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助:污水,要测定哪些水质指标
污水水质指标,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千差万别,可用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做出定性、定量的检测以反映污水的水质。国家对水质的分析和检测制定有许多标准,其指标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物理性指标
(1)温度
许多工业排出的废水都有较高的温度,这些废水排入水体使其水温升高,引起水体的热污染。水温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对水资源的利用。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减小,这样,一方面水中溶解氧减少,另一方面水温升高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
(2)色度
一般纯净的天然水是清澈透明的,即无色的。但带有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等有色污染物的污水呈各种颜色。将有色污水用蒸馏水稀释后与参比水样对比,一直稀释到二水样色差一样,此时污水的稀释倍数即为其色度。
(3)嗅和味
嗅和味同色度一样也是感官性指标,可定性反映某种污染物的多寡。天然水是无嗅无味的。当水体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异样的气味。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不同盐分会给水带来不同的异味。如氯化钠带咸味,硫酸镁带苦味,硫酸钙略带甜味等。
(3)固体物质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物质(DS)和悬浮固体物质(SS)。水样经过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的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中有机成分的量。
水体含盐量多将影响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生物的正常生长。悬浮固体将可能造成水道淤塞。挥发性固体是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
折叠编辑本段化学性指标
(1)有机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故属耗氧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是使水体产生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污水的有机污染物的组成较复杂,现有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含量,通常也没有必要。从水体有机污染物看,其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中需氧有机物的含量。其中TOC、TOD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前者测定结果以碳表示,后者则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的耗氧过程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比较大。各种水质之间TOC和TOD与BOD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C或TO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2)无机性指标
① 植物营养元素 污水中的N、P为植物营养元素,从农作物生长角度看,植物营养元素是宝贵的物质,但过多的N、P进入天然水体却易导致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就污水对水体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大于氮。
② pH值 主要是指示水样的酸碱性。
③重金属 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镍,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锡等。
折叠编辑本段生物性指标
(1)细菌总数
水中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细菌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必须结合大肠菌群数来判断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
(2)大肠菌群
水是传播肠道疾病的一种重要媒介,而大肠菌群被视为最基本的粪便传染指示菌群。大肠菌群的值可表明水样被粪便污染的程度,间接表明有肠道病菌(伤寒、痢疾、霍乱等)存在的可能性。
B. 污水的主要污染指标
一、物理性指标
污水中的物理性污染指标包括温度、色度、嗅和味以及固体物质。固体物质的存在形态主要有三种: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污水处理常用悬浮固体(SS)来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而总固体量(TS)则用来衡量所有固体物质的总量。当水体的总溶解固体(TDS)指标超过1000以上时,表明固体物质含量较高。
二、化学性指标
化学性污染指标包括:
1. 化学需氧量(COD):通过使用强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需的氧量,用CODcr表示,单位为mg/L。COD值越高,说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2.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单位为mg/L。BOD5/COD比值大于0.3通常表明适合采用生化处理。
3.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被完全氧化产生的CO2、H2O、NO、SO2等气体所需的氧量。
4.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之和,是评价有机物质含量的综合参数。
5. 总氮(TN):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的总量。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 总磷(TP):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类。
7. pH值:反映水样的酸碱程度。
8. 重金属:一类对生物体有害的金属元素,包括铅、汞、镉等。
三、生物性指标
生物性污染指标包括:
1. 大肠菌群数: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杆菌数目,单位为个/L,用于指示水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
2. 细菌总数:包括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单位为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污水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C. 水体自净对污水处理的意义
最早的污水处理抄就是模仿自然水袭体(沼泽地、河流)的自净作用建立的。
据说是法国人先使用的:将生活污水引入沼泽地进行净化。回来不断的强化产生活性污泥工艺 接着产生了许多变种的工艺。
水体通过植物、微生物、后生动物以及一些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于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净化。但是由于自然水体的净化能力有限,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把自然水体增加了曝气 、污泥回流系统等等 加强了净化作用。虽然自然水体进水的作用有限,但是由于自然水体规模较大目前仍然承担了大部分污染物的解决。
D. 污水水质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物理性指标
(1)温度
(2)色度
(3)嗅和味
(4)固体物质
化学指标
(1)有机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故属耗氧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是使水体产生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污水的有机污染物的组成较复杂,现有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含量,通常也没有必要。从水体有机污染物看,其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中需氧有机物的含量。其中TOC、TOD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前者测定结果以碳表示,后者则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的耗氧过程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比较大。各种水质之间TOC和TOD与BOD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C或TO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2)无机性指标
① 植物营养元素 污水中的N、P为植物营养元素,从农作物生长角度看,植物营养元素是宝贵的物质,但过多的N、P进入天然水体却易导致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就污水对水体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大于氮。
② pH值 主要是指示水样的酸碱性。
③重金属 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镍,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害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锡等。
生物性指标
(1)细菌总数
水中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细菌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必须结合大肠菌群数来判断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
(2)大肠菌群
水是传播肠道疾病的一种重要媒介,而大肠菌群被视为最基本的粪便传染指示菌群。大肠菌群的值可表明水样被粪便污染的程度,间接表明有肠道病菌(伤寒、痢疾、霍乱等)存在的可能性。
E. 污水处理中cod指标多少正常
污水处理中COD指标的正常范围依据排放地区及排放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果污水是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的,那么COD的要求通常在500mg/L以下。
无城市污水处理厂地区:在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区,污水直接排放的要求会更为严格,COD通常需要控制在150mg/L以下。
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如果污水是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的,那么COD的要求最为严格,通常需要控制在80mg/L以下。
以上数据是污水处理中COD指标的正常范围,但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地区、行业以及环保政策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参照当地环保部门的具体规定执行。
F. 水体自净原理
水体自净原理是水体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去除和净化,使水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水体自净原理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物理净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沉淀
通过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的沉淀,可以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
利用滤料(如石英砂、活性炭等)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进行过滤和分离。
3、稀释
通过将污水与大量清水混合,降低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二、化学净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中和
通过添加酸或碱,将污水的pH值调整到中性范围,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2、氧化还原
利用氧化剂(如臭氧、氯气等)或还原剂(如硫酸亚铁等)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3、化学沉淀
通过向污水中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染物形成沉淀,从而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三、生物净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生物膜反应器
利用附着在反应器内壁上的微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2、活性污泥法
通过培养和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3、生物滤池
将污水通过装有滤料的滤池,利用滤料上生长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4、生物流化床
将微生物附着在颗粒状载体上,使载体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