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能穿过反渗透膜,钙镁离子为什么不能
因为反渗透膜的微孔只能让水分子通过,钙镁离子比微孔大所以不能通过。
㈡ 陶氏反渗透膜孔径能够截留哪些物质
陶氏反渗抄透膜中的实际膜孔径大小袭在0.56~0.70nm 范围之间,与硼的脱除率有关系。因此,孔径的大小是控制反渗透膜脱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渗透膜的化学结构分离功能层由固态的13C核磁共振(NMR)光谱来分析。此外,还基于估计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子动力学分析,计算得出的膜孔径范围在0.6~0.8nm之间与PALS测试的结果非常吻合,得到了孔径大小范围值在0.56nm~0.70nm之间。
陶氏反渗透膜孔径大小可以过滤离子、细菌、病毒、其他分子,一般的细菌和病毒是孔径的5000倍大。所以只有水分子和部分矿物离子才能通过陶氏反渗透膜。反渗透膜的孔径小于1nm(纳米),能有效去除二价离子,对一价离子的去除率也可达95~99%,对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100%,反渗透系统能够除去原水中99%以上的矿物质、细菌、病毒、热原及细菌内毒素等。
因为孔径的大小会影响到反渗透膜的过滤效果,所以陶氏反渗透膜孔径一直是用户关心的问题之一。陶氏反渗透膜具有超低的运行压力,更高的水通量,更宽的水质适用范围和压力适应范围等优点。
㈢ 反渗透膜过滤原理是物理的还是化学的
反渗透就是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
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它是利用压力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其孔径小至纳米级,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反渗透膜,而原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病毒等杂质无法透过反渗透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所以说,反渗透膜的过滤原理属于物理性质,因为反渗透膜是一种介质,它是靠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反渗透膜来分离,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这种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
㈣ 反渗透膜孔径是0.1纳米,水分子直径是0.4纳米,水分子怎么透过半透膜的
水分子、气体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细胞膜(半透膜)不需要经过孔径
㈤ 反渗透膜能否过滤铜离子和镍离子
可以,这两种离子与钠离子都要小,而反渗透膜设计的基本衡量物主要就是钠离子,一般能达到95%~99%,所以对更大的铜和镍会有更好的效果
㈥ 反渗透膜主要分离原理是什么
反渗透膜是属于一种压力推动的膜滤方法,所用的膜不具离子交换性质,可以专称为中性膜。反渗透用半透膜为滤属膜,必须在克服膜两边的渗透压下操作,过去使用醋酸纤维素膜时的操作压力为50~60个大气压,现今使用的聚酰胺复合膜的操作压力为15个大气压左右。
半透膜是指只能通过溶液中某种组分的膜。对水处理所用的半透膜要求只能通过水分子,当然,这种对水的透过选择性并不排斥少量的其它离子或小分子也能透过膜。
对膜的半透性机理有以下几种解释,但都不能解释全部渗透现象。
一种解释认为这是筛除作用,即膜孔介于水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因此水能透过,而溶质不能透过,但这不能解释和水分字的大小基本一样的盐分分子不能透过的原因。
第二种解释是认为反渗透膜是亲水性的高聚物,膜壁上吸附了水分子,堵塞了溶质分子的通道,水中的无机盐离子则较难通过。
最后还有一种机理认为是由于水能溶解于膜内,而溶质不能溶解于膜内。
㈦ 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是什么
反渗透膜是属于一种压力推动的膜滤方法,所用的膜不具离子交换性质,版可以称为中性膜。权反渗透用半透膜为滤膜,必须在克服膜两边的渗透压下操作,过去使用醋酸纤维素膜时的操作压力为50~60个大气压,现今使用的聚酰胺复合膜的操作压力为15个大气压左右。
半透膜是指只能通过溶液中某种组分的膜。对水处理所用的半透膜要求只能通过水分子,当然,这种对水的透过选择性并不排斥少量的其它离子或小分子也能透过膜。
对膜的半透性机理有以下几种解释,但都不能解释全部渗透现象。
一种解释认为这是筛除作用,即膜孔介于水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因此水能透过,而溶质不能透过,但这不能解释和水分字的大小基本一样的盐分分子不能透过的原因。
第二种解释是认为反渗透膜是亲水性的高聚物,膜壁上吸附了水分子,堵塞了溶质分子的通道,水中的无机盐离子则较难通过。
最后还有一种机理认为是由于水能溶解于膜内,而溶质不能溶解于膜内。
㈧ 请教反渗透膜的原理
O-H键长0.82埃,抄H-O-H键角104.5度,袭1埃等于0.1纳米,算算好像水分子的直径好像到不了0.4埃。下面的计算方法好像忽略了水分子之间的间隙算出来的可能是大概值。只是推测,共同探讨。再说纳滤膜的孔径是1纳米,反渗透的孔径是小于1纳米,精度是0.1纳米,也就是说0.1~1之间。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6.023×10^23/mol水的摩尔质量为18×10^-3kg/mol。 因此可求出一分子水的体积。
18×10^-3kg/mol÷1.0×10^3kg/mol÷(6.023×10^23)≈2.989×10^-29
根据体积公式4/3πR^3,则:4/3πR^3=2.989×10^-29,求出一分子水分子直径约
1.925×10^-9m。
㈨ 反渗透膜的原理是什么
RO反渗透膜是一种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半透膜,只能透回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答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RO反渗透膜基本上算是理想的半透膜。当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RO反渗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即为渗透。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反渗透膜选择性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RO反渗透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用反渗透技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㈩ 镁、钾、钠、铁、锌、硒、磷离子可通过RO逆渗透膜吗
不能,RO膜密度相当大,过滤细度在0.0001之内,水中离子级的溶解性物质是难以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