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零下多少度结冰
水在0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聚为固体状态,称其为结冰。
需要注意的是:
0摄氏度一般也结不了冰的。0度是结冰点。没有杂质0度就会结冰,有杂质要0度以下才结冰,大约零下3度左右。
零下4度以下水的密度会变大,体积增大,如果在冬天把水放在瓶子里,由于体积增大的缘故,很有可能将瓶子弄裂。
(1)核废水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在标准气压下,0度便会结冰。但0度也会是液态的,也会是固态的。因此在0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冰水混合物。
盐可以防止水结成冰。
海水冰点低于淡水。
B. 福岛核泄漏废水可以冻成冰块运至北极储存吗
福岛核泄漏废水冻成冰放北极这个基本不可能的,冰这种物质,本来就不是稳定态,很容易跟环境介质发生物质交换的,更何况现在是全球变暖的情况指不定哪天北极冰川融化了,这样跟直接排入海洋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废液含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在衰变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很难冻成冰块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不是随便想当然想个方法就能解决
C. 为什么日本的核废水不能拉到南极冻起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的冰盖也有融化的现象,所以地日本核度水拉到南极冻起来并不是全安选择,一旦融化,对于人类将是天顶之关。
D. 污水结冰的温度是多少
水在0度以下就会结冰的,不管是污水还是其他的水,这都是水结冰温度。
E. 水在循环的情况下多少度才会结冰
零度,水中还需有足够结冰用的凝结核,且状态不稳定。
如北极,看似很平静的水面,当丢一块固体到水中时,水变开始凝结。一开始水不结冰那是因为没有凝结核,并且液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石头被丢进去后,打乱了原来稳定的状态。导致结冰。
当空气够冷,加上固体颗粒,水汽便开始凝结,温度高那就是雨,温度低那边是雪了。如人工降雨降雪,其实就是向空中释放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
0度是个界限温度,在0度时,冰水混合物处于一个特殊的状态,只要在一个大气压下,能试冰水混合物处于稳定状态的时候的温度便是0度。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汽化的温度便是100度。
(5)核废水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覆冰的发展过程:
严冬或初春季节,当气温下降至-5℃~0℃,风速为5m/s~15m/s时,如遇大雾或毛毛雨,首先将在导线上形成雨凇,若气温升高,天气专情,雨凇则开始融化。
覆冰过程随温度升高而终止。若天气继续变冷气温下降,出现雨雪天气,冻雨或雪则在黏结强度很强的雨凇冰面上迅速增长,形成密度大于0.6g/cm3的较厚冰层。
若温度继续下降至-15℃~-8℃,原有的冰层外侧积覆雾凇。这种过程将导致导线表面形成雨凇—混合淞—雾凇混合冰层。若在这种过程中,天气变化,出现多次晴—冷天气,则融化加强了冰的密度,如此往复发展形成雾凇和雨凇交替重叠的混合冻结物,即混合淞。
F. 福岛核废水57天可废掉半个太平洋,核废水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近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要将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很多人都是持反对意见,那么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对地球环境有什么影响?核废水最好的处理方法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让我一一道来。
要说哪一个最好我自己认为电解算是最安全最好的说,但是没有净化就排入大海绝对是最不妥的方法。以上就是我认为的什么方法处理核废水最好答案。
G. 水要到多少度才会结冰
零度,水中还需有足够结冰用的凝结核,且状态不稳定。
如北极,看似很平静的水面,当丢一块固体到水中时,水变开始凝结。一开始水不结冰那是因为没有凝结核,并且液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石头被丢进去后,打乱了原来稳定的状态。导致结冰。
当空气够冷,加上固体颗粒,水汽便开始凝结,温度高那就是雨,温度低那边是雪了。如人工降雨降雪,其实就是向空中释放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
0度是个界限温度,在0度时,冰水混合物处于一个特殊的状态,只要在一个大气压下,能试冰水混合物处于稳定状态的时候的温度便是0度。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汽化的温度便是100度。
(7)核废水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水结冰体积变大
当水结成冰,水分子的运动不能破坏氢键,氢键起主要作用,它把水分子结起来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结构,在一个晶格中,四个氢原子在正四面体的顶点上,一个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
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且保持一定,因此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而在水中分子运动既能破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束缚而又不使分子作剧烈运动导致分子间频繁碰撞,各分子间可发生相对滑动而相互交错,这样就会互相填补空隙~因而体积变大。
参考资源来源:网络-水结冰
H. 正常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是多少度
正常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是0度,但在地球上,由于由于温度通常在0到100摄氏度之间,因此水才可能以液态形式存在。所以要是水结冰,温度至少要降到零下87度。
当温度降至负55度时,水的分子结构就必须开始发生变化了。分子会开始形成四面体的形状,每个水分子会松散地跟另外四个分子相结合。这就形成了水的另一种状态:“冰水中间态”,虽然它还不具备冰的全部性质,但是那种状态下的水已经不能称之为水了。
当降至这个温度时,它比通常我们所说的液体水结冰的冰点要低87度。研究者表示,负55度的水是存在的,只是因为它维持液体的时间极短,目前我们的仪器还不足以捕捉到它维持液状的样子。
水的性质跟普通液体完全不同。这也是它能在冰点下几十度依然保持液体的原因。水会如此奇怪就是因为它的性质跟其他液体完全不同。例如,冰会浮在水面上,而大部分的固态物质会因为密度更大而沉入它们的液相中。
那么就需要让晶体冰变成液体。对于非常纯净的水,想要让水里出现冰种,就需要改变液体的结构。当你给水降温以后,它的结构就会变得接近冰的结构,这也就是它密度降低的原因,其表现就是结晶速率的提升。
(8)核废水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水密度随温度变化
水密度随温度变化,温度高于3.982℃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₂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325kPa)时水分子多以(H₂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I. 只要没有凝结核水无论处在什么温度下都不会结冰吗
多数晶体在凝固点凝固都需要凝结核。
我们一般认为0摄氏度以下会结冰,但是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如果是纯水,在缓慢冷却过程中可以在零下几十度不结冰,此时如果有声波或者凝结核,它就会立刻结冰,这种方式会使水的温度迅从零下几十度速回到0摄氏度,具有破坏力。
当有凝结核存在时,水到0摄氏度就会结冰,使得水温不能低于0摄氏度。
凝结核的作用比较复杂,那个过程包括了化学的和物理的双重过程, 一般来说能够溶于水或者能够被水浸润的物体可以作为凝结核,凝结核的出现会破坏原来液体里面的平衡,后面的的过程是晶体的生长。
PS:实际上由于凝结核的不同,水结冰的温度会有相当差距。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J. 核废水可以冰冻处理吗,或者蒸发处理
不能蒸发处理。
水被辐照以后本身也有放射性,水里溶解的放射性核素也都是非常微量的,蒸发以后他们还是会和水蒸气混合,蒸馏和冷冻的方法都不能去除放射性。
可以查看当年美国三哩岛核事故的处理情况,使用了蒸发法,但是实际上,这种方法只是为了安抚人们。当时,美国还想采用直接排放的方法,直接排入河中,且排放量相对较小,但是它仍然遭到外界的一致反对。
最终,美国政府花了很多钱,并使用了蒸发的方法,所产生的污染仍然是相同的。但是一个排放到大气中,另一个排放到水中。对于放射性元素氚,目前尚无可行的方法,并没有一种切实可行不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任何污染的方案。
放射性废水来源、分类及危害
我国放射性废水按放射性活度高低分为高、中、低和弱放射性废水,废水来源包括核电站废水、铀矿选冶废水、乏燃料后处理废水以及医院、科研等单位产生的废水。铀矿选冶产生的废水主要含有的核素包括U、Ra以及微量的Po和210Pb,属于低放射性废水。
核电站废水主要包括主设备和辅助设备排空水、反应堆排放水、第二回路废水、清洗废液、离子交换装置再生废水和专用洗涤水等,主要为中低放射性废水。乏燃料后处理废水主要包括乏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物质分离制造过程产生的废水等,代表核元素包括137Cs、90Sr及铀、钚、超铀元素等,这两种废水放射性浓度都很高,危险性极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放射性废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