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滤网叠加后目数如何计算, 比如两层100目的叠加后是多少目 5层叠加后又按多少目来计算
不需要叠加,直接找目数高的就行,叠加交错的话,目数大约在130目左右,5层的叠加效果其实变化都不大,应该在150目左右
B. 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为了需要某些固体,而用过滤将液体与固体分开,得到自己所需固体
C. 实验测定过滤速率常数时应测哪些数据如何整理所测数据得到过滤常数
一、实验目的 ⒈ 掌握恒压过滤常数 、 、 的测定方法,加深对 、 、 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⒉ 学习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和物料常数 的测定方法. ⒊ 学习 一类关系的实验确定方法. ⒋ 学习用正交试验法来安排实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验工作量的目的. ⒌ 学习对正交试验法的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出每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指出试验指标随各因素变化的趋势,了解适宜操作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 设定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因课时限制,必须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正交表.故统一规定试验指标为恒压过滤常数 ,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可以设定的因素及其水平如表3-1所示,其中除滤浆浓度可以选二水平或四水平外,其余因素的水平必须按表3-1选取.并假定各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 ⒉ 统一选择正交表,按所选正交表的表头设计,填入与各因素水平对应的数据,使它变成直观的“实验方案”表格. ⒊ 分小组进行实验,测定每个实验条件下的过滤常数 、 、 . ⒋ 对试验指标 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指出各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讨论 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以提高过滤速度为目标,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 三、实验原理 ⒈ 恒压过滤常数 、 、 的测定方法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进行液—固系统的分离过程,过滤介质通常采用带有许多毛细孔的物质如帆布、毛毯、多孔陶瓷等.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浮液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上,从而使液固两相分离. 在过滤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不断地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上,滤饼厚度增加,液体流过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道加长,而使流体流动阻力增加.故恒压过滤时,过滤速率逐渐下降.随着过滤进行,若得到相同的滤液量,则过滤时间增加. 恒压过滤方程(3-1)式中: —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m3 / m2; —单位过滤面积上的虚拟滤液体积,m3 / m2; —实际过滤时间,s; —虚拟过滤时间,s; —过滤常数,m2/s. 将式(3-1)进行微分可得:(3-2)这是一个直线方程式,于普通坐标上标绘 的关系,可得直线.其斜率为 ,截距为 ,从而求出 、 .至于 可由下式求出:(3-3)当各数据点的时间间隔不大时, 可用增量之比 来代替. 在本实验装置中,若在计量瓶中收集的滤液量达到100ml时作为恒压过滤时间的零点. 那么,在此之前从真空吸滤器出口到计量瓶之间的管线中已有的滤液再加上计量瓶中100ml滤液,这两部分滤液可视为常量(用 表示),这些滤液对应的滤饼视为过滤介质以外的另一层过滤介质.在整理数据时,应考虑进去,则方程式(3-2)变为: (各套 为200ml)过滤常数的定义式:(3-4) 两边取对数 (3-5) 因 ,故 与 的关系在对数坐标上标绘时应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 ,由此可得滤饼的压缩性指数 ,然后代入式(3-4)求物料特性常数 . ⒉ 正交试验法原理,参阅《化工基础实验》第3章. 四、实验装置 ⒈ 本实验共有八套装置,设备流程如图3-1所示,滤浆槽内放有已配制有一定浓度的硅藻土~水悬浮液.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使滤浆浓度均匀(但不要使流体旋涡太大,使空气被混入液体的现象),用真空泵使系统产生真空,作为过滤推动力.滤液在计量瓶内计量. ⒉ 滤浆升温靠电热,用调压变压器即时调节电热器的加热电压来控温.每个滤浆内有电热器两个. ⒊ 滤浆浓度的水平分别指存放在滤浆槽内浓度不同的滤浆. ⒋ 过滤介质的水平1、2分别指真空吸滤器(玻璃漏斗)G2、G3(G2、G3是玻璃漏斗的型号,出厂时标注在漏斗上).真空吸滤器的过滤面积为0.00385m2.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2 3 1 图3-1 正交试验法在过滤研究实验中的应用的流程图 1—搅拌装置;2—温度显示仪;3—真空吸滤器;4—电热棒;5—调节阀;6—滤液计量瓶;7—放液阀; 8—放液阀;9—真空表;10—进气阀;11—缓冲罐;12—调节阀;13—真空泵;14—滤浆槽五、实验方法 ⒈ 每个小组完成正交表中两个试验号的试验,每个大组负责完成一个正交表的全部试验. ⒉ 同一滤浆槽内,先做低温,后做高温.两个滤浆槽内同一水平的温度应相等. ⒊ 每组先把低温下的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回归过滤常数.当回归相关系数大于0.95时,该组实验合格,否则重新实验.使用同一滤浆槽的两组实验均合格后,才能升温. ⒋ 每一大组用同一台计算机汇总并整理全部实验数据,每个小组打印一份结果. ⒌ 每个实验的操作步骤: ⑴ 开动电动搅拌器将滤浆槽内硅藻土料浆搅拌均匀.将真空吸滤器按图示安装好,放入滤浆槽中,注意滤浆要浸没吸滤器. ⑵ 打开进气阀,关闭调节阀5.然后接通真空泵电闸. ⑶ 调节进气阀10,使真空表读数恒定于指定值,然后打开调节阀5,进行抽滤,待计量瓶中收集的滤液量达到100ml时,按表计时,作为恒压过滤零点.记录滤液每增加100ml所用的时间.当计量瓶读数为800ml时停表并立即关闭调节阀5. ⑷ 打开进气阀10和8,待真空表读数降到零时,停真空泵.打开调节阀5,利用系统内大气压把吸附在吸滤器上滤饼卸到槽内.放出计量瓶内滤液,并倒回滤浆槽内.卸下吸滤器清洗待用. ⒍ 结束实验后,切断真空泵、电动搅拌器电源,清洗真空吸滤器并使设备复原. 六、注意事项 ⒈ 每次实验前都必须认真核对将做的实验是否符合正交表中因素和水平的规定. ⒉ 每个人实验的好坏,都会对整个大组的实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应认真实验,切不可粗心大意! ⒊ 放置真空吸滤器时,一定要把它浸没在滤浆中,并且要垂直放置,防止气体吸入,破坏物料连续进入系统和避免在器内形成滤饼厚度不均匀的现象. ⒋ 开关玻璃旋塞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许向外拔,以免损坏. ⒌ 每次实验后应该把吸滤器清洗干净. ⒍ 加热滤浆时加热电压不能超过220V.当滤浆温度快升到温度的水平2所规定温度时,加热电压应迅速降到40~50V.然后再酌情调节电压进行升温或保温. 七、报告内容 ⒈ 列出全部过滤操作的原始数据,表格由各组统一设计. ⒉ 用最小二乘法或作图法求解正交表中一个试验的 、 、 . ⒊ 把计算机输出的恒压过滤常数 、 、 填入实验结果表中. ⒋ 对试验指标K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并写出表中某列值的计算举例. ⒌ 画出表示K随各因素水平变化趋势的线图,并做理论分析. ⒍ 由本次正交试验可得出的结论. ⒎ 回答下列思考题 ⑴ 为什么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得把滤饼和滤液倒回滤浆槽内? ⑵ 本实验装置真空表的读数是否真正反映实际过滤推动力?为什么? 表3-1 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因素水平压强差△P(Mpa)过滤温度t℃ 滤浆浓度C 过滤介质M 1 0.03 室温: ℃ 5% G2 2 0.04 室温+10℃ 10% G3 3 0.05 15% 4 0.06 20%
D. 过滤网中常用的单位 目 的概念
如100目是按一英寸长度计算100个孔的,1平方英寸就有10000个孔。如果按面积一平方英寸计算100个孔,2.54平方厘米只有100个孔,那2.54厘米长就有10个孔,那孔径得有多大啊?如果孔径只有0.15mm,10个孔就是1.5mm,那剩下的。。。。。。
E. 过滤的目的是什么过滤的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有哪些过滤操作中应当
过滤的目的是
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过滤的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有
铁架台,玻璃棒,版漏斗,烧杯权
过滤操作中应当一贴,滤纸要贴紧漏斗二低,滤纸顶低于漏斗口,水面低于滤纸顶部。三靠,玻璃棒贴紧烧杯,漏斗的三层滤纸出,漏斗低端靠着烧杯壁
F. 实验:粗盐提纯的溶解和过滤(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食盐的主要成份是NaCl, 粗盐是指NaCl含杂质,可溶性杂质多为氯化镁,氯化钙等,不溶性的有泥沙等。 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过滤,目的是使不溶性固体杂质与NaCl分离,二是结晶,目的是使NaCl与溶解度为陡峭形的可溶性杂质分离 。 实验前后分别称量粗盐和提纯后盐的目的是计算粗盐的产率。 制作过滤装置时要注意三个要点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漏斗尖嘴处紧贴烧杯内壁、3用玻璃棒引流并贴在三层滤纸处 。
• 在蒸发滤液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由于溶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在滤液接近蒸干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蒸干,这样做的理由是若持续加热会出现固体飞溅的状况 。
G. 在粗盐提出的实验中 在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的目的各是什么各项操作应注意哪几点
1.溶解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晶体析出时,防止固体飞溅).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5.粗盐中含有Mg2+、Ca2+、SO42- 去除可溶性杂质: 溶解 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42-+Ba2+=BaSO4↓ 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Mg2++2OH-=Mg(OH)2↓ 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及BaCl2中的钡离子) 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Cl(除去过量NaOH,Na2CO3,可选择用pH试纸控制加入的量,或是直接蒸发)
蒸发,结晶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玻璃棒的作用: 本实验3次用到玻璃棒 1.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时:引流 3.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H. 谁知道过滤器的目数怎么计算
目数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25.4*25.4mm)的面积内的筛网,物料能通过该筛网,筛网的孔数即定义为目数。
目数是美国标准(我国用的是这个标准),单位是英寸而不是毫米。
筛孔尺寸与标准目数对应
筛孔尺寸:4.75mm 标准目数:4目
筛孔尺寸:4.00mm 标准目数:5目
筛孔尺寸:3.35mm 标准目数:6目
筛孔尺寸:2.80mm 标准目数:7目
筛孔尺寸:2.36mm 标准目数:8目
筛孔尺寸:2.00mm 标准目数:10目
筛孔尺寸:1.70mm 标准目数:12目
筛孔尺寸:1.40mm 标准目数:14目
筛孔尺寸:1.18mm 标准目数:16目
筛孔尺寸:1.00mm 标准目数:18目
筛孔尺寸:0.850mm标准目数:20目
筛孔尺寸:0.710mm标准目数:25目
筛孔尺寸:0.600mm标准目数:30目
筛孔尺寸:0.500mm标准目数:35目
筛孔尺寸:0.425mm标准目数:40目
筛孔尺寸:0.355mm标准目数:45目
筛孔尺寸:0.300mm标准目数:50目
筛孔尺寸:0.250mm标准目数:60目
筛孔尺寸:0.212mm标准目数:70目
筛孔尺寸:0.180mm标准目数:80目
筛孔尺寸:0.150mm标准目数:100目
筛孔尺寸:0.125mm标准目数:120目
筛孔尺寸:0.106mm标准目数:140目
筛孔尺寸:0.090mm标准目数:170目
筛孔尺寸:0.0750mm标准目数:200目
筛孔尺寸:0.0630mm标准目数:230目
筛孔尺寸:0.0530mm标准目数:270目
筛孔尺寸:0.0450mm标准目数:325目
筛孔尺寸:0.0374mm标准目数:400目
(8)过滤中目的计算扩展阅读:
过滤器(filter)是输送介质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通常安装在减压阀、泄压阀、定水位阀 ,方工过滤器其它设备的进口端设备。过滤器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筒后,其杂质被阻挡,当需要清洗时,只要将可拆卸的滤筒取出,处理后重新装入即可,因此,使用维护极为方便。
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过滤器待处理的水由入水口进入机体, 水中的杂质沉积在不锈钢滤网上,由此产生压差。通过压差开关监测进出水口压差变化,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时,电控器给水力控制阀,驱动电机信号。
设备安装后,由技术人员进行调试,设定过滤时间和清洗转换时间,待处理的水由入水口进入机体,过滤器开始正常工作,当达到预设清洗时间时,电控器给水力控制阀、驱动电机信号,引发下列动作:
电动机带动刷子旋转,对滤芯进行清洗,同时控制阀打开进行排污,整个清洗过程只需持续数十秒钟,当清洗结束时,关闭控制阀,电机停止转动,系统恢复至其初始状态,开始进入下一个过滤工序。
过滤器的壳体内部主要由粗滤网、细滤网、吸污管,不锈钢刷或不锈钢吸嘴、密封圈、防腐涂层、转动轴等组成。 用过滤介质把容器分隔为上、下腔即构成简单的过滤器。悬浮液加入上腔,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进入下腔成为滤液,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滤渣(或称滤饼)。
过滤过程中过滤介质表面积存的滤渣层逐渐加厚,液体通过滤渣层的阻力随之增高,过滤速度减小。当滤室充满滤渣或过滤速度太小时,停止过滤,清除滤渣,使过滤介质再生,以完成一次过滤循环。
液体通过滤渣层和过滤介质必须克服阻力,因此在过滤介质的两侧必须有压力差,这是实现过滤的推动力。增大压力差可以加速过滤,但受压后变形的颗粒在大压力差时易堵塞过滤介质孔隙,过滤反而减慢。
悬浮液过滤有滤渣层过滤、深层过滤和筛滤3种方式:
1、滤渣层过滤:过滤初期过滤介质只能截留大的固体颗粒,小颗粒随滤液穿过过滤介质。在形成初始滤渣层后,滤渣层对过滤起主要作用,这时大、小颗粒均被截留,例如板框压滤机的过滤。
2、深层过滤:过滤介质较厚,悬浮液中含固体颗粒较少,且颗粒小于过滤介质的孔道。过滤时,颗粒进入后被吸附在孔道内,例如多孔塑料管过滤器、砂滤器的过滤。
3、筛滤:过滤截留的固体颗粒都大于过滤介质的孔隙,过滤介质内部不吸附固体颗粒,例如转筒式过滤筛滤去污水中的粗粒杂质。在实际的过滤过程中,三种方式常常是同时或相继出现。
I. 筒式过滤器流量计算
对过滤器的设计来说流体的流量、压力降、粘度和滤材本身的通过能力有关。
滤芯过滤面内积A:
A = (Q×η)容 / (α×δp)
式中:
Q---流量 L/min
η---动力粘度P(泊)(1P=0.1 Pa.S 厘泊1CP = 1P%)
(过去是50℃时粘度,新的规定为40 ℃时粘度)
δp---压力降 ㎏/c㎡
α --滤材过滤系数(L/c㎡)只能由不同滤材试验来定.
可以看出如果按方程计算,取过滤面积一定,流量和压力降成正比;并且有一定比例关系。
所以,只要将方程式中的参数定下来,流量就可以算出来了。
你的问题里没有将过滤器的体积给定,过滤面积没办法确定,也就没有答案了。
你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按照实际情况,现将过滤面积定下来。再反推流量即可。
J. 如何计算有效过滤面积
有效过滤面积计算方法:
(1)、截面积S1计算:
S1=(0.2/2)2×3.14=0.0314 ㎡(过滤器进出口管道直径版DN200)。
(2)、过滤器有效过滤面积S2计算权:
S2/ S1=3,即S2= S1×3=0.0314×3=0.0942 ㎡(标准要求面积比取3)
(3)、过滤器过滤网面积计算按照项目要求,过滤网要求0.8mm,表面积0.45㎡。本过滤器选择蓝式滤芯的表面积为0.56 ㎡,滤篮支撑结构开孔率取50%,滤网选24目(可拦截0.785mm以上颗粒),其有效开孔率为56%。
有效过滤面积为S=0.56×0.5×0.56=0.157 ㎡,有效过滤面大于0.0942 ㎡, 因此在过滤面积上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