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各位的东北话“我”怎么说
大部分地区都说“我”,发音也和普通话一致。
到了辽宁,有些地方说“咱”
辽东半岛一代就说“俺”
⑵ 我要去东北,用东北话怎么说
东北话的发音很正常,只是有一些方言罢了。正常说话跟普通话是一样的。
⑶ 常用的东北话教教我
以下这些都是东北人经常用的,很容易听到,以前去外地上学的时候,南方的同学总让我教他们东北话,可我一时也想不起来,方言都是无意中就蹦出那么一句,呵呵 我现在能想起来的全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以后慢慢再补充吧
注:我打拼音4声还得用WORD,太麻烦就在括号里写1 2 3 4
分别为我们汉语拼音中的4声,比如 喜欢你 xi(3)huan(1)ni(3)
因为有很多用汉字标不准的音, 想学标准东北音的话,就看我的注音学才行~ : )
名词
玩意儿:wan(2) yin er 指某件东西或某件事
勃棱盖儿:膝盖 be(2)leng(2)gan er
嘎拉哈:部分动物身上的一块腿骨 ga(3)la(3)ha(4)
卡巴拉:树状物连接处
哈拉巴:肩胛骨
嘎肌窝:腋窝 ga(3)ji(1) wo
卡布裆:裤裆 ka(3)bu(1)dang(1)
沙其马:一种民间食品
气凛子:身体在受伤时留下的红色痕迹 qi(4)lin(3) zi
老噶哒:老小 (家里孩子多,也就是指最小的那个,比如五个孩子,父母把老五就称为老ga(1)da
免恼:棉袄
动词
削或者Kei: 打 揍的意思
拾斗:收拾
唠嗑:聊天,说话 lao(4) ke
达嗖:吃,收拾 da(2)sou 这有点剩饭,你达嗖了,我吃不进去了
撒目:到处看 sa(2)mu 你撒目啥呢? 也没有美女
勒勒:唠叨 le(1) le 你别勒勒了,真让人个英~
掰车:辩论 (1) che 掰车那废嗑啥用? 也不是政治问题
卟愣bu(1)leng或扒愣ba(1) leng 晕了,真不知道得怎么解释了,你们自己去悟吧
百愣:摆弄 bu(1) leng 玩弄某种东西
搁击: 令人发笑的触摸(开玩笑的一种方式)例:他ge(2)ji我嘎肌窝,贼刺挠ci(4)nao(2),别整我了
细应或刺挠: 痒痒的意思
豁愣:搅和 huo(1)leng(1)
捣邓:挪来挪去 (2)deng(4) 也指在忙着做某件事. 例:我最近捣邓水果,挣了一点钱!
哈腰:弯腰 ha(2)腰
秃鲁: 差不多是断开,分开这个意思,不过也太贴切 ,举个例子吧: 这绳子没系紧,一拽就秃鲁了
有时也当象声词或动作,如: 他吃面条真快,两口秃鲁完了~
形容词
炸把:头一回,第一次~
挨着: nai(1) zhe
炸:淘气,主要用于形容孩子们玩的很疯; 也能当动词用, 如:让那两小孩别炸了,我屋子白收拾了
埋汰:脏 不干净
磕趁:丑 难看 也就是太爱国了 #86
勒得:衣冠不整 常用词: lede兵
稀罕:喜欢,合意 xie(1) han
得瑟,扎呼,装屁:没什么能耐,瞎喊,出风头
得劲:舒服 dei(3)jin er
真漆:清楚
拉忽:疏忽大意
急眼:暴怒 生气 ji(1) yan(3)
兀都:形容水不凉不热 wu(1) (1)
耷拉,搭拉:下垂 你别耷拉个脑袋,一脸挨揍样~
帅:英俊 也是从满语中过渡来的词
墨迹,罗索:话说得烦琐,慢吞吞 没完没了
个应:让人讨厌 烦人
哈拉:发霉变味
撒棱:利索,又好又快 sa(1) leng(1)
叮当:穷 穷的叮当响
个色:特殊,另类 ge(4) sai(3)
别扭:不顺心 难受
八咧:荒谬
嘎古:形容古怪 ga(3) gu
歌塄:垃圾。ge(1) neng
噶哈: 干什么
腻歪:形容吃的东西油性太大,不喜欢吃; 也比喻做某事,受够了,受不了了
⑷ 东北话!怎么说谢谢
谢谢袄(第一个谢重音袄长音) 赵本山卖拐里 范伟说的那句就是!!
⑸ 请问手语(哑语)怎么表示以下词语
具体的表达方式就是:把左用的食指的手肚放在你的嘴唇上面,(当然要闭上嘴)内,这就是“妈容妈”的意思了!爸爸:拇指贴在嘴唇上表爸爸
右手伸食指指向自己正胸,表示“我”
.左手伸拇指,其余四指握拳,成“好”的手势,置于胸前;右手伸掌,在左手拇指背上轻抚一下,表示“爱”
国际手语中有一个更为简单的手势:右手伸拇指、食指和小指,中指和无名指握起来,掌心向前,食指尖朝上,表示I love U。
⑹ “回来教教我东北话怎么说的 ”这句用东北话打字怎么打!急急回我啊
待会回来教我说东北话呗
⑺ 东北话怎么说,我是东北那嘎达的是不是这样说
我是东北那嘎达的是东北话,意思就是我是东北的。
东北的方言能火起来,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年来的小品,喜欢看小品的人应该都知道,基本上演小品的人基本上都是东北人,就比如说是赵本山,小沈阳,宋小宝等。而且随着现在小品成为了春晚必须要有的东西,就这样顺其自然的东北的方言也就火起来了。
东北官话有来自满语、俄语和日语的少量词汇。
历史上,东北地区的汉族主要来自河北北部(原热河省)移民北迁与部分山东闯关东的移民,以及其他地区的移民;并且受到东北当地的满语,蒙古语的影响;形成东北话,解放后进驻戍边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口音更接近普通话。
(7)我回东北用哑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东北话的独特问候:
东北人注意啦啊,咱这zei,疙(块)儿眼 瞅(看)要降温了,大家出门多注意啊,别 杨了二正(仰起头,不看脚下的样子,心不在焉的意思)的可哪(到处) 撒磨(瞎转), 卡(摔)一跤, 埋了八汰(脏了-吧唧)的。
工作上也别 老(总是) 突鲁反仗(乱七八糟), 半拉咔叽(一半一半……不完整的意思)的,有点敬业精神。虽说这年头挣点钱都不容易,但也别 老(总)买那便宜 娄搜(修饰词,无意义)的破玩意儿(破东西),对自己好点儿。
家里头家务活也多干点,别总整得屋里屋外 皮儿片儿(皮皮片片,什么都有,就是乱)的,墙上也 魂儿画魂儿(就是脏,墙上脏的一条一条的污垢……)的。工作一天回来看着 夺(多么的‘多’,谐音)闹听(闹心,烦心)啊!
性格外向的,稍微收敛点,别 老(总) 跟(和) 欠儿登(泛指做事张扬的人,可以做咋咋呼呼理解)似的, 二虎八叽(就是东北人说的‘虎了吧唧’,也就是‘傻了吧唧’的意思)。
性格内向的呢,多和人沟通,说话 别(不要) 老(总是) 吭吃瘪肚(形容人说话慢慢吞吞,不流利)的,做事要 七拉咯嚓(办事利落), 麻溜儿 利索儿(很快很顺,痛痛快快)的。
年纪轻的呢,不要 习里马哈(稀里糊涂), 得得搜搜(太张扬,也就是‘得瑟’),跟老人说话客气些,有点耐心,别总 鸡吃掰脸(爱给别人脸色看)、 个个棱棱(毛毛楞楞--太马虎的意思)的,多和人 唠嗑(聊天),别动不动就 支把起来(动手)(打起来)。
年纪大的呢,也不要 脚着(觉得)自己已经 老天扒地(老的不行了,太老了), 老么喀嚓眼(形容老年人眼睛朦胧,比较象形,呵呵)了,要保持年轻心态。
总之,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多上 街(gai读一声,就是大街的意思) 溜达溜达(转转),别老(总是)趴家。
马路牙子把波棱盖儿卡吐露皮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北话
⑻ 东北话怎么说
东北话扬了二正、四仰八叉、七尺咔嚓、犄角旮旯、破马张飞等,如下:
1、眼力价——形容一个人看人准不准,多指会不会来事儿。
2.、秀咪——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
3、突鲁反仗——特制做人、做事反复无常不利索。
4、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
5、铁子——也写作帖子,指情人。这是我的铁子,是说:这是我的情人。
6、思思哈哈——特指很冷,发抖。例:诶呀妈呀真冷,改外面冻的我丝丝哈哈的。
7、欠儿登——哪儿有事哪儿到。
(8)我回东北用哑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东北话顺口溜 感时
胡嘞净扯哩哏棱,
整景搅攉纯欠蹬。
好信较真突了扣,
估莫横是有可能。
这天呀真是贼拉拉的冷,
四下一瞅是冒烟咕咚,
不小心摔了个大仰八叉,
爬起来一看波凌儿盖通红。
上歌厅唱的嗓子是哑了吧唧,
下饭馆喝的眼睛是迷了嘛瞪,
就这样心里还是直个劲地闹挺,
⑼ 刚才在上课,不好回用东北话怎么说
东北话没有什么话都普及吧, 你这个用东北话也就是这么说 ,只不过说话语气东北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