人工肾脏”。
④ 什么是反渗透RO膜属于哪一类
反渗透RO膜也叫逆渗透膜,是利用高压把介质从低浓度一侧转为高浓度的一侧。
反渗透RO膜属于有机化合物类,叫聚酰胺。
⑤ 请问RO反渗透膜怎么分类干膜、湿膜
RO反渗透膜的分类是以材质分类的分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芳香族聚酰胺膜等,反渗透膜的结构,有非对称膜和复合膜两类。其组件有中空纤维式、卷式、板框式和管式。常用在水处理上的就是这几种
⑥ 反渗透膜有哪几种
那要看按什么分了(都是常用的)
按尺寸分:4021 4040 8040
按材质分:醋酸纤维膜 聚酰胺膜
按压力分:低压膜 高压膜 海水淡化膜
总之按不同的分类膜的种类很多,一个厂家都是几十种膜种类可选
⑦ 请问RO反渗透膜怎么分类干膜、湿膜、流体膜相关特征是什么市面常见品牌RO膜都属于那种分类的
在反渗透膜分离技术中,膜材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课题。反渗透膜一般要具备以下性能:高脱盐率;高透水率;具有高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柔韧性;化学稳定性好,耐氯以及酸、碱腐蚀,抗微生物侵蚀;抗污染性能强,适用pH范围广;制备简单,造价低,原料充足,便于工业化生产;耐压密性好,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
目前主要的反渗透膜材料有醋酸纤维素类、芳香聚酰胺类和聚哌嗪酰胺类。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为非对称膜,尽管在耐碱性、耐细菌性、产水量等方面不如聚酰胺膜,但因其具有优良的耐氯性、耐污染性至今仍在使用。芳香族聚酰胺可分为线性芳香族聚酰胺与交联芳香族聚酰胺,前者为非对称膜,后者为复合膜。这类膜因具有高交联密度和高亲水性的特点,以及优良的脱盐率、产水量、耐氧化性、有机物去除率和二氧化硅去除率等优点,可用于对去除溶质性能要求高的超纯水制造、海水淡化等方面。聚哌嗪酰胺类可分为线性聚哌嗪酰胺膜与交联聚哌嗪酰胺膜,后者已有产品上市。该膜具有产水量大、耐氯、耐过氧化氢的特点,可用于对脱盐性能要求高的净水处理和食品等方面。
按照操作压力反渗透膜可分为三类:高压反渗透膜、低压反渗透膜和超低压反渗透膜。高压反渗透膜用于海水脱盐,主要有五种:三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直链全芳族聚酰胺中空纤维、交联全芳族聚酰胺卷式复合膜、芳基-烷基聚醚脲卷式复合膜及交联聚醚复合膜。原有苦咸水脱盐的反渗透操作压力高达2.8~4.2MPa,而采用低压反渗透膜可在1.4~2.0MPa的低操作压力下脱除盐分,能耗大大降低。另外,低压反渗透膜还可用于电子、制药工业高纯水的生产,食品工业废水处理,饮料用水生产等,使用低压反渗透膜,在减少设备费用、操作费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对某些有机和无机溶质的选择分离能力。超低压反渗透膜又称疏松反渗透膜或纳滤膜。
由于制膜工艺的不同,采用同种膜材料所制得的不同分离膜的性能将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合理先进的制膜工艺和最优的工艺参数是制备性能优良分离膜的重要保证。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将物理和化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制备具有良好分离性能的高分子分离膜。常用的制膜方法有相转化法(流涎、纺丝)和复合法等。
1、相转化法
相转化制膜的各种方法在第二章已经做了部分介绍。相转化法制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将高聚物和添加剂溶于溶剂,配制制膜液;
(2)制膜液通过流涎法制成平板型和圆管型膜,或通过纺丝法可制成中空纤维型膜;
(3)使膜中的溶剂部分蒸发;
(4)将膜浸渍在对高聚物的非溶剂液体中(最常用的是水),液相的膜在水中凝固成型;
(5)对固化成型的膜进行热处理。非醋酸纤维素膜如芳香聚酰胺膜,一般不需要热处理;
(6)对膜进行预压处理。
制膜液中的聚合物浓度一般在10%~40%左右,溶液浓度太低时,膜的强度较低,实用性能较差;溶液浓度高,聚合物溶解效果较差,所制得的膜均一性不佳,性能得不到保证。采用的溶剂应能溶解聚合物,与水可混溶,而与其他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若在常温下制膜,溶剂最好为低沸点极性溶剂,含量在60%~90%。添加剂要能与制膜液中的各组分相混溶,又要能溶于水,最好是高沸点的极性物质,一般含量在0%~30%。
为了提高膜的质量,在制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纯化与熟化 由于极性高聚物和极性溶剂的吸水性,要注意恒定它们的含水量,必要时,高聚物和溶剂在配制膜液前需纯化;高聚物-溶剂-添加剂的完全溶解与熟化,且表面均匀的制膜液往往是分子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这种体系迟早会分相,制膜应在均相的情况下进行;制膜液中的机械杂质可以在惰性气体作用下采用200~240目的滤网以压滤方式除去;残存在制膜液中的气体可用减压法除去;含有丙酮等低沸点溶剂时,可采用静置法除去;为了防止溶剂的挥发和某些组分的自聚,制膜液应在密封避光的条件下保存备用。
(2) 对环境的要求 制膜时,要保证环境的清洁和流涎基体的洁净,为此,流延用的玻璃板需要用1:1的无水酒精和乙醚溶液进行清洗,这样可有效地去除油脂;制膜液流延时,要防止气体的夹带;流延和溶剂蒸发时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和其他条件的恒定,避免周围气流的湍动,气流的湍动往往是造成膜缺陷 (( 针孔和亮点的原因之一。
(3) 其他要求 膜在凝固成型时,为了使溶剂和添加剂从膜中完全浸出,根据膜的不同形式,需要保持数小时至数十天的时间;膜蒸发时接触空气的一侧是膜的表面活性层或称表面致密层,该致密层起分离的作用;膜的热处理使得膜的孔径收缩,从而导致分离率上升而通量下降,因而要注意控制热处理的时间和温度;膜在使用前还要进行预压处理,以稳定膜性能。
2、复合法
用相转化法制作的反渗透膜,对溶质起分离作用的仅是极薄的表面致密层,其厚度约为膜厚的1/100。膜的透过速度与表面致密层的厚度成反比,可以通过减小表面致密层的厚度提高膜的透过速度,但研究表明,要想制得厚度小于0.1(m的表面致密层是极为困难的。
在压力作用下,膜的压密使得膜的透过速度下降。膜的压密主要发生在介于表面致密层和下面多孔支撑层之间的过渡层,从而增加了膜的透过阻力。尽管有的研究指出,透过速度的下降与表面致密层的结构变化有关,但是只要操作压力不超过表面致密层高分子的屈服点,透过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仍在于过渡层的致密。因此,从减小表面致密层的厚度和解决过渡层压密的角度看,单纯依靠改进相转化法制膜工艺来提高膜性能是有限度的。
采用其它工艺分别制备致密的超薄脱盐层和多孔支撑层,然后将两部分进行复合,这样既可以减小表面致密层的厚度,又可以取消易引起压密的过渡层,还可以选择坚韧的材质制备多孔支撑层,选择高脱盐的材质制备超薄脱盐层,从而使膜同时具有较高的溶质分离率和溶剂透过速度,这是制作复合膜的基本设想。
1.复合法制膜的特点
(1)可以选用不同的材质制作超薄脱盐层和多孔支撑层,使它们的功能分别达到最优化,从而优化复合膜的性能。
(2)可以用不同方法制作高交联度和带离子性基团的超薄脱盐层,厚度可以控制到0.01(0.1(m,从而使得膜对无机物特别是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分离率和较高透水速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物化稳定性和耐压密性。
(3)根据不同的应用特性,可以制作不同厚度的超薄脱盐层。
(4)大部分复合膜可以制成干膜,有利于膜的运输和保存。
目前,复合膜的制作通常是先制作多孔支撑层,然后直接在多孔支撑层上以各种方法制作超薄脱盐层。对多孔支撑层,要求有适当大小的孔密度、孔径和孔径分布,有良好的耐压密性和物化稳定性。由于聚砜原料廉价易得,制膜简单,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密性,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无毒,能抗微生物降解,膜可进行干燥,并对透水速度影响不大,所以目前工业上绝大多数复合膜主要采用聚砜多孔支撑膜作为支撑层。
2.超薄脱盐层的主要制备方法
超薄脱盐层的主要制备方法有聚合物涂敷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等离子体聚合法等。这些在第二章已做了介绍。另外,美国Oak Ridge国家原子能研究所还采用了一种称为动态成形法的 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加压闭合循环流动的方式,使胶体粒子或微粒子附着沉积在多孔支撑体的表面,形成薄层底膜。然后再用高分子聚电解质的稀溶液,同样以加压闭合循环流动的方式,将它们附着沉积在底膜上,构成具有分离性能、双层结构的复合膜。
目前,关于复合膜形成机理的研究较少,以多胺类水溶液与酰氯类有机溶液在聚砜基膜表面的界面聚合为例,聚砜多孔膜吸收多胺类水溶液后,酰氯有机相溶液再在聚砜基膜的表面与基膜表面的水相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形成超薄脱盐层。由于溶质的性质和界面的性能,两相界面处的初始浓度很高。当两相接触时,反应迅速开始,两种单体在界面处的浓度迅速下降,界面处形成了一极薄的聚酰胺薄膜。当两种单体的反应时间过长时,进一步的反应受通过该薄膜的扩散速度控制。一般认为酰氯与多胺的反应是不可逆的亲核反应,反应速度为二级。
复合膜制备过程中,酰氯与胺类的反应时间一般都很短,在几秒到一分钟左右,因为复合的超薄脱盐层希望很薄,在50~300 nm之间。反应时间太长会使超薄脱盐层增厚,影响复合膜的传递性能和选择性能。复合过程中,两种单体的种类、两种单体在两相中的初始浓度及比例、有机相溶剂的种类、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酸接收剂的种类和浓度等对成膜的好坏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虽然界面反应对两种单体的准确当量比要求不严,但设法使两种单体以合适的当量比反应,将有利于形成高分子量的复合膜。
另外,缩聚反应的特点是在初期生成数目较多的不同聚合度的中间产物,随时间的延长,聚合度增加,所以先在常温下成膜,然后再在较高的温度下进一步反应,使超薄脱盐层的结构更加完善,从而有利于形成高分子量的复合膜。
总之,反渗透成膜过程中的每一工序,都有一系列影响膜性能的因素,制膜时要较好地利用这些因素的变化,协调其相互制约相互弥补的内在关系,从而制备性能较佳、质量满意的反渗透分离膜。
⑧ 反渗透膜属于环保材料么
反渗透膜属于水处理环保材料
它可以把生活废水处理成为干净的水,将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变淡水。
反渗透技术原理:
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
反渗透膜:
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⑨ 家用ro反渗透膜都有哪些种类型
没有什么特别的种类 效果都是一样的反渗透的原理:
RO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 反渗透时,溶剂的渗透速率即液流能量N为: N=Kh(Δp-Δπ) 式中Kh为水力渗透系数,它随温度升高稍有增大;Δp为膜两侧的静压差;Δπ为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稀溶液的渗透压π为: π=iCRT 式中i为溶质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数;C为溶质的摩尔浓度;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反渗透通常使用非对称膜和复合膜。反渗透所用的设备,主要是中空纤维式或卷式的膜分离设备。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也可用于大分子有机物溶液的预浓缩。由于反渗透过程简单,能耗低,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见卤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目前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已开始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⑩ 时代沃顿反渗透膜的型号分类
时代沃顿反渗透膜元件针对各种水质和使用条件开发出以下不同型号:
1.家用型膜元件 1812型和2012型
主要用于各种家用纯水机及医院和实验室纯水装置等
2.极低压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XLP系列
运行压力为常规低压复合膜压力的1/2,脱盐可达98%
3.超低压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ULP系列
运行压力约为常规低压复合膜运行压力的2/3,脱盐率可达99.5%。
4.低压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LP系列
主要用于苦咸水脱盐,具有低压运行、产水量高、除盐性能好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去除溶解性盐类、TOC、SiO2的性能,特别适合用于电子及电力行业高纯水的制备。
5.海水淡化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SW系列
用于海水淡化,具有脱盐率高、性能稳定、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小的特点,可保证一级反渗透即可从海水获取饮用水。
6.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FR系列
主要用于废水回用及进水为地表水高污染水源,针对较差的水质条件,采用宽进水流道网设计更易清洗,同时对膜表面采用特殊工艺进行特殊处理,减小了污染物及微生物在膜表面的附着,具有更强的抗结垢和抗有机物、微生物污染的性能,降低膜元件污染速度。
7.抗氧化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HOR系列
主要应用于废水回用、进水为地表水高微生物污染的水源、进水中含有氧化性物质的水源、无菌系统等。针对普通聚酰胺反渗透膜不耐氧化的缺点,采用特殊的合成工艺,增强了膜元件的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