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性污泥发黄什么原因
生活污水中活性污泥有机质、充满活力时一般呈茶褐色,略显酸性,如果活性污泥为浅黄色很大可能是活性污泥不足,沉降不够充分,微生物死亡或处于内源呼吸期部分分解会导致这样结果。
2. 好氧活性污泥什么颜色比较好
生活污水的好氧活性污泥有机质高的话一般颜色较深褐,偏黄也许是泥沙成分较多。工业污水的泥颜色丰富多彩,和具体内容有关
3.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为什么会有土腥味
正常的活性污泥颜色为黄褐色,正常的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气味为土腥味。微生物分解能力越强专,即生物活性属越高,土腥味越浓。但黄褐色和土腥味只是活性污泥正常的指标之一,而不是唯一指标。还需通过其它理化指标加以确定。如果颜色发黑或闻到腐败性气味,则说明供氧不足或污泥发生腐败。需增大曝气量或减少进水量。
4. 污水处理调试过程污泥的培养
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
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2)
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3.接种培菌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从经济上讲,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
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来水(需先曝气一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大粪水进行曝气,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补充一定量的大粪水继续曝气,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逐步提高废水流量。在培菌的后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
5. 好氧活性污泥为什么是褐色的
好氧活性污泥的颜色是好氧菌及其代谢吸附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就是土黄色,而厌氧活性污泥,由于没有氧气参与,含硫物质转变成硫化氢等,与铁等金属形成硫化铁等物质,自然就成黑色了,希望你能满意
6.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颜色变黑的原因有哪些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颜色变黑的原因主要是:曝气池混合液溶解氧含量不足。而溶解氧含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进水负荷增高、曝气不足、水温或pH值突变、回流污泥腐败变性。
建议补救措施:
在全部的好氧环节增加曝气量,污泥接种有多个好氧环节,一般菌种不容易死亡。增加水氧含量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重新接种污泥。污泥的培养周期较长,新接种污泥后在各个单元形成不同特征的微生物群落。
7.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的 活性污泥 有什么区别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其中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集中内排入容城市下水道管网系统,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其水量水质明显具有昼夜
周期性和季节周期变化的特点.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中的比重,因城市工业生产规模和水平而不同,可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其中往往含有腐蚀性、有毒、有害、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因此,工业废水必须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统.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水量以及两者的比例决定着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技术和处理程度.
8.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是黑色的,问题出在那里
活性污泥按呼吸类型分为好氧、兼氧及厌氧三种状态,好氧菌呈黄褐色,兼氧及版厌氧菌呈黑色。如果权好氧生化池内活性污泥出现黑色的异常现象,可能存在曝气不均匀、曝气量小等原因,产生部分兼氧及厌氧菌群,或出现好氧活性污泥死亡的现场,污泥呈黑色且漂浮在污水表面。在A/O处理系统内,如果回流量过大、营养元素比(碳氮磷比)不足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具体现象具体分析,还要看这种现象出现在哪种工艺处理阶段。
9. 活性污泥发黄什么原因
生活污水
中
活性污泥
有机质、充满活力时一般呈茶褐色,略显酸性,如果活性污泥为浅黄色很大可能是活性污泥不足,沉降不够充分,微生物死亡或处于
内源呼吸期
部分分解会导致这样结果。
10. 活性污泥变成白色是怎么回事
污泥颜色有时候和进水颜色有关,只要活性沉降性能维持良好,是没问题的。
注意事项
1、进水PH值要严格控制在7-8.5之间。
2、1200mg/l的COD,SV30要调整到25-35%。
3、适当补充C、N、P,基本接近:100:5:1;DO控制在3mg/l。
把菌先培养好,因为连续运行就是一个连续培养的过程;
有机物分解不完全起泡,并吸附活性污泥在排水时带出系统,既流失菌种又会引起排放水浓度上升,把菌养好,问题也就解决了。
活性污泥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基本概念是1912年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的。
他们对污水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同时水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继而阿尔敦(Arden)和洛开脱(Lockgtt)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曝气试验是在瓶中进行的,每天试验结束时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开始,他们偶然发现,由于瓶子清洗不完善,瓶壁附着污泥时,处理效果反而好。
由于认识了瓶壁留下污泥的重要性,他们把它称为活性污泥。
随后,他们在每天结束试验前,把曝气后的污水静止沉淀,只倒上层净化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供第二天使用,这样大大缩短了污水处理的时间。
1916年,应用这个试验的工艺建成的第一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褐色的絮状污泥,可以见到大量的细菌,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它们组成了一个特有的生态系统。
正是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谢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