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提法提取分离枸杞多糖(LBP)的提取率
提取率来要看你具体的提取条自件了,即使都是用水提法,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原料,得到的提取率也不一样,找篇文章给你参考吧。
枸杞多糖水提工艺的优选
植飞 郑卫平 陈平 何梅仙
(1.武汉工业学院制药教研室,武汉430023;2.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确定枸杞多糖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分别以多糖得率及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正交实验法确定枸杞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枸杞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枸杞药材,第一次加水l0倍,以后每次加水8倍量,共冷浸3次;每次冷浸1 h;每小时搅拌10 min。结论:本法为枸杞多糖水提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枸杞多糖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
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5.74%
……
略
2. 超滤膜的原理是什么孔径与分子量之间有关系吗
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采用超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可区分为超滤膜过滤、微孔膜过滤和逆渗透膜过滤三类.它们的区分是根据膜层所能截留的最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则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逆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滤膜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超滤膜的制膜技术,即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孔的控制因素较多,如根据制膜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及孔径分布的超滤膜.超滤膜一般为高分子分离膜,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衍生物、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超滤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广泛用于如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环境工程等.
我们都知道筛子是用来筛东西的,它能将细小物体放行,而将个头较大的截留下来.可是,您听说过能筛分子的筛子吗?超膜 --这种超级筛子能将尺寸不等的分子筛分开来!那么,到底什么是超滤膜呢?
超滤膜是一种具有超级“筛分”分离功能的多孔膜.它的孔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也就是说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工业使用的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超滤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3. 超滤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超滤的工作抄原理
超滤属于袭一种分离技术,将压力专为动力膜分离的过程,过滤的精度在0.01-0.005um的范围之内。它可高效的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悬浮物、胶体等颗粒状物质,已经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离、浓缩、提纯等,效果非常好。同时在PH值为2-11的条件下能够连续的使用。
超滤膜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采用超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4. 我们用超滤法提取多糖,多糖分子量是63000和263000,对应的超滤孔径应该是多少
1、一种玉米浸泡水中提取、提纯脂多糖的方法,其特征是本方法通过分别采用超滤法、等电点法、三氯乙酸法三种方法分离玉米浸泡水中的蛋白质,再用纳滤膜将浸泡水浓缩,并通过乙醇沉淀法进一步分离浸泡水中的蛋白质,最后,用活性炭将脂多糖从浸泡水中提取出来:(1)等电点法分离蛋白及普通多糖: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浸泡水中的PH值到7.3,将浸泡液通过分离机分离,在每分钟3000转转速下离心25分钟,分离沉淀上清液;(2)超滤法分离蛋白及普通多糖:选用截留分子量10万的超滤膜,对上述上清液进行超滤,取过滤液;(3)三氯乙酸法分离蛋白及普通多糖:在上述滤液中加入占其体积0.5%的三氯乙酸,搅拌30分钟,于每分钟3000转条件下离心25分钟,分离出含蛋白及普通多糖的上清液;(4)浓缩:采用纳米过滤装置,将分离蛋白及普通多糖后的浸泡水浓缩6-10倍,经纳滤膜过滤,取浓缩后的浸泡水;(5)再分离:在上述浓缩浸泡水中加入浓度为95%的乙醇,使浸泡水中乙醇浓度达到30%,搅拌5分钟,于每分钟2600转下离心30分钟,分离后取上清液;(6)提取:将上述上清液PH值调整为6.50,加入占其重量1.5-2.5%的经处理的活性炭,搅拌15分钟,静置10分钟,最后过滤,分离取出吸附了脂多糖活性炭;(7)提纯:将吸附了脂多糖的活性炭装填于1.6×90厘米的色谱柱中,用10毫摩尔每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10毫摩尔每升氯化钠进行洗脱,洗脱液流速为每小时8毫升,分步收集洗脱液,每管收集4毫升,共收集52管,将第27~36管洗脱液合并,冷冻干燥;将DEAE-葡聚糖凝胶A-50装填于1.6×40厘米的色谱柱中。取上述干燥产物0.25克,溶于6毫升的10毫摩尔每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10毫摩尔每升氯化钠中,将其加入色谱柱。用浓度依次增加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氯化钠溶液进行洗脱,同时进行分步收集。每管收集6毫升,共收集60根管,洗脱剂流速为每小时8毫升;(8)脱盐:将第34~52根管的洗脱液合并,用葡聚糖凝胶G-15层析柱进行脱盐,以超纯水洗脱,最后冻干得到脂多糖成品。
5. 超滤的工作原理
中空纤维超滤膜是以高分子材料采用特制工艺制作的对称膜。它呈中空毛细管版状,管壁密布微孔权,在压力的作用下,原液在膜内流动,其中的溶剂或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膜;经收集而成为超滤液,而其中的高分子物质以及胶体粒子则被阻止在膜的表面,被循环流动的原液带走成为浓缩液,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6. 超滤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复超滤装置时采用制了超滤技术,设备在常温下施加一定的压力,借助微孔结构和半透膜介质,因为在膜的两侧会形成一定的压力,设备以这个压力作为净水的推动力,原水以错流的方式通过半透膜进行过滤。半透膜可以让溶剂以及小分子穿过,水中的大分子以及蛋白质、细菌病毒等杂质被过滤掉,达到净水的目的。超滤技术在浓缩分离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可以应用于食品饮料、牛奶等制造过程中。
7. 常用的分离技术有哪两类各包括哪些这些常用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分离方法开始主要用于化工行业中化工产品的分离,但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下游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传统的化工分离方法,新的高效的分离方法被人们高度重视起来。
常用到得分离方法:盐析、萃取分离法(包括溶剂萃取、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剂微萃取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膜分离方法(包括渗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萃取、膜吸收、渗透汽化、膜蒸馏等)、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尺寸排阻层析、疏水层析、固定离子交换层析IMAC、亲和层析等)。在这些方法中膜分离的方法和层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基本原理:
1、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双水相萃取与水 -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 ,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 ,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 。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 ,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 (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 )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主要: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
2、差速离心法原理:
采用逐渐增加离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进行离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在不同的分离速度及不同的离心时间下分批离心的方法,称为差速离心法。当以一定离心力在一定的离心时间内进行离心时,在离心管底部就会得到和*重颗粒的沉淀,分出的上清液在加上加速转速下再进行离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较大、较重颗粒的“沉淀”及含小和轻颗粒“上清液”,如此,多次离心处理,即能把液体中的不同颗粒较好分开,这时所得沉淀是不纯的,需经再悬浮和再离心(2-3次),才能得到较纯颗粒。
3、速率-区带离心原理:
不同颗粒之间存在沉降系数差时,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离心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介质梯度应预先形成,介质的密度要小于所有样品颗粒的密度。
4、等密度梯度离心原理:
当不同颗粒存在浮力密度差时,在离心力场下,在密度梯度介质中,颗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他们各自的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区带,从而使不同浮力密度的物质得到分离。
8. 超滤和微滤的原理
超滤与微滤原理来
超滤及源微滤是依托于材料科学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膜分离技术。
超滤和微滤均是利用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大小的杂质颗粒。在压力驱动下,溶液中水、有机低分子、无机离子等尺寸小的物质可通过纤维壁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溶液中菌体、胶体、颗粒物、有机大分子等大尺寸物质则不能透过纤维壁而被截留,从而达到筛分溶液中不同组分的目的。该过程为常温操作,无相态变化,不产生二次污染。
超滤是利用超滤膜的微孔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将直径为0.002-0.1μm之间的颗粒和杂质截留,去除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应用于锅炉给水处理、工业废污水处理、饮用水的生产及高纯水制备等。在给水处理中常作为反渗透、离子交换的预处理。
微滤也是利用微滤膜的筛分机理,在压力驱动下,截留直径在0.1~1μm之间的颗粒,如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寸胶体,多用于给水预处理系统。
9. 超滤原理的超滤应用
超滤(Ultrafiltration)技术是一来种膜滤自法,也有错流过滤(Cross Filtration)之称。它能从周围含有微粒的介质中分离出10~100A的微粒,这个尺寸范围内的微粒,通常是指液体内的溶质。其基本原理是在常温下以一定压力和流量,利用不对称微孔结构和半透膜介质,依靠膜两侧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以错流方式进行过滤,使溶剂及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如蛋白质、水溶性高聚物、细菌等被滤膜阻留,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纯化、浓缩目的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