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edi电子数据交换实现过程
1.买方抄标明要购买的货物袭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时间等,这些数据被输入采购应用系统,该系统的翻译软件制作出相应的EDI电子订单,这份订单被电子传到卖方。2.卖方的计算机接到订单后,EDI软件把订单翻译成卖方的格式,同时自动生成一份表明订单已经收到的功能性回执。这份回执被电子传递到买方。3.卖方也许还会产生并传递一份接收订单通知给买方,表示供货的可能性。4.买方的计算机收到卖方的功能性回执及接收订单通知后,翻译软件将它们翻译成买方的格式,这时订单被更新了一次。5.买方根据订单的数据,产生一份电子的“了解情况”文件,并电子化传递到卖方。6.卖方的计算机收到了买方的“了解情况”文件,把它翻译成卖方的格式,并核查进展情况。
Ⅱ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什么
EDI是英文“电子数据交换”的缩写,它盛行于80年代,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通信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上的新技术,也是当今广被使用的贸易方式,并在现代电子商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传统贸易中,必须使用订单、发票、说明书、产品规格证书等一系列书面文件。采用EDI后,这些传统的书面商业单据和贸易文件等全被采用标准格式的电子文件并由计算机经由网络进行的数据交换所取代,而且这些数据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简化贸易手续、缩短完成贸易的周期、节约人工和处理费用、加快资金周转,从而可准确控制货物的库存量,在减少资金占用等方面有着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深受各国政府和公司的欢迎。用EDI进行贸易时不用纸面文件,故又被称为“无纸贸易”。
EDI完全在联接于网络中的计算机上进行,这和现代的电子商务完全一样,因此它可以毫不困难地作为电子商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率先使用EDI的是美国,美国大企业乃至许多中小企业都普遍采用EDI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在美国商务部和海关已明确规定,对使用EDI技术的进口许可证和相关文件,将优先审批和处理,而对使用纸面文件的,则推后处理。这一切都使要同美国进行贸易的别国企业也要使用EDI。于是,在90年代初世界各国纷纷都在朝着使用EDI的方向发展。使用EDI的高潮使电子商业出现了第二次高峰。
在各国外贸都在EDI化中,如果我国外贸企业不采用EDI,就面临着无法同别国开展正常贸易和失去贸易伙伴的危险。何况,采用EDI对我国实现贸易现代化和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巨大意义。所以1993年新组建的电子工业部,在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三金工程中的金关工程,便是要在2000年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通用EDI系统。
Ⅲ EDi的中文解释是
EDI,全称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名:电子数据交换。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使用回的国际标准,它是指一种答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例如,国际贸易中的采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
Ⅳ 举例说明什么是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简单来说,EDI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中间枢纽,目的是将贸易双方的业务系统连接起来,进而传输电子类的贸易单据(如订单,发票,库存等等)。
其作用有:加密传输数据,规范企业间业务数据字段,实时将企业A系统中的业务数据同步到企业B业务系统。
举个栗子,国外企业A如何向向中国企业B下订单呢?
如果没有EDI系统,需要如下准备:
一个英语过专八的妹子/汉子
plus 可无障碍使用外语与老外客户沟通
plus 会使用邮件系统
plus 了解国际贸易术语,看得懂英文单据如PO(订单)
plus 每天 15:00- 24:00 守在电话/邮箱前等待订单通知
plus 能顺利进入客户外文系统,录入订单确认与发货通知
plus 录错发货数据后能否及时止损
plus 能及时快速的将客户订单录入业务系统生成销售单以供生产排程
那么,整个下单过程中企业B还是会面临如下问题:
客户下了单,邮件没有收到?
语言理解导致各种问题?
无法及时发货确认导致交货延期?
数据录入ERP错误导致生产事故?
长期加夜班,业务人员离职率爆表?
时差问题导致客户结款缓慢?
...
如果有了EDI系统,那么企业B将:
EDI系统将单据转换为中文,轻易看懂数据
实时得到客户订单,避免时差导致的加班,降低业务离职率
客户订单直接录入企业ERP,避免人工录入误差
及时安排生产与发货,避免生产事故与库存堆积
电子发票协助及时结款
即时生成发货贴纸(支持各种国际条码格式如GS1)
系统回执明确接收结果,避免扯皮与纠纷
...
综上所述,EDI系统可实现企业间的业务单据自动安全交换,无需人工参与,降低误差,实现高速安全的供应链数据交换,增加贸易双方的工作效率,建立贸易信任。
具体常见的应用单据有:订单,库存查询,发票,发货通知,收货确认,销售报告,物料需求等等。
目前来说,由于国内企业间信息系统的高低差异,EDI并没有完全被应用到所有的供应链系统中。
而在国外,EDI的技术与应用都已经非常广泛了。 每家公司通过EDI系统可实现与上下游所有贸易伙伴的单据交换,大大节省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精简供应链库存,提高收益。
联系我们,快速低成本部署属于你的EDI解决方案~
联系人:李晓婷(Lydia L)
邮箱:[email protected]
座机:186-9163-6672
QQ: 3492028477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科技开发区(雁塔区) 沣惠南路16号泰华金贸国际6号楼2303室
Ⅳ 电子数据交换的简称是
电子数据交换的简称是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
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由于使用EDI能有效地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EDI也被俗称为“无纸交易”。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5)电子数据互换edi扩展阅读
使用EDI的主要优点有:
(1)降低了纸张文件的消费。
(2)减少了大量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3)使得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贸易,大大简化了订货过程或存货过程,使双方能及时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4)可以改善贸易双方的关系,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需求量,货运代理商可以简化大量的出口文书工作,商业用户可以提高存货的效率,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Ⅵ 什么是EDI
EDI,全称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名: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缩写EDI)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由于使用EDI能有效地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EDI也被俗称为“无纸交易”。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
一个EDI信息包括了一个多数据元素的字符串,每个元素代表了一个单一的事实,比如价格和商品模型号等,相互间由分隔符隔开。整个字符串被称为数据段。
迅速准确:
在国际、国内贸易活动中使用EDI业务,以电子文件交换取代了传统的纸面贸易文件(如订单、发货票、发票)双方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格式编制文件资料。
利用电子方式将贸易资料准确迅速地由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无纸贸易手段”,也是世贸组织成员国将来必须使用和推广的标准贸易方式。
Ⅶ edi是什么意思
EDI,全称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中文名为电子数据交换。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
简单地说,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化贸易”。
特点:
1、EDI使用电子方法传递信息和处理数据的。
EDI一方面用电子传输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纸单证的邮寄和递送,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取代人工处理数据,从而减少了差错和延误。
2、EDI是采用统一标准编制数据信息的。
这是EDI与电传、传真等其它传递方式的重要区别,电传、传真等并没有统一格式标准,而EDI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方能运作。
Ⅷ 什么是EDI(电子数据交换)它的作用是什么
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EDI的发展背景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一场高技术竞争席卷世界,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国际贸易也空前活跃,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面对面地买卖,而必须以银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方能达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目的.这时,纸面单证就代表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纸面单证就是外汇”.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虽然计算机及其它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人工处理纸面单证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不能完全兼容,实际上又增加了对纸张的需求,美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做过统计,得出了用纸量超速增长的规律:即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0亿美元,用纸量就会增加8万吨.此处,在各类商业贸易单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数据是重复出现的,需要反复地键入.有人对此也做过统计,计算机的输入平均70%来自另一台计算机的输出,且重复输入也使出差错的机率增高,据美国一家大型分销中心统计,有5%的单证中存在着错误.同时重复录入浪费人力、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因此,纸面贸易文件成了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另外,市场竞争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价格因素在竞争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而服务性因素所占比重增大.销售商为了减少风险,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供货快,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而在整个贸易链中,绝大多数的企业既是供货商又是销售商,因此提高商业文件传递速度和处理速度成了所有贸易链中成员的共同需求.同样,现代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应用以及功能的不断提高,已使计算机应用从单机应用走向系统应用;同时通信条件和技术的完善,网络的普及又为EDI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数据标准化为基础的EDI应运而生.EDI一经出现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地在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正如香港TRADELINK公司的宣传资料所指出的那样:“当EDI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美国首次被采用时,只属于当时经商的途径之一;时至今日,不但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以至越来越多的亚太地区国家,均已认定EDI是经商的唯一途径”.由于EDI具有高速、精确、远程和巨量的技术性能,因此EDI的兴起标志着一场全新的、全球性的商业革命的开始.国外专家深刻地指出:“能否开发和推动EDI计划,将决定对外贸易方面的兴衰和存亡.如果跟随世界贸易潮流,积极推行EDI就会成为巨龙而腾飞,否则就会成为恐龙而绝种”.20世纪60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了EDI的概念.早期的EDI只是在两个商业伙伴之间,依靠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通信完成.20世纪70年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EDI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带动了跨行业EDI系统的出现.80年代EDI标准的国际化又使EDI的应用跃入了一个新的里程.时至今日,EDI历经萌芽期、发展期已步入成熟期.英国的EDI专家明确指出:“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EDI已不是技术问题,而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