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核废水里的“氚”到底是什么,“稀释了能喝”
1. 氚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属于氢元素,它会通过β衰变释放电子变成氦-3,其半衰期约为12.43年。在自然界中氚的存在极为稀少,通常是在核反应堆中通过锂-6或其合金接受中子照射后产生。
2. 尽管氚的放射性水平较低,不会直接穿透人体,但它可以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或者通过动物体内被人类摄入。人体接触氚元素后,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
3. 我国政府对氚在食品中的含量设有严格限制,特别是婴儿食品,其氚含量不得超过300贝克勒尔/千克,其他食品不得超过3000贝克勒尔/千克。然而,这一标准相对宽松,因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氚含量通常很低,一般不超过10贝克勒尔/升,理论上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4. 日本政府尚未公布核废水中的氚浓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浓度会高于一般用水。尽管日本政府承诺将核废水中的氚浓度稀释至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后才排放,核废水问题依然令人担忧。这是因为核废水中不仅含有氚,还有其他有害物质。
5. 福岛核废水排放对中国的影响有限。福岛位于日本本州岛最北部,距离中国沿海较远,且中间隔着台湾海峡,可以阻挡来自日本的洋流。如果核废水排入海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太平洋北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区,包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以及其他沿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