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特点有哪些
一、燃烧工艺的特点
一般固体燃料的燃烧目标主要是热能利用,而生活垃圾的焚烧目标主要是无害化处理,追求的是生活垃圾能在垃圾焚烧炉中充分燃烧。为此垃圾焚烧工艺通常采用较高过剩空气比的运行模式,其实际供气量一般比理论空气量高70%-120%,同时为克服在垃圾燃烧过程中出现聚集而造成局部空气(氧)传递阻碍的现象,垃圾焚烧炉排必须设计成能使垃圾层经常处于翻动状态的构造,以利于生活垃圾的充分燃烧。
二、热能利用的特点
尽管垃圾焚烧的主要目标是使垃圾充分燃烧,但能量回收在垃圾焚烧中的重要性也已被充分认识,从而在现代垃圾焚烧厂设计中得到体现,但是由于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具有含水量大、氯化氢浓度高等特点,对材料有较大的腐蚀性,热能回收系统也因此受到明显的影响。为此,焚烧余热利用系统一般不把过热器设置于炉内的强辐射区而使过热蒸汽温度受到限制;离开热能回收段的烟气温度一般不低于250℃也影响到热能回收的效率,而蒸汽式空气预热器的应用也将造成可用蒸汽能量的损失,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的热能回收率通常要比燃煤锅炉低10%以上。
三、环境保护的特点
城市生活垃圾在输送、贮存与燃烧过程均存在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烟气污染,包括颗粒物、SO2、HCL、NOx、重金属和毒害性微量有机物等空气污染物,现代垃圾焚烧技术所包含的烟气净化系统通常能较有效地控制除NOx和二恶英以外的一般污染物。但目前还缺乏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NOx和二恶英等的末端净化工艺,只能以燃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为主要手段加以调控。
Ⅱ 福建:拯救更多“放错地方的资源”
核心提示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00%无害化处理、全省城市建成区垃圾分类全覆盖……作为全国四个先行省份之一,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福建省各设区市均已建成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处理厂,焚烧处理能力为3.9万吨/日,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较好成效。
当前,福建省提出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的目标,正进一步探索生活垃圾资源化,用更精、更细、更先进的方法与机制,实现生活垃圾高值再利用。如何拯救更多“放错地方的资源”,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本期关注带来记者的观察。
挖掘价值 拯救可回收垃圾
厦门海沧,烈日当空,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进入最后的建设阶段。
正值酷暑,参与项目建设的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奕斌还是经常来到分拣中心的工地上,查进度、解难题,推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低值可回收物,就是虽可回收,但回收价值低且成本高的玻璃瓶、奶茶杯、牛奶盒、外卖餐盒等废弃物。它们一直以来被分入“其他垃圾”,或被卫生填埋,或进入焚烧场付之一炬。
从事垃圾资源化处理十余年,谢奕斌对这个项目寄予了厚望。“中心建成后,将利用AI识别、光学分选等技术,实现‘机械智能分拣+人工干预+归类自动打包’,真正形成各种品类的可再生资源,再运往资源化利用工厂加工。”谢奕斌表示,经过初步计算,该中心投用后预计分拣利用率可达60%~70%。
去年,海沧区回收了1115吨低值可回收物,它们被送往陆海环保现有的分拣中心,分拣后通过净化、分离、粉碎和造粒等多道工序,加工成商品原料。
如果不被分拣出来,它们将与毫无回收价值的垃圾一起,进入焚烧处理厂。来自省住建厅的数据显示,目前,福建省已有31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投入运行,处理能力3.9万吨/日,占总无害化处理能力的85.2%。
既然可用于焚烧发电,是否还需建设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回收体系?
漳州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可年处理生活垃圾约36万吨,由瀚蓝(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公司董事长王玉宝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发电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废纸、废木屑、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燃烧热值高,少了它们,却不会对发电效益产生大的影响。
但焚烧并非处理可回收物的最优选项。“可回收物被焚烧是一种资源浪费。”王玉宝说,“焚烧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气,虽然通过技术处理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但也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60个左右大中城市要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在这方面,福建省的探索已快人一步。2020年,厦门将低值可回收物分为废玻璃、陶瓷类、废塑料、废纸和废纺织衣物五个品类,并敦促居民在生活垃圾中做好分类。同时,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分拣、处置等回收体系建设也一并展开。
循环利用 废弃物变成“宝物”
漳州 华安县 沙建镇,建有陆海环保的后端处理厂。这里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在处理厂的原料堆场里,一堆堆已经分类好的塑料、纸塑复合材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在等待被处理。“将它们送进流水线后,通过破碎、筛分、清洗、脱标等多道工序,变成下游工厂生产所需的塑料颗粒。”谢奕斌说,这些塑料颗粒将被制成塑料袋、晾衣架、牛皮纸、文具等生活用品。
落叶,曾经是园林部门需要花钱处理的垃圾,处理方法不外乎填埋或焚烧。如今,它们也有了用处——变为有机肥的原料。
厦门市 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村,是厦门市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全村年播种面积3000多亩。村里成立有9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数十家蔬菜家庭农场。
位于该村的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郭防告诉记者,他已成功利用蔬菜尾菜、树叶、秸秆等原料生产自用有机肥,目前每月可处理农作物垃圾200吨。
记者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看到,各类原料被破碎机打碎混合后,往里面添加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待其完全腐熟、除臭后,被制成有机肥。
“合作社500多亩自营蔬菜种植基地用上了自制有机肥。面前埔村及周边种植户有需要的,会拿农作物垃圾来兑换,每吨农作物垃圾可兑换400~500斤有机肥。”郭防说。
厦门市翔安区环境卫生中心主任王振金告诉记者,厦门市园林部门每年产生大量绿化垃圾,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自制的有机肥若能实现量产,将有效实现树叶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对厨余垃圾等的处理,也正朝着精细资源化方向进行。 漳州市 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拥有200吨/日的处理能力。漳州环境集团林毅民告诉记者,餐厨垃圾在进行脱水、粗破碎、制浆、分离后,分选出均质有机质浆液泵入厌氧系统发酵,产生的沼气经处理后进行综合利用。
“沼气发电已达到平均每天5000度,实现了厂区用电自给自足。”林毅民介绍,经压榨分选出来的塑料、玻璃、陶瓷等杂质和沼渣将被用于焚烧发电,分离出的废油脂将被加工为生物柴油,废水收集后,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用于绿化或灌溉用水。
两网融合 提高回收利用率
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政策导向和处理技术上都有了支撑。但无论是低值可回收物,还是厨余垃圾,在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理的链条中,还面临“经济账”的问题。
“以低值可回收物为例,若没有前端分类,仅靠现有人工分拣技术,将面临成本高的难题。”谢奕斌说,回收成本高可通过规模化来缓解,日收运量需要达到100吨,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厦门,被扔到“其他垃圾”桶里面的垃圾,有约20%~30%属于低值可回收物,部分居民并未将它们准确分类。陆海环保投用的分拣中心,每天虽有分拣30吨低值废塑料的能力,但“吃不饱”是常态,在公司董事长江凤凤看来,还有大量低值可回收物进入填埋、焚烧系统,垃圾回收90%以上为个体小作坊,低值可回收物难被他们分出。“如果前端没有分类好,收不到足够的量,就难以持续。经济效益低,企业缺乏参与的动力。”江凤凤说。
餐厨垃圾则面临中端收运难题。“餐厨垃圾收运,既要收运得快,又不能让臭气扰民。”林毅民说,“我们现在用‘桶等车’收运模式,对收运线路进行优化,实现一人一车,一车两转,效率大大提高。此外专门订购了2台2吨位的小收运车,让它们更方便地穿越漳州小巷。”
资源化处理,是垃圾分类的末端环节。如何从末端利用,倒逼前端分类?江凤凤认为,为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建议参照焚烧处理费,给予运输服务费、处置服务费等资金支持。
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分类成本问题,倡导为用而分,分而必用,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以提高回收利用率。
Ⅲ 几种常用垃圾焚烧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几种常用垃圾焚烧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热解干馏气化炉,机械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式焚烧炉,CAO焚烧炉,脉冲抛式炉排焚烧炉。
生活垃圾被处理后的负离子灰
低温磁化降解炉是采用密封无鼓风状态,减量生活垃圾。其热解温度在50-280摄氏度,最高温度在390摄氏度,没有黑烟,没有臭味。但只能做到小型化,纵观全部生活垃圾焚烧设备,其处理成本低温磁化降解炉占优,小型高温焚烧炉焚烧小动物和危废比较适合。
Ⅳ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废水怎么处理
(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的焚烧炉,控制燃烧温版度,确保烟气权在燃烧室内温度达到850℃以上的区域停留时间不小于2秒,使二次燃烧的气体形成旋流,使燃烧更完全、更充分,使二恶英充分分解。研究表明,二恶英的生成和一氧化碳浓度有很大关系。运行中调节一、二次风量和配比,并通过二次风来加强扰动,使垃圾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控制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及二恶英的生成量。
(2)当烟气温度降到300~500℃范围时,少量已经分解的二恶英将重新生成,因此,设计考虑尽量减小余热锅炉尾部的截面积,使烟气流速提高,以减少烟气从高温到低温过程的停留时间,以减少二恶英的再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