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渭南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是国企吗

渭南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是国企吗

发布时间:2025-05-08 08:13:46

Ⅰ 内蒙古阿拉善盟乌斯太工业园区有什么企业

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 是最大的企业 然后有泰西煤 庆华集团 达康集团 还有陈宏利 紫光等等

Ⅱ 黄河水污染的现状

水污染概述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Ⅲ 陕西的污水处理厂有哪些

宝鸡市十里铺污水处理厂

宝鸡市区沿渭河川道带状分布,渭河是宝鸡市的主要纳污水体,近年来渭河水质严重污染,两岸地下水资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在渭河下游十里铺建设一座日处理污水 12万m3的污水处理厂,将解决福临堡、八里桥、市中心、上马营、十里铺等五个片区的污水处理问题。新建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面积19.5km2,占市区总面积50%,服务区域现况人口约35万人,占市区总人口60%。
宝鸡市十里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计委陕计投资(2001)275号文批复立项,项目《初步设计》经陕计项目(2001)907号文批复。项目由宝鸡市城建局主管,宝鸡市十里铺污水处理厂筹建处负责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概算总投资1.43亿元。资金来源为国债、贷款和自筹。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2万m 3,其中,一期(本期)日处理污水9万m3 。二期扩建到每日12万m3,工程占地89.9亩。工程采用先进的改良型SBR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其中每日有1万m 3再深度处理,达到回用水标准。工程2002年9月开工,计划工期两年,预计2004年6月可提前竣工。
十里铺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顺利。至目前已完Ⅰ #、Ⅱ#、Ⅲ#(单池容积30000m 3)SBR生物池的土建施工;总进水井、进水渠道、提升泵房、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离间的土建工程;污泥处理区完成了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和污泥储运间主体工程;附属工程完成了总、分变配电室的土建工程。成套设备和主要材料已陆续到场验收和安装。管道、线缆安装工程也在同期进行。截止目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379万元。
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已完成主要工作。收集的城市污水已于2004年3月陆续进池,开始生物菌种和活性污泥的培养,道路、围墙、绿化、综合楼等后续工程的建设施工;成套设备的联合试运转;SBR处理工艺的调试和投运等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压缩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在2004年6月全面竣工,确保6月底三个系列生物池SBR污水处理工艺顺利运行,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公司地址:宝鸡市新建路西段13号
邮 编:721000
联系电话:0917-3230206

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1、污水处理厂概况:
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并投入正式运行。汉中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汉江沿线陕西段第一家建成投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它的建成缓解了汉江的水污染状况,切实保障了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的汉江水质。
该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城市污水10万吨,一期工程日处理城市污水5万吨/年。该项目是利用国债、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及丹麦政府设备贷款兴建的对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的一项重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采用DE氧化沟工艺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其出水、出泥各项指标均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稳定达标,具备了正式运行的条件。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可处理汉中市城区50%—60%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包括汉江制药厂、氮肥厂等十几家企业的生产废水和城东居民的全部生活污水。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其服务范围可覆盖汉中市的大部分城区,同时将开发中水回用工程,在减轻汉江水污染的同时又能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2.工艺流程及说明
(1)一期采用性污泥处理工艺,即吸附生物降解法。
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污水→ 厂外泵站→ 粗格栅→ 厂内提升泵房→ 细格栅¬→ 曝气池沉淀池→ 选择池 →氧化沟 →终沉池 → 接触池→汉江(见笔记)
污水进入工厂后先要通过粗格栅隔去大件的垃圾,像胶袋、树叶等等。垃圾出来后会由环卫部门处理。由于由管道进厂的水水位很低(厂区比水平线还高),为了工作方便,提升泵房就起了很大作用。这里采用的是6台3000立方米/小时的潜水提升泵,水泵扬程为17米,这样后面的工序就可在地面进行了。 细格栅是去小件的垃圾。
曝气沉砂池是用于去除污水中细小的无机颗粒(如泥砂,煤渣等)以及表层的油。
接下来的是除污的关键之处。分为两个部分,曝气池和沉淀池。先在曝气池的水中混入活性污泥(一种由微生物、细菌等组成的菌胶团),池底微孔不停冒出的氧气促进其新陈代谢,活性污泥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然后水进入沉淀池中,沉淀池用于去除悬浮物质,如SS,同时去除部分BOD5。在进行完活性污泥沉淀,分离之后,再回流进曝气池降解下一池的水。
此外曝气沉砂池有三个系统,供气系统,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微生物的量也不可超标,若过多就要排出)。两段工序结合在一起,出来的水已去除绝大部分的有机物,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入汉江了。
汉江本来靠着丰富的生物链就可以实现自净,只是由于生活污水的强烈污染,本来长的生物链变短,短的生物链变得几乎消失,这样水质才会每况愈下,而污水厂只是利用微生物加强其自净功能,去除生活污水带来的过量氮、磷有机物,改善其富营养化现象。(另外因为处理的不是工业污水,不需要特别进行金属污染处理。)
(2)二期正在规划中。
一期设计污水的进水水质:BOD5:150mg/l; SS:180mg/l; T-N:35mg/l; T-P:5mg/l。
出水质标准: BOD5≤25mg/l; SS≤25mg/l; NH3—N≤10mg/l; T-P≤3.5mg/l。
出水质标准: BOD5≤20mg/l; SS≤20mg/l; NH3-N≤10mg/l; CODcr : ≤60 mg/l, 磷酸盐: ≤0.5 mg/l。
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一期工程采用生物泥直接脱水的方式,脱水后的污泥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处理,同时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污泥处置近期为外运填埋,远期将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3.工艺存在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1)优点:
1) 把生物反应池、沉淀池、回流泵房设计一个整体方池,比分离圆形幅流池、分离式回流泵房等常规做法节约用地近40%。
2) 脱水后的干污泥,成功运用大容量高压螺杆泵,远距离管道输送至珠江边直接装船。使得污泥运输得到很好的坏境条件,比项属国内首创,国外也属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
3) 污水的沉淀出水采用不锈钢潜水穿孔管,效果好,国内领先。
4) 把生物过滤除臭用于去除沉沙池产生的臭气。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尚属领先。
(2)存在问题:
1) 本工程原按1998年以前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自1998年1月1日以后实行的新标准,对除磷要求有所提高。今后可对一期工艺的的生物反应池略作改造调整,提高除磷效果,使得一期出水与日后建成的二期出水相当。
铜川市污水处理厂

铜川市污水处理厂是企业单位,实行事业化管理机制,主要职能是收集、处理铜川市老市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厂现有职工62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4人,高、中级职称6人,人员素质较高。厂内现设置办公室、生产技术科、计财科等科室,党、政、工、团组织健全。
工程项目总投资6892万元,属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003年12月建成,厂区共有6座SBR池和其他污水处理设施,拥有全长3公里的自用供电专线,厂外铺设污水收集主、支干管网17KM,设置倒虹吸10处,加压提升泵站2座,完成污水接入口110个,采用国内较先进的SBR生化处理工艺处理污水,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为3.5万吨/日,服务区域为铜川市王益区和印台区。
工程于2005年6月9日启动试运行,8月2日实现正式运行,经有关部门监测,出厂水COD、BOD5、SS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水标准。12月6日,铜川市污水处理工程顺利通过了省级竣工验收,正式宣告了铜川市污水零处理历史的终结。目前,日处理污水量1.7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工艺稳定。铜川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式运行在治理铜川城市污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护铜川水资源,改善铜川境内漆水河水体污染,保护下游渭河水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铜川市污水处理厂于2000年10月开工建设,2003年12月竣工,设计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日,处理级别为Ⅱ级,采用SBR处理工艺,出水去向为该市渭河的二级支流漆水河,2005年6月9日正式运行。该厂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正常,主要污染物进水浓度:COD:471.8mg/L;BOD:208.2mg/L;总氮:51.5mg/L;总磷:4.1mg/L,主要污染物的出水浓度COD:70.8mg/L; BOD:13.7mg/L;总氮:26.04mg/L;总磷:0.84mg/L,达到排放标准。污泥通过浓缩池干化后,压缩成型送垃圾场填埋。

渭南市污水处理厂

渭南市市区污水处理厂位于渭南市张庄东,占地10037亩,近期设计规模6万吨/日,远期10万吨/日。出水执行《GB8978—1996》中一级标隹。
工程开始筹建于1999年,一期工程竣工干2004年,是渭南市建设的第一座污水处理厂。 期工程总投资约115亿人民币,其中利用丹麦政府贷款469万美元。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SBR工艺),处理后的污水部分作为回用水厂水源,其余部分排入尤河•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污泥浓缩脱水体机直接脱水工艺,处理后的污泥用于绿化用肥或卫生填埋。
渭南市市区污水处理厂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处理工艺,因此具有流程短、占地省、节能、污水处理水质标;隹高的特点。目前,该工程的后续工程,日处理量4万吨规模的凰用水厂工程正在建没中。

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

西安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采用具有脱氮除磷的DE型氧化沟系统(前加厌氧池),一期工程处理能力为15万立方米/天,对各阶段处理效果实测结果表明,DE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效果显著。COD、TN、TP的总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7.5%-91.6%,63.6%-66.9%,85.0%-93.4%,出水TN为9.0-10.1mg/l,TP为0.42-0.45mg/l,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二级出水排放标准。

邮编:710086
区号:029
法人:曹宇 电话:84297981
地址:西尧头
主要产品:污水处理

西安市污水处理厂
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建成后,每天可提供6×104m3 /d 回用水,用于西郊地区工业用水及市政杂用水,为缺水的西安市开辟了第二水源。另外6×104m3 /d二级处理程度比现状也有提高,依据本工程设计进出水水质,该项目改建成后,每年将减少向皂河排放污染物BOD5=9782吨,SS=14563.5吨,COD =18060.2吨。 由于减少进入皂河的污染物质,因此皂河水环境状况将会大为改观。
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是西安市最早的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它始建于1956年,1958年投产,日处理能力4×104 m32/d;1963年进行第一次扩建,日处理能力提高到6×104 m32/d,污水为一级机械处理,污泥进行中温消化,自然干化脱水;1976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处理能力达到12×104 m32/d, 污水为二级生物处理,污泥经中温消化后进行机械脱水。
该厂虽经过两次扩建,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许多设备为非污水处理工程专用设备,经过多年的运行,设备性能下降,能耗高,处理效率降低,工艺落后,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转,处理水质难以保证。为此,该厂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和适当的扩建,更新设备,以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提高处理能力,节能降耗,保证水质,并实现部分污水回用。
该工程总投资约1.1亿元(含396万美元丹麦政府贷款),主要设备和技术从丹麦krüger公司引进,目前改造工程正在实施,土建工程预计今年5月底完成,机械、电气设备正在安装,计划2001年底通水试车。
工艺简介
西安市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西安市西郊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占总处理量的70%,生活污水占30%。目前该厂处理能力为12×104m3/d二级生物处理,改扩建完成后将达到16×104m3/d,其中4×104m3/d一级处理后经地下暗涵排入皂河,6×104m3/d经中负荷生物处理后排放,另外6×104m3/d经A 2/o+絮凝过滤工艺处理后回用,作为市政杂用水和工业冷却水。
进水水质为: COD=450mg/l TN=40mg/l
BOD5=220mg/l TP=8.5mg/l
SS=300mg/l NH3-N=26mg/l
PH=6.5~8.5 水温T=13-25℃
这次改造主要是对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进行改造,提高处理效率及水质,A2/O曝气池是在原有普通推流式曝气池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其剩余活性污泥浓缩后直接进行机械脱水。中负荷系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其污泥采用污泥浓缩加中温消化后直接进行机械脱水,脱水污泥含固率为20%左右。
改造后,预计出水水质可达到如下指标:
中负荷系统: COD≤100mg/l
BOD5≤30mg/l
SS≤30mg/l
PH=6.5~8.5
A2/O系统砂滤出水: COD≤50mg/l TN≤15mg/l
BOD5≤10mg/l TP≤1mg/l
SS≤5mg/l NH3-N≤5mg/l
PH=6.5~8.5
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建成后,每天可提供6×104m3 /d 回用水,用于西郊地区工业用水及市政杂用水,为缺水的西安市开辟了第二水源。另外6×104m3 /d二级处理程度比现状也有提高,依据本工程设计进出水水质,该项目改建成后,每年将减少向皂河排放污染物BOD5=9782吨,SS=14563.5吨,COD =18060.2吨。 由于减少进入皂河的污染物质,因此皂河水环境状况将会大为改观。

延安市污水处理厂

延安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延安市桥沟镇,厂区占地面积115亩,于2001年12月21日在延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主营污水处理、污水肥料加工,
延安市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18888万元,包括污水处理厂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系统两大部分,全部由污水处理厂管辖。工程于2003年3月完工进水调试,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要求,污水处理厂配套四条日处理1.25万立方米的奥佰尔氧化沟(Orbar Ditch)。其中两条已完成配套生产设备,形成了日处理2.5万立方米的能力。另外两条氧化沟厂内土建工程已完工。目前,从污水收集量和经济效益出发,投入了一条氧化沟试运行。据统计,2004年1----7月共处理污水285.84万立方米,日均处理量为1.36万立方米,已达到并超过设计水平。预测近期处理量2.5万立方米/日,远期处理量5万立方米/日。

地 址:桥儿沟东十里铺
邮 编:716000
电 话:228
注册日期:10/16/1998
行政区号:612601
职工人数:62
法 人:徐亚平
经营范围:负责城区污水处理、排放等工作。

Ⅳ 黄河的资料

第一个资料:http://www.xxjx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 (图文黄河资料)

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
…………
………………

Ⅳ 陕西渭南1吨水是多少钱

自来水,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0.90元+污水处理费每立方米0.16元=1.06元

【法规名称】陕西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渭南市自来水销售价格和收取污水处理费的通知
【颁布机构】陕西省物价局
【发文号】陕价管调发(2001)17号
【颁布时间】 2001.03.26
【实施时间】 2001.03.26
【效力属性】有效
【效力说明】

【正文】

陕西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渭南市自来水销售价格和收取污水处理费的通知

陕价管调发(2001)17号
二00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渭南市物价局:
你局《关于调整渭南城区自来水价格的请示》(渭价字[2001]002号)及《关于征收污水处理
费标准的报告》(渭价字[2001]013号)收悉。为了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供应,维持企业的正
常生产,减轻水体和城市水源污染,经研究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自2001年4月1日起,适
当调整渭南市城区自来水的销售价格及开征污水处理费。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由0.70元调整到0.90元;工业用水每立方米由0.95元调整到
1.00元;行政事业用水每立方米由0.75提高到1.10元;经营服务业用水每立方米由1.10元
提高到1.50元;新增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每立方米3.20元。
二、开征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或委托自来水公司收取,收取标准
为按用户实际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0.16元。征收范围为渭南市城区所辖范围内的自来水用户
(菜农和农民暂不征收)以及使用自备井的企业事业单位。
三、开征污水处理费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同时取消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和排污费,原价
外收取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供水建设附加费、水资源费仍按有关规定执行,自来水用户最终
负担价格见附表。除此之外不能向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四、对特种行业用水与其它用水混合用户,应尽快分表计量。对尚未分表的用户可由自来
水公司和用户共同核定分类用水量,按各类用水所占比例计收水费。
这次价格调整,幅度大、涉及面广,请你们精心组织,并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确保
价格调整顺利出台。要督促供水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要在全社会大力提
倡节约用水的社会公德。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应及时反映。
附表:渭南市城区自来水价格构成表
附表:
渭南市城区自来水价格构成表
单位:元/立方米
销售价格附加附加费处理费负担价格
注:1、特种行业指机动车辆冲洗、婚纱摄影、美容美发业;桑拿、冲浪、浴足;酒吧、茶
秀、咖啡厅、歌舞厅、卡拉OK、室内游泳、水上游乐等休闲娱乐业。
2、公用事业附加按现行标准定额征收。

Ⅵ __ ,__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__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不仅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而且也养育着祖国8.7%的人口(据2000年资料统计)。然而,目前黄河的生态危机正在日益加剧,并面临着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面积增大,水污染严重,断流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给流域人民乃至整个国家都发出了严重的警示。

黄河源区“亮黄牌”

青海省作为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三江源区的重要发源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备受世人关注。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致使我国三大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仍在持续恶化,并已亮起了“黄牌”。

保护和建设好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不仅对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改善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黄河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正在加重,生态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平均新增21万公顷,侵蚀程度日趋严重。目前,黄河源区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750万公顷,占整个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17.5%。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超过数千万吨。

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目前全省荒漠化扩展速率为2.2%,高于全国1.32%的平均速度。全省沙漠化面积已达1252万公顷,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98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黄河源头。并且仍以每年13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草地植被退化严重,全省约有90%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退化,总面积达833万多公顷,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两倍多。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造成世界上海拔最高、江河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地区之一的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湿地萎缩、灾害频繁,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中华水塔”本是对黄河源的一种美称,也是对青海省生态功能的形象描述,但是,目前这个大水塔却面临着枯竭的危险。近几年来黄河上游来水量较多年平均减少40%以上,湿地面积平均每年递减近59平方公里,青海湖水位如果以现在每年12.4厘米的速度下降,不出百年这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将不复存在。

为了有效地制止生态不断恶化的趋势,近年来,青海省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和流域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把生态治理、建设,重建秀美山川作为黄河源区今后工作发展的主导方向,结合本省实际先后重点开展了以黄河源区生态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止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针对性措施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并确立了八个生态建设主攻方向各不相同的重点治理区,全面进入了实施阶段。

希望黄河源区生态“亮黄牌”的这种警示,能让国人不仅关注身边眼前的生态安全问题,更能高度关注黄河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问题。让黄河焕发青春,让黄河源区重新找回原始的美丽,并恢复它曾孕育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力量。

河西走廊“沙尘源”

近年来,每到春天,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黄沙自甘肃河西走廊腾空而起,从西北到东南,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这个历史上曾以“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的“西部金腰带”,如今,正在风沙的危胁下渐渐褪色,处处可见废弃的村庄,撂荒的耕地,成片成片枯死的林木。成了沙逼人走,生态失衡的“难民区”。生态专家在考察河西走廊后认为,这里不仅是我国风沙东移南下的大通道,而且还是我国北方主要沙尘天气的策源地之一。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接吐哈盆地,南依祁连山,北偎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几十至上百公里。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50%。数千年来,河西走廊因它厚重的历史而闻名于世:不仅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中原王朝与民族政权相互争夺的重要战场;而且也是各民族往来、迁徙、交流、斗争、融合的见证。

然而,今天的河西走廊却因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成了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成了“沙尘暴”的罪魁祸首。北部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正在加快向南侵移的步伐;南北祁连山水源涵养带也因干旱加剧了雪线升高;中部绿洲地带则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越来越少,耕地大片大片的沙化,呈现出沙进人退的态势。据统计,目前河西地区沙漠化面积正在以每年1.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沙漠化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78.9万亩。8.7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中,80%严重退化。昔日民勤、金塔、武威等走廊上的“明珠”,如今成了有风就起尘的主要策源地。据从卫星拍摄的沙尘暴路线图看,近十年西北发生的沙尘暴几乎都沿河西走廊向华北及长江中下游逼近。

生态专家认为,河西走廊荒漠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干旱、缺水、多风等自然原因形成的;其次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加剧了生态的破坏。千里河西走廊过去一直是甘肃移民安置开发的主要区域,近20年中就已安置了甘肃中南部贫困地区的移民13万。人口的增加致使乱垦、乱牧和超载过牧现象屡禁不止。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河西走廊的草场地带,一般都超载30%-50%,严重的地区甚至达到100%。

好在近年来,河西走廊的生态危机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流域机构和甘肃省的高度重视。先后投巨资开展了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强化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和确定土地人口承载量,实现走廊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为此,2001年上半年,甘肃省政府还做出决定,河西走廊地区将禁止再新开荒地。目前,以恢复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大规模节水灌溉工程、风沙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在河西走廊全面铺开。我们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河西走廊能够再现历史的雄风。

宁蒙河套“水告急”

黄河流域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据统计,黄河拥有水资源只有580亿立方米。而且,黄河水因泥沙太多,每年16亿吨泥沙至少需200多亿立方米的水来冲刷,这样黄河实际拥有的可利用水量每年只有300多亿立方米。同时还要供沿河9个省区及河北、天津两省市使用,本来已经供不应求,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水资源,使得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越来越加严重。

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内蒙河套在其中。宁蒙河套灌区千百年来自流排灌,取水便利,生活耕作在这里的农民从未因农田缺水而犯愁。然而,随着上游河段生态的日益恶化,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河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日益显现。特别是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天上降水十分稀少,地表水严重不足,地下水更是缺乏,黄河过境水是全区最主要的可用水源。加之近年来,河套灌区冬灌引黄水量被压减至近十年来的最少量,农业灌溉用水严重短缺。而且黄河上中游持续干旱,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枯水形势,造成宁蒙两大引黄灌区严重的“水荒告急”,已给灌区的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经专家多次调研考察,河套灌区近年来“水荒告急”原因有四:

一是黄河上游生态退化加剧,导致了灌区“水荒告急”。由于自然温室效应、黄河上游生态的严重恶化和人为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导致了灌区内干旱少雨,天然来水持续减少,生产生活用水“告急”。据有关水文气象部门测定,近年来黄河上游主流和支流来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最多达到50%,致使三四月份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无水可蓄,给四五月份宁蒙灌区春灌大量用水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二是宁蒙河套超计划用水,加剧了灌区“水荒告急”。由于黄河上游多年连续的资源性缺水,加之宁蒙灌区经常超计划使用黄河水,致使了“水荒”愈演愈烈。根据气象水文资料显示,宁蒙两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是全国地表水资源最缺乏的省区。加之黄河又是宁夏全区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客水资源,自黄委对黄河干流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的实践证明,目前,黄河的开发利用现状已不允许宁蒙两区新增黄河干流用水指标。

三是灌区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凸现。根据调查,由于灌区改造和渠系配套跟不上,导致宁蒙灌区用水比例严重失衡,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例高达90%~96%。而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左右,有一半多的水在输水过程中白白浪费掉。灌区亩均毛用水量高达1000多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农业用水结构不合理,灌溉浪费严重,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加之旱情减少了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有效需求,水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用水效率不高等等,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势,成为宁蒙灌区“水荒告急”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是开发建设项目的兴起,增加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随着宁蒙河套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该区主要靠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吸引资金,大规模开发建设能源项目。但能源项目大部分都是高耗水的项目,例如采用湿冷方式冷却的火电厂,一台30万千瓦机组每年需水约450万立方米。按内蒙古近期拟建设的大型工业项目测算,年用水量将增加2.2亿立方米,宁夏东部能源重化工基地规划至2010年需增工业用水1.9亿立方米,其中电厂新增用水0.9亿立方米。由此可见,高耗水的能源开发建设项目,也进一步增加宁蒙河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唯一的出路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近年来,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及宁蒙两省区水利主管部门,根据水利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按照水权理论对水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基本要求,通过“投资节水、转让水权”的改革试点,较好地破解了宁蒙河套地区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水荒告急”难题,为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目前,“水权转让”改革工作正在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之中。

黄土高原“沙为患”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如果堆成宽、高各1米的土堆,可以绕地球27圈多。这些泥沙80%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覆盖区。由于该区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加之长期以来乱垦滥伐等人为的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9%,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特点就在于: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广,全区普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二是流失程度严重,有大小沟道27万多条。三是流失量大(黄河水的含沙量为多年平均35公斤每立方米,居世界之首)。四是水土流失类型复杂,治理难度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该区多年平均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约有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厘米。目前,黄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米,其中河南开封市黄河河床则高出市区13米,形成著名的“地上悬河”,直接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安全。

——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该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8。年降雨量只有200—700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300--1800毫米。同时,为了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每年需200-300亿立方米的水用于冲沙入海,降低河床,使有限的水资源更趋紧张。

——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减少了耕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开荒种地,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的592个贫困县、8000万人贫困人口中,该地区就占有126个贫困县、2300万贫困人口。经过多年的扶贫,目前仍有1000万人口尚未脱贫。

——恶化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植被,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据甘肃省18个县连续44年的资料,旱年或大旱年17年,占38.6%,其他灾害年份19年,占43.2%。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范围的地表裸露,形成沙漠,一遇大风,沙尘四起,形成沙尘暴。历史上,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形成沙漠,造成陕西北部的榆林城三次被迫搬迁。黄河壶口区上游不远的地方,几十年前还是一个很大很繁荣的码头。现在,河道因为水量太少,泥沙太多,早已经不能行船,码头往日的繁荣只残留在上辈人的记忆之中。再加上近几年两岸的降水太少,附近的村民甚至颗粒无收,生活越来越困难,没有办法,周围的村民只有搬走,去找有水的地方开荒地,图生存。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都作过重要的指示和批示。中央还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致富、减少入黄泥沙的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水利部批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并列入中国水利工作三大“亮点工程”之一进行全面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由黄委党组又提出了构筑黄河粗泥沙“三道防线”的战略部署,并把以淤地坝坝系建设为突破口的黄土高原粗沙区治理,作为构筑减少入黄粗泥沙的第一道防线,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得到了流域各省(区)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这一行动,必将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河出龙门“水污染”

由于黄河生态的日益恶化,水资源的不断减少,致使沿黄两岸的许多条重点支流因缺水稀释工业废水而造成严重污染。黄河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为宁夏至内蒙古河段和陕西潼关至河南三门峡河段,主要原因是一些污染企业超标排放。为此,黄委曾调整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拦洪蓄水,在国内大江大河中首次将洪水资源化,为黄河下游防断流和治污染提供80亿多立方米的宝贵水源。但由于劣五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致使每年冬春,小浪底的一库“净水”时有变质现象,并曾两次使引黄济津被迫停止。

特别是位于晋陕豫交界处的黄河小北干流地区,由于近年来污染严重,致使流域内40%—70%的水体已降至国家标准的最差级。污染源主要是黄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黄河干流汾河临汾段,173.5公里长的河段沿岸就有956家企业,其中包括77家造纸厂、402家焦化洗煤厂、243家选矿厂……它们每年向汾河排放工业废水6100万吨。此外,沿岸的城市每年还要排入3000万吨生活污水。两岸的人们有10多年没有听到汾河水的哗啦声。被山西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汾河不仅献出了乳汁,还要替儿孙藏污纳垢。由于负担日重,它已经无力再哺育它的儿女,一部分河段甚至已经丧失农用灌溉的功能。

渭河作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流经甘肃和陕西的23个县(市),在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近年来,陕西渭南市的11家造纸厂每年向渭河排放污水53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和其他工业废水都直接排入渭河,使渭河一到枯水期河床都是黑色的。沿河的城市除西安有一个日处理能力27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外,没有一个城市有生活污水处理厂。20世纪70年代,渭河下游水草丰美,许多农民以打鱼为业,可如今渭河中只剩下一种俗称“蛤鱼”的鱼,且有浓重煤油味,不能食用。这样的现状,怎能不让人们担忧。

另 据有关媒体报道,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每到冬春季节,三门峡水库的泄水都会变成“酱油色”,水面上还不时地泛起白色泡沫,气味十分难闻。

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不仅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而且也使黄河河道中近1/3的水生物绝迹。据黄河水资源保护研究所专家介绍,黄河许多支流在五六十年代水清鱼跃,目前却是全河皆污、臭气熏天,鱼虾绝迹。洛河的鲤鱼和伊河的鲂鱼自古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之誉,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个名贵鱼种因水污染而绝迹。由于黄河中游地区污染水的大量排泄,直接影响到了郑州等大中城市用水的安全。

好在近年来,国家环保部门、流域环保机构特别重视黄河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并督促有关水利主管部门限制引黄水量,商请有关部门加大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对产生污染、设施落后的造纸、制革、酿造、食品、制药企业一律停产停排;对重点污染企业及重点污染源限产;对用水大户限产或限量用水,压缩工农业用水,采取拦污、导污、截污措施,减少污水入黄河量;认真做好水源备用和防止重大供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为确保黄河“水质不污染”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

黄河下游“易断流”

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近20年以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据《黄河志》记载,自1972年黄河首次出现断流17天以来,1991—1995年间平均每年断流81天,断流河段长120公里;1996年断流128天,断流河段长620公里;1997年断流13次共226天,断流河段长683公里。特别是近年来黄河断流仍有加剧的趋势,黄河成为季节性内陆河的可能凸有显现。其下游断流的原因:

一是黄河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十分匮乏。黄河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雨量少,生态脆弱,平均年径流量仅相当于长江的1/20,位于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比长江、珠江、松花江都小。而且黄河径流量一年之内变化很大,枯水期黄河流域基本不下雨,支流缺水,干流水量也很小,自然容易发生断流。

二是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90年代初统计,沿黄各省引用的黄河水量已达到270亿立方米,占黄河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几乎快把黄河“掏空”一干,怎能不断流?

三是用水浪费,水资源利用率很低。由于水价低,人们缺乏节水意识,因此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现象。此外,黄河下游的引黄取水工程已达120余座,引水能力远远超过黄河可能的供水能力。为减少断流期间用不上水的影响而采取的“春旱冬蓄”,使非灌溉期的用水也紧张起来。这是断流时间提前,频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下游断流的地方,昔日黄河帆影已成无水之舟。1997年,历时200多天的断流,使得河床变成了牧场。在东明,干涸的河床上车来车往,凌空飞架的东明黄河大桥显得非常尴尬。断流使下游沿黄城市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东营、滨州、濮阳等城市对居民实行定时供水,家家户户蓄水备荒,摆满了坛坛罐罐。沿黄两岸禾苗枯焦,断流时间一长,便颗粒无收。许多在渡口世代靠撑船生活的人家没有活干,只好另谋生路。断流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年产30万吨尿素合成胺的“中原化肥厂”,因黄河断流影响,不得不停产。总之,因断流给沿黄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都非常严重。

黄河断流不仅给沿黄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失,而且也导致黄河河道萎缩,入海的泥沙锐减,造成海岸线蚀退,近海生物资源和生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使许多珍稀动植物逐渐濒于灭绝。

为此,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流域省(区)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已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加大黄河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力度,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为了黄河生态的安全,为了沿黄人民的富裕安康,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又明确提出了以1493科学理论框架为指导,全力建设“三条黄河”,认真践行治河新理念,当好黄河代言人的伟大构想。并通过实施黄河源区生态修复、风沙区生态建设、河套灌区取水制度改革、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及综合治理,逐步减少入黄“粗泥沙”,构筑第一道防线;积极开展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实现“淤粗沙排细沙”,构筑第二道防线;经常性进行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充分利用水库拦沙库容,实现“拦粗沙泄细沙”,构筑第三道防线的战略措施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黄河的生态将会改变,黄河的明天会更好。

Ⅶ 渭南污水管网工程

渭南污水管网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改善和提升渭南市的污水处理和排放能力,保护水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工程概述
渭南污水管网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污水处理项目,主要包括污水收集管网的铺设、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及配套设备的安装。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工程实施
1.污水收集管网铺设
污水收集管网是污水管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城市各区域的污水收集起来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在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多种因素,确保管网的铺设合理、安全、高效。
1.污水处理厂建设
污水处理厂是污水管网工程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对收集到的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和设备,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1.配套设备安装
除了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外,还需要安装一系列配套设备,如污水泵、阀门、监测设备等,以确保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和监控。
三、工程意义
渭南污水管网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
渭南污水管网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条规定: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二条规定: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Ⅷ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的风雨历程

2000年4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至此,这一特殊日子成为了首创股份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2001年经过缜密的研究,公司进行了战略调整,确定了以水务产业为公司的发展方向。2001年3月,成功收购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该项收购是当时中国水务市场上最大的一笔购并案。2001年10月,与全球最大的企业法国威立雅水务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2002年11月,与马鞍山市自来水公司共同组建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首创股份持有其60%股权。该公司的设立是首创股份实施战略转型后的第一个成功案例。2003年公司通过一系列重大的水务项目投资,塑造了“首创水务”品牌。2003年6月,与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合作成立了通用首创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其宝鸡供水项目签署相关投资协议。2003年7月,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北京京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企业2003年11月,与余姚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拟共同投资设立余姚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余姚首创公司成立以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了余姚市供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2月,与青岛排水管理处、青岛开投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青岛首创瑞海水务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公司分别在江苏徐州和安徽淮南举行了“徐州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和“淮南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暨挂牌仪式。2005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公用事业局作为产权出让,与首创股份签订了秦皇岛自来水总公司产权转让合同。至此,秦皇岛自来水总公司改制工作正式完成,即秦皇岛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11月,首创股份与法国通用水务、陕西省渭南市自来水公司合作成立了“渭南创通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及“渭南通创水务运营有限公司”。2006年4月,实现了控股北京京城水务公司51%的股权,并从此改变了原有的补贴收入模式,明确了市场化的污水处理价格。2006年4月,公司股东大会顺利通过了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此次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成功将更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2006年5月,与安徽省铜陵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共同设立的“铜陵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6月,由首创股份、首创香港、山东省临沂污水处理厂三方共同出资发起的“临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9月,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在北京召开。首创股份在世界级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水务企业的发展与实力。2006年10月,与河南省安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相关协议,成立了“安阳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4月,北京首创东坝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北京市东坝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是北京市规划建设的十四座污水处理厂之一,也是为绿色奥运服务的五个污水处理项目之一。2007年4月,与海南省海口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签订《海口市西海新区土地一级开发合作合同》。2007年6月,首创爱华(天津)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此次的成功挂牌为公司进一步提升水务投资项目开发能力,获得水务项目工程总包能力及运营托管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的动力。2007年7月,由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徐州首创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担的《城镇供水厂运行及成本优化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2007年12月,首创股份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正式签约,标志着首创股份战略投资模式的重大创新,业务拓展再上新台阶。2007年12月,首创股份与恩锑希(沈阳)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8年4月,首创股份参加 “2008城市水业战略论坛”, 首创股份在本次论坛上第五次当选“年度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之一。作为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出席了颁奖仪式,主持并参加了“市场创新思考”及“城市水业改革五年的产业见证”等总裁论坛的讨论;首创股份副总经理郭鹏也在论坛中做了“流域治污与新污水处理市场模式”的主题发言。2008年4月10日,湖南首创与娄底市政府签订第一污水处理厂TOT项目框架协议。娄底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总体设计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其中一期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本框架协议约定特许经营期为30年。湖南首创总经理杨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成功签约将进一步带动娄底市行政区域内各县市水务市场化发展进程,为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示范作用,也标志着湖南首创协助湖南省污水处理“三年覆盖行动计划”已由战略拓展阶段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2008年4月26日,首创股份与安庆市自来水公司签订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经营权转让协议。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规划处理能力为24万吨/日,该转让协议约定的污水处理规模为已建成的12万吨/日,特许经营期限为30年。2008年5月18日,应安徽省商务厅邀请,公司董事长刘晓光、总经理潘文堂率队参加了在安徽黄山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刘总、潘总作为大会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位列主席台前列,受到了参会的国家及安徽省领导的接见。2008年6月6日,首创股份与山西省太原市签约署《太原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约定:太原市政府授权太原市排水处与首创股份组建合资公司,承担太原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厂区设施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城南污水厂项目规模20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项目投资约4.2亿元。2008年7月15日,湖南首创公司与株洲市政府签署污水处理项目协议,湖南省周强省长、徐宪平副省长、株洲市市委书记等见证了签约仪式。2008年8月28日,海宁丁桥污水处理厂TOT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新大都饭店隆重举行。该项目是首创股份在浙江省的第二个签约项目,项目的成功签约,扩大了首创股份在浙江省的市场份额,并为公司今后进一步拓展浙江水务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8月28日,湖南首创公司与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就杨家溪污水处理厂BOT项目特许经营权转让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杨家溪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能力为4万吨/日,二期为9万吨/日,特许经营期30年,是湖南省政府“三年行动计划”中要求在2009年12月底前必须建成的项目。2008年9月12日,湖南首创投资有限公司与益阳市人民政府在益阳市华天大酒店举行了“益阳市团洲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签约仪式。益阳污水TOT项目是自今年2月28日湖南首创公司成立以来,继湖南省娄底、株洲、张家界项目后签约的第四个地级市的污水项目。2008年10月14日,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代表首创联合体,与深圳市水务局在深圳市水源大厦草签了《深圳市福永、燕川、公明污水厂BOT特许经营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及附件》,深圳宝安项目的成功中标,进一步加强了首创股份在水务行业的龙头地位,并为首创股份在水务领域的深入拓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12月20日,湖南首创投资公司与吉首市人民政府举行吉首市污水处理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的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为11150万元,包括乾州污水厂TOT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6万吨,其中一期3万吨,将于2009年1月1日起进入运营;吉首污水厂BOT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计划2010年建成运行。2009年1月5日被中国环境报评为“2008年全国环保品牌影响力企业”。2009年1月6日首创股份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产权交易所在京签订并购贷款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国首笔并购贷款正式启动。2009年2月10日,深圳市十座污水处理厂BOT特许经营项目在宝安福永污水处理厂现场举行签约暨开工仪式。仪式的圆满结束标志着首创股份中标的深圳市福永、燕川、公明三座污水处理厂BOT特许经营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2009年2月26日,湖南首创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株洲首创水务有限公司,与醴陵市人民政府签署污水处理BOT《特许经营协议》。2009年3月27日,清华大学和中国水网主办的“2008年度水业企业评选”颁奖仪式上,首创股份荣登“2008年度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首创爱华市政环境工程公司荣获“十大创新环境工程公司”的桂冠。2009年5月12日,应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邀请,首创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晓光在长沙与周强省长会面。双方回顾了湖南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紧张情况,对湖南首创公司参与的投资、建设、运营工作表示满意。2009年6月12日,首创股份在新大都饭店成功承办“世界银行协助中国城镇供水与污水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战略”研讨会议。2009年7月29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简称环境商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二届环境商会第一次理事会议。首创股份董事、总经理潘文堂全票当选为环境商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2009年9月10日,首创股份参加了由陕西省政府在太原举办的“2009山西省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会”。首创股份副总经理张恒杰与山西省建设厅副庭长闫晨曦分别代表首创股份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11月20日,首创股份与临沂市政府举行了临沂市第二污水厂BOT项目签约仪式。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与临沂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临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特许经营合同》。2010年1月26日,由北京首创股份以BOT方式投资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的签约仪式在在北京首创大厦隆重举行。该项目的签约是公司在中原地区市场拓展的重大进展,也是公司在开发区污水处理项目积极探索的有效成果。2010年1月27日,湖南首创投资公司与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邵阳市红旗渠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BOT)项目签约仪式。2010年是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新年伊始,首创继续积极推进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战略合作,继续扩大在湖南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2010年2月22日,首创股份2010年短期融资券正式发行。本次发行的短期融资券金额为8亿元,发行利率为3.03%,期限为365天,资金用途为日常流动资金周转,本次成功发行2010年短期融资券使公司的财务结构更加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金融市场形象,强化了公司的市场地位。2010年4月2日至3日,首创股份在北京友谊宾馆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环境系和中国水网主办的水务行业年度峰会“2010年城市水业战略论坛”。首创股份在本次论坛上第七次当选“年度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之一。首创集团副总经理、环境商会会长潘文堂先生代表环境商会主持论坛“供水改革及探索”单元,并参加了总裁论坛研讨环节。2010年10月19日,首创股份签约山西省临猗县城乡一体化供水特许经营项目。该项目的成功签约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并将积极带动公司与山西省其它城市水务项目的合作。2010年11月4日上午,首创股份正式签约恩施绿源城市污水处理项目。该项目由首创股份设立独资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恩施绿源污水项目是我公司在湖北省首个项目,具有示范效应,对于公司开拓湖北水务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0年10月18日,首创股份成功签约浙江绍兴嵊新污水处理项目。本项目签约后,首创股份在浙江省将拥有两座污水厂、共计2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该项目的签约进一步扩大了首创在浙江省污水市场的占有率,对公司实现区域产业布局具有积极意义。2010年11月1日-3日,首创股份作为主要赞助商,参加了在江苏无锡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技术设备博览会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10年年会。通过参加本次大会,进一步提升了首创股份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了与政府、同行及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受到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及业界的高度赞赏。2010年11月20日,由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大学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五届中国投资者关系年会暨2009年中国A股公司投资者关系评选”会议在南京紫金山庄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对沪深两市近两年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会上首创股份被评为“第五届中国投资者关系IR公司百强”。2011年1月28日,湖南首创投资有限公司在湖南省人民政府举行的“湖南省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表彰大会上,获得“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2011年3月24日-25日,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九届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再次荣获“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的殊荣,同时,首创集团副总经理潘文堂也当选为“水业改革十年企业界功勋人物”2011年6月10日,首创股份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参观了首创股份的展台。2011年8月18日下午,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王灏在中环假日酒店会见了集团董事长冯春勤、首创股份公司总经理俞昌建等领导及日本住友商社副社长守山隆博等人一行。双方就北京市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2011年8月25日,首创股份成功签约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供水特许经营项目。2011年9月19日-21日,首创股份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博览会”。首创股份俞昌建总经理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2011年9月27日,首创股份成功签约临沂沂南县第二污水处理厂BOT项目。2011年10月13日-15日,首创股份参加了由中国水利学会主办的“2011中国水博览会暨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展览会”。首创股份作为本次大会的协办单位,由副总经理郭鹏代表公司出席了博览会开幕仪式。2011年10月20日,在2011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评审会上,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城市供水水量损失控制研究》项目被授予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1年11月21日,首创股份成功签约淮南山南新区供排水合作项目。2011年12月5日,首创股份成功签约太原市城南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2011年12月30日,湖南首创公司与岳阳华容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华容垃圾无害化处理TOT特许经营协议。同日,湖南首创公司还与张家界市人民政府签署杨家溪污水处理厂二期BOT特许经营协议,与常德市人民政府签署皇木关污水处理项目BOT特许经营协议和截污干管、泵站BT协议。湖南首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南首创近期很明显地加快了投资拓展步伐,随着这批项目的签约和顺利实施,首创在湖南的项目已遍及湖南省14个市州中的8个市州,将有力地支撑湖南首创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首创在湖南省实施流域化和区域化管理的模式更加清晰。

阅读全文

与渭南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是国企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柴油滤芯哪里最好 浏览:266
瓶胆内的水垢长什么样 浏览:97
朔州移动空气净化器机器人怎么样 浏览:188
饮水机烧不开是什么原因 浏览:48
酚醛树脂非晶 浏览:955
污水沟流水量表示方法 浏览:662
广西桶装纯净水哪个好 浏览:960
怎样去除风水轮里的水垢 浏览:354
马桶上水管过滤芯如何拆下 浏览:220
饮水机里的气体是什么 浏览:49
污水废气处理价格多少 浏览:998
混凝土为什么不用纯水泥 浏览:796
污水处理便携式检测仪有哪些 浏览:508
电动车怎么换油门滤芯 浏览:79
反渗透净水器需要地漏吗 浏览:19
长虹d9怎么换滤芯 浏览:125
蒸氨废水ph是什么意思 浏览:951
反渗透膜就是ro膜 浏览:978
工业污水除臭有哪些 浏览:892
禹城市城西污水处理厂在哪里 浏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