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助:离子交换层析
首先我想知道你用的是阴离子交换剂还是阳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一种方法。蛋白质的带电性是由蛋白质多肽中带电氨基酸决定的。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电性又取决于介质中的pH,所以蛋白质的带电性也就依赖于介质的pH。当pH较低时,负电基团被中和。
㈡ 离子交换法的纯化方法
若将离子交换法与其他纯化水质方法(例如反渗透法、过滤法和活性碳吸附内法)组合应用时,则离子交容换法在整个纯化系统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离子交换法能有效的去除离子,却无法有效的去除大部分的有机物或微生物。而微生物可附着在树脂上,并以树脂作为培养基,使得微生物可快速生长并产生热源。因此,需配合其他的纯化方法设计使用。
㈢ 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信息
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是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有正电荷的称之阴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负电荷的称之阳离子树脂。离子交换层析同样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由于蛋白质也有等电点,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等措施,将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
㈣ 可溶性抗原提纯中,哪种方法能得到纯度最高的抗原
有以下五种提纯方法:
蛋白质纯化方法属于生物化学技术,本章只作较简要介绍。
1、超速离心法
此法分离和纯化抗原的原理是利用各颗粒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的不同,使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颗粒处于不同密度梯度层内,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常用的密度梯度介质有蔗糖、甘油、CsCl等。
用超速离心或梯度密度离心分离和纯化抗原时,除个别成分外,极难将某一抗原成分分离出来,故只用于少数大分子抗原的分离,如IgM、C1q,甲状腺球蛋白等,以及一些比重较轻的抗原物质如载脂蛋白A、B等。多数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采用此种方法很难纯化。
2、选择性沉淀法
其原理多根据各蛋白质理化特性的差异,采用各种沉淀剂或改变某些条件促使蛋白质抗原成分沉淀,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zui常用的方法是盐析沉淀法。
盐析法的原理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目,亦即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外周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由于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饱和度的盐溶液沉淀的蛋白质不同,从而使之从其他蛋白分离出来。zui常用的盐溶液是33%~5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法简单方便,可用于蛋白质抗原的粗提,丙种球蛋白的提取,蛋白质的浓缩等。盐析法提纯的抗原纯度不高,只适用抗原的初步纯化。
3、凝胶层析法
凝胶层析是利用分子筛作用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凝胶是具有三维空间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经过适当的溶液平衡后,装入层析柱。一种含有各种分子的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层析柱时,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只能分布于颗粒之间,因此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zui先被洗脱。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慢,随后被洗脱。因此,蛋白质分子按分子大小被分离。
4、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利用一些带离子基团的纤维素或凝胶,吸附交换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抗原。由于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所带的电荷量不同,与纤维素(或凝胶)结合的能力有差别。当梯度洗脱时,逐步增加流动相的离子强度,使加入的离子与蛋白质竞争纤维素上的电荷位置,从而使吸附的蛋白与离子交换剂解离。
在离子交换色谱技术中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以下几种
①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纤维素,如羧甲基(CM)纤维素、DEAE-纤维素
②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交联葡聚糖、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
③凝胶合成的高度交联树脂。
5、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特异性,即生物大分子间所具有专一亲和力而设计的层析技术。例如抗原和抗体、酶和酶抑制剂(或配体)、酶蛋白和辅酶、激素和受体、IgG和葡萄球菌蛋白A(SPA)等物质间具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例如提纯IgG时,可将SPA吸附在一个惰性的固相基质(如Speharose 2B、4B、6B等)上,并制备成层析柱。当样品流经层析柱时,待分离的IgG可与SPA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余成分不能与之结合。将层析柱充分洗脱后,改变洗脱液的离子强度或pH值,IgG与固相基质上的SPA解离,收集洗脱液便可得到欲纯化的IgG。
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质抗原的主要优点是纯度高,简单快捷,但成本较贵。
相关扩展:
细胞破碎
提取细胞的可溶性抗原,需将细胞破碎。根据细胞类型不同,选择破碎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现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
1、酶处理法
溶菌酶、纤维素酶、蜗牛酶等在一定的条件能消化细菌和组织细胞。如溶菌酶对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有溶菌作用。酶处理法适用于多种微生物细胞的溶解,该方法具有作用条件温和、内含物成分不易受到破坏、细胞壁损坏程度可以控制等特点。
2、冻融法
细胞主要因突然冷冻,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及胞内外溶剂浓度突然改变而破坏。其方法是将破碎的细胞置-15~-20℃冰箱内完全冻结,然后从冰箱取出,让其在30~37℃中缓慢融化。如此反复两次,大部分组织细胞及细胞内的颗粒可被破。此法适用于组织细胞,对微生物的细胞作用较差。
3、超声破碎法
这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而使细胞破碎的一种方法。由于超声波发生时的空腔作用(cavitation),使液体局部减压,引发液体内部流动,在漩涡生成与消失时,产生很大的压力而使细胞破碎。超声波所使用的频率从1~20kHz不等。进行超声破碎时,需间歇进行,避免长时间超声产热,导致抗原破坏。也可将超声粉碎的细胞置于冰浴降温。超声破碎细胞,方法简单,重复性较好,且节省时间。微生物和组织细胞的破碎,均可采用此方法。
4、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在适当的温度、pH及低离子强度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能与脂蛋白形成微泡,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细胞溶解。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阳离子型),新洁尔灭,Triton X-100等。如将大肠杆菌湿菌体1g,加入2%浓度的Triton X-100作用60min,可使绝大多数大肠杆菌的菌体裂解。此方法作用比较温和。在提取核酸时,常用此法破碎细胞。
㈤ 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什么 已解决
离子交换层析法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性质相似大分子的方法之一,依据的原理是物内质的酸碱性容,极性,所带阴阳离子的不同。电荷不同的物质,对管柱上的离子交换剂有不同的亲和力,改变冲洗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物质就能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
层析开始前,功能基团与反离子稳定结合,就与反离子发生可逆交换,与层析剂结合被固定下来。因为盐离子可以与底物竞争功能基团,盐浓度越高样品与层析剂结合越不紧密,易被洗脱下来。不同物质与层析剂结合程度不同,洗脱下来的时间不同,因此得以分开。
(5)离子交换层析属于初步纯化扩展阅读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首重保持欲分离物质的生物活性,以及在不同pH值环境中,此物质所带的电荷和电性强弱,阴阳离子交换剂的选择若被分离物质带正电荷,这些碱性蛋白质,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亲和力强,故采用阳离子交换剂。
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则使用阴离子交换剂,如果欲分离的物质是两性离子,一般考虑在它稳定的pH范围带有何种电荷,作为交换剂的选择。离子交换剂的再生与保存离子交换剂可在柱上再生,若有脂溶性物质则可用非离子型去污剂洗柱后再生,也可用乙醇洗涤。
㈥ 经初步纯化后的蛋白质样品,如果用层析法检测显示只有一个峰,是否可以认为该纯化样品只含有一种蛋白
二者均不能。需要考虑纯化的原理。柱层析法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来进行纯化,所以可能存在和目的蛋白相同分子量的杂蛋白。(不考虑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证明方法:可以用某种特定的蛋白酶去切蛋白质样品。切完后再过柱子。如果还有原来的峰则证明有杂蛋白存在。
第二种方法也类似。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来纯化的。
电泳法也是根据分子量来判断。超速离心是根据沉降系数来分离的。这些都没办法彻底排除杂蛋白的影响。要排除得去考虑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样才能彻底排除干扰。
㈦ 初步纯化与高度纯化有哪些单元操作方法
初步纯化的单元操作法是沉淀、吸附、萃取、超滤。高度纯化的单元操作法是层析(包括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
㈧ 下列哪些不属于初步纯化 A沉淀法 B吸附法 C离子交换层析 D萃取法
C离子交换层析
㈨ 离子交换层析法原理是什么
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㈩ 蛋白质分离纯化主要方法
分离纯化某一特定蛋白质的一般程序可以分为前处理、粗分级、细分级三步。
1.前处理:分离纯化某种蛋白质,首先要把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如果做不到呢?比如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不丢失生物活性。为此,动物材料应先提出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种子材料应先去壳甚至去种皮以免手单宁等物质的污染,油料种子最好先用低沸点(为什么呢)的有机溶剂如乙醚等脱脂。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动物组织和细胞可用电动捣碎机或匀浆机破碎或用超声波处理破碎。植物组织和细胞由于具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组成的细胞壁,一般需要用石英砂或玻璃粉和适当的提取液一起研磨的方法或用纤维素酶处理也能达到目的。细菌细胞的破碎比较麻烦,因为整个细菌细胞壁的骨架实际上是一个借共价键连接而成的肽聚糖囊状大分子,非常坚韧。破碎细菌细胞壁的常用方法有超声波破碎,与砂研磨、高压挤压或溶菌酶处理等。组织和细胞破碎后,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把所要的蛋白提取出来。细胞碎片等不溶物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
如果所要的蛋白主要集中在某一细胞组分,如细胞核、染色体、核糖体或可溶性细胞质等,则可利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收集该细胞组分作为下步纯化的材料。如果碰上所要蛋白是与细胞膜或膜质细胞器结合的,则必须利用超声波或去污剂使膜结构解聚,然后用适当介质提取。
2. 粗分级分离:当蛋白质提取液(有时还杂有核酸、多糖之类)获得后,选用一套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与其他杂蛋白分离开来。一般这一步的分离用盐析、等电点沉淀和有机溶剂分级分离等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简便、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又能浓缩蛋白溶液。有些蛋白提取液体积较大,又不适于用沉淀或盐析法浓缩,则可采用超过滤、凝胶过滤、冷冻真空干燥或其他方法进行浓缩。
3.细分级分离:样品经粗分级分离以后,一般体积较小,杂蛋白大部分已被除去。进一步纯化,一般使用层析法包括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以及亲和层析等。必要时还可选择电泳法,包括区带电泳、等电点聚焦等作为最后的纯化步骤。用于细分级分离的方法一般规模较小,但分辨率很高。
结晶是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最后步骤。尽管结晶过程并不能保证蛋白一定是均一的,但是只有某种蛋白在溶液中数量上占有优势时才能形成结晶。结晶过程本身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纯化,而重结晶又可除去少量夹杂的蛋白。由于结晶过程中从未发现过变性蛋白,因此蛋白的结晶不仅是纯度的一个标志,也是断定制品处于天然状态的有力指标。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一、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的纯化方法
1、透析和超过滤
2、密度梯度离心
3、凝胶过滤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化方法
1、等电点沉淀和pH控制
2、蛋白质的盐析和盐溶
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
4、温度对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三、根据电荷不同的纯化方法
1、电泳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毛细管电泳
4、等电聚焦
5、层析聚焦
6、离子交换层析
四、利用选择性吸附的纯化方法
1、羟磷石灰层析
2、疏水作用层析
五、利用配体的特异生物学亲和力的纯化方法
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凝集素亲和层析
b.免疫亲和层析
c.金属螯合层析
d.染料配体层析
e.共价层析
六、高效液相层析合快速蛋白质液相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