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处理中COD.BOD.TOC.TOD.ThOD.T-N.K-TN.NH3-H.T-P等的定义是
你是说中文名? 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TOC:总有机碳,TOD总需氧量,THOD理论需氧量,TN总含氮量,NH3_N氨氮,TP总磷
⑵ 污水的水质指标分类
一般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一、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中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cod的测定方法:
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
1、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
2、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
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KmnO4法)>5mg/L时,水质已开始变差。
二、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5。
一般BOD5/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三、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2、H2O、NO、SO2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四、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
五、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
六、总磷(TP):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七、pH值
八、重金属 ⑴大肠菌群数: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⑵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⑶ 智流的污水提升器怎么样今年下半年准备动工,现在在看污水提升的设备
问:污水提升器怎么样
答:
电化学除垢技术被称之为“环境友好”型技术,是一种能够“主动除垢”的技术,能够从根本上去除成垢离子,应用在工业循环水的处理中,可以代替或减少阻垢剂,减少杀菌灭藻剂、缓蚀剂投加量,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率从而降低循环水系统补水量和排污水量,提高整个系统的循环利用率,同时降低药剂带来的二次污染,有很好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效果。
一、电化学除垢原理
电化学除垢技术虽然能够“主动除垢”、从根本上去除成垢离子,可以缓解系统内腐蚀和微生物生长问题,还可以去除水系统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COD等,能够提高循环水系统浓缩倍数,减少排污和补水,但仍然存在除垢速率低、缓蚀性能差、杀菌灭藻不足的问题,尤其在高硬、高碱、高氯强结垢、强腐蚀的水质中容易出现结垢、腐蚀、菌藻滋生问题。
⑷ 什么是H/O池 污水处理中的
在污水处抄理中,H/O池即是接触氧袭化 池。接触氧化池是接触氧化工艺中的核心水池,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和总磷。接触氧化工艺是小型污水处理厂中常用的一种工艺。
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一种新的废水生化处理法。这种方法的主要设备是生物接触氧化滤池。在不透气的曝气池中装有焦炭、砾石、塑料蜂窝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没,用鼓风机在填料底部曝气充氧,这种方式称谓鼓风曝气装置;空气能自下而上,夹带待处理的废水,自由通过滤料部分到达地面,空气逸走后,废水则在滤料间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
广州绿烨环保给您建议。
⑸ 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指标有哪些
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pH值,重金属。
物理性指标
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固体物质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污水处理中常用悬浮固体(SS)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TDS指标高于1000以上)。
化学性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中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二、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一般BOD/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三、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₂、H₂O、NO、SO₂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四、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
五、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
六、总磷(TP):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七、pH值。
八、重金属。
生物性指标
一、大肠菌群数: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二、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5)hoci污水中表示什么扩展阅读: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
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
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
⑴数量大;
⑵分布广;
⑶存活时间较长;
⑷繁殖速度快;
⑸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
⑹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⑹ 污水除臭中的化学洗涤除臭适用哪些场所呢
化学洗涤除臭原理主要是根据臭气的成分利用酸(硫酸)、碱(氢氧化钠)、强氧化剂
适用于污水垃圾处理、食品、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
(次氨酸钠)作为洗涤喷淋溶液与气体中的臭气分子发生气-液接触,使气相中之臭味成分转移至液相,并藉化学药剂与臭味成分之中和、氧化或其它化学反应去除臭味物质。可应用化学洗涤方法处理臭味物质包括有机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酸、含氧碳氢化合物,含卤化物等废弃物质。
(一)化学洗涤除臭设备常用的化学洗涤设备为填充塔,化学吸收液从塔顶往下喷淋,废气向上流,臭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反应而被去除。吸收液与废弃流量比例(液/气比)一般为1-3L/m3,填料高度一般为2-5米,气流空塔流速一般为0.5-1米/秒。操作良好之填充他,除臭效果可达到90%以上。
(二)化学吸收剂常用之化学吸收剂包括下列几种:
(1)碱性溶液碱性吸收液常用含有1-10%氢氧化钠之溶液,对消除硫化氢很有效,其它如甲硫醇、硫化甲基、二硫化甲基、低级脂肪酸等经常在废水处理厂造成臭味之物质,此法可获得甚佳处理效果。
(2)酸性溶液酸液洗涤主要用于消除由氨、三甲胺等碱性气体所致臭味,一般多用于硫酸(0.5-5%之溶液)为洗涤液。
(3)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一般与酸碱性吸收液一起使用,对于其它方法很难消除之硫化甲基,使用次氯酸钠吸收液之控制效果甚佳。处理污水场高浓度臭气时,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有效氯浓度)约为500-2000ppm;而处理较低浓度臭气时,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浓度约50-500ppm。以各项氧化剂之性能而言,次氯酸钠最便宜,效果亦不错,故最常使用。在溶液中之次氯酸钠系以次氯酸(HOCI形势存在)NaOCI+H2OHOCI+NaOH在ph=7.5,次氯酸盐溶液之有效氯以50%HOCI和次氯酸根离子(OCI-)存在。在ph=10,只有0.3%有效氯以HOCI存在,在ph=1或12,HOCI几乎完全解离成无用之次氯酸根离子,因此ph值控制很重要。
⑺ 什么是H/O池 污水处理中的
H/O工艺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生物接触氧化法。
我看到很公司的污水厂就把生物接触氧化池叫做H/O池
⑻ HOCI是什么意思
是HCIO吧
次氯酸!
⑼ 污水处理中的.Q I P是什么意思
首先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
等标排放量Pi的计算:版
(1)
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权
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
Coi 一般选用GB3095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或1h平均值)
式中:Cpi-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
Qpi—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
Csi—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
Chi—河流上游水质参数i的浓度
Qhi—河流上游来水流量
⑽ 游泳池什么样的环境指标是合格的
游泳池水的各项指标
在游泳池设计中首先要确定的是执行的水质标准。我国《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中“人工游泳池池水水质卫生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普遍反映指标过低,与国外游泳池水质标准规定项目相差较大。若完全执行国际游泳联合会(FINA)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有些指标过高,不符合我国国情。FINA在2005~2009年版的“国际竞赛规则”中取消了2002~2005年版本中(14章)水质卫生的具体要求,在总则中提出,游泳池的卫生、健康和安全,应符合举办国的当地法律和卫生各项规定。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水质标准执行GB9667—1996显然是不行的。编制新的“游泳池水质标准”是必要的。
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81号《2005年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中国游泳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等12家单位参编,负责编制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1 “标准”制定的原则
(1)水质指标项目的确定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具有可行的检测方法。
(2)水质限值应确保水质感官良好,防止水性传染病暴发及其他健康的危害,还应考虑其处理技术和化验检测费用。
(3)应与国际接轨,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游泳池、按摩池水环境指导准则》(2006年版)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游泳池水质标准,结合我国的情况综合分析论证,制定出有关项目和限值。
(4)“标准”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和具有可操作性。
(5)“标准”适用于人工游泳池(包括室内外竞赛游泳池,公共游泳池、商业游泳池、专用游泳池和休闲游泳池)。
(6)国际比赛的游泳池水质标准同时应符合FINA的要求。
(7)“标准”不适用于原水使用海水和温泉水的游泳池以及天然水域游泳池。
2 “标准”的主要内容
游泳池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水中不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1)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表1
表1 游泳池池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序号 项目 限值
1 浑浊度/NTU ≤1
2 PH 7.0~7.8
3 尿素/mg/L ≤3.5
4 菌落总数【(36±1)℃,48h】/CFU/mL ≤200
5 总大肠菌群【(36±1)℃,24h】 每100mL不得检出
6 游离性余氯/mg/L 0.2~1.0
7 化合性余氯/mg/L ≤0.4
8 臭氧(采用臭氧消毒时)/mg/m ≤0.2以下(水面上空气中)
9 水温℃ 23~30
(2)游泳池池水水非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表2
表2 游泳池池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
序号 项目 限值
1 溶解性总固体(TDS)/mg/L ≤原水TDS+1500
2 氧化还原电位(ORP)mV ≥650
3 氰尿酸/mg/L ≤150
4 三卤甲烷(THM)ug/L ≤200
(3)竞赛池举办世界级比赛时的水质标准,应符合FINA的相关要求,可参照FINA建议的世界级竞赛游泳池池水水质标准(在标准中为资料性附录)。标准中将“游泳池水中氰尿酸的验检方法”作为规范性附录。
3 “标准”主要指标的对比和分析
3.1 浑浊度
浑浊度是反映游泳池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从消毒和安全考虑,池水的浑浊度应高于等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国内游泳场的初步调查,常规的水处理(沉淀—砂滤—氯化)在正常合理的运行条件下,可以将浑浊度净化到≤2NTU。世界卫生组织“游泳池水环境指导准则”指出宜在0.5NTU,德国游泳池水质标准为0.2(过滤后下限值)~0.5NTU(池水上限值),西班牙游泳池水质标准为0.5~1NTU。综观国外游泳池水质标准的发展,浑浊度限值趋向降低,考虑我国国情,“标准”中限值为1NTU。
3.2 pH
生活饮用水的pH允许范围在6.5~8.5,对人们的饮用和健康均不受影响,但在游泳池水处理中,调节池水的pH很重要,大多数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取决于PH,因此必须是pH保持在一种消毒剂的最佳有效范围内。以氯消毒剂为例,从表3可以看出次氯酸盐与pH的变化关系。
表3 pH对氯的影响
pH HOCI/% OCI-/%
6 97.5 2.5
6.5 92.4 7.6
7 79.3 20.7
7.2 70.7 29.3
7.4 60.4 39.6
7.5 54.8 45.2
7.6 49 51.0
7.8 37.8 62.2
8 27.7 72.3
8.2 19.5 80.5
8.5 10.8 89.2
HOCI是比OCI-更强的氧化剂,随着pH升高,HOCI百分比降低,OCI-的百分比增加,使用氯消毒应使pH保持在7.2~7.8,此时消毒作用最有效和经济,GB9667—1996将池水的pH范围定位于6.5~8.5,其他西方国家均规定池水pH在7.2~7.8,我们认为就pH的范围,游泳池水质应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3.3 总溶解性固体(TDS)
总溶解性固体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所有无机物、金属、盐、有机物的总和,但不包括悬浮在水中的物质,其监测意义在于控制池水的更新。国外游泳池水质TDS的规定见表4.
表4 国外游泳池水质标准对TDS的规定
国家或地区 总溶解性固体(TDS)/mg/L
美国(ANSI/NSPI-1) 游泳池水比水源水高出1500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游泳池水1000-2000,按摩池高出水源水1500
英国 游泳池水不应高出水源水1000,最大到3000
澳大利亚 游泳池水≤1000,理想值400~500
3.4 消毒剂余量
世界卫生组织的“游泳池水环境指导准则”中对消毒剂余量的规定为:
(1)池中的残余氯应为≤5mg/L(符合WHO饮用水标准),建议在整个池中保持余氯为1mg/L。
(2)化合性余氯的浓度≤游离性余氯的一半,理想值应为0.2mg/L。
(3)臭氧消毒系统应采用低浓度的游离残余浓度(≤0.5mg/L),高浓度2mg/L宜用于SPA和水疗池。
(4)氯异氰尿酸盐消毒系统中应维持和控制氰尿酸(Cyanuric acid)在100mg/L。
(5)溴基消毒系统在游泳池中消毒残余量为1~6mg/L,当溴基消毒剂与臭氧结合时,在整个时间内溴离子浓度应维持和控制在15~20mg/L。
(6)如果采用溴源BCDMH,其中DMH(二甲基乙内酰脲)宜维持不超过200 mg/L。
(7)用冲击投量(Shock dosing)补偿不适当的水质处理,并非好方法,因为它能掩盖运行和设计中的缺点,同时也可能产生消毒副产物(即THMS和氯胺)。
为了达到满意的微生物指标条件,游离性余氯应尽量保持最低。根据国外经验,设计运行良好的公共和半公共游泳池余氯不少于1 mg/L,可满足常规消毒要求和达到消毒效果。条件不理想时,游泳池需要的余氯可能超过了1 mg/L,但不得超过1.5~2 mg/L。我们参考了WHO的《游泳池水环境指导准则》中的规定,且根据美国奥麒公司“余氯控制范围”的报告和“休闲水冲击处理科学研究总结报告”的内容,提出游泳池余氯限值1~3mg/L,按摩池2~3 mg/L的规定。
化合性余氯会引起结喉炎和鼻粘膜炎,这种有强烈刺激性的化合物也是引起“室内游泳池异味”的物质,所以世界各国对游泳池水中的化合性余氯均做出了不同规定。德国0.2 mg/L;丹麦0.2 mg/L;意大利0.3 mg/L;瑞士0.4 mg/L;挪威0.5 mg/L;英国≤2/1游离性余氯,最大0.2 mg/L;美国游泳池0.2 mg/L,按摩池0.5 mg/L;我国≤0.4 mg/L。
3.5 臭氧(O3)
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在水中溶解度低,在20℃水中很不稳定,通常其半衰期约为25min。臭氧在阳光下极易分解,同时也易在水中挥发,并有一定的毒性,其暴露浓度仅为0.1 mg/L(0.2mg/m3)。美国ANSI/NSPI-2003版本中,对池水中O3浓度未作规定,游泳池和SPA池上方空气中的O3浓度应执行OSHA标准(0.2mg/m3)。同时参考我国相关标准,制定“标准“中的O3限值为0.2mg/m3。
3.6 尿素
在我国,长期以来,游泳池水中的尿素是用来评价池水水质卫生的一个重要指标,GB9667-1996规定尿素≤3.5 mg/L,其含量超标时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并为此制定了游泳池水尿素的分析检测国家标准。根据我国文献报道,池水开放使用初期,尿素与耗氧量呈正比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尿素的指示性较耗氧量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耗氧量虽是反应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但它表示的是容易氧化的有机物质,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含量改变不显著,故耗氧量作为污染指标不够敏感,而尿素可反映池水的新旧程度,专家反馈意见多数建议应采用GB9667-1996标准中的尿素限值。更符合我国国情。
3.7 氰尿酸(Cyanuric Acid)
二氯异氰尿酸钠(Dichlor、NaC3O3CI2)和三氯异氰尿酸盐(Trichlor、C3N3O3CI2)消毒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水中分解成氰尿酸和氯,其中的氰尿酸是稳定剂。它能够稳定的原因是先控制次氯酸一次只生成一定的数量,是药剂中的氯逐渐释放出来,即使在阳光照射下,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次氯酸流失。
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盐投入池中,氰尿酸会不断积累,氰尿酸量太少,剩余量很快会被阳光分解;量太少也可能会减少氯的效果,使菌群增加,产生藻类。所以对氰尿酸必须予以监测和控制。
国外发达国家游泳池中对氰尿酸如下的规定:
(1)美国:氰尿酸最小为10 mg/L,最大为150 mg/L,理想为30~50 mg/L。
(2)澳大利亚:氯稳定及的氰尿酸的浓度为100 mg/L,在室内游泳池和公共SPAs中不宜使用异氰尿酸。
(3)英国:有机消毒剂应用在人数负荷大,要求较低的游泳池的水处理,氰尿酸的浓度,最大为200 mg/L,理想范围是50~100 mg/L。
氰尿酸过多可能会导致水质过稳,使消毒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我国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盐消毒剂比较普遍,我们认为增加氰尿酸的控制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3.8 三卤甲烷(THMs)
THMs(又称卤仿),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国外的游泳水质标准除了FINA和德国有明确规定外(20ug/L限值);日本(2001年)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中将THMs值希望暂定目标约为200ug/L;英国的规定与其次饮用水水质相同,限值为100ug/L。
虽然我国对游泳池水中THMs的检测并不完善,但显然池水加氯消毒后的THMs可能远远大于饮用水的规定。
有关专家认为将饮用水标准照搬到游泳池水质标准中并不合适。从整体而言,几乎不可能确知游泳时有多少池水被咽下,又有多少不同的副产物会进入人体组织,并且进入的量也会受游泳强度和时间长短的影响,所以这一限值很难确定。由于THMs在池边检测困难,费用高,美国,英国等国家没有将THMs的监测列入日常监测项目。
目前国际有将THMs限值放宽的趋势,我们也认为FINA和德国THMs的要求有些偏高,但控制THMs对滥用氯制剂消毒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这些物质确实有一定的致癌性,对运动员和经常游泳的人可能会产生影响,应加以控制。
3.9 菌落总数
发达国家的游泳池细菌总数的限值;德国规定过滤后>20CFU/mL,池内水<100 CFU/mL;英国规定池内水<100 CFU/mL;美国加利福尼亚规定<200 CFU/mL;法国规定<200 CFU/mL。
只要循环周期合适,有足够的消毒剂余量,pH维持在一定水平,水质平衡,同时经常反冲洗过滤器,并且游泳池管理完善,控制池水中的微生物并不困难。因为微生物等指标和人体健康直接相关,有必要采用比较高的标准。
3.10 总大肠菌群
水中总大肠菌群国际上均以100mL水样中污染的总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MPN)表示。各国的限值要求(OMPN/100mL)均为不可检出。
本水质标准中提出菌落总数≤200 CFU/mL,总大肠菌群100mL不可检出的规定。当消毒失效,影响过滤器,特别是活性炭过滤器中细菌繁殖,管道系统和平衡池水质变差,水质受污染时,就必须进行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菌的非常规检测。
3.11 氧化还原电位(ORP)
消毒剂投加量的控制指标是氧化还原电位(ORP),用ORP的主要优点是测量消毒剂量的活性,而不是普通测试方法测定消毒的量。各国游泳池经常保持ORP在650mV以上,可防止病菌和微生物生长。
ORP能够体现消毒剂的作用,活性炭的性能等指标,而且可以在线监测,是比较好的游泳池日常维护参数。
3.12 其他运行参数,未在标准列入,这些参数为保持池水的化学平衡也是很重要的。
碱度:碱度是对溶解度在水中碱性盐的测定。碱度越高,水体对由于消毒剂和pH调节剂而引起的PH值变化就具有更强的阻抗。如果碱度过高,能使PH值调整困难,使PH锁定(PH lock)。碱度太低,可能发生PH跳动。理想的总碱度值应为80~120 mg/L;可接受的碱度值为60~200 mg/L;较高较低均存在问题,池水会出现PH值过高或过低,水混浊或腐蚀。
钙硬度:钙硬度是指在池水中,所有不同的钙化合物所含钙离子的总和。通常在水中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但在游泳池水处理方面,常常被忽视,实际上的游泳池水的钙硬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腐蚀和结垢现象。如果池水钙硬度较低,只要碱度适当,就不会对水质产生很大影响。但池水钙硬度较高,一旦游泳池的PH或总碱度偏高就会产生腐蚀或结垢。理想的钙硬度为200~400 mg/L。
总溶解性固体:在标准中列出限值,作为超负荷或缺少稀释的预警,如果TDS过高,稀释可能是正确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