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畜牧污水哪些东西对土壤有害

畜牧污水哪些东西对土壤有害

发布时间:2022-08-18 10:01:26

A. 粪污的环境危害有哪些

动物摄食的日粮养分中,只有部分能被动物吸收,用于其生长和繁殖,其余的养分则随排泄物进入环境,伴随排泄物进入环境的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如果畜禽粪污未经过适当处理而对外排放,将对周围地表和地下水、土壤、大气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1)粪污对地表和地下水的危害

养殖粪便和污水废弃物在其贮存、处理和利用过程中,可能通过渗漏或径流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带入的氮和磷使水体的浓度增加,水生植物和藻类增生,导致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质参数超标。

(2)粪污对土壤的危害

土壤污染主要源自畜禽粪便长期过量施用,可能造成畜禽粪便中的养分(氮、磷和钾)、药物残留和重金属等在土壤中累积,导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地表水磷污染以及农作物中重金属或其他微量元素超标。

畜禽粪便是农田中重金属负荷的重要来源,锌、铜等金属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障碍,造成作物减产;含锌污水灌溉农田,会对农作物特别是小麦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造成小麦出苗不齐、分蘖少、植株矮小、叶片发生萎黄;镉等重金属对作物产量没有影响,但能通过作物的可食用部位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3)粪污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在畜禽粪便和养殖污水的贮存和处理过程中还产生和挥发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丙酸、丁酸和戊酸等臭气物质,引起臭气污染。不仅如此,比利时、荷兰和丹麦等欧洲国家的研究表明畜牧业排放的氨气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1994年中国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为36.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动物粪便管理过程排放的氧化亚氮15.5万吨,占农业氧化亚氮排放的19.69%,动物粪便管理过程是重要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

(4)粪污的生物风险

畜禽养殖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尽管许多微生物在离开动物体后迅速死亡,但仍有部分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存活,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更长,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

B. 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咨询

我国畜禽养殖业的主要环境问题

80年代后期,随着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并且为保障大、中城市菜篮子供给,方便运输,畜禽养殖业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周边。由于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变化,导致畜禽养殖污染呈现总量增加、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的趋势。

我国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特点

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已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特点为:

(1)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很大。据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对全国2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的省、市调查显示,我国1999年畜禽废弃物产生量约为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我国工业当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7.91亿吨),畜禽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仅COD一项就达7118万吨,已远远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COD之和。

(2)畜禽废弃物污染环境相当严重。据调查,由于畜禽废弃物产生量很大,且9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没有综合利用和污水治理设施,畜禽废弃物污水任意排放现象极为普遍。大量畜禽废弃物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加剧了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调查估计,目前畜禽废弃物中氮、磷的流失量已大于化肥的流失量,约为化肥流失量的122%和132%。畜禽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3)畜禽废弃物污染严重威胁和影响大中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便于运输,大多建在大中城市近郊,由于城市近郊无足够的土地消纳大量畜禽废弃物,加之监管不利,造成畜禽废弃物随意丢弃、污水乱排乱放,严重影响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据前两年上海市对上海黄浦江上游污染源调查表明,畜禽废弃物污染已占污染总负荷的36%,分别超过了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和餐饮业对环境的影响,是造成黄浦江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和影响了上海的环境质量。

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的主要危害

1.2.1污染水体

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 ,其污染负荷很高。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由于含N、P量高,造成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大量畜禽废弃物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的将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而且,畜禽废弃物及污水一旦进入河流、湖泊中,可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形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恢复,使河流、湖泊成为死湖、臭河。

1.2.2污染空气

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影响养殖场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有的畜禽养殖场离文教区、居民生活区较近,由于恶臭污染问题,导致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安定。

1.2.3传播病菌

畜禽废弃物中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时,会导致疫情发生,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1.2.4危害农田生态环境

高浓度的畜禽养殖污水长期用于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

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将畜禽养殖环境监督与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制定专门法律、法规,严加控制管理。

2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生产和技术上的原因

2.1.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迅速

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畜牧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产业。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肉类产量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递增;奶类和禽蛋也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增长,年递增率均在10%以上。1986年,我国的禽蛋产量首次超过美国,1991年,我国的肉类总产量首次超过美国,从1991年开始,我国肉类产量和禽蛋总产量连续几年保持世界第一。畜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在许多地方被列为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1.2畜禽业养殖方式和养殖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

过去的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在农村中仅作为副业生产,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畜禽废弃物可及时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近十多年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到 1999年底,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近3.3万家。畜禽业的集约化养殖在大中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仅浙江1999年有养猪场1373个,饲养生猪存栏144万头。福建1999年有养猪场1230个,其中5000头以上猪场有226个,广东省的集约化养猪已占全省生猪总量的90%以上。

2.1.3畜禽场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农业区、牧区转向大中城市及城镇郊区

自 1988年实施“菜蓝子工程”后,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纷纷兴建了一批集约化养殖场,以解决城市居民的肉、蛋、奶问题,考虑到运输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养殖企业大都建于大、中城市近郊,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不断外延扩大,一些养殖场逐渐进入城市的范围,导致畜禽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2.1.4农牧脱节,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废弃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我国传统的畜禽业,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养殖的废弃物可通过周围农田及时施肥自然消化,形成良性循环。几十年来,以畜—肥—粮循环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形成了很好的生态平衡体系。然而,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畜禽业向城市周边的转移,造成了严重的农牧脱节,最终导致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分离,养殖者不种地,废弃物没有土地及时消纳,畜禽废弃物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利用;同时由于化肥生产的发展,种地者用化肥取代了畜禽粪肥,不愿意再用畜禽有机肥,畜禽废弃物没有了应用出路,于是,畜禽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2政策和管理上的原因

2.2.1在畜牧业发展上,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脱节。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政策制订环节上的脱节。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一直是农业部门的政策目标,各级农业部门都将畜牧业发展做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长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行,由于环境保护不是其核心职能,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其政策目标中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同样,过去由于农村和农业的环境保护职能不在环保部门,加之受人力、物力和财力所限,环保部门主要加强了城市和工业的污染防治,所以,畜禽养殖污染也没有被纳入其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防治的重点内容。这样,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在强调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所谓的“政策真空”。二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脱节。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这种政策制订上的脱节不断被放大,在基层环境管理中,农业部门促进包括畜禽在内的农业发展的职能非常明确,但是,环保部门包括畜禽养殖业污染在内的农村环境管理问题却缺乏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因此,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相当薄弱。

2.2.2受职能影响,各级环保部门对畜禽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重视和管理不够。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的环境管理一直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受职能限制对农业环境的管理基本是空白。加之规模化畜禽养殖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现行的环境管理法规、制度、标准主要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源,对畜牧业生产企业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尚未对畜禽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而且大中型畜禽饲养基地的建设,是各地作为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副食品供应意义重大,不可简单地实施“关、停、并、转”,环保部门对其监督管理相当困难。

3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总体思路是:从实 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以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废弃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为根本,以环境容量为基准,以“目标责任制”为龙头,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及实用、廉价为原则,合理规划、防治结合,强化管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道路。

3.1借鉴发达国家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的经验

从发达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管理情况看,对畜禽废弃物污染防治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管理:

3.1.1实施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强调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发达国家发展畜禽养殖业,绝大多数是属于既养畜又种田的模式,畜禽废弃物有充足的土地可以利用、进行消化。例如:荷兰全国只有4个大型农场,整个农业、畜牧业分散在全国13.7万个家庭农场,产生的畜禽废弃物自身农场进行消化;丹麦则靠全国8万个既种粮又养畜的自耕农;美国虽有大型畜牧场,但在养猪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年产200-500头猪的小型农牧结合的农场。日本在20年前已认识到大型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将畜禽养殖业污染称之为“畜产公害”,严格限制大型养殖场的建设,并规定在城镇附近,猪场规模不得超过50头,而且必须有治理排污的措施。

3.1.2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处置)设施,对畜禽污水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或者按排放要求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畜禽养殖场交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用,如日本横滨市要求牧场主对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尿液和冲洗水实施分离,尿液、冲洗水全部进入下水道,其费用根据排放量及浓度进行收费,由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处理。

3.2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的建议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我国的畜禽污染防治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2.1积极采用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畜禽废弃物同许多工业污染物不同,其中含有丰富的肥源,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宝贵资源,畜禽废弃物的大量流失或弃之不用,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利用好畜禽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肥,不仅可减轻畜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3.2.2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防治污染

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进行综合利用,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加强综合利用,从源头及生产过程中减少排放,减少治理成本,提高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严格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手段,努力实现达标排放。

3.2.3坚持资源化、减量化、廉价化的原则

鉴于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特点,在环境管理上,一是强调资源化原则。既在环境容量允许条件下,使畜禽废弃物最大限度的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利用,利用形式可以多元化并依靠法规、政策强制监督实施。二是减量化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等手段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处理和利用难度,降低处理成本。为提高资源化水平创造条件。三是廉价化原则。与工业污染防治不同,畜禽养殖业从总体上看整体利润率不高,而污染又相当严重,如果污染治理成本过高将使养殖业难以发展,只有通过科技进步,在资源化和减量化的前提下,研制高效、实用特别是低廉的治理技术,才能真正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3实施畜禽养殖管理的主要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特点和环境管理现状,现阶段实施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应包括:

3.3.1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法规体系已着手建立,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已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防治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已出台,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的法规建设,环保总局正会同农业部等部门拟订《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相信随着条例的出台,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将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3.2实施分级管理、加强部门合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对我国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要按不同规模实施分级管理,既体现中央适度集权,又充分发挥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与畜禽养殖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加强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管理。

3.3.3近期要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控制作为管理的重点。具体包括:

3.3.3.1严格规范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畜禽养殖场的建设要按照农牧结合、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合理规划;

3.3.3.2新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有“三同时”措施;

3.3.3.3在特定区域内对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按总量控制原则,根据其环境功能区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整治,限期治理;

3.3.3.4对建设在环境敏感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要坚决搬迁、关闭;

3.3.3.5对畜禽废弃物污染的管理要依法纳入总量控制目标中,实施畜禽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3.3.4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全过程环境管理。畜禽废弃物堆放应有固定场所和设施,对堆放场所应实现地面水泥硬化并加强管理和维护,防止畜禽废弃物溢流、渗漏、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对畜禽废弃物用于直接还田的,应当经处理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或其它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妥善处置贮运工具清洗废水

3.3.5采取多管齐下的宏观性管理手段。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涉及农村政策的多个方面,因此,应在多个方面加以配套,其中包括:

3.3.5.1采取农业与环境政策一体化的思路来调整生产结构,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建立有利于中国种养平衡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生产体系;

3.3.5.2调整现行的一些农村政策,促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例如合理调整环境资源价格,取消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优惠,提高化肥销售价格;增加对有机肥的生产优惠和使用方面的推广补贴;开征畜禽养殖排污费;

3.3.5.3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同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进行环境规划,实现合理布局;

3.3.5.4增加政府在畜禽环境管理方面的投入,可将过去的生产鼓励性补贴改变为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补贴,确保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投资的落实。

3.3.5.5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适用技术、工艺的研发,包括利用畜禽粪制沼气、发电等技术,建立环保商业运做市场;

3.3.5.6强化宣传和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养殖者的环境意识、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推广等。

最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将在“十一五”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将实施 6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沼气工程”,相信随着以上工作的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从而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C. 养猪场废水的危害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个养猪废水。
1、有机污染物
粪便中含有大量含碳化合物、含氨化合物等腐败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严重首先使水质浑浊,水色变黄,气味变臭。在微生物作用下,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时,溶解氧被耗尽,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多种恶臭物质,水体变黑发臭,水质恶化,不能饮用。
2、氮、磷营养物质污染
氮、磷是养猪排泄物的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物。在有机分解过程中,有机物氮、磷还要被矿化为无机的氮、磷。多数含氮化物被氧化成硝酸盐,其中一部分滞留在表土层,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日积月累则会污染地下水源。
含磷过多的污水流入河沟和池塘,使水体富营养化,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肆繁殖疯长,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并产生多种毒素,直接影响鱼类生长。由于藻类大量繁殖,加大了水的浑浊度,使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发生障碍而死亡,死亡的藻体和水生植物在厌氧条件下腐烂分解,导致水体恶化,从而危害生态环境。
3、矿物质元素污染
在畜禽养殖行业,为增强畜禽的食欲,往往在饲料中加入食盐,这导致粪尿盐分含量增多,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食用安全,污染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畜禽粪便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猪粪中含砂量较高,特别是种猪粪,饲料中砂砾与贝壳的添加量就有8%,经过消化道带入粪便中。

D. 在畜禽养殖业中,兽药残留物污染生态环境可导致哪些危害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畜牧业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后果,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李存(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永年057150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畜牧业中滥用兽药和超标使用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后果,一方面是导致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摄入人体后影响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种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包括粪便、尿等)向周围环境排放,兽药又成为环境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①兽药残留及其种类
兽药残留(animaldrugresi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近年来,兽药残留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兽药残留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动物性食品是指肉(包括肝、肾等内脏)、蛋和乳及其制品的总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在人们食物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卫生安全也倍受关注。
残留毒理学意义较重的兽药,按其用途分类主要包括:抗生素类、化学合成抗菌素类、抗寄生虫药、生长促进剂和杀虫剂。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素统称抗微生物药物,是最主要的兽药添加剂和兽药残留,约占药物添加剂的60%。
②兽药残留引起的原因
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不合理用药等是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休药期(withdrawaltime,WDT)是指从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或其产品上市的间隔时间。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调查,未能正确遵守休药期是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如1970年、1985年、1990年和1991年所占比例依次为76%、51%、46%、54%。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是指: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使畜禽增重、增加瘦肉率而使用ß一兴奋剂如盐酸克伦特罗等,即“瘦肉精”;为促进畜禽生长而使用性激素类同化激素;为减少畜禽的活动,达到增重的目的而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等。不合理用药是指:滥用药物及兽药添加剂;一旦出现症状,在未确诊的情况下,重复、超量使用兽药,制剂无效就直接使用原料药;不管什么药,拿来即作为药物添加剂长期使用;随意改变兽药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对象等。
③兽药残留的危害
3.l毒理作用
3.1.l急性中毒ß2-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ß-兴奋剂)能够加强心脏收缩、扩张骨骼肌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兽医和医学临床上用于治疗休克和支气管痉挛。5~10倍以上治疗量时则在多数动物(牛、羊、猪、家禽)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的作用,俗称“瘦肉精”,克仑特罗、马布特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应用较多,ß-兴奋剂在肝、肺和眼部组织中残留较高,浓度能达到100-500g/t,人一次食用100-200g这样的组织就可能出现中毒反应。在国内外已有多起因食用含ß-兴奋剂残留的动物肝和肺组织发生中毒的报道,出现头痛、心动过速、狂躁不安、血压下降。如1997年发生在香港的数人吃了含有盐酸克仑特罗的猪肺而发生急性中毒的事件。
3.1.2慢性中毒兽药残留的浓度通常很低,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较小,长期食用常引起慢性中毒和蓄积毒性。
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人体对氯霉素较动物更敏感,婴幼儿的代谢和排泄机能尚不完善,对氯霉素最敏感,何出现致命的“灰婴综合征”。氯霉素在组织中的残留浓度能达到1mg/kg以上,对食用者威胁很大。已有1例儿童服用2mg氯霉素和老年妇女使用氯霉素眼膏后死亡的报道。所以,氯霉素已禁止用于食品动物。
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泰乐菌素易发生肝损害和听觉障碍。氨基糖甙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眩晕和听力减退。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的造血机能。长期接触有这些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可能有害健康,引起慢性中毒。
3.1.3“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苯丙咪唑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通过抑制细胞活性,可杀灭蠕虫及虫卵。这类药物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和潜在的致癌、致突变效应。雌激素、砷制剂、喹恶琳类、硝基呋喃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等都已证明有“三致’作用,许多国家都禁止用于食品动物,一般要求在食品中不得检出。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新型广谱抗菌药、药效高、毒性低,在国内养殖业中用量很大,这类药物主要影响原核细胞DNA的合成,但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显示出致突变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一些磺胺类药物在连续给药中能够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具有致肿瘤倾向。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略作用。这些药物的残留超标,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3.2变态反应
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能引起变态反应。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广泛,其代谢和降解产物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和光敏反应。轻度的变态反应仅引起算麻疹、皮炎。发热等,严重的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3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胃肠道存在大量菌群,且互相拮抗、制约以维持平衡。如果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部分敏感菌群受到抑制或杀死,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疾病的发生,损害人类的健康。
3.4诱导耐药菌株
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饲料中长期亚治疗剂量添加抗微生物药物,易于诱导耐药菌株。细菌的耐药基因位于R-质粒上,能在细胞质中进行自主复制,既可以遗传,又能通过转导在细菌间进行转移和传播。关于人和动物之间耐药质粒的传递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但已有实验证实了耐药基因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递,即动物原的耐药菌株可以向人传播。
另外,人们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也会直接诱导人体内的耐药菌株。
3.5激素样作用
性激素及其类似物主要包括甾类同化激素和非甾类同化激素,70年代前,许多国家将其作为畜禽促生长剂。肝、肾和注射或埋植部位常有大量同化激素存在,被人食用后可产生一系列激素样作用;潜在的致癌性、发育毒性(儿童早熟)、女性男性化和男性女化性。近年来我国常有儿童性早熟的报道,这与养殖业中非法使用性激素作促生长剂致使其残留于动物食品中有关。另外,磺胺二甲嘧啶的激素样作用也在研究中。
3.6生态环境毒性
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由于仍具生物活性,对周围环境有潜在的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这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阿维菌素类药物对低等水生动物、土壤中的线虫和环境中的昆虫均有较高的毒性作用。同化激素随排泄物进入环境成为环境激素污染物,如污水中lng/L的雌二醇即能诱导雄鱼发生雌性化。抗球虫药常山酮对水生动物(如鱼、虾)有很强的毒性。有机砷制剂作为添加剂大量使用,随排泄物进入环境后,对土壤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等均产生抑制作用。
另外,进入环境中的兽药被动、植物富集,然后进入食物链,同样危害人类的健康。有机磷和有机氯杀虫剂常用来驱杀动物的体内和体外寄生虫,排泄物中的有机磷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很高,而有机氯杀虫剂在环境中能长期存在,易被动、植物富集并具有“三致”作用。己烯雌酚、氯羟吡啶在环境中降解很慢,能在食物链中高度富集,影响人类的健康。
3.7影响畜禽产品出口贸易
前些年,我国畜禽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兽药残留超标被某些国家退货、销毁、索赔甚至终止贸易往来,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我国畜禽产品丧失了良好信誉,严重影响了畜禽产品的出口贸易。1990年出口日本的1万吨鸡肉,由于氯羟吡啶的残留超标,产品全部销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自欧盟于1996年中断我国对其畜禽产品出口以来,欧盟兽医委员会每年都派代表来中国考察,2001年短暂恢复了我国上海、山东部分企业的畜禽产品出口,2002年1月2日又宣布全面禁止我国畜禽产品出口欧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畜禽产品中的兽药残留。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中的非贸易性技术堡垒现象,使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兽药残留,畜禽产品的出口贸易将是困难重重。
④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我国的兽药残留监控工作起步较晚,但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制订了各种监控兽药残留的法规,这是我国对兽药残留监控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但是,兽药残留监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民众的支持,现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4.l加快兽药残留的立法,制订相应的法规
尽快制定对兽药安全使用和违法使用处罚的法规,制定国家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法规,以及一系列可操作的配套管理法规,把兽药残留监控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处罚力度,推动和促进兽药残留监控工作的开展。
4.2严格规范兽药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兽药,禁止不明成分以及与所标成分不符的兽药进入市场,加大对违禁兽药的查处力度,一旦发现,严厉打击;严格规定和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和休药期等。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控、严禁使用农业部规定以外的兽药作为饲料添加剂。
4.3加强饲养管理、改变饲养观念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实施综合卫生防疫措施,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减少兽药的使用。同时,充分利用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以及多糖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制剂来防病、治病,减少兽药残留。
4.4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广泛宣传和介绍科学合理使用兽药的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其能自觉地按照规定使用兽药和自觉遵守休药期。
4.5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加快国家、部、省三级兽药残留监控机构的建立,实格国家残留监控计划,加大监控力度,严把检验检疫关,严防兽药残留超标的产品进入市场,对超标者给予销毁和处罚,促使畜禽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使兽药残留超标的产品无销路、无市场、迫使广大养殖场户科学合理使用兽药、遵守休药期的规定,从而控制兽药残留。
4.6加快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积极开展兽药残留控制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完善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快速筛选和确认的方法,加大筛选兽药残留的试剂盒的研究和共发力度。积极开展兽药残留的立法和方法标准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的兽药残留监控与国际接轨。

E. 畜牧业生产中,造成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畜牧业主要污染源源有: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臭气、生产污水和畜禽粪便。
畜牧场臭气主要来自饲料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以及粪便在一定环境下分解产生,也来自粪便或污水处理过程。较臭的物质来自氨气、含硫化合物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产物。臭气不仅影响人畜健康,对家畜的生产性能及产品品质也有影
畜牧业污水以规模化养猪场和奶牛场产生的数量最多,问题最为突出。污水的数量及性质因采用不同的栏舍结构、冲洗方式和地板结构、材料以及生产规模而异。
家畜的粪便是畜产废弃物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污染源。粪便是家畜的代谢产物,每天排出的粪尿量一般相当于体重的5~8%
。畜禽粪尿排泄量主要受环境生态因子、饲料质量、饮水量等影响。

F. 污水灌溉会带来哪些土壤污染

首先要明确污水的来水水源
如果含盐量比较高,直接问题就是土壤板结;
如果含有重金属,那就中奖了!!日本的痛痛病就是因为使用汞含量超标的污水灌溉水稻造成的;
如果碳氮磷超标,个人认为不是很关键,但是规范不允许,主要会造成微生物繁殖,有害菌过多。更主要的是也许会危害地下水。
另外,油类呀,表面活性剂呀,卤代烃呀,苯呀等等的,会影响土壤性质,危及作物和人类。

G. 畜牧业包括哪些,畜牧业的危害



回答畜牧业包括牲畜饲养、家禽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其他畜牧业。牲畜饲养包括养猪、养羊、养牛及其他牲畜,家禽饲养包括养鸡、养鸭及其他家禽,狩猎和捕捉动物是指捕捉各种野生动物及相关活动,其他畜牧业包括养兔、养蜜蜂、其他畜牧业。畜牧业的类型有牧区畜牧业和农业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以放牧为主要养殖方式,主要饲料为牧草,农业区畜牧业以圈养为主要养殖方式,主要饲料为粮食。

一、畜牧业包括哪些

1、畜牧业包括什么

(1)牲畜饲养:包括养猪、养牛、养羊、养马、养骆驼、养殖其他牲畜。

(2)家禽饲养:包括养鸡、养鸭、养鹅、养殖其他家禽。

(3)狩猎和捕捉动物:是指捕捉各种野生动物及与此相关的活动。

(4)其他畜牧业:包括养兔、养蜜蜂、其他未列明畜牧业。

2、畜牧业的类型

(1)牧区畜牧业

主要饲养方式为放牧,天然草场是主要饲料来源。

(2)农业区畜牧业

主要饲养方式为圈养,种植的粮食为主要饲料来源。

二、畜牧业的危害

1、污染土壤

(1)禽畜的粪便会渗入土壤空隙,此时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会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板结情况。

(2)情况严重时,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会增加,影响作物生长。

2、滋生蚊虫

(1)禽畜的粪便会散发出恶臭味,天气炎热时会吸引蚊虫,导致其繁殖量增加。

(2)粪便中含有已降解或未降解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会腐烂发酵,滋生各种蚊虫并传播疾病。

3、影响民生

饲养禽畜会产生污水,此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若渗入至地下水中,则会增加磷酸盐有机质、硝酸盐氮的含量,导致水质恶化,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

H. 土壤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当大量的有害物抄质排入土壤,超过了袭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一植物一人体”,或通过“土壤一水一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这就是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一般可分为三类。
(1)病原体 主要来自含病原体的人畜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凡直接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肥和污水灌溉或利用其底泥施肥,都会使土壤受到病原体的污染。能污染土壤的肠道细菌有沙门菌、志贺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天然土壤中也存有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此外,土壤又是蠕虫卵或幼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场所。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存活较长时间,例如蛔虫卵在潮湿的土壤中能存活2年以上。
(2)有毒物质 主要包括:重金属元素,如铝、铅、锌等;农药,危害最大的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及某些含金属的化肥;致癌物质,如苯并[口]芘等。
(3)放射性物质 核爆炸可产生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素,锶-90的半衰期为28年,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都可在土壤中蓄积而长期污染土壤。

I. 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会增加土壤的哪些危害

过度使用未无害化处理的排泄物会对农作物、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造成危害。有些情况下通常是新鲜粪便有燃烧幼苗的现象。大量使用粪便会使土壤中溶解的盐堆积,提高土壤盐分,影响植物生长。牲畜农家粪中含有大肠菌、线虫等病菌和害虫,直接使用会造成病虫害传播,作物发病还会影响食用农产品的人体健康。还没熟的鸡粪在土壤中发酵时容易产生病菌和害虫。将发酵不充分的牲畜农户粪撒在田里后,当地温度升高后开始发酵,发酵部位的根比较近,作物植株小,发酵产生的热量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如果生粪直接进入地面,苗子容易烧根。穿后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进行第二次发酵,这时把手插入土壤中,会感到土壤感觉温度很高。这是因为生粪发酵会释放大量热量,这会导致燃烧幼苗的现象。由于价格便宜或方便,建议不要直接购买或使用规模养殖场直接产生的排泄物。粪肥使用必须先经过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主体,自己带种植项目消化也不能直接使用。

J. 土壤中有哪些常见的污染物质

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一般指影响土壤正常作用的外来物质。这些物质会改变土壤的主要成分,影响树体的生长与果品质量。当有害物质通过果品进入人体后,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作为生产投入物而进入土壤。一般来说,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值时,就会被植物吸收而积累到树体中,在果实中累积,进而危害人体的健康。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有机物类
污染土壤的有机物主要是有机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等,如有机氯农药六六六、SST和艾氏剂等;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和马拉硫磷等;氨基甲酸酯农药或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如2,4-D;2,4,5-T等,在土壤中难以分解、残留时间较长的农药或除草剂,均可形成对土壤的污染。
工业中的“三废”,也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如酚、油脂、多氯连苯和苯并芘等,也易于进入土壤并长期积累而成为有机污染物。在生活污水中常用的洗涤剂、塑料、粪便及油脂等,也会成为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2)重金属类
造成土壤污染的重金属有汞、镉、铅、铜、锰、锌、镍,还有砷等,由于这些物质在土壤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长期积累后,则很难彻底消除。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是通过含有重金属的污水灌溉,含有重金属的粉尘降落到土壤上,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渣的肥料施用和施用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制剂等引起。
(3)放射性物质
污染土壤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指核爆炸后降落的污染物,如原子能所排出的液体、气体中的废弃物,通过自然降落、雨水冲刷与废弃物的堆积而污染土壤等。
(4)化学肥料
在生产上大量使用含氮、磷的化学肥料,造成土壤中积累过盛,导致土壤污染。特别是大量施用铵态氮肥,铵离子能够置换出土壤胶体上的钙离子,造成土壤颗粒分散,从而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硫酸铵、氯化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过多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区系改变,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增多。同时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磷肥中含铬量较高,过磷酸钙中含有大量的镉、砷、铅,磷矿石中还有放射性污染,如铀、镭等。过量使用钾肥会使土壤板结,并降低土壤pH,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氯化钾中氯离子对果实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
(5)致病微生物
在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及医院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当人体接触被这些污染的土壤后会感染上各种细菌和病毒;若食用被污染土壤所生产的果品时,则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靠近医院、蓄禽养殖场及使用城镇污水灌溉的果园,应特别注意水源是否被污染。

阅读全文

与畜牧污水哪些东西对土壤有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陈台子污水处理厂动工了么 浏览:265
纯水的英文有多少种 浏览:536
城达树脂耐力板阳光板怎么样 浏览:545
减压蒸馏100元 浏览:335
光固纳米树脂寿命 浏览:330
软化器树脂需要建立质量标准吗 浏览:281
车内空气滤芯总成怎么拆下来 浏览:170
污水处理工艺粗格栅 浏览:156
净化水蒸馏法基本过程 浏览:574
如何区分净水器滤芯的进口和出口 浏览:860
污水处理氧化池中的填充料有哪些 浏览:251
树脂使过用的有用吗 浏览:262
废水除油 浏览:792
美的超滤膜滤芯作用 浏览:103
清净超滤化学清洗装置 浏览:26
纯水净水怎么用 浏览:116
3m树脂高清图片 浏览:344
污水公司停车位多少钱 浏览:228
水里很多水垢需要多煮一会么 浏览:981
船用锅炉回燃室后端板 浏览: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