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泾浜是什么意思
洋泾浜原本是上海黄浦江一条支流的小河,后用来当做上海两租界的界河,一度用作租界的代称。现已被填成一条马路,即今天的上海延安东路。
历史背景
洋泾浜原本是上海黄浦江一条支流的河名, 它东引黄浦江水经八仙桥西流,北通寺浜(今慈溪路、重庆北路一线)、宋家浜(今苏州河),西通北长浜(今延安中路),西南通周泾(今西藏南路)。虽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浜,却四通八达。
1845年11月,上海道台宫慕久被迫公布与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商妥”的《上海土地章程》,同意把洋泾浜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外滩)南一带作为英人居留地。1849年4月,上海道台麟桂又屈服于法国驻沪领事敏体尼的淫威,宣布将洋泾浜南、护城河(今人民路)北划为法租界。从此,本来默默无闻的洋泾浜成了颇受瞩目的上海两租界的界河;而“洋泾浜”一词,则一度用作租界的代称。
(1)污水浜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上海延安东路与洋泾浜
延安东路本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洋泾浜,1845年建立英租界时,成为南部界河。1849年法租界在上海县城与英租界之间的狭长区域设立,洋泾浜亦成为英、法租界的界限。1915年填平洋泾浜,又并入了两岸原有的小马路松江路(北岸上海公共租界)和孔子路(南岸上海法租界),成为全上海最宽阔的马路,经过两租界协商,最后定名为爱多亚路(Avenue Edward Ⅶ),名称源自英皇爱德华七世。1945年,国民政府收回租界后把道路易名为中正东路,经过多年发展,成为现在的延安东路。
2. 浜 是什么意思啊
1.小河沟。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上·城邑》:“观於城中众流贯州,吐吸 震泽 ,小浜别派,旁夹路衢。” 明 李翊 《俗呼小录》:“绝潢断港谓之浜。” 清 魏源 《东南七郡水利略叙》:“三江导尾水之去,江所不能遽泄者,则亚而为浦……泾、浜、溇。” 茅盾 《大旱》:“港或浜什么的都干到只剩中心里一泓水。”2.用于地名。如: 沙家浜 ; 张华浜 。3.妓女的别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官妓既革,土娼潜出,如私窠子半开门之属。有司禁之。 泰州 有渔网船,如 广东 高桅艇之例,郡城呼之为网船浜。遂相沿呼 苏 妓为 苏 浜,土娼为 扬 浜。”
3. 上海话中的“洋泾浜”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起源的
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河浜,位于从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所谓“洋泾浜英语”,是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它的特点一是不讲语法,二是按中国话“字对字”地转成英语。 它最初是十九世纪中外商人使用的混杂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统一的书面形式,而且变体很多。该语言流行于当时的上海洋泾浜周边地区,故由此得名。由于该语言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一般被认为与中式英语具有相同的含义,但事实上它只是中式英语的一个代表,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为特殊的历史意义。
洋泾浜原本是上海黄浦江一条支流的河名,它东引黄浦江水经八仙桥西流,北通寺浜(今慈溪路、重庆北路一线)、宋家浜(今苏州河),西通北长浜(今延安中路),西南通周泾(今西藏南路)。它虽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浜,却四通八达。
1845年11月,上海道台宫慕久被迫公布与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商妥”的《上海土地章程》,同意把洋泾浜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外滩)南一带作为英人居留地。1849年4月,上海道台麟桂又屈服于法国驻沪领事敏体尼的淫威,宣布将洋泾浜南、护城河(今人民路)北划为法租界。从此,本来默默无闻的洋泾浜成了颇受瞩目的上海两租界的界河;而“洋泾浜”(或“洋泾”)一词,则一度用作租界的代称。
当时随着大批从事经济掠夺的英商涌入,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急于交流的情况下形成一种“商业英语”,西人称作“皮钦语”(Pidgin English),华人则叫做“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主要特点就是以当地母语为主,夹杂许多英语词汇,属于不同语言人群进行联系的混合语言。
虽然皮钦语的摇篮是广州,但在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以后,上海的对外贸易地位很快超过了广州,在英法租界之间的洋泾浜,便聚集一批无业游民,专以蹩脚英语为营生,牵合中外商人,促成商业交易。起初从事这种翻译活动的还是从广州来的老手,后来就逐渐本地化。
老上海把懂外语者唤作通事,而一般在洋行打过工,稍谙一些英语词汇,但读音不准、语法不通的人,讲的则是“洋泾浜英语”,他们通常被称作“露天通事”。 西人听了仅勉强可以意会。但是露天通事的出现渐渐规范了上海的皮钦语,并最终形成了洋泾浜英语。
冯泽夫等旅沪宁波商人在1860年编写了《英话注解》,这是上海出版的第一种“洋泾浜英语”手册。据统计,露天通事起先仅30余名,后增至200多名;“洋泾浜英语”的单词,大约700个。
汉语的音节一般不用辅音结尾,而洋泾浜英语常常将以辅音结尾的词加上一个元音,如make [meik]读成[meiki:],将make变成了makee,同样将much变成了muchee。语音上受上海话影响,把辅音“r” 说成“l”。如:“all-light(allright)”、“loom(room)”;把辅音“t”读成“chee”,如:“My-no- wanchee(Idon'twantit)
洋泾浜英语词汇成分基本来自英语,但采取简缩的策略。词汇的主要来源仍是英语,只有极少词汇来自汉语或印度等地。来源于汉语最常见的是chin-chin(表示打打招呼、邀请)和chow chow (表示吃或食物)。此外还夹杂英国人从印度等地带来的词,如chit(信、帐单),godown(货栈)。常用词的使用范围比英语词大得多,这是由于洋泾浜英语对词汇采取了简缩遁辞和回避的策略。如,用catcheel(=catch)表示“得到”。
4. 浜读音是浜一又是什么意思
浜读作bāng
基本字义:
1、小河沟。
2、用于地名。如:沙家浜镇,张华浜码头等 。
拼音:bāng 注音:ㄅㄤ
简体部首:氵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五笔86:IRGW
五笔98:IRWY
仓颉:EOMC
郑码:VPO
笔顺编号:4413212134
四角号码:32181
区位码:E4BA
笔顺:点点提撇竖横竖横撇捺
组词如下:
河浜、暗浜、洋泾浜、肇嘉浜、肇嘉浜路、马家浜文化、沙家浜
(4)污水浜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
1、河浜:方言。小河。
《人民文学》1983年第4期:“找呀……大路上拦,小路上搜;拨草丛,爬沟坎;在河浜里下滚钩!整整找了三天,什么也没有发现。”
2、暗浜:一种不良地质情况,是指原来这个地方是河道,有淤泥沉积,后来被土填没了,但是沉积的淤泥仍在,这种情况不利于施工,尤其对基础建设存在隐性危害。
3、沙家浜:革命现代京剧剧名。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4、洋泾浜:旧时 上海 租界地名。该地 华 人洋人杂处,语言混杂,一些人以不纯正的英语跟 英 美 人交谈(语法依据汉语,词语来自英语),这种英语被讥称为“洋泾浜”英语。亦泛指不规范使用的外语。
5、肇嘉浜:在今徐汇、卢湾、南市3区境内,由上海旧县城泛舟出老西门,经卢家湾、徐家汇、七宝、泗泾,通松江城,是重要的运粮河道。
5. 浜 是什么意思
浜,汉语二级字,读作bāng。意指小河沟,常作地名用字,如:沙家浜;张华浜。在日本作为“滨”的简化字使用。
字形字源:
现代汉语中的浜(bāng)与日本新字体的常用的浜(bīn,为滨的简化字)仅字形相同,并无字义、字音上联系。在未简化时,浜与滨均为两个不同的汉字,并不相通。
日文简化后滨(读音ヒン、はま)和浜(读音ヒョー、ホー)使用同一个字形——浜,中文简化后则依旧为两个不同的字。例如地名横浜应翻译为横滨,因为读作“はま”且与滨字同义同源。
6. “浜”字是什么意思
浜:小河的意思.如:河浜/门前有条河浜.
7. 沙家浜的“浜”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方〉小河。
一、浜的组词:
河浜、暗浜、肇嘉浜、洋泾浜、肇嘉浜路、马家浜
二、浜的笔顺:
二、相关组词:
1、河浜[hé bāng]
小河。
2、暗浜[àn bāng]
一种不良地质情况,是指原来这个地方是河道,有淤泥沉积,后来被土填没了,但是沉积的淤泥仍在,这种情况不利于施工,尤其对基础建设存在隐性危害。
3、肇嘉浜[zhào jiā bāng]
在今徐汇、卢湾、南市3区境内,由上海旧县城泛舟出老西门,经卢家湾、徐家汇、七宝、泗泾,通松江城,是重要的运粮河道。
4、洋泾浜[yáng jīng bāng]
旧时上海租界地名。该地华人洋人杂处,语言混杂,一些人以不纯正的英语跟英美人交谈(语法依据汉语,词语来自英语),这种英语被讥称为“洋泾浜”英语。亦泛指不规范使用的外语。
5、肇嘉浜路[zhào jiā bāng lù]
肇嘉浜原是上海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通航河流,原河道从黄浦江上溯进入大东门,穿越上海县城,出老西门,斜向西南至斜桥,向西经过卢家湾、打浦桥、徐家汇,可以向西通往松江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