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给水处理厂设计原则

给水处理厂设计原则

发布时间:2020-12-29 18:48:14

1. 给水厂的设计为什么要考虑风向

风向会导致污染物扩散,需要列入考虑范围
朝向和风向:氯气间、仓库应设在水 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泵房及建筑物应 布置成南北向。

2. 中小型城市给水厂设计

水厂的设计中选择水处理工艺是首要问题,合理的净水工艺是保证供水水质的关键,但水厂总平面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管线设计、建筑结构、变配电、以及水厂监控系统也非常重要,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发展的需要进行研究;同时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是重要环节,运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厂的两个效益。本文就水厂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总平面布置的注意事项

净水厂总平面布置的要求是功能分区合理,各构筑物布置紧凑、流程合理、管理方便,同时尽可能利用地形,并适当留有发展的余地。但有些设计中总图布置过于松散片面贪大,非生产性设施过多,有的水厂设计中设有游泳池、观赏鱼池、亭台楼阁,既不符合国情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增大了工程投资,还给水厂管理带来不便。在总平面具体布置时下面几点要引起设计者注意:
①加矾间应靠近反应沉淀池进口。
②加氯间一般宜靠近滤池与清水库。当需要对原水预加氯时,此时可能管线较长,对于水源水质较差、菌藻含量较高,预投氯量相对较大的宜把加氯间设在沉淀池前端;对水源距水厂较远而又需预加氯的可在取水泵房处增设加氯间就近加注。另外,也可利用下面办法解决:如系氯、水混合后加注的,可采取在加注点增设水射器;或改用氯气输送,距离可达100~200m。
③沉淀池和滤池尽量靠近。
④在厂区道路布置上,各生产构筑物之间如:沉淀池、过滤池、加矾加氯间等处,必须道路便捷,除地面交通外,池与池之间也应设置架空桥,以便巡回检查管理。
⑤加矾用料往往品种多样,不易整洁,最好避开厂主干道两侧,将加矾间设到较为隐蔽的地方。
⑥滤料堆场应尽量靠近滤池布置,并合理利用厂区空地砌筑堆砂池,以使厂区整洁,环境优美。

2 厂区标高的确定

厂区设计地面标高宜高出厂外地面0.3~0.5m,或更高一些,以免汛期淹水。但若填方量过大,一时难以办到,可先只填高道路。解决这一问题最可行的办法是利用生产排出污泥,经过长期填充之后,使厂区地坪逐渐升到设计标高。
供水泵房一般均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为了减小埋深,一般选在厂区地势最低处建造,虽然泵房的地下埋深浅了,建造费用省了,但从安全生产角度来看,却最为不利,每遇暴雨或构筑物溢水事故时,水就会涌向泵房,即使泵房外围有排水系统,仍旧有被淹的危险。所以,将泵房设到地势较高的场所比较好,或提高泵房周边地面标高。

3 厂自用水系统设计

厂自用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管网,并分别由两根出厂总管上接出,管径应根据水厂规模、自用水量计算确定,但不宜小于DN200。
沉淀池上、清水库边要专设清洗用水管,管径DN100~150;设DN50~65消火栓,沿池分布,其间距在30~60m,不宜过长。露天管线要有防冻措施。
双阀滤池,进水、排水两虹吸管的外露抽气管,寒冷地区冬季常冻结,影响滤池运行,可在管子的一端接一个水射器,不停抽吸防冻。

4 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收

近年来,新设计的水厂多将滤池反冲洗排水集中排入回收池,经回收泵送回源水管中再用。但必须使回收水含泥浓度保持基本稳定,做到均衡输送。若时清时浑,时大时小,时送时停,人工加矾无法掌握,即使自动投加,亦不好控制,最后索性废止不用,这已为经验所证实。基于上述原因,回收工艺必须:
①池中设搅拌设备(如潜水搅拌泵),使含泥浓度稳定。
②每小时回流水量,按全民总冲洗水量的1/24考虑。
③回收池容量不宜过大,可按可能出现的连续冲洗滤池格数和总排水量考虑,或按日总冲洗水量的1/5考虑,但不能小于单格滤池冲洗排水量。过大不但会造成污泥沉积,而且占用场地。
④回收系统不宜放在加矾间和沉淀池之间。该处是加矾人员经常往返的通道,一旦阻断,影响生产管理,故应结合排污设施,另行布置。
⑤回收池上应设盖板,池内不需分格,既便于管理,也减少造价;一旦发生故障,可以暂停运行,废水则可直接排入排污系统。
滤池反冲洗排水的回收可以节省水厂自用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但若水源距水厂很近,由于回收水泵小,泵效率较低,单位电耗相对较大,很可能大于取水单位电耗,或两者相当,同时回收系统还增加了设备的管理维护。若滤池使用气水冲洗,冲洗水量减少,也可能节水不明显,所以,回收与否应从整体上考虑。

5 构筑物和清洗

5.1 沉淀池的清洗、排泥
在大中型水厂,反应-沉淀池多采用隔板反应-平流式沉淀池,其排泥问题应引起重视。反应室内一般积泥甚少,排泥间除大清洗外,不经常启用。平流沉淀池内,花墙两侧积泥最多,有时堆达池深的1/3以上。墙前(过渡区)多无排泥设施,墙后面排泥机又无法吸到,应在此两处增设小型排泥设备,如潜污泵等,定时排泥。墙侧近处、池底设排泥槽或排泥斗,作为大清洗用。
沉淀池出口积泥虽然相对较少,但最易影响出水水质,而排泥机的吸泥口又无法吸到,建议沿池尾墙壁内侧浇筑一混凝土斜坡,坡度50~60°。出口端的积泥随时可顺坡滑卸1~2m外,这样就可被吸泥机吸走。
沿池的排空阀兼有大清洗时排泥沙功能,故阀的间距不宜超过30m,以缩短清扫的距离,缩短冲洗水枪水龙带的长度。
如用斗式排泥,凡连续运行的反应-沉淀池,泥斗坡度不要小于55°,以便用池内水头排污。对于水质较好,泥沙含量很少的水库水,山溪水等水源的反应-沉淀池,一般只在汛期水浑时运行。斗底坡度可以小到20~30°,作为停池清洗之用。
为保证斗式排泥不被堵塞,可在泥斗排泥管进口处接DN50的压力水管,或在排泥管出口排泥阀内侧(迎水面)接一DN50压力水管,一旦不通则以水冲开,很快就能排泥。
5.2 清水池清洗及配管
凡较深的地下水池(如矾液储池,清水池等)清洗时宜用潜水泵抽提排水,不能用地下排水管以重力排水。清水池的排空管应该取消。溢流管除高出厂区地面的可按具体情况考虑外,其余的都应取消。溢流管看似安全,其实弊端不少,它的存在正好给脏水脏气留下了进库的捷径。有的在管头出口蒙上纱网,甚至装上拍门,仍然阻止不了细菌、脏水、脏气的入侵。水厂运行中,下水道污水倒入清水池的事例,历历可数。如把溢流管省掉,有些人担心清水池顶盖在满灌时无法承受内压而损坏,其实这个顾虑是多余的。清水池溢水首先从人孔出流,人孔高出库顶仅0.8~1.0m,此时清水池顶面的水压不超过1m水头,顶板本身结构以及池顶尚有0.5~0.7m的复土,构不成危险。这已为众多的实例所印证。同时发生一两次溢水事故后,值班人员必然重视水池水位的控制,使类似事故不再发生,况且清水池一般均有水位自动监控报警仪表,就更不用担心了。

6 结束语

水厂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中除要求投资省、技术先进外还要充分考虑施工安装、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或考虑不周的地方,只要我们对每一个环节认真研究,并深入现场不断总结经验,就可避免失误,使设计更趋完美。

3. 城镇给水排水规划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有哪些

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在进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和法规及《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环境保护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防洪标准》等国家标准与设计规范,它是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指导方针。
2.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要服从城镇总体规划
城镇及工业区总体规划中的设计规模、设计年限、功能分区布局、城镇人口的发展、居住区的建筑层数和标准以及相应的水量、水质、水压资料等,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依据。
3.近远期规划与建设相结合
给水排水工程一般可按远期规划,而按近期规划进行设计和分期建设。
4.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
6.规划方案尽可能经济和高效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内容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地区)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给水水源规划、给水处理厂规划、给水管网规划、排水管道规划、污水处理厂规划和废水排放与利用规划等内容。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确定给水排水系统的服务范围和建设规模;
(2)确定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措施;
(3)确定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
(4)确定给水排水主要构筑物的位置;
(5)确定给水处理及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
(6)进行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和干管布置与定线;
(7)确定污水的处置方案及其环境影响评价;
(8)进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技术经济比较,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应以规划文本和说明书的形式进行表达。
一般近期按5~10年进行规划,远期按10~20年进行规划。

影响因素:
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条件等

4. 给排水设计中管线综合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是:
(1)电缆桥架与输送液体的管线应分开设置;
(2)先保证重力流管专线的布属置;
(3)考虑施工顺序,先施工的管线在里边,需保温的管线放在易施工的位置;
(4)先管径大的管线,后管径小的管线;
(5)分层布置,由上而下按蒸汽、热水、给水、排水管线顺序排列;
(6)兼作消防用水贮备时,还包括10分钟的室内消防流量;
水/业`导/航'网,解.答

5. 如何选择城市水源城市给水管网布置的主要原则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要求

城市水源选择原则

(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

(6)保证安全供水。


水厂厂址选择:

(1)水厂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2)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3)水厂周围应具有较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洗水的排出方便。

(4)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

(5)水厂选址要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留有余地。

(6)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水厂设在取水设施近旁;二是将水厂设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排水体制的优缺点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设污水厂,所以投资省;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比直排式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工厂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完全分流制,甚至要清浊分流,分质分流,有时需集中系统来分别排除不同种类的工业废水。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


排水管网规划要点

(1)排水管网布置应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雨污水自流排出。

(2)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与数量取决于污水处理厂和出水口的位置与数量。

(3)管线布置应简洁顺直尽量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的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

(4)管线布置考虑城市的远近期规划及分期建设的安排,与规划年限相一致。

(5)城市排水管网中,应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水系,并注重排水系统的景观和防灾功能,将城市排水与水资源利用,防洪涝灾害,生态与景观建设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协调。


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

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资节约,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平面布置管网,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需有充分发

展的余地。若近期用水管径远小于规划期末的管径,则具体实现时,可将一条大的给水管道分成两条不同管径的管道,近期现在道路一侧铺一条管道;另一侧的管道留待需要时铺设。

(2)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延向流伸,而供水流向取决于最大用户或水塔调

节构筑物的位置,即管网中干管输水到他们的距离要求最近。

(3)管网不知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宜布置成环状,即按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干管,

其间用连通管连接。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量。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m~800m,连通管间距为800m~1000m。

(4)干管一般按道路规划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管线在道路下

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设计要求。

(5)管线应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6)力求以最短的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7)干管应尽可能的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保证用户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于

管内的压力,一增加管道的安全。若城市地形高差较大时,可考虑分压给水或局部加压,不仅能节约能量,还可以避免地形较底处的管网承受较高的压力。

(8)输水管和管网延伸较长时,为保持管网末端所需水压,二级泵房的扬程将很高,使

泵房附近的干管压力过高,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可考虑在管网中间增设加压泵房,直接以管网抽水进行中途加压,这样使二级泵房的扬程只需满足加压泵房附近管网的服务水压。当二级泵房附近的管网用水量占很大比例时,所节约的抽水能量极为明显。加压泵房可设一处或多处。

(9)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设计(表4-1),如果昼夜用水量相差较大,高峰用水

时间较短,可考虑在适当的位置设调节水池和泵房,利用夜间用水量减少进行蓄水,日间供水,增加高峰用水时的供水量。从而缩小高峰用水时,水厂供水范围,降低出厂干管的高峰供水量。

(10)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和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严禁和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

供水系统直接接通。

(11)为保证消防栓处有足够的水压和水量,应想消防栓与干管相连接,消防栓的布置,

首先应考虑仓库,学校,公共建筑等集中用水用户。


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要求

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是重要环节,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的走向、布置、处理后污水的出路都密切相关。从管道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考虑,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与最优化分析,并通过有关专家的反复论证后再行确定。

遵循原则:

(1) 与工艺相适应;

(2) 少占农田和不占良田;

(3) 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并应设在主风向的下风向;

(4) 靠近处理水的受纳水体;

(5) 考虑防洪。设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6) 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需要,减少土方工程量。

(7) 应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有扩建的余地。


厂址选择原则

恰当地选择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对于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城市环境保护要求、污水污泥的利用和出路、污水管网系统的布局、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管理等都有重要影响。

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①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同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厂区规划,解决好污水处理与企业建设协调的问题。

②结合污水管道系统布置及出水口位置,污水处理厂的位置选择应与污水管道系统布局统一考虑。从污水自流排放出发,厂址宜选在城市低处,沿途尽量不设或少设提升泵站;此外,厂址宜结合出水口位置考虑,污水处理厂设在接纳污水的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的出水就近排入水体,减少排放渠道的长度。

③ 污水处理厂宜设在水体附近以便于排水,但又要考虑到不受洪水的威胁;

④ 必须有满足污水处理工艺所需的土地保证;

⑤ 厂址的选择需考虑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等条件;

⑥ 为保证环境卫生的要求,厂址应与规划居住区或公共建筑群等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⑦厂址应该位于整个服务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法律规定依据:

第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6. 给水处理工程设计

你不是做给排水的吧。你可以查阅《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给水工程》

7. 求 《给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书

是崔玉川,员建,陈宏平编写的那本书?


阅读全文

与给水处理厂设计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lsc500树脂 浏览:182
污水处理电费占运行费用比 浏览:164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厂 浏览:53
天津工业废水治理企业 浏览:44
用什么洗空调滤芯 浏览:257
老式泰山25拖拉机提升器总成 浏览:965
污水泵空气开关跳闸为什么 浏览:235
sbs树脂可剥漆 浏览:961
温江净水过滤 浏览:13
小区饮水机废水能用吗 浏览:889
过滤网厂家58同城 浏览:112
广州医用超纯水器供水设备多少钱 浏览:952
大金空调室内机提升泵 浏览:172
正规滤芯怎么用 浏览:2
树脂包清洗 浏览:506
超滤膜净水器需要清洗一次 浏览:750
汽油滤芯螺丝滑丝了怎么办 浏览:274
临湘污水处理哪里有卖的 浏览:970
wl型立式污水泵多少钱一台 浏览:537
马铃薯淀粉废水厂处理工艺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