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滤膜化学清洗方法
随着超滤膜组件的长期使用,当产水量下降超过20%或使用时间达到1到4个月时,化学清洗成为必需。通过及时去除污染物,防止超滤膜形成顽固性结垢,有助于恢复其性能。化学清洗通常包括酸洗和碱洗两种方法。
酸洗是采用柠檬酸将药液箱内的RO反渗透水(或超滤水)的pH值调节至pH=2。启动药液泵,通过调节节阀使压力表显示压力P=0.20MPa,进行循环酸洗30分钟。随后,使用超滤水对超滤膜进行冲洗,直至冲洗水清澈为止。
而碱洗则是使用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将药液箱内的RO反渗透水(或超滤水)调节至pH=12。同样地,启动药液泵,通过调节节阀使压力表显示压力P=0.20MPa,进行循环碱洗30分钟后,使用超滤水对超滤膜进行冲洗,直至冲洗水清澈为止。
化学清洗的具体操作需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以确保清洗效果和超滤膜的使用寿命。此外,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定期进行化学清洗,不仅能有效清除超滤膜上的污染物,还能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贰』 反渗透装置的清洗方式有几种
反渗透系统在长期执行中,受温度、压力、pH值、进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就会堆积著些污垢,那么对此你知道该怎么进行清洗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反渗透装置的清洗,希望能帮到你。
反渗透装置的清洗
1、物理清洗***冲洗***
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采用低压大流量水流冲洗出膜元件中的污染物,恢复膜元件的效能。物理冲洗最好在每次开机和关机时进行,这对于及时清除膜的污染物效果显著。
冲洗的流速:装置执行时,颗粒污染物逐渐堆积在膜的表面。如果冲洗时的流速和制水时的流速相等或略低,则很难把污染物从膜元件中冲出来。因此,冲洗时要使用比正常执行时更高的流速。通常单支压力容器内的冲洗流量***流量=流速×截面积***为:
8 英寸膜元件:7.2~12 m3/h;
4 英寸膜元件:1.8~2.5 m3/h。
冲洗的压力:系统在正常高压执行时,污染物被压向膜表面造成污染。所以在冲洗时,如果采用同样的高压,污染物仍会被压在膜表面上,清洗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在冲洗时,应尽可能的通过低压、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下力,把污染物冲出膜元件。冲洗压力通常控制在0.3 Mpa以下。
冲洗的频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经常对系统进行冲洗。增加冲洗的次数比进行一次化学清洗更有效果。一般冲洗的频度率推荐以一天1~2次为好。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者可以自行控制冲洗的频率。冲洗的步骤:
① 停止反渗透系统的执行。缓慢地降低操作压力并停止装置。如果快速停止装置,压力会急速下降,这可能会对管道、压力容器以及膜元件造成损坏。
② 开关相关阀门:顺序为全开浓缩水阀门——关闭进水阀门——全开产水阀门***如果执行时产水阀门没有全开的情况***。如果错误的关闭产水阀门,压力容器中的后半部的膜元件可能发生产水背压,造成膜元件破损。
③ 调节相关阀门完成冲洗作业:启动低压冲洗泵;在缓慢开启进水泵的同时,检视浓缩水流量计的流量;调节进水阀门,调节流量和压力达到标准值;10~15 分钟后慢慢地关闭进水阀门,停止进水泵。
④ 恢复正常执行。按日常启动程式启动系统。
注意事项:
① 进水水泵需要满足正常执行时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量=产水流量+浓缩水流量***,同时必须考虑满足冲洗流量的要求。
② 浓缩水管路和阀门的选择也要考虑冲洗时的大流量。制水时,因为回收率高,浓缩水流量相对很小。冲洗作业时,要求低压高流量,几乎所有的进水都从浓水管路排除,所以设计浓水管路和阀门时不仅要考虑造水时的流量也要考虑符合冲洗时的流量需要。如果仅仅考虑造水时的流量来设计管路和阀门,则在冲洗时浓水管路以及浓水阀门处的压降升高,有可能达不到要求的流量或超过冲洗要求压力。当然,也可以考虑另外设定冲洗专用管路。
③ 选定流量计时要考虑到可以读取冲洗时的最大流量。
④ 对于多段反渗透系统,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冲洗膜元件,系统的设计有必要按可以分段冲洗进行设计。这样的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如果进行全段冲洗,前段的冲洗水和污染物会一起流入后一段中,容易造成后段的堵塞。段数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冲洗水流经的膜元件数量增加。为了能够达到流量要求,需要加大进水压力。由可能会超过冲洗压力的允许值,导致膜表面的压力升高,降低冲洗的效果。进行第一段冲洗时,全开第一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浓水和第二段进水间阀门、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进行第二段冲洗时,全开第二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关闭第一段浓水和第二段进水间阀门,关闭第二段浓水和第三段进水间阀门。进行第三段冲洗时,全开第三段冲洗浓水排水管路的阀门,关闭第一段,第三段的进水冲洗阀门,关闭第二段浓水和第三段进水间阀门。
2、化学清洗***线上***
化学清洗是当反渗透系统执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反渗透膜的污染情况选择适合的化学清洗药剂通过化学清洗装置对整个系统进行线上清洗,恢复膜元件的效能。
化学清洗一般是在系统执行一段时间***至少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对于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时,通常需要多种药剂结合清洗才能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
3、离线清洗
离线清洗是指从大系统中取出一支膜元件,用特定的清洗装置进行化学清洗。离线清洗主要有三个优点:
对系统中出现问题的膜元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
对大系统进行清洗前,检验单支膜元件的清洗效果试验;
用于小系统清洗,单支膜的清洗方式可以增加清洗的效果。
反渗装置的清洗注意事项
***1***回圈:采用低流量方式置换膜元件中的水,为防止污染需排放一部分清洗液后再进行回圈。
***2***清洗用水:清洗用水是用于溶解化学药剂,因此最好使用反渗透的产品水。如果没有反渗透的产水,所使用的水必须没有硬度、游离氯和铁。
***3***当使用任何化学清洗药剂 ,必须遵循获得认可的安全操作规程。关于化学品安全性、使用方法和排放处置方面的细节请咨询该化学品制造商。
***4***所有的化学清洗液,应确保在进入元件回圈之前,能得到很好的混合及溶解。
***5***在清洗化学药品与膜元件回圈之后,应采用高品质的不含余氯等氧化剂的水对膜元件进行冲洗***最低温度>20℃***,推荐用膜系统的产水,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用经脱氯的饮用水和经预处理的给水。在恢复到正常操作压力和流量前,必须注意要用低流量、低压力的水冲洗降大量的清洗液。此外,在清洗过程中清洗液也会进入产水侧,因此,产水必须排放10分钟以上,直至系统正常启动执行并产水合格为止。
***6***在清洗液回圈期间,pH在2~10时温度不应超过40℃,pH1~11时温度不应超过35℃,pH1~12时温度不应超过30℃。
***7***对于直径大于6英寸的元件,清洗液流动方向与正常执行方向必须相同,以防止膜元件产生“望远镜”现象,因为压力容器内的止推环仅安装在压力容器的浓水端。在小型元件的系统清洗时也建议注意这一点。
『叁』 反渗透膜怎样清洗
步骤如下:
1、如果一周不用的话应该封膜:不用拿出来,一般超过一个礼拜不用的话,用1~2%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充满装膜的容器。膜在膜壳里面用水浸泡,容易滋生细菌。而且每隔1~2个星期在浓水及产水取样口取样测PH值,如有0.5的变动,说明NaHSO3变化,有细菌产生,需放掉所有溶液,重新封膜。
2、短期停运,一般低压冲洗就可以,保证压力容器内水保持新鲜,一般每天冲洗半个小时就可以。长期停运,一般需要加亚硫酸氢钠进行保护,保护之前需要做一个系统清洗。
3、进水参数一定时,透过液的电导明显增加,增加10%,建议清洗
4、进水温度一定时,高压泵出口压力增加8~10%以上才能保证膜通量不变,建议清洗。
5、进水的流量和温度一定时,RO装置的进出口压差增加20~30%,建议清洗。
6、在恶劣进水条件下运行2~3个月,在正常进水条件下运行5~6个月,需进行清洗(视用水量和客户水质而从实际中找出合理的时间)。
(3)反渗透化学清洗到什么时候合格扩展阅读
反渗透膜影响因素
1、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得驱动反渗透的净压力升高,使得产水量加大,同时盐透过量几乎不变,增加的产水量稀释了透过膜的盐分,降低了透盐率,提高脱盐率。当进水压力超过一定值时,由于过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浓差极化,又会导致盐透过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产水量,使得脱盐率不再增加。
2、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对通量也线性的增加,进水水温每升高1℃,产水量就增加2.5%-3.0%;(以25℃为标准)
3、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PH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PH值在7.5-8.5之间,脱盐率达到最高。
4、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进水含盐量越高,浓度差也越大,透盐率上升,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
『肆』 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装置的清洗方法
反渗透技术因其高效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处理领域。然而,反渗透净水设备的清洗问题常令技术实力较弱的用户头疼,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预防严重问题的关键。
首先,对反渗透装置实施低压冲洗是常见且有效的清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大流量、低压力、低pH值的冲洗,可以有效剥离膜表面的污染物,保持膜的性能。特别是在反渗透装置进水SDI(悬浮固体指数)突然升高至5.5以上时,应立即进行低压冲洗,以确保水质合格后再重新启动装置。
在设备停运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也至关重要。短期保存适用于停运时间不超过15天的系统,通过每1至3天进行一次低压冲洗,可以有效防止膜性能的下降。特别是在水温高于20℃时,应每2至3天冲洗一次,以防止水质变质和细菌大量繁殖。
对于长期停用的系统(停运时间超过15天),应采用保护液(如杀菌剂)充入反渗透装置进行保护。常见的保护液配方包括甲醛、异噻唑啉酮和亚硫酸氢钠等,这些物质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膜表面的污染。
化学清洗是恢复反渗透膜性能的另一种方法。当反渗透膜受到无机物垢、胶体、微生物、金属氧化物等物质的污染时,它们会沉积在膜表面,导致装置出力和脱盐率下降,压差升高。为了恢复反渗透膜的透水和除盐性能,定期进行化学清洗是必要的。通常情况下,每3至12个月清洗一次是合理的选择。若不得不每月清洗一次,则应考虑优化预处理系统或调整运行参数。每1至3个月清洗一次时,应评估是否需要提高设备运行水平或改进预处理系统。
『伍』 反渗透膜清洗
反渗透膜的清洁与维护是确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步骤。在进行反渗透膜清洗前,首先需要对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最合适的清洗剂和方法。记录每次清洗的详细信息,对于积累清洗经验、优化操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无机污染物,推荐使用柠檬酸清洗液;针对硫酸钙及有机物,则建议采用三聚磷酸钠和EDTA四钠盐清洗液;而对于严重的有机物污染,三聚磷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清洗液是更好的选择。所有清洗液可在温度不超过40℃的情况下使用,清洗时间建议为60分钟。
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通常包括水冲洗和化学清洗两个步骤。在开始清洗前,先用无游离氯的反渗透产品水冲洗几分钟,然后配制适当的清洗液。清洗液应在压力容器中循环,确保污染物被有效去除。
清洗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用泵将清洗液打入压力容器并排放几分钟;其次,在清洗箱中配制清洗液;然后,将清洗液在压力容器中循环1小时;接着,排净清洗箱并进行冲洗;再用泵将干净的产品水冲洗压力容器;最后,在冲洗反渗透系统后,打开产品水排放阀,直到排出的水清洁无泡沫或无清洗剂残留。
在完成所有清洗步骤后,系统应运行一段时间,以确保清洗效果。通常,这需要15到30分钟的时间。
正确执行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并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