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氨氮如何去除
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
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
Cl2+H2O→HOCl+H++Cl- 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
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对于氨氮浓度低(小于50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为了克服单独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点,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2. 一级反渗透使用两年后出水标准
一级反渗透使用两年后出水标准小于500毫克/升(总溶解性固体(TDS))。
1、氨氮:小于0.15毫克/升。
2、蚂答铅(Pb):小于0.01毫克/升。
3、镉(Cd)闷肆慧:小于0.003毫克/升。
4、汞(Hg):小于雹缓0.001毫克/升。
5、六价铬(Cr6+):小于0.05毫克/升。
6、总大肠菌群:小于100个/100毫升。
7、余氯:小于0.5毫克/升。
3. 井水氨氮太高用反渗透怎么处理
处理井水中含高氨氮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反渗透(RO)技术。以下是一些全面分析:
1、原理
反渗透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分离技术,将溶液中的溶质从水中去除的过程。在反渗透系统中,井水通过一个半透膜(也称为RO膜),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而氨氮等溶质会被膜截留,最终得到去除氨氮的水。
2、RO系统
RO系统由一系列组件组成,包括预处理单元、高压泵、RO膜单元和后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通常包括预过滤器、软化器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溶解性离子、有机物等。高压泵将水压增加至适合RO膜的操作压力。RO膜单元则是核心组件,将水分离为产水(去除氨氮)和浓缩水(富集氨氮)。最后,后处理单元可能包括消毒和调节水质的步骤,以确保产水的安全和稳定。
3、优势
使用RO进行井水处理具有以下优势:
- 高效去除氨氮:RO膜对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通常可以将其去除率达到90%以上。
- 多污染物去除:RO系统还可以去除其他水质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
- 灵活性:根据所需的水质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和配置,以适应不同水质的处理需求。
- 可扩展性:RO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添加附加的处理单元,以满足不同规模和水质要求。
4、注意事项
使用RO处理井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RO膜可能受到氨氮、硫化物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需做适当的预处理和后处理,以保护膜的性能和寿命。
- RO系统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避免膜污染和堵塞。
- RO处理过程会产生废水,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排放,以防止环境污染。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RO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消除井水中的高氨氮含量可改善水质,并满足饮用水或工业用水的需求。最佳的处理方案应根据水质分析、水量需求和经济可行性等因素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