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无土栽培多长时间换一次水
无土栽培是在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学溶液(营养液)栽培植物。
一、无土栽培的发展简史
人类对植物矿质营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亚里斯多德的时代,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关植物矿质营养研究的最早科学报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发表的著名的柳树实验。19世纪中叶(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馏水和盐类成功地培养植物,并证明了水中溶解的盐类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但这一时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应当认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证明了植物体中的碳来自空气中的CO2,H和O来自NH3、NO3-,其它一些矿质元素均来自土壤环境。他的工作彻底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理论,建立了矿质营养理论的雏型,他的理论也是现代”营养耕作”理论的先导。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斯鲁兰格尔,鉴定出来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5种营养元素。1859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还沿用的、用溶液培养来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今天的无土栽培实用科学技术。
1920营养液的制备达到标准化,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尚未应用于生产。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F.Gericke 教授,利用营养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米的番茄,采收果实14公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技术由试验转向实用化的开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在Gericke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首次把无土栽培发展到商业规模,面积最大的有0.8公顷。同时美国中西部发展了一些砂培和砾培的技术,水培技术也很快传到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并把无土栽培定义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培在生产上起了相当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导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芜的威克岛上种植蔬菜,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航班乘客和部队服务人员吃新鲜蔬菜问题。以后英国农业部也对水培发生兴趣,1945年伦敦英国空军部队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亚和波斯湾的巴林群岛开始进行无土栽培,解决了吃菜靠飞机由巴勒斯坦空运的问题。以后在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中亚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单位,都运用无土栽培为他们的雇员生产新鲜蔬菜。
由于无土栽培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1955年9月,在荷兰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当时只有一个工作组、成员12人。而到了198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时,会员人数已发展到45个国家的30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关于无土栽培的研究机构,大约在130个以上。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在新西兰,50%的番茄靠无土栽培生产。在意大利的园艺生产中,无土栽培占有20%的比重。在日本无土栽培生产的草莓占总产量的66%、青椒占52%、黄瓜占37%、番茄占27%、总面积已达500公顷。荷兰是无土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1986年统计已有2500公顷。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已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应用发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生豆芽、种水仙早有记载(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较正规的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则是近十几年的事。山东农业大学于1975年开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黄瓜、番茄等,均获成功,1987年在胜利油田推广面积达6000平方米。无土育苗技术已在我国广泛运用,北京市朝阳区1987年,无土育苗的数量,已占总育苗数量的33.5%。1985年在河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召开了全国会议,成立了中国的无土栽培学组,并于1986、1987、召开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出席者多达百人。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二、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是因为这种新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土壤比较有许多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
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说明土壤栽培不仅产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北京地区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自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共计46天,浇水(营养液)共21.7立方米。若进行土培,46天中至少浇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统计结果,节水率为50-66.7%。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无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统计认为土栽培养分损失比率约50%左右,我国农村由于科学施肥技术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仅30-40%,一半多的养分都损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过程很复杂,不仅有很多损失,而且各种营养元素的损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间很难维持平衡。而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人为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不仅不会损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据作物种类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科学地供应养分,所以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可充分发挥出来。
(三)清洁卫生
无土栽培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场地。土栽培施有机肥,肥料分解发酵,产生臭味污染环境,还会使很多害虫的卵孳生,危害作物,无土栽培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尤其室内种花,更要求清洁卫生,一些高级旅馆或宾馆,过去施用有机花肥,污染环境,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无土养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于管理
无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浇水时,要一个个地开和堵畦口,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无土栽培则只需开启和关闭供液系统的阀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微电脑控制时代,供液及营养液成分的调控,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几乎与工业生产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设施栽培中,土壤极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养分运动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由土壤下层移向表层,常年累月、年复一年,土壤表层积聚了很多盐分,对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设施栽培中的温室栽培,一经建设好,就不易搬动,土壤盐分积聚后,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平衡,发生连作障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只能用耗工费力的”客土”方法解决。而应用无土栽培后,特别是采用水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土传病害也是设施栽培的难点,土壤消毒,不仅困难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观,且难以消毒彻底。若用药剂消毒既缺乏高效药品,同时药剂有害成分的残留还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无土栽培则是避免或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
无土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耕地被认为是有限的、最宝贵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尤其对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区和国家,无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义。无土栽培进入生领域后,地球上许多沙漠、荒原或难以耕种的地区,都可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东和墨西哥,人们在海滨沙滩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温室,与海水淡化系统相结合,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新鲜蔬菜,成为沙漠中的绿洲,这为解决地球上许多贫瘠地区人民生活的困难,带来了福音。
此外,无土栽培还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扩大了栽培面积。据1986年的卫星测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顶16000多亩,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奥地利、荷兰、苏联、美国、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厂”,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我国航空工业进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进了日本的无土栽培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反映出人们对这一新技术的兴趣。
三、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式
无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不同,当地资源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所以采用的无土栽培类型和方式方法各异。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基质(也称介质)栽培和有基质栽培两大类(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O2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料根死亡。为了解决供O2 问题,英国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简称”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0.5-1厘米)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营养元素均衡供给。根系与土壤隔离,可避免各种土传病害,也无需进行土壤消毒。
(二)雾(气)培
又称气增或雾气培。它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离钻孔,于孔中栽培作物。两块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间,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间内通过,向悬垂下来的根系上喷雾。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但此方法设备费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不能停电,没有缓冲的余地,目前还只限于科学研究应用,未进行大面积生产。
(三)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
基质栽培缓冲能力强,不存在水分、养分与供O2之间的矛盾,且设备较水增和雾培简单,甚至可不需要动力,所以投资少、成本低,生产中普遍采用。从我国现状出发,基质栽培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
欧洲许多国家目前应用较多的基质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辉绿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后,在1600℃的高温下煅烧熔化,再喷成直径为0.005毫米的纤维,而后冷却压成板块或各种形状。岩棉的优点是可形成系列产品(岩棉栓、块、板等),使用搬运方便,并可进行消毒后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几年后就不能再利用,废岩棉的处理比较困难,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积最大的荷兰,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现在有些人主张开发利用有机基质,使用后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环境。
四、无土栽培技术要点
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无土栽培,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必须掌握,无土栽培时营养液必须溶解在水中,然后供给植物根系。基质栽培时,营养液浇在基质中,而后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对水质、营养液和所用的基质的理化性状,必须有所了解。
(一)水质
水质与营养液的配制有密切关系。水质标准的主要指标是电导度(EC),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电导度(EC)是溶液含盐浓度的指标,通常用毫西门子(mS)表示。各种作物耐盐性不同,耐盐性强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蓝类。耐盐中等(EC=4mS),如黄瓜、菜豆、甜椒等。无土栽培对水质要求严格,尤其是水培,因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缓冲能力,所以许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许的浓度标准低,否则就会发生毒害,一些农田用水不一定适合无土栽培,收集雨水做无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无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为一般作物对营养液pH值的要求从中性为好,如果水质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碱进行调整,既浪费药品又费时费工。
(二)营养液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表4-4-4介绍了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学家所采用的配方,可供参考。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到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进行稀释,可以节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将含钙的物质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物质的稀释液相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营养液的pH值要经过测定,必须调整到适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围,水增时尤其要注意pH值的调整,以免发生毒害。
(三)基质的理化性状
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已在表4-4-3中列举,可供参考。可根据当地基质来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理化性状好的材料做为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质。这会影响基质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基质颗粒大小会影响容量。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按着粒径大小可分为五级、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状况加以选择。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基质必须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气。南京农业大学吴志行等研究认为,对蔬菜作物比较理想的基质,其粒径最好以0.5-10毫米,总孔隙度>55%,容重为0.1-0.8克•厘米-3,空气容积为25-30%,基质的水气比为1:4。
3.具有稳定的化学性状,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营养液发生变化。基质的化学性状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PH值:反应基质的酸碱度,非常重要。它会影响营养液的pH值及成分变化。PH=6-7被认为是理想的基质。
电导度(EC):反映已经电离的盐类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对各种元素的吸收。
缓冲能力:反映基对肥料迅速改变pH值的缓冲能力,要求缓冲能力越强越好。
盐基代换量:是指在pH=7时测定的可替换的阳离子含量。一般有机机质如树皮、锯未、草炭等可代换的物质多;无机基质中蛭石可代换物质较多,而其它惰性基质则可代换物质就很少。
4.要求基质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浙江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用南方农村广 为存在的砻糠灰(农村家庭饭用的燃料废渣),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营养液;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基质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关系栽培的成败。基质栽培时,一定要按上述几个方面严格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通过1986-1987年的试验研究,在黄瓜基质栽培时,营养液与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互为影响又互相补充。所以水培时的营养液配方,在基质栽培时,特别是使用有机基质时,会受基质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换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发生变化,这是应当加以考虑的问题,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统
无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营养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双壁管式灌溉系统、滴灌系统、虹吸法、喷雾法和人工浇灌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循环水(闭路系统)和非循环水(开路系统)两大类。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营养液膜法和滴灌法。
1. 营养液膜法(NET)
(1)备三个母液贮液灌(槽)。一个盛硝酸钙母液,一个盛其它营养元素的母液,另一个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调节营养液的pH。
(2)贮液槽。贮存稀释后的营养液,用泵将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回流。液槽大小与栽培面积有关,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贮液槽容量为4-5吨。贮液槽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回收由回流管路流回的营养液。
(3)过滤装置。在营养液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装过滤器,以保证营养液清洁,不会造成供液系统堵塞。
2. 滴灌系统的灌溉方法
(1)备两个浓缩的营养液罐,存放母液。一个液罐中含有钙元素,另一个是不含钙的其它元素。
(2)浓酸罐。用业调节营养液的PH。
(3)贮液槽。用来盛按要求稀释好的营养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积,贮液槽的容积1-1.5吨即可。贮液槽的高度与供液距离有关,只要高于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离。如果用泵抽,则贮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设置。
(4)管路系统。用各种直径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类的孳生。
(5)滴头。固定在作物根际附近的供液装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头和线性发丝管。孔口式滴头在低压供液系统中流量不太均匀,发丝管比较均匀。但共同的问题是易堵塞,所以在贮液槽的进出口处,也必须安装过滤器,滤出杂质。
五、无土栽培前景展望
从历史上来看,农业文明标志,就是人类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干预和控制程度。实践证明,对作物地上部分的环境条件的控制,比较容易做到,但对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规土培条件下很困难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包括无机营养条件在内的,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进行精密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完全按照人的愿望,向着自动化、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发展。这将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
从资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耕地加以开发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扩展和补充,这对于缓和及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耕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无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许多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美国已将无土栽培列为国该国本世纪要发展的十大高技术交流会上,就是关于宇宙空间植物栽培的研究报告,那只能是无土栽培。因而无土栽培技术在日本,已被许多科学家做为研究”宇宙农场”的有力手段,人们称为太空时代的农业,已经不再是不可思议的问题。
水资源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不仅在干旱地区,就是在发达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资源紧缺也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水资源被超量开采,某些地区已近枯竭。所以控制农业用水是节水的措施之一,而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渗漏和流失,使得难以再生的水资源得到补偿。它必将成为节水型农业、旱区农业的必由之路。
诚然,无土栽培技术在走向实用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还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从理论上讲,进一步研究矿质营养状况的生理指标,减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无土栽培中的病虫防治,基质和营养液的消毒,废弃基质的处理等等,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无土栽培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未广泛用于生产,特别是设施条件,供液系统工程本身,还未形成专门生产行业。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使得栽培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还不能协调同步,致使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不如发达国家那样迅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更重要的是这项新技术本身固有的种种优越性,已向人们显示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营养液的配制 各国科学家先后研制出数百种营养液配方,其中,荷格伦特(Hoagland)营养液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营养液。
荷格伦特营养液的配方如下:
1.大量元素 每升培养液中加入的毫升数
KH2PO4 1 mol 1
KNO3 1 mol 5
Ca(NO3)2 1 mol 5
MgSO4 1 mol 2
2.微量元素 每升培养液中加入的克数
H3BO3 2.86
MnCl2·4H2O 1.81
ZnSO4·7H2O 0.22
CuSO4·5H2O 0.08
H2MoO4·H2O 0.02
3.每升培养液中加入1 mL FeEDTA溶液(即乙二胺四乙酸铁盐溶液)。
通常应当先配出各种盐类的浓缩液。注意避免浓缩液中出现沉淀。使用时按一定的比例加水稀释到要求的浓度。采用循环供液时,营养液中的矿质元素被植物体吸收后,应当及时进行调节,使营养液仍旧符合原配方的要求。
营养液的特点 任何一种营养液都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包括所有的必需的矿质元素。对某些植物还可以增加有关的元素。例如,禾本科植物的营养液中可以加入适量的Si。第二,是均衡的营养液,也就是矿质元素之间要有适宜的浓度比例。第三,具有适宜的pH范围。
pH的控制 营养液的pH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生长发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根吸收阴离子以后往往引起营养液的pH升高,根吸收阳离子以后往往引起营养液的pH降低。多数植物在pH偏低时有利于对阴离子的吸收,在pH偏高时有利于对阳离子的吸收。对于多数植物来说,pH为5~7时是适宜的。当营养液的pH超出适宜的范围时,需要用碱液或酸液重新调整营养液的pH,或者更换营养液。
氧的调节除了水稻等少数植物以外,大多数植物对根系缺氧是十分敏感的。营养液供氧不足会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甚至使根系腐烂死亡。一般情况下,水中氧的溶解度不高,并且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下降。在水中氧含量低的情况下,根系吸收K+、Ca2+等矿质元素的数量就会明显减少。可以采取营养液流动供应、营养液通气、营养液喷雾和更新营养液等方法解决根系供氧
⑵ 谁有禾元豆浆机电子档的操作流程
使用流程:
1、使用40A 250V~以上规格空气开关连接电源。【此时电源要处于关闭状态才能进行后面操作步骤】
2、安装过滤网。检查过滤网罩商的密封圈是否安装好。
3、对照说明书加水、叫料【提示;加水不能超过水位刻度线,也不能低于最低水位刻度线。例如:做20L豆浆按照说明书加入20L的物料,加水到20L水位刻度线】
4、盖紧机桶盖并扣紧【提示:在工作中不能打开盖子】
5、打开空气开关,此时机器发出“滴”一声报警,所有指示灯闪亮。表示机器处于待机状态。
6、按相应的功能键启动制作程序。做豆浆按制浆,做米糊按制糊。
7、饮品做好后,启动“自动脱浆”键并立即排放豆浆。
【特别提示:“自动脱浆键”只适用于豆浆功能。糊类、粥类、豆沙类等饮品无须进行此步骤。】
按“自动脱浆键”伴随“滴”一声的报警,自动脱浆键显示灯常亮,机器进入脱浆程序,此时要立即打开水龙头排放豆浆,(提前准备好保温桶接在水龙头的位置)机器会自动浆渣分离,待机器发出“滴滴”声说明机器已经自动完成脱浆程序。
8、关闭电源-打开机盖【提示:打开机盖前务必关闭电源】
9、自动脱浆功能完成后若过滤网内仍有少许豆浆,可立即扣紧机盖再次启动“自动脱浆键”进行第二次脱浆,直到脱浆完成。【提示:打开机盖时会有热气瞬间散出,小心不要被烫伤】"
⑶ 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重要性
1、人的生存生活离不开水。现代医学测量显示,水在人体各主要部分中所占的比例是:脑74.5%,骨骼22%,肾82.7%,胆汁97%,肌肉75.6%,血管83%。水在人体总体重中占了70%。
2、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离不开水。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3、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4、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5、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⑷ 连州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一、东陂水角 : 真正地道的连州水角,出自东陂镇。东陂镇水角糍用粘米磨成糍浆,以文火煮熟成米糍团,冷却后再将米糍团手工捏成一片片小锅形的薄片,包上肥瘦肉粒、荸荠或沙葛粒和生葱等馅料,蒸熟即可食。在享用的时候加上生抽、辣椒和芥末,那叫一个美味!据说,民国时期万馨楼和义胜馆的水角糍,享誉连州城内外。友情推介:东坡农村信用合作社隔壁的早餐店、连州中医院旁边巷子的东陂水角店(味道不错~且做法正宗) 二、连州糍粑 : 连州最有名的糍粑非萝卜墩莫属。小小萝卜墩,堪称萝卜与辣椒的完美搭配。萝卜被切成方块状小粒,加盐、味精、辣椒粉等搅拌均匀,然后拿平底圆墩型的铁皮小勺盛好浇上粳米浆,搁在油锅里炸至金黄酥脆。看来似乎简单,却很有技术含量。首先糯米浆与萝卜粒要分开装,铁勺要在油锅里加热后再拿出来,舀上米浆后左右上下旋转,让其布满勺内沿,再利用铁皮的高热把米浆烫个半熟,这样可以防止再浇生粳米浆时粘勺。加上用汤匙略为压实的萝卜粒后,上面再浇盖一层生粳米浆,放到油锅里炸。待米浆已把松散的萝卜粒粘在一起,硬成圆墩型后,再从勺里敲出来,浮在油面上炸至金黄,最后夹起来放在铁丝网上滴下油即可。焦脆热辣的萝卜墩,最适合在北风呼呼的冬天食用。参考价钱:1.5元/2只 其他同样让人回味无穷的糍粑还有:油炸后在油锅上满糖浆的鹅春糍、炸熟后呈现枣红色,薯味十足的大薯糍、色泽金黄,香喷喷的刮浆糍、还有那蒜香扑鼻的蒜子糍、 溪涧的小鱼伴上葱花米浆炸成了香口的炸鱼糍、圆形厚厚的萝白燉、花生燉和脆卜卜的雪豆饼。 除了油炸的食品外,不得不提具有连州鲜明特色的炖盆糍(又叫灰水糍)。这糕点的制作是用粘米浆做材料,不放任何馅料,先是将禾秆(稻草)烧成灰,然后用水拌,再用布过滤出“灰水”,再把灰水调校到米浆中,以前大多用缸瓦质地的黄盆,盛载米浆在锅中隔水蒸熟。享用时,滑滑的质感,浓浓的米香味度,咸甜自便,的确食后难忘。 以前,连州各家各户在传统的节日里,也会自制糕点油器应节,特别是春节期间,家中都会蒸萝卜糕,甜板糕(即年糕)等。油炸品有拍扁糍、刮浆糍、糖环、角仔(油角)等等。但拍扁糍人们大多会炸多一些,除了平时食用,而主要用来煮甜酒糍。讲到连州人这味特色的至爱甜酒糍,可说是连州大部份人最受欢迎的美食。这甜酒大多在冬天家中酿制,无论妇女坐月,或者过年度寒冬,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通常妇女分娩后,都要甜酒姜煮鸡酒作调理补身,食足一个月。而在新年或寒冬腊月,甜酒糍更是一流的御寒佳品,那滚热酸甜的滋味,又有几分酒气,配以韧香的拍扁糍,煮成令人垂涎三尺的甜酒糍,确是满足人的口腹之欲。 除了春节的美食外,其它节日如端午节,富有连州地方风味的红豆、花生粽,碱水粽、裹蒸粽等也应节而出。连州粽的特色突显在三角形的形状方面,确有与别不同。 三、连州牛杂 : 连州的牛杂被誉为“宵夜上品”,其实,它更是大伙儿逛街逛累了之后首先想起的零食。它为何这么美味,答案是配方。但配方是什么,那就各有各说了。找一个牛杂小摊,三五好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锅边,喜滋滋地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上碗之后再浇上或辣或甜的各种酱汁, 或甜或咸或鲜,任君选择,丰俭由人,然后边吃边聊边休息,实在是惬意!现在街边的牛杂档早已不是单纯的牛内脏和萝卜了,还有青菜、笋干、腐竹、马铃薯、平菇、豆腐等等,俨然连州版的“麻辣烫”大煲,无怪乎有人直接拿它当正餐。价钱:1元到3元一串不等。 四、连州酸浸缸 : 酸浸缸以前是小孩子们唯一的零食,每家每户都有,虽然很酸,但一帮小P孩吃得很过瘾,很多时候是没酸就已经给挖了来吃了。做酸浸缸最好用瓦缸,一般的农贸市场就有,确实找不到可用玻璃缸来代替。做法也很简单,首先:把要放下去的白萝卜、姜、莲藕、辣椒、青瓜等各人所爱的材料全部洗好切好,先放在阳台晾两天,为的就是风干一下,除去水分。第二步:烧一锅开水,然后放凉,加盐,让它变成比较咸的盐水,然后放一片红糖下去,把红糖掰成小块来放下去,再放放三分之一瓶的白醋。最后:把所有材料都塞到缸里,然后在瓦缸或玻璃边环那里放一点水,再盖上盖就行了。静置一个星期,不用动它,一个星期打开后,白萝卜就酸了,姜和辣椒就要迟点。
⑸ 自酿葡萄酒怎么有白色沉淀物,酒上面有气泡,一直不消失 ,我的酒都过滤几天了,还是没变样 没加任何材料
一.品酒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1、观察酒的标签 酒标就是一瓶酒的档案,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酒的故事;而且酒标的设计同时也能够体现出酒的风格特色(取决于酿酒者的喜好)。一般国家相关部门都会对酒的标签所要标明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基本上越是好的酒越会多的在标签上标注关于酒的说明,但并非唯一准则。 酒标一般会标注以下内容:商标 葡萄品种(所占比例) 生产地区 酿造年份 分装年份 葡萄酒名称 酒精度 酒瓶容量 酒的特性 特别设计酿造厂名称和地址 分装厂名称和地址 注:对于一些专业的品鉴活动不允许相关人员在品尝活动结束之前了解酒标上的任何内容。 2、酒的呼吸品尝前通常要将葡萄酒转换至另一容器,作用除了将酒与酒瓶中所产生的沉淀物分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酒进行“呼吸”。因为一瓶经过长期贮存的葡萄酒在饮用前,为了更好的将它的特色发挥出来,让它与空气接触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就象长期处于黑暗中的人初见阳光是有个适应过程一样。一般葡萄酒的呼吸时间根据酒的特征从0.5到2小时不等。另外,像新鲜的葡萄酒一般则无需做转换容器,但在饮用前打开瓶口让其呼吸一段时间仍必不可少。 3、侍酒温度葡萄酒根据产品特征的不同,他们的最佳饮用温度也有所区别。为了让葡萄酒充分展示其特色,给品尝者带来最大程度的乐趣;在侍酒时要注意酒的温度。以下是各种酒大致的适宜温度:丰厚的红葡萄酒(长时间贮藏) 15-20摄氏度清单的红葡萄酒(新鲜饮用) 12摄氏度左右 干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 10-12摄氏度甜白葡萄酒、甜玫瑰红葡萄酒香槟以及其它起泡酒 5摄氏度左右这个时候一个专用的冰桶和温度计会派上用场。 4、品酒的次序在品酒过程中我们往往不可能只品尝到一支葡萄酒,通常会有不同品种特征的酒需要依次品尝;所以为了最小限度的避免酒之间味道的掩盖,品尝的次序也非常重要。一般的程序是先白酒后红酒、先陈年的酒后新鲜的酒,总体是遵循口味先轻后重、先细致后强烈的原则。 5、酒杯的准备要欣赏葡萄酒的芳香和迷人魅力,合适的酒杯不可或缺。酒杯的除了用于盛酒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向你展示它迷人的躯体和颜色,同时还要使酒得到最佳的呼吸和聚拢香气。所以一只好的酒杯应该:无色透明、均匀且薄、高脚、容量大而杯口相对较小。通常选用的酒杯有:波尔多酒杯、花球杯、巴黎高脚杯、布艮地杯和阿尔萨斯酒杯等。 二.葡萄酒的品尝品试葡萄酒需要用到三种感觉:视觉、嗅觉和味觉。 1、视觉评价一款葡萄酒的第一步就是简单的注视它,从倒酒时就已经开始;在侍好酒以后,品尝者应该手持杯脚以45度角、合适的距离下进行观察;而后在摇动酒杯观察酒液在杯壁上流动(酒柱)的状态。理想环境是在良好的光线下,对着白色平面进行观察。通过观察酒的清澈度、色泽和强烈程度已经可以初步的体现出酒的特质。 2、嗅觉嗅觉的运用在品尝中非常重要,它对香气的捕捉分析比味觉还要多。在酒倒入杯中静止下来以后就可以进行初次闻香,然后是摇杯再次闻香(结合视觉)。好的品尝者在进行了视觉和嗅觉对酒的认识以后,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了酒的特征质量。 3、味觉为了证实视觉和嗅觉、也为了得到全面的感觉,我们还需要用舌头和口腔来体味葡萄酒。品尝时要喝入适量的酒,最好布满整个口腔,用舌头对酒进行充分的搅动来体味酒的结构和香气;中间通过鼻子的吸气可使酒的特征更加明显。最后将酒吐出或喝下,再体味一下后味的长短。从酒入口腔到喝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12秒左右。 口腔里的动作葡萄酒喝入口中后,舌头以缓慢的动作搅动,让葡萄酒液充分的与舌头、上颚、下颚、脸颊内侧以及舌根的位置接触。葡萄酒经过舌头咀嚼后,吞下一、两小口,然后吸入一些空气到口中,使葡萄酒的芳香度更加强烈。(吸气时,口的形状类似发英文字母“F”,吸力和缓,不可过猛,以免呛到喉咙。) 当葡萄酒在口腔内的各个味觉感应区发生作用,此时应专注地去体会并且记录葡萄酒的结构(酒精、酸、单宁等)以及真实的味道。 葡萄酒在口中的留置时间根据喝入口中葡萄酒的量与质而定。专家们建议,葡萄酒留置口中的时间约15—20秒钟。如果葡萄酒含在口中的时间过久,那么葡萄酒会逐渐被唾液稀释。 大致程序:侍酒(注意观察)-观察并闻香-摇杯、观察并再次闻香-入口品尝-回味-写品尝纪录 评分大致标准及注意事项:品酒评分几个通用标准,包括10分制、20分制和100分制。这里介绍100分制的评分大致情况,100分的分布情况是:外观20分-(色泽和透亮度各10分);香气30分-(香气浓郁度和质量各占15分、通过嗅觉和唇觉来感受判断);滋味40分-(组成部分包括酒的糖度、酸度、酒体和后味等);品种典型性特征-10分(混酿的酒同样适用)。打分结果用于对比判定酒样的档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和低劣等。 三.品尝过程中词汇的运用 颜色白葡萄酒:淡黄色、禾杆黄、绿禾杆黄、黄色、暗黄色、琥珀黄、金黄色、铅色、棕色(越老的酒颜色会越深) 红葡萄酒:鲜红、宝石红色、红色、深红、暗红、紫红、瓦红、砖红、棕红、棕色、黑红(越老的酒颜色会越浅) 酒体透亮度澄清、明亮、清澈、晶莹、透明、无光泽、昏暗、混浊、有沉淀(悬浮物)、失光 香气葡萄酒中的香气来源有三个:葡萄果实、发酵和陈酿,目前在葡萄酒中已经发现了超过500种香味物质,通用的做法是将它们分为八大类。水果香味:樱桃、覆盆子、草莓、青苹果、菠萝... 鲜花香味:玫瑰、蔷薇、丁香、百合... 植物(矿物)味:青草、蘑菇、花岗岩、奶油... 焙烤味:烤面包、烤咖啡豆、饼干、烟草... 动物味:野味、狐味、生肉... 化学味:硫磺、铁锈味、氧化味... 辛烈味:胡椒、姜... 树木味:香草、松树、橡木... 根据香气的来源与形成又可分为三大类一类香气(果香或品种香):主要属于花香、果香、植物和矿物气味二类香气(酒香或发酵香):主要属于化学气味三类香气(醇香或陈酿香):主要有动物香气、香脂气味、焙烤气味(主要是丹宁变化或溶解橡木成分形成的气味和香料气味等 味觉及均衡性由于每款酒都会因品种和酿造方法的区别,从而造成酒中残糖、酸度、苦涩感、醇、香气等各影响品质的因素融合后有不同的感觉。用于形容酒体的词汇有:成熟、圆润、柔和、怡悦、均衡、刺痛、气泡、丰满、厚重、轻盈、细致、年轻、寡淡、瘦弱、破败、苦涩、空洞、生 以上形容词汇仅供参考和借鉴之用,实际品尝过程中只要方法正确用心体会;你就会沉浸于葡萄酒的魅力之中,并得到最大的身心享受。 附:一些主要酿酒品种的典型性香气红葡萄卡本内.弗朗cabernet franc-巧克力、黑醋栗、青椒、覆盆子赤霞珠 cabernet sauvignon-黑醋栗、柏木、薄荷、巧克力、烟草加美gamay-清新、草莓、樱桃格纳西grenache-胡椒、覆盆子、药草、亚麻籽油梅洛merlot-玫瑰、梅子、辛烈香黑皮诺pinot noir-红莓、玫瑰、紫罗兰、野生动物西拉syrah-覆盆子、黑莓、皮革、辛烈香白葡萄霞多丽chardonnay-黄油、苹果、梨子、香草白梢楠chenin blanc-杏子、苹果、果仁格乌兹塔明纳gewurztraminer-芬芳、荔枝蜜斯佳muscat-细致花香、清爽雷司令riesling-苹果、橘子、烤面包长相思sauvignon blanc-草味、醋栗塞米雍semillon-草味、橘子、蜜糖、烤面包白于尼ugni blanc-清新、细致 -------------------------- 不同种类的酒 用不同形状的酒杯 图中第一至第三,郁金香型,葡萄酒。白酒杯其实不是很明确的,它和红酒杯共同的是杯口大,杯肚是弧形的。葡萄酒用来佐餐已经是西方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红酒配肉类白酒配海鲜也是众所皆知的小常识。而红白酒的杯子区别就在于杯口不同造型,因为白酒青涩且附有淡淡的清香所以白酒杯采用包杯口的造型,一方面可以留住白酒的清香一方面不会大口的喝到白酒的青涩。 香槟杯,状也似郁金香,是最细高的。如此高贵浪漫的酒杯,可细饮慢啜,并能充分欣赏酒在杯中起泡的乐趣。杯型比葡萄酒杯下口稍细。 第四只,梨型,矮脚杯,白兰地。白兰地杯天生就有一种贵族的气息,真不愧是为盛装白兰地而设计。圆润的身材可以让百年琼浆的香味一丝一毫存留于杯中。放松心情让你手中的温度慢慢的温热这百年琼浆,细细品尝这天造地设的美味。 第五只,沙瓦杯是用来调制酸甜味道的鸡尾酒。用威士忌或杏仁酒加上特制的柠檬汁,充分混淆后放入沙瓦杯中果真别有一番风味。 第六只,稳重大方的老式酒杯总觉它有一股男子汉的气概。而也正因这样它通常用来盛装冰块加上烈酒,一盎斯的威士忌加上少许的冰块你一定可以在老式酒杯中找到乐趣。 第七只,可林直杯从外表看来远比高球杯(外观相似,底部厚,内部形状半球)高上许多,也就因为这样高挑的身材可以让鸡尾酒做出口感变化的味道。就拿“新加坡司令”来说在高林斯杯里可以把口感变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直杯还可以用来喝绿茶。 讲究的西式大餐,桌上往往摆满了各式水晶杯,有直身的,有带颈的,大小各异,让人一时间无从下手。其实酒杯跟西餐的刀叉盘碗一样,虽然是礼仪的一部分,但是有规可循,并不难掌握。了解之后,却不必拘泥于礼仪,因为饮食之道毕竟是以能更好地享受美味为最高原则。 喝葡萄酒,通常用高脚水晶杯。古时也曾用直身无颈的杯子,但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使用,这种杯已改用来喝威士忌。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并持杯颈,不要手握杯身,这样既可以充分欣赏酒的颜色,手掌散发的热量也不会影响酒的最佳饮用温度。 基本上,大部分类型的葡萄酒(红、白、桃红)都可以用郁金香型的杯子,杯颈长、杯碗圆、杯身向上收窄。但讲究的饮酒者不仅根据葡萄酒的种类选用不同酒杯,甚至同类的酒,由于产区、年份不同,酒杯也要有所区别。 香槟杯通常是长而直身的,纤长的郁金香型也可以,这会令美好的气泡有更长的旅程,集结成束,翩然飘向杯顶。 杯身细小,容量不大的杯子,宜用来喝甜葡萄酒和波特酒。 喝白兰地,用的则是短颈的杯子,杯口的收弧较大,杯子较宽。不是持颈而饮,而是掌心轻托杯碗,让体温加速酒的挥发。 有的酒需要过酒(酒瓶),以去除沉淀物。不同种类的酒所用的decanter(酒樽)形状略有不同。 好杯薄如纸、声如磐、晶莹剔透 最初的葡萄酒杯,通常是木制、锡制或其它不透明材料制作,改用玻璃质地,最初只是为了炫耀,然而烛光映照下,玻璃杯中的香醇美酒的确格外醉人,后来又在玻璃中加铅制成水晶杯,不仅形质悦目,而且音色悦耳。 18世纪,圆底有颈的玻璃酒杯被创造出来。那种细腻而优雅的外表,令欧洲的贵族们趋之若鹜。 最初的玻璃酒杯又雕花又烫金,不切实际。讲究功用似乎是上世纪初才开始的事情。不过也有例外——喝德国摩泽尔出产的雷司令葡萄酒的杯子上刻花是为了增加折射,令金黄色的酒更显晶莹;而阿尔萨斯酒杯颈长而呈绿色,也是为了映衬酒的颜色。 何谓水晶 所谓水晶制品,通常是加铅的玻璃。17世纪的英国玻璃工厂,为了降低熔点而在玻璃中加入氧化铅,结果产生了透明、有高折光率并有重量感的水晶玻璃。全铅水晶(full lead Crystal)是玻璃杯中最美的,拥有钻石般的光泽。水晶制品这个名称只准含铅30%以上的产品使用,欧洲所称的铅水晶(lead Crystal)一般是指含氧化铅24%以上的产品,而日本却并未遵守这样的规定。 通常说“水晶”时,都没有表示铅的含量有多少,因此购买时要问清楚。全铅水晶和单纯的水晶,价格可能会相差数十倍。 酒杯的料理 好的酒器,需细心呵护才能保持最佳状态,有助于提升欣赏佳酿的乐趣,反之则影响美酒的真正酒质。 所谓最佳状态,即无味、无尘垢、无水印。 “薄如纸,声如磬”的水晶酒杯极易破损,因此在清洗时要格外小心。 要单独清洗,不要和陶瓷器具放在一起洗,要严禁与金属类器具(如刀叉)放在一处。 杯子在杯口及杯颈部分最薄,杯碗及杯底较厚,所以洗杯时应用掌心托着杯碗,以有柄的海绵伸入杯中轻拭。 酒杯不会太油腻,用少量中性洗洁精即可,以温水冲洗干净,如果洗洁精残留在杯上,不仅影响味觉,更严重的是会妨碍汽酒及香槟的气泡形成。 热水冲净后,将酒杯倒转滴干。最好不要用布擦干,以免杯中留下旧抹布的异味或纤维。 收藏玻璃酒杯时,应避免日光的直射,否则会影响玻璃的张力。 长期存放在餐柜中的酒杯,容易沾上柜子或木材的味道,使用前最好用清水冲洗。 第一次使用的酒杯,使用前应用醋或柠檬汁清洗一遍,这样才对得起杯中的玉液琼浆。 乾杯网上有很多关于葡萄酒的小知识,所有的葡萄酒也是原装原瓶从国外进口的,你可以多来了解了解
⑹ 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首先要了解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当前水资源的需求与污染才能知道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拧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可能丝毫感觉不到水的危机。但事实上,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处于严重缺水状态,而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也正日益短缺。目前,全世界还有超过10亿的人口用不上清洁的水,并且,人类每年有310万人因饮用不洁水患病而死亡。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可以浪费1至6升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要浪费3至25升的水。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浪费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可见,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⑺ 巴里岛的地理位置以及风俗习惯
位於印尼爪哇岛东南方的巴里岛,仅仅只是印尼1370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但是因为具有活火山、火山湖、热带雨林、河流等多元地形景观,以及绵延长达4万公里左右的海岸线,让这个面积只有5632平方公里的小岛,拥有丰富的天然旅游资源;加上岛民与生俱来的艺术天份,以及信奉印度教的温和处世态度等条件,让巴里岛成为洋溢祥和及艺术气息的旅游胜地,并广受世界各国游客的青睐。
到巴里岛渡假的方式非常多元,如果想要体验不同人文风貌,全岛多达15000座的庙宇可以让你看的眼花撩乱。最著名的【海神庙】建於海岸边高起的珊瑚礁岩上,相当壮观,尤其夕阳西下时分,景色唯美动人;【圣泉庙】则颇具知名度,据说只要看到庙中水池里的鳗鱼,就有好运上身。位於阿贡火山(Gunung Agung)西麓的步萨基庙(Pura Besakih)则是巴里岛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俗称山神庙,入口陡峭的阶梯两旁矗立著石雕像,相当具有特色。
另外,位於巴里岛中部的乌布(Ubud),则是全岛最具艺术气息的地区,这里汇集了许多美术馆和木雕工作室,常常让艺术同好者流连忘返。奈卡美术馆(Museum Neka)收藏了当地及世界各地定居巴里岛的艺术家的作品,馆藏相当丰富。乌布以南的马斯(Mas)木雕村、巴杜布兰石雕村(Batubulan)等,都是相当著名的艺术家集中地,游客在此两地都有机会看到艺术家当场创作,当然如果作品对味的话,也可以买回家当纪念品。
除了艺术创作,巴里岛的艺术天份也表现在舞蹈上,因此来到巴里岛,千万不要错当地传统舞蹈表演,例如克差舞(Kechak Dance)、雷贡舞(Legong Dance)、桑扬迷咒舞(Sanghyang Dance)等,都非常的动人且具有民族特色。
喜欢玩水的人,位於巴里岛南端的库塔(Kuta)海滩是相当适合的地方,这里的沙滩上常可看见西方游客坐著日光浴,或是来趟刺激的冲浪,海边还有一些妇女帮人按摩或是编织发辫,价格不高,可以尝试。另外巴里岛近几年也兴起泛舟活动,大多在爱庸河(Ayung)上进行,每艘船可坐上6个,并且搭配一位专业的教练陪同,教练除了帮忙划船,还会顺道耍宝制造紧张刺激的气氛,一趟1个多小时的活动下来,都让人大呼过瘾。
在物美价廉的巴里岛,不好好血拼一番绝对会对不起自己。除了各个景点贩卖的各式纪念品,巴里岛首选的购物区即是位於库塔市区、又称为「洋人街」的吉安街(Legian Street)。吉安街长达5、6公里长,这种货品齐全,如果店面没有注明不二价(Fixed Price),那麼就可从对折开始杀价,至於收获如何,就各凭本事了。
如果逛街或玩乐累了,何妨来趟物超所值的巴里岛按摩与Spa。只要花费少少,就能享受香精油按摩,把一身的疲惫一扫而空,如果想兼具美容效果,不妨试试当地独有「Lulur」,这种具有美白功效的Spa,已经是爱美游客的最爱了。
⑻ 江西上饶都有些什么特产
江西上饶的特产有万年贡米、婺源绿茶、余干辣椒、三清山白茶、上饶早梨。
一、万年贡米
万年贡米,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万年贡米,自南北朝时期就专供皇室。明正德七年(1512),明武宗下令新建万年县,县令将县里特有大米进贡,皇帝御膳后传旨 “代代耕种,岁岁纳贡”。万年贡米是钓鱼台国宾馆指定国宴用米。
二、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江西省婺源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婺源绿茶”从18世纪开始就已进入国际场,乾隆年间,外销到英国;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
三、余干辣椒
余干辣椒,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余干辣椒又称丰收辣、余干小辣椒,是江西余干县的地方名优特产,由于余干县洪家嘴乡双港村枫树自然村所产的辣椒品质最好,最为有名,因而得名“枫树辣”。
四、三清山白茶
三清山白茶,江西省玉山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三清山白茶产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地区,该茶是绿茶中变异的珍稀茶种。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中的2—3倍。茶多酚含量比普通绿茶低一半,属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珍贵品种。
五、上饶早梨
上饶早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上饶境内山地丘陵旱地土壤多属黄红壤,pH值在5.5-6.5之间,有效土层厚至100厘米以上,土质肥沃、透气、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高,富含硅、钾、钙、镁、铁等大量的有益元素,适宜梨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