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备的资料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1)延津污水排到哪里扩展阅读: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及其巨大影响,一些历史人物真实形象被文学作品颠覆了,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三国演义》的作者将历史上颇能体现刘备血性及神勇的几件事移花接木给了张飞、关羽,并将刘备亲自指挥的两次全胜曹操集团的漂亮战役记在了诸葛亮名下,刘备被塑造成一个爱哭、大小事依附于人、性格仁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的忠厚长者的形象。
人们对刘备的真实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误会。我们透过陈寿的《三国志》来看,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和血性并富于军事韬略的英雄人物。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虽有皇家的血脉,但却经历了家道中落、幼年丧父的人生悲剧,儿时为生活所迫便随母“贩履织席为业”,始尝人生的艰辛。这段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砺了刘备的心志,也铸就了他与人为善的品格。
刘备母亲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尽管穷,也要送刘备读书。在刘备十五岁时,他与公孙瓒、刘德然师从著名学者九江太守卢植,少年刘备在为人处事及社会见识方面的不同凡响,令他的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大为赞赏。
当时刘德然的父亲每次给儿子学习费用时都要给刘备一份,俩人待遇相同,以至于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德然之父却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看来这位蜀汉先主在少年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便有过人之处。
卢植是一位文武双全很有学问的儒学学者,刘备投在他的门下自然长了不少见识。师从卢植读完书后,刘备有过一段失业的时光,他的家乡河北涿郡是一个四通八达、流动人口很多的地方,在这段时光里,青年刘备喜欢交游。
由于刘备得到过著名学者卢植的亲传亲授,获得了不少知识包括对当时天下形势的把握,加之他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平易近人的精神气质,使得他的人缘极佳,许多青年人常围绕在他的周围。
这些青年人当中有怒诛地方恶霸而逃亡在外的关羽,有为人豪爽、以屠宰为业而颇有资财的张飞,有为人幽默滑稽、善于辩论、性格耿直的简雍。
中山的两位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常年做贩马的营生,资财已达千金,常往来于涿郡。二人初见刘备便觉得他有些与众不同,手很长,双手下垂能过膝盖,耳朵很大,言语不多,说话时语气平缓,并不容置疑地说出自己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再一深谈,更感觉他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二人“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由此可见,刘备的内在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让饱见世面的两位富商折服,所以毫不吝惜地给了刘备很多钱,以资助其图大事。从一些史料看,刘备就是用这两位富商的赞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装,这支部队后来讨黄巾、南征北伐,成了刘备事业做大做强的原始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富有魅力 富于韬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备
B. 封丘县国土资源局
封丘县隶属新乡市,南临黄河,与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区域面积1225.5平方公里,耕地130万亩,辖8个镇、11个乡(其中荆乡回族乡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605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除汉族外,有回、满、朝鲜、蒙古、苗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2%。封丘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省定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封丘县农业优势明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定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是著名的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绿色肉牛、肉羊养殖科技示范区”,作为金银花原产地,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在全国享有大田种植面积、单位产量、管理技术、品质和出口数量“五个第一”。
马绍文 党组书记、局长
刘成海 副局长
王素梅 副局长
郭忠仁 副局长
刘进萍 副局长
孙秀菊 工会主席(副主任科员)
李庆良 副主任科员
范士宝 副主任科员
王龙 副主任科员
马绍文简介:河南封丘人,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大专文化。1974~1983年,在部队服役,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助理员;1983年,转业分配到封丘县城关乡政府,任党委秘书、副乡长;1993年,调到陈固乡任党委副书记兼纪检书记;1996年~1999年,任陈固乡乡长;1999~2002年,任孙庄乡党委书记、人大主任;2002年至今,任封丘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封丘县土地局成立于1989年6月,正科级规格,内设4个职能科室,主要负责全县土地管理工作;封丘县国土资源局于2002年6月批准成立,内设6个职能科室;2004年,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时,副科级以上干部由市局任免,县土地管理局更名为县国土资源局。辖城关镇、城关乡、陈桥镇、赵岗镇、留光镇、冯村乡、王村乡、回族乡、荆隆宫、居厢乡、黄德镇、黄陵镇、曹岗乡、李庄乡、陈固乡、应举镇、鲁岗乡、尹岗乡、潘店镇19个国土资源所,1个矿产资源所(荆隆宫乡矿产资源所)。
【土地资源】截至2009年底,封丘县有耕地76354.45公顷,园地.85公顷,林地5642.57公顷,草地382.8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458.3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967.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689.1公顷,其他用地401.9公顷。
【耕地保护】2010年,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共同责任机制更加完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保持73440公顷和66507公顷。2010年,被新乡市政府通报表彰“耕地保护先进县”,并奖励人民币10万元。实行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年初县政府分别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乡(镇)与各村签订保护目标责任书,同时,在全县每个村明确1名土地协管员,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明确到具体责任人,落实到地块,形成了“层层有责任”的基本农田保护格局。按照《河南省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与土地整理标示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的意见》文件要求,截至2010年底,封丘县耗资150多万元规范和更新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在醒目位置设立标示牌、区片、地块,位置统一编号,内容统一规范,数字准确。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2010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了《封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10年)》,在此基础上,加快了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将该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把规划中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结合县政府的意见,层层分解到乡镇,不得突破。截至2010年底,上报房管所、档案馆、污水处理厂、河南省美日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0个单位(项目),占地面积共计65.2408公顷。
【新农村建设】封丘县重点社区共24个,其中王村乡大马寨社区、城关乡三里辛社区等5个社区使用的是存量建设用地;应举镇前蒋寨阳光社区、尹岗乡大庄社区等11个社区通过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已被省国土厅批准;剩余的鲁岗乡和寨社区、黄德镇黄德社区等8个社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于2010年11月15日上报新乡市国土局。
【地政地籍管理】2010年,全面开展对城镇国有土地使用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使用权证的登记工作。全年共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103份,发放集体土地使用证2102份。采取日常变更与集中汇总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外业实地随时变化,日常及时调查登记,内业集中统一汇总,图、表、册、台账与实地一致,按时准确汇总上报。随着群众土地意识的不断增强,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也逐年增多,为解决这些问题专门成立了土地争议案件调处领导小组,2010年,共受理各类土地权属争议案件26起,调解和处理24起,有效地保护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第二次土地调查】按照国家、省、市“二调”办要求,进一步核查完善了本县“二调”资料,农村土地调查入库工作已完成,等待国家验收;其中城镇地籍外业调查成果已经省国土厅预检组预检通过。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封丘县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3宗,面积18.43亩,土地出让金总收入341.02万元,全县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比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比例均达到了100%。
【节约集约用地】2010年,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闲置土地、空闲土地、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了认真清查,共清查出闲置土地6宗,面积130余亩,依法进行收回,纳入政府储备。对城市建设供地,大力推行旧城改造和住宅小区建设,变分散的单家独院为高层住宅楼,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第一期)Ⅱ片区封丘县第一年度工程于2010年10月19日开工,该项目总建设规划为4534.91公顷(合68023.65亩),总投资9359.11万元,项目区位于封丘县西南部,东以汪寨加斗及村界为边,西接原阳县交界,南至黄河大堤,北临S311省道。共涉及应举镇、荆隆宫乡、城关乡3个乡镇37个行政村,计划工期200天,项目实施后,封丘可净增耕地234.29公顷,新增耕地率为5.17%。
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第一期)Ⅱ片区封丘县第二年度工程项目区位于封丘县西部。项目区南至黄河大堤,西部、西北部接原阳县、延津县界,地跨应举镇北半部、陈固乡全乡、城关乡南半部、荆隆宫乡东北部。项目区南北长约25.45公里,东西宽约12.98公里,共涉及陈固乡、应举镇、城关乡、荆隆宫乡共4个乡镇100个行政村(厂),该项目建设规模为13940.87公顷,总投资30726.83万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建设规模中除了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以外均为耕地,整个项目区将增加耕地739.87公顷,新增耕地率5.31%,此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预计在2011年7月进行招投标。
【执法监察】严格落实土地动态六级巡查制度,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加大对耕地、沿路两侧等重点部位的动态巡查频率,坚持打防并举的原则,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将各类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最初时期。2010年,共巡查发现土地违法案件15宗,制止10宗,拆除违法建筑2000平方米,恢复耕种81.9亩;立案查处5宗,拆除违法建筑43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继续推行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联席会议制度的同时,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8〕204号),不断增强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做到了依法行政,完善听证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和申辩权。2010年共下达听证告知书78份,下达听证通知书12份,参与行政诉讼7次,案件复议和诉讼维持率在95%以上。
【信访工作】利用节假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深入乡村,接触信访群众,了解和掌握信访形成的各种因素,当场调解。由群众被动上访变为干部主动下访。每月25日为信访工作汇报分析日,召开由各基层所长、各股室负责人以上人员参加的信访专题会议,分析排查上月信访案件的处理情况,研究制定重点案件的处理方案,明确包案的责任人员,布置下月任务。2010年,共排查出24起信访案件,解决22起,1起进入司法诉讼程序;接待来局咨询1起,在办理信访案件中,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王胜 陈志国)
C. 与黄河有关的信息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古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