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为什么要脱气
HPLC所用流动相必须预先脱气,否则容易在系统内逸出气泡,影响泵的工作。气泡还会影响柱的分离效率,影响检测器的灵敏度、基线稳定性,甚至使无法检测。(噪声增大,基线不稳,突然跳动)。此外,溶解在流动相中的氧还可能与样品、流动相甚至固定相(如烷基胺)反应。溶解气体还会引起溶剂pH的变化,对分离或分析结果带来误差。
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加热煮沸、抽真空、超声、吹氦等。
❷ 液相色谱仪检测器中进入气泡所分析的物质还会出峰吗
会,如果气泡很小,可能走过检测器的时候会有类似于溶剂峰的正峰或者倒峰。
如果堵在检测器位置,那可能波动会比较大。还会出现一些鬼峰。不过气泡本身不会影响主物质的吸收。他就是在很漂亮的色谱图上添加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罢了。
建议用过滤过的异丙醇不连色谱柱走一下,异丙醇粘性比较大,可以把气泡什么的带下来。
❸ lc-10ad岛津双泵液相色谱仪为什么每天都有气泡
流动相里溶解有空气 在高压输液系统中负压会使气体溢出 建议使用脱气机或者用前超声
❹ 液相色谱柱子里有了气泡该怎么去除其中的气泡
如果怀疑柱子里面或检测器里有了气泡,建议你分别用流动相冲洗。首先断开色谱柱与检测器的连接。用流动相冲洗色谱柱,然后用两通连接泵和检测器,再冲洗检测器。色谱问题建议你去“生化色谱网”看看。非常不错的专业网站。
❺ 液相色谱中出现气泡会有什么后果
流动相不过滤。
因为尘埃或其它任何杂质微粒都会磨损柱塞、密封环、缸体和单向阀,因此应预先除去流动相中的任何固体微粒。流动相最好在玻璃容器内蒸馏,而常用的方法是滤过,可采用Millipore滤膜(0.2μm或0.45μm)等滤器。泵的入口都应连接砂滤棒(或片)。输液泵的滤器应经常清洗或更换。
使用后没有及时清洗泵
流动相不应含有任何腐蚀性物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不应保留在泵内,尤其是在停泵过夜或更长时间的情况下。如果将含缓冲液的流动相留在泵内,由于蒸发或泄漏,甚至只是由于溶液的静置,就可能析出盐的微细晶体,这些晶体将和上述固体微粒一样损坏密封环和柱塞等。因此,必须泵入纯水将泵充分清洗后,再换成适合于色谱柱保存和有利于泵维护的溶剂(对于反相键合硅胶固定相,可以是甲醇或甲醇-水)。
流动相走空
泵工作时要留心防止溶剂瓶内的流动相被用完,否则空泵运转也会磨损柱塞、缸体或密封环,最终产生漏液。
没有流动相流出,又无压力指示怎么办?
可能是泵内有大量气体,这时可打开泄压阀,使泵在较大流量(如5ml/min)下运转,将气泡排尽,也可用一个50ml针筒在泵出口处帮助抽出气体。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密封环磨损,需更换。
压力和流量不稳了?
原因可能是气泡,需要排除;或者是单向阀内有异物,可卸下单向阀,浸入丙酮内超声清洗。有时可能是砂滤棒内有气泡,或被盐的微细晶粒或滋生的微生物部分堵塞,这时,可卸下砂滤棒浸入流动相内超声除气泡,或将砂滤棒浸入稀酸(如4mol/L硝酸)内迅速除去微生物,或将盐溶解,再立即清洗。
压力为啥过高或过低?
可能是是管路被堵塞,需要清除和清洗。压力降低的原因则可能是管路有泄漏。检查堵塞或泄漏时应逐段进行。
在进行梯度洗脱时,由于多种溶剂混合,而且组成不断变化,因此带来一些特殊问题,必须充分重视:
PS:(在液相色谱中对组分复杂的样品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从而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的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能按各自适宜的容量因子k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
梯度洗脱的优点:1.缩短分析周期;2.提高分离能力;3.峰型得到改善,很少拖尾;4.增加灵敏度。但有时引起基线漂移。)
❻ 液相色谱仪流动箱内有气泡该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建议您到专业论坛中提问啊,那样给您的解答会更好呢~~~我一般会到仪器信息网论坛中搜寻答案~~(仪器信息网液相色谱版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forum_27.htm)您可以将您的仪器型号具体贴出,大家会针对你的仪器来说明方法的~~
液相色谱版交流区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forum_27.htm
在我们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系统的流路中存在气泡。
由于气泡的存在,会造成色谱图上出现尖锐的噪声峰,严重时会造成分析灵敏度下降;气泡变大进入流路或色谱柱时会使流动相的流速变慢或不稳定,使基线起伏。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条:
一是流动相溶液中往往因溶解有氧气或混入了空气而形成气泡;二是系统开始工作时未能将流路中的空气驱赶干净;三是在注入样品时不注意混入了空气。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液相色谱实际分析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流动相进行脱气处理。
常用的脱气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吹氦脱气法使用在液体中比空气溶解度低的氦气,在0.1Mpa压力下,以约60ml/min流速通入流动相10-15min以驱除溶解的气体。此法使用于所有的溶剂,脱气效果较好,但在国内因氦气价格较贵,本法使用较少;
2.加热回流法此法的脱气效果较好;
3.抽真空脱气法此时可使用微型真空泵,降压至0.05-0.07MPa即可除区溶解的气体。显然使用水泵连接抽滤瓶和G4微孔玻璃漏斗可一起完成过滤机械杂质和脱气的双重任务。由于抽真空会引起混合溶剂组成的变化,故此法适用于单一溶剂体系脱气。对多元溶剂体系应预先脱气后再进行混合,以保证混合后的比例不变。
4.超声波脱气法它是目前实验室使用最广泛的脱气方法,将配制好的流动相连同容器一起放入超声波水漕中脱气10-20min即可。该方法操作简便,基本能满足日常分析的要求。
5.在线真空脱气法把真空脱气装置串联到储液系统中,并结合膜过滤器,实现了流动相在进入输液泵前的连续真空脱气。此法的脱气效果明显优于上述几种方法,并适用于多元溶剂体系。
其二,在液相色谱系统开始工作前,可以用注射器连接恒流泵的排空阀,抽入流动相,将流路中的空气驱赶干净。
其三,在注入样品前注意排出样品注射器中的空气。
液相色谱分析时的气泡问题.doc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74857.shtml
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中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1028/1552389/
擦亮我们的“眼睛”之检测器故障和解决方法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925/2127423/
HPLC使用注意事项及HPLC柱子使用经验之谈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1103/1563160//index.shtml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操作注意事项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51028/262889/
药物分析液相色谱流动相应用小常识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98239.shtml
关于HPLC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01328.shtml
流动相的配置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59524.shtml
❼ 高相液相色谱仪流动相超声了20分钟,换上之后也在线脱气了,为什么进样的时候还有气泡求解
这样的话应该不会是流动相的问题。
首先你说有气泡,是哪里有气泡?肉眼可见的地方,是管路里面有,还是什么地方有?我的说一句,在线清洗泵头的管路里面有时候会有气泡,这个没有关系。另外排气的时候如果流速太快有时候也会带起来一些气泡,你可以排气一段时间,气泡就会消失。它们不进柱子,不要大惊小怪。
如果排气5min之后,运行仪器,管路里面还有气泡。那么最可能的就是三个地方。
第一就是流动相里面那个过滤头的问题。我不知道你用的是岛津的那种滤头还是安捷伦的那种。安捷伦的是玻璃的,肉眼就可以看出来是不是干净。岛津的和很多国产的都是金属的感觉。你可以摸一下,上面千万不要有那种滑滑的感觉,那可能就是长微生物了。这个一定要洗干净,流动相的瓶子里不要长时间放无机盐溶液。可以先拔掉滤头,试一下还有没有气泡。滤头可以用2%的稀硝酸清洗一下,也可以超声,但是时间不要太长。
第二就是单向阀。主动阀和被动阀都有可能会脏。拆下来用异丙醇超声就好了。
第三就是混合池。如果你是高压二元泵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低压四元泵,混合器坏掉了,而且跑得是AB泵就很容易出现气泡。你可以用纯甲醇,或者混合好的甲醇水跑一会儿看看有没有气泡。故障排查就是要一点一点地排除可能性才能找到原因。
❽ 液相色谱仪是如何进行保养和维护的
转载:《分析测试网络网》
液相色谱仪的维护与保养
液相色谱仪的维护与保养
液相色谱仪是属于易学难用的仪器,特别讲究“正确使用”和经验。
液相工作者接触最多的是流动相,也就是流动相,是造成液相色谱各种问题的最主要源头。
液相色谱仪最常见的故障一是堵,二是漏。下面就这两点分别展开讨论。(注:流动相以甲醇为例,色谱柱以C18为例)
“堵”的表现现象就是柱压异常升高,直接原因就是流路不畅。堵塞的主要位置就是在色谱柱的前端,最主要原因就是流动相里有杂质,杂质的主要来源就是细菌。
“堵”的原因之一:配制流动相时细菌污染。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般的国产甲醇其实不需要额外过滤处理,直接使用没有问题。即使是有些固态微粒杂质,也能在液相流路系统最前端的过滤头上排除,真正容易引起问题的,是水中的细菌。
新制备的纯水在室内放置几天就会长菌,而这些细菌虽然肉眼不可见,却足以堵塞柱填料颗粒的空隙,造成柱子很快报废。这就是在配制流动相时造成的细菌污染的原因,解决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确保水的可靠性。这里有两种方式推荐:
(1)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购买实验室专用纯水机,既方便又可靠,质量也放心。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不菲。
(2) 成箱购买市售品牌纯净水,如500ml 一支的怡宝或娃哈哈,这些水的质量足以应付液相色谱的要求。先随机抽取一支做一下细菌平板实验,待菌落数合格方可使用。这样每次只要单独开一支即可,也很方便。每次成本2 元左右。
这里特别指出一个细节:在绝大多数书本上,凡谈到配制流动相都会谈到最后有一个过滤的步骤。但是从我们长期使用的实际效果来说,只要能保证水的质量,这一步完全可以也应当去除。原因有以下三点:
(1)流动相过滤在理论上有好处,但是实际操作时由于不可能做到专瓶专用,反而容易造成的交叉污染,对于配比复杂的流动相影响更大。
(2)流动相过滤在经济成本上不划算。买一套过滤装置要6000多元,且过滤器公认是比较容易损坏的设备。最主要是过滤片的成本太高,一片就要几十元。按一般液相柱的正常使用寿命计算,过滤片的成本会远远高于色谱柱的成本。
(3)流动相过滤对于工作效率成本不划算。使用溶剂过滤器有一个预清洗、装备、使用、用后清洗,晾干的过程,至少也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成本也不能忽视。
(4)在实际工作未发现流动相不过滤会对柱寿命有任何影响。我们起码有6 年时间没有做过流动相过滤的工作,但是和国内同行相比较,在同等使用强度下我们的柱寿命是比较长的。
“堵”的原因之二:使用流动相时的细菌污染。
指的是:流动相刚开始没有长菌,在使用时却产生了细菌污染。这主要是在使用多元液相色谱仪时的一种不良使用习惯造成的。
举最简单的例子:50%的甲醇水流动相,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方式是在上机前就配好混合在一起,另一种方式是在流路A放纯甲醇,流路B放纯水。
从单纯实验效果来说,后一种有明显的优点:首先是简单,不需要实验者另个计算配比混合,其次就是比例准确,能得到保留时间重复性极好的实验效果。
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纯水在流动相瓶中几天时间就会长细菌(很多情况下不仅仅用纯水作流动相,而是用缓冲盐溶液,本身就是优质肥料,细菌长得更迅速),一旦有细菌柱子就坏得很快。所以这种方式要求操作人员每次实验都要用新制备的纯水,更要求在每次实验后把水相换掉,换成甲醇冲洗干净,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意识不强,就是意识到了但多次使用中总有一两次会遗漏,但是往往这一两次就足以产生致命的影响。因为液相色谱柱的堵塞是不可逆的。
所以,宁可牺牲小小的保留时间的重复性,也不要用纯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的一组。从实际实验效果来说,我建议用10%的甲醇水代替纯水溶液(以前我做过不同比例甲醇水的细菌总数实验,在5%就基本可以抑菌,在10%及以上就可以完全杀菌了),这样可以有效排除长细菌的隐患,既可作流动相,也可冲柱。就算是在配制流动相时会计算得麻烦一些,但是一次麻烦,终身受益。
"堵”的原因之三:不适当操作。
常见问题的有以下几种:
(1)在更换零件时选择的型号有误,接口不是很匹配,在拧紧的时候产生变形而使得管路堵塞。
(2)样品处理液净化得不干净,长期会在六通阀和柱之间形成阻塞不畅。
(3)在使用手动六通阀时,有些人可能由于手劲小的原因,转动的不到位,于是造成流路形成了死堵,压力快速升高超过警戒值。
(4)在使用金属管路作出废液管时,应当注意最好废液瓶中先放一些水,并把废液管的出口端放在液面下。如果位于在液相上且实验使用较高浓度的缓冲盐溶液,在停机时可能在出口端结晶成块并造成堵塞。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却的确发生过。
“堵”的原因讲了不少,现介绍查堵的方法。
在发生“堵”的现象后,就需要找出原因,主要是什么位置发生了“堵”。注意,绝大多数情况下,整个系统只会有一个地方发生堵塞。
查堵的方法是从尾向前逆向分段拆开,仔细观察压力数值,如果某一个部件(柱子除外)装上和拆下时的压力差别很大,可发展变化判断。至于柱的堵塞,可以通过换同样规格的柱的压力是否一致来判断。
下面再谈一下“漏”的问题。“漏”则分两种:漏液和漏气。
一. 漏液
液相色谱仪从流动相瓶到废液瓶之间的流路是一个全封闭体系,内部压力很高,但外部却能保证一滴不漏。如果某个部件发生了漏液,那就是故障所在。
漏液的原因分两种:
(1) 接触硬件不当。
在更换零件如流路管或换柱时,换的接头接口不匹配,造成漏液。要注意不同公司的柱子接头很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时期生产的液相柱接头也有很大区别。当然选用PEEK接头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不仅通用性好,而且靠手拧就能保证不漏液。
即使是接口本身是匹配的,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也会漏液,一种不当就是力度把握不好,拧得太紧或太松;另一种不当就是致命的错误:滑丝,这是往往是动手能力不太强,螺丝钉很少拧的工作者犯的错误,滑丝的后果不仅是漏液那么简单,常造成重要部件的报废。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恶补基本功来实验,那就是拧螺丝。
(2) 使用仪器不当
如果是输送泵漏液,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在活塞位置缓冲盐析出造成。
析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使用缓冲盐溶液时突然加入了纯甲醇而析出,这种错误很容易避免,这是尽量不要用纯的甲醇和纯水。只要互相有10%的比例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另一原因是在用缓冲盐溶液(不论甲醇含量有多少)作流动相时,实验结束后没有换甲醇水冲洗,使得微渗的流动相干燥形成晶体造成。
不过,输送泵漏液并不是非得马上修不可,冲洗干净并在以后的使用中多加小心一般都可以正常使用。
检测器漏液是个很麻烦的事,一般都是吸收池的问题,更换的费用相当高。但是并不是说一定要马上更换,还可以从实际实验效果看能否凑合使用。
二. 漏气
漏液是从内部向外漏,而漏气则是外部的气体进入液相色谱仪的流路内部形成了气泡。下面按流路的方向逐个部件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和相应解决方法。
(1) 过滤头
抽液时,在流路管中有不规则但持续的小气泡产生,这时考虑的是流动相有没有脱气(需要特别提醒即使是有了真空脱气机也是要先超声脱气的,起码可以减少脱气机的工作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已经脱了气,则要注意过滤头的污染也会造成这种现象。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拧下过滤头在稀硝酸中浸泡,超声半小时,洗净后装回去即可。
(2) 透明流路管
指的是在过滤头和输送泵之间的那一段管路。这一个部分往往不是有点气泡,而经常是整个管中全是空气而操作人员却浑然不知,以致输送泵工作了半天才发现流动相瓶里的液体一点也没少。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液相色谱仪至少一周要开机一次的原因(我们做液相一定要有“微渗”的概念)。如果长时间不用,这一段管路的液体会彻底干掉,而充满空气的管路和充满液体的管路不仔细看是分辨不出的。
这种情况对于输送泵很危险,因为泵从设计来说是输送液体而不是气体,内部的液体对于活塞来说起到了机油的作用,如果活塞杆上还残存了一些缓冲盐,则极易拉伤,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要突出“预防为主”如:,液相色谱使用人员要相对固定和稳定,工作中合理搭配资源,每台机一周击至少作一次实验,如长期不用起码每周要冲流动相2 小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很重要。
如果不慎出现了这种问题怎么办?我的建议是用外力使管路中充满液体。具体如下:
1、 找到流路管进入输送泵的接头。
2、 拧下来。
3、 用一干净的洗耳球的尖端对准管路的平整切口。
4、 吸液体,看液面从流动相瓶里上升,至离洗耳球5 厘米左右时停止该动作。
5、快速把接头拧回输送泵上(这个过程可能会有少许流动相外泄,这是正常现象)。
6、 开机,打开排液阀门,启动输送泵。
7、等排液管中流出的溶液没有气泡时,再关闭排液阀,仪器正常工作。
(3) 输送泵和柱子
这些部分进了气泡一般不怕,冲掉就行。
(4) 检测器
应该说,整个流路中只要有一个气泡都会在检测器上得到强烈的信号反映,检测器内部的气泡一般都能被冲走,但也有很难冲掉的残留气泡的情况。
如果检测器里有残留气泡,会有特征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在走基线时会时不时间隔出现直上直下信号很大的信号峰。这时先看普通流量能否冲走,如果冲不走,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拆柱,把检测器直接连到输送泵的出口,加大几倍流量冲洗,则肯定能冲走气泡。
朋友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分析测试网络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药物分析、化学分析、食品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网络搜下就有。
❾ 岛津LC-10A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泵内有气泡,如何排尽
首先流动相要脱气,LC-10AT没有在线脱气装置,要自己去脱气,一般用超声波脱气。 脱气以后的流动相装入系统,打开LC-10AT的排气旋钮,这个在仪器外面的,很容易找到。然后升高压力,把流速升到0.3~0.5mL/min。让流动相流动三五分钟,再把压力降下来。等压力降下来以后,关闭排气旋钮。
气泡就排尽了。
❿ 如何排除液相色谱仪高压泵中的气泡
排气。打开purge阀,反复排气。
不连色谱柱冲洗。这个最好用异丙醇,因为粘性大,有可能把气泡带出来。
超声。一般气泡会堵在单向阀的位置,卸下来用纯甲醇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