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晋江市圳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有几个分厂
四个。经查询晋江市圳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简介得知,该公司共有四个分厂。晋江市圳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5月13日,注册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青阳街道陈村社区崇德路,法定代表人为傅晓磊。
② 福建省2010年上半年要新建的19家污水处理厂是哪些
看污水处理风向标上面福建在建项目和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最新的科研、设计、勘察招标情况能了解到
③ 省级工业园区是否一定要修建污水处理厂
主要看工业园区所处城市有没有污水处理厂 或者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够不够用
没有或者不够用 那必须要建设污水处理厂 并且要经过规划 审批 等程序
④ 漳州市开发区 工业园区的具体情况
漳州工业园区
漳州市蓝田工业开发区
一、自然条件(人杰地灵,投资首选)
漳州市蓝田工业开发区位于漳州市新区,北面是规划建设中的漳龙高速公路和市区北坏城路,南临60米宽的市区迎宾大道,西与规划中的漳州市行政中心——漳州市政府大楼接壤,东接云洞岩风景区。纵横交错的区内交通网络,直通汕头、深圳、广州、厦门、福州、成都等各大城市,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50公里,东渡码头58公里,漳州港37公里,离漳厦高速公路3公里,鹰厦铁路漳州站7公里。
二、发展规划(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漳州市蓝田工业开发区严格按五十年不落后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规划成片开发土地3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10平方公里,开发区性质为轻型、低耗、轻污染的外向型开发区,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周期短、效益高的轻型加工业体系。力求从规划概念、市容设计上将开发区塑造成各项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区。
三、投资环境(完善、发达、高效、优质)
已形成1.67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土地。供电从东屿110KV变电站出线专供工业区,蓝田开发区110KV变电站于1998年7月底建成供电,开发区电力总容量达到50KVA。供水由漳州第二自来水厂及漳糖自来水厂,双线供应,日供水量达2.5万吨。通讯系统一万门程控电话已投入使用。功能齐全的邮电大楼己能满足区内企业邮电通讯需求。电力、通讯全部采用地下电线,区内道路总长13公里,主干道宽36米、次干道宽26米,有四个叉道口与324国道连接,道路网络四通八达。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日处理3.5万吨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兴建之中。
区内已建成高级、普通、单身公寓等不同档次的檀香花园住宅小区。邮电大楼及工商大楼均已投入使用。蓝田网球俱乐部、蓝之梦娱乐中心、龙珠夜总会等均是客商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以蓝田贸易公司为主体兴办的蓝田贸易商场、医疗门诊、餐饮服务等提供系列生活配套服务。漳州蓝田工业开发区再就业服务分中心及漳州市人才交流中心蓝田工业开发区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人才及劳务资源。开发区建立健全招商服务机构。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无偿为客商办证、办照、办事。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及“110”式的报警服务电话,全天候为客商解决出现的问题、难题,体现“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宗旨。
四、发展概况(风雨兼程 硕果累累)
历经六年风雨历程,在开发建设者的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下,开发区硕果累累。累计基础设施总投入2.6亿元,完成土石方780万方,铺设各种管道28.7公里,道路13公里。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厂房、住宅、文化体育娱乐设施22万平方米。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个行业包括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制造、制药、建材、印刷包装等89个项目在区内落户,合同投资额3.1亿美元,实际到资1.35亿美元,己投产企业42家,从业人员4000人。
五、运作机制(密切配合 热情服务)
漳州市蓝田工业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漳州市政府派出机构,在区内行使指挥、管理、协调、监督等职能。开发区下设办公室、招商服务部、计划财务部、开发建设部等部门。蓝田公共事业管理中心、蓝田贸易有限公司、蓝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檀香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区内公共设施、卫生、绿化、商业贸易、工业安装、厂房建筑、人才劳务等各项综合性服务。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南端,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毗邻港澳,是福建省对外对台经济贸易的重要窗口,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县,也是福建省创汇农业试验区、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旅游经济开发区。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水产、矿产、旅游、港湾等自然资源和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使东山岛成为海内外实业家的投资福地。199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高层次的经营天地。
区划位置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东山岛中心位置,东至樟塘新溪,西至石埔新溪,南至西铜公路,北至向东支渠到下湖溪。区内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
投资环境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水电充足,日供10万吨的自来水厂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110千伏输变电站供电能力基本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电讯现代化, 6000门程控电话和500门移动电话可与国内各大中城市和世界上156个国家(地区)直拨电话,还开办有无钱寻呼,公众、用户电报和快速图文传真业务。海陆交通便利,岛上3条主干公路纵横贯穿开发区,毗邻的东山港为国家级一类口岸,对外籍船舶开放,现有五干吨级泊位码头2个,三千吨级泊位码头1个,口岸联检、金融保险、商务机构设置齐备。开发区内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没有污染。区内商店、宾馆、学校、医院及文化娱乐设施一应
俱全。现已建立较为完善、高效的投资审批和服务体系,可为开发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性质功能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灵活、优惠的政策。其宗旨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引进消化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及先进管理经验,面对国内外两大市场,开发以当地资源为主的食品、建材、旅游用品加工业和电子工业,港口加工制造业,发展实用的高新科技产业并建立相应的科技市场,逐步建成一个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
发展概况
福建龙海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个中外合资土地成片开发试验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3平方公里。本区自1991年7月6日奠基以来,已有投资客商来自欧、美、日、东南亚及港台等8个国家和地区,兴办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电子光学、服装鞋帽、轻工产品、体育用品、包装、建材、机械、模具、工艺品、房地产等15个行业80个项目,投资总额6.5亿美元,实际到资3.2亿美元。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成为漳州九龙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战略的启动区,成为福建省土地成片开发的典范,1994-1997年连续四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7°53',北纬24°33',东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全年30天以上无霜期,年平均气温21°C。
公路运输—324国道及厦漳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航空运输—距厦门国际机场35公里。
港口海运—距厦门东渡码头42公里。
距厦门嵩屿码头19公里。
距漳州港45公里
铁路运输—距角美火车站2公里。
距龙海火车站7公里
⑤ 梧州有哪些污水处理厂,具体在哪里
梧州市范围共有13座污水处理厂,已运营及在建的分别是:
第一污水处回理厂(西堤路)、第二答污水处理厂(龙船冲)、第三污水处理厂(龙华)、旺圃工业园污水厂(塘源)、平浪污水处理厂(平浪)、梧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旺埔)、再生资源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林水),赤水工业园污水厂(赤水)、陶瓷园集中区污水处理厂(藤县),以及各县各一座污水处理厂。
⑥ 彭泽县矶山工业园有哪些厂
共有120个厂区。
经天眼查查询得知,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内共有120个厂区,前三个是彭泽县矶山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彭泽长兴化工有限公司,彭泽县矶山水厂。
彭泽县矶山工业园矶山生态工业园位于长江江西段的最末端,距彭泽县城5公里,北临长江,紧邻省政府规划建设的石化产业园(1万亩)。江水流量大,水体自净能力强,环境容量大。东南西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是化工企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⑦ 福州市区有几家污水处理厂
福州污水处理厂、可门电厂、江阴电厂、金山污水处理厂、大学城污水处理厂、福清污水处理厂、平潭污水处理厂、华能福州电厂、洋里污水处理厂、祥坂污水处理厂、马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快安污水处理厂
⑧ 厦门有哪些个工业园区
厦门有以下工业园区:
1、象屿保税区
该区是西太平洋区域性国际中转港的主要组成部分,闽西南、闽粤赣区域性航运集散中心,是海峡两岸货物集散中心。
2、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
厦门火炬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旗帜,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基础,努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成就。
3、厦门出口加工区
厦门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不仅享有海关提供的简单、快捷的通关便利,还享有出口加工区和厦门经济特区特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区内建有'七通一平'的市政基础设施及部分通用厂房海关、检验检疫、银行、运输、存储机构一应俱全,落户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理一切进出口手续。
4、集美台商投资区
集美区(古属泉州府同安县、漳州府海澄县)是福建省厦门市所辖的一个区。地理上称集美半岛,位居厦门市的几何中心和厦漳泉三角地带中心位置。324国道、319国道过境。
5、海沧台商投资区
海沧的基础设施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投资区内水电供应充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邮电通信方便快捷,公益设施配套齐全,具备了投资兴业的良好条件。
(8)福建省工业园污水厂多少个扩展阅读:
象屿保税区的主要功能:
· 企业可选择在区内从事货物拆装箱、货柜堆存、进口货物分拨、境外货物寄仓。
· 进口货物在区内存储可缓征关税,实行保税管理。
· 区内货物分拨可实行批量进口、分批销售、售后核销。
· 海关对区内企业货物实行直通式监管,通关迅速、快捷。
厦门出口加工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经济最繁荣、工业最发达、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厦漳泉金三角地区突出部,是中国沿海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之间连接点,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与内外市场联系方便,内陆腹地辐射范围可扩展到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省。
海沧铁路和与厦门本岛相连的海沧大桥已建成通车。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厂也已竣工投入使用;配套建成高尔夫球场、中学、小学、国际幼儿园、职业培训中心、市级医院及野生动物园各一座,各商业银行、证券、电讯、邮政、公交均已在投资区设立了分支机构。
参考资料:象屿保税区-网络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络
厦门出口加工区-网络
集美区-网络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网络
⑨ 福建省有哪些污水处理厂
这个没统计过,但是可以推荐你从几块着手,一般城市都有
市政污水处理
厂,这个很容易查到。其次就是
查查
当地的一些知名企业。
⑩ 双效合力 晋江实体经济迈向新型工业化
用园区标准化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用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发展效益
昨日,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评价结果出炉。晋江位列榜首,连续29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晋江能够扛旗领跑,也正得益于对实体经济的坚守——建成纺织服装和制鞋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建材陶瓷等5个百亿元产业集群,涌现出安踏、恒安等行业龙头企业,铸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搬不走的产业优势。
在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晋江一方面,从全市战略高度出发,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带动园区向上生长,为产业转型提供充足空间;另一方面,激活企业与产业中的数字化、智能化因子,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全链条、全要素变革,提升企业发展效益,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下,“双效合力”的晋江,正全力以赴带动产业集群化、高新化、专业化,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阔步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4栋厂房正以“一天1000平方米”的速度加快建设。
延续基因
科创突破“有数”
在晋江领跑全省县域经济的29年历程中,创新始终是最鲜明的底色。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晋江因应时代与环境需求,选择不同维度的突破口进行创新: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到管理创新。这些不同维度的创新,奠定了晋江的实体经济雄厚的根基。
如今,科技创新成了晋江实体经济的又一创新突破口。在今年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中,晋江榜上有名。近年来,晋江更是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就在不久前,2022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获奖名单,59件产品获奖。其中,晋江企业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的“2022北京冬奥钢架雪车鞋”斩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系福建省唯一获奖的产品。
这款打破欧美品牌在钢架雪车鞋领域垄断地位的产品,拥有着12项发明专利,科技含量十足。
记者了解到,在钢架雪车鞋上,安踏采用了行业独创的导流板和翼型降阻设计,可使鞋身整体降低风阻10%;采用仿生流体力学设计的导流线,可降低壁面摩擦力53.5%。在赛道实测中,起跑推进阶段,运动员穿上安踏钢架雪车鞋的成绩比其他海外品牌亮眼——速度最高提升0.054秒,平均提高0.023秒。在2022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上,中国选手殷正正是穿着这款鞋创下了该赛事赛道出发纪录。
如今,安踏已有能力实现产品100%自主研发,创新产品比例超过85%。而到2030年,安踏集团在自主创新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将超过200亿元。
聚木成林,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安踏不会独行。数据显示,晋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从2017年的85家增长到了409家,增长了近4倍;近三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平均增速高达27.9%,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26.2%,共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占福建省九分之一,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几年,晋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立足产业引平台,先后落地中科院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中国皮革院、中纺院等9家高水平研发检测平台,并布局建设 三创园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创载体。
科创载体的作用日渐凸显。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下称“中鞋革晋江院”),牵头联合国内40多家高校、企业成立全国制鞋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围绕纺织、制鞋、机械等晋江主导产业,应用AI、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开展智能化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动一大批项目落地……
较传统生产线可节省人工成本30%~40%,而价格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中鞋革晋江院内,国内首条PUR智能成型生产线刚刚进入调试,便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
源于原材料价格、劳务资源紧缺等因素,作为典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鞋行业亟需转型。“我们的发展定位就是‘顶天立地’,既要面向科学前沿问题,又要紧贴区域转型发展需求。”中鞋革晋江院院长王文琪说。该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当地30多家企业需求做了市场调研后,与广东意华鞋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制鞋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生产线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3D视觉扫描和PUR熔胶技术,实现对鞋子大底的智能识别、喷胶归集编程和机器人自动喷胶,促进制鞋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这些以往似乎与制造业相距甚远的名词,如今正日益为晋江制造业所熟知。
嘈杂的机器声、飘浮的棉絮灰尘、不停地围着机器转的一排排工人……谈到纺织厂,不少人会浮想起这样的画面。然而,在晋江的华宇铮蓥集团经编车间内,类似场景早已消失不见。
“10年前,工厂里到处是笨重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如今,通过数字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化装备的应用,编织厂传统的作业方式已经完全改变。”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感慨道,工作人员远程操控,在中控中心喝着茶,动动手指,看着屏幕不同的指示灯,即可完成前端的预警与后续操作。
数字技术与工业的结合,大幅提升了工艺效率。近年来,华宇铮蓥通过引入智能排产、智能找布、智能传送、自动质检等数字系统实现工艺流程的升级。以前一个人只能操控1~2台设备,现在一个人可同时操控20台。如今企业销售额每年递增20%以上,产品不良率从25%减少到5%,企业的销售半径也从原有的国内市场拓展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工人工厂”到“数字工厂”,这是感官的变化;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这是内在的跃升。“这是竞品近三年的销售数据汇总表。”“这是各大网红近三个月的带货情况。”“这是近半年消费者对于冻干草莓的数据反馈。”……在“有零有食”的新品开发会议上,负责人陈世伟正在用电脑调取关于新品开发所需的一系列数据报表。
以前的做法是重复开会,听取中高层的不同经验建议,再根据经验与行业认知做决策,如今,陈世伟的所有战略决策以数据说话。
当下,这种由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变化,在龙头企业尤为典型,也更具产业影响力。
在供应链环节,安踏公司通过搭建新零售系统,实现订、供、产、销等业务链条贯通,实现销售数据动态协同,总部则可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调配库存。外部,安踏则通过对供应链的主导作用,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产业链数字化纵向协同。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表示,安踏集团加大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化赋能供应链、赋能智能工厂、赋能零售体系、赋能创新,使企业在数字化新赛道抢占先机。
满弓蓄势
向存量要空间
不断成长的企业与产业,对于发展空间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满足企业与产业的实际需求?满弓发力,向存量要空间。当前,晋江正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要素资源全力推动综合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建设超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年内将建成超千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内外装修、结构加固、场地平整……连日来,在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旧厂房改造和新厂房建设同步推进。这是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的16个产业项目之一,将助力五里园迈向新型工业化。
五里园是晋江“老牌”工业园,从2000年动工建设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是晋江优势主导产业主承载区。2021年,园区产值突破1100亿元,鞋服、纺织、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集聚。
“经过多年发展,五里园出现低效用地增多、区域经济效益不高、园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渐老化等问题。”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国鑫表示,为了加快五里园高质量发展, 晋江市 把五里园列入首批标准化园区建设项目,推动五里园向高新综合产业园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晋江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49%,但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却只有1.07,找不到用地的企业难以在晋江“扎根”,部分拥有土地的企业产出的效益却不高。如果晋江能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工业用地容积率达到2.0,在无新增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工业园区预计可释放近3万亩的产业空间。
不是简单地改造或建设,而是注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批产业综合体、创新综合体。在未来,园区将成为晋江投资主战场、转型升级主阵地、“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从晋江市区驱车一路向东,只需要20分钟,便可抵达满誉产业机械微工业园的施工所在地。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企业产能提升超30%,预计可新增年产值8000万元,把政策红利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借助逆周期进行产业投资,把上下游企业引入满誉工业园,满誉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不出园区半步,一通电话就能在半小时内采购到所有鞋机原辅配件。”满誉(福建)轻工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林志群告诉记者,未来,晋江鞋机产业将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生态,实现生产周期短、市场反应速度快,通过抱团发展打造企业的强竞争力。
满誉希望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这也是晋江所希望看到的。晋江五里高新综合产业园、内坑镇品牌工业城的建设,就是晋江综合考虑产业、城市、园区三者关系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园区标准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园区内,不仅有多个标准化微工业园建设项目,教育、医疗、体育场、休闲、居住、交通及消防等服务设施也同步“配齐”,形成配套完善的复合型综合产业园。
政企携手
逆周期勇发力
在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一如此前,晋江政企再次想到一块,走到了一起。
作为晋江标准化园区的“明星”项目之一,“新智造”产业园还未建成就先“出圈”,已经吸引10多家企业意向入驻。
“我看好这个产业园,里面不仅有标准厂房,还有研发中心、仓库、职工宿舍等一系列配套,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不少投入成本。”经营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的王聪说,“新智造”产业园的建设,让他打消了自建厂房的想法,对整盘生意也有了新谋划。
王聪算了一笔账,入驻园区后,原本用于自建厂房的资金可以省出一部分投入创新研发;以园区为平台,产业配套的供应链也能一起引入,减少了沟通、物流、生产成本。
“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同入园运营,打造‘隔壁工厂’产业生态的方式,预计可以为企业节约2%~3%的运营成本。”王聪说。
逆周期投资,企业算到了经济账。而为了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无后顾之忧,党委政府更是想得周全。
国企冲锋在前,堪称试点综合园区建设的主力军。例如由国企晋园集团参与,晋江经济开发区牵头的“安东绿色智能染整产业园”项目,将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链园区化集聚效应。该项目根植于经济开发区安东园进行标准化提升,将带动区域总投资约60亿元,新增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1.6亿元。安东园是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产业配套完善,现已建成2个污水处理厂、1座热电厂、1个自来水厂,拥有完善的市政管网等。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晋江市纺织染整产业提供更强、更优、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甚至对周边地区染整产业产生“虹吸”效应,形成福建省染整产业重要基地。
对报批报建、项目立项、融资需求对接等,抽调3名全脱产工作人员进驻园区办,组建项目报批报建“单一窗口”。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17个工建审批服务单位作为后台审批支撑团队,实行“一对一”服务,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
在“1+N”推进政策的基础上,顺应阶段性推进需求,及时出台系列精准扶持措施,充分激发调动各层面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对接多个产业试点园区项目的建设需求,晋江经济开发区还成立了福建晋园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管委会+公司”的创新模式,为各试点项目提供开发建设、产业金融、资产运营、综合服务等职能支撑。
“从当年引导企业重质量、打品牌、谋上市,到如今的创新驱动、‘数智转型’,每到发展的关键节点,党委和政府总能及时为企业明方向、定航标、添动能。”恒安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许连捷说。
立足省情实际和比较优势,福建提出做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显示了对资源禀赋的重新审视和优势再造。时代出卷,晋江答题。面对新命题,晋江政企再携手、共应战,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注入强劲动能,不断赋予“晋江经验”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