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急!急!初期雨水收集池计算方法
需要40000*0.15=6000立方米收集池。
㈡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是解决当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研究,对提高超高层建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进而促进中水回用的产业化发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有着深进意义。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超高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餐饮等,总用地面积25,945m2,总建筑面积210,964m2,其中地下层为车库,1~6层为裙房,主要功能为商业餐饮,6层以上分为E、F两座塔楼,其中E座高119.2m,F座高139.2m。由于该工程位于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城市,应该充分重视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2 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
2.1 中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中水供应系统向本建筑全部卫生间供水。以公共卫生间内的手盆水、公共浴室排水、冷却塔排水等作为中水原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公共卫生间内大小便器的冲洗以及车库地面的冲洗补水等地方。本建筑内污废水量约732.6m3/d,按供水量的90%计。其中用于中水原水量约139.7m3/d。因此,实际日排放量为592.9m3/d。冷却塔排水、绿化和浇洒道路等用水不排入污水系统,此部分耗水量为440m3/d。设计的室内污水和废水进行分流排除,公共卫生间的一部分废水作为中水原水循环至中水机房进行回收;对于卫生间的生活污废水,设计为专用的通气管排水系统进行排水;首层以下排水单独排出室外。
中水原水量为139.7m3/d,中水回用系统的平均日用水量为228.8m3/d,两水量相差部分由雨水补给(详见雨水利用),可达到回用系统的1.1倍(年收集水量占回用水量百分数)最高日用水量为343.2m3/d。
2.2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2.2.1 工艺设计依据
本工程将中水处理站设在地下二层,需要处理的水量:中水原水平均日收集水量139.7m3/d,中水设备日处理时间取12h/d,平均时处理水量为11.6m3/h。因此,设计取设备处理规模为12m3/h。中水水质标准:符合《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其中浊度、溶解性总固体、BOD5、氨氮按严标准取值。
2.2.2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建筑中水回用可以处理到两种程度的回用水,一种是处理到可以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水,实现水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但是这种工艺投资高且工艺复杂;另一种是处理到不供人类饮用,而是将处理水回用于冲厕、绿地用水、冲洗车库地面用水等地方,后者应用较为普遍。中水处理有多种不同的工艺,处理时应该综合考虑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以及处理水回用部位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原水水质不同,中水处理流程可以分为很多种。
中水首先经过格栅和曝气调节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并且均匀水质;然后经过毛发收集器,由一级提升泵到达中水一体化设备,再由二级提升泵依次达到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中水蓄水池(与雨水共用),最终向本建筑的全部卫生间供水。此外,设计的中水处理工艺中还应用了鼓风曝气机进行曝气,增加足够的溶解氧,使氧气在液体中被充分搅拌和溶解,达到阻止液体中的悬浮物下沉的效果;滤池反冲洗设备用于拦截水中的杂质,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等杂质。
处理后的中水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标准》GB/T18920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规定。
2.3 雨水利用系统
2.3.1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量
雨水量按该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10年,降雨历时5分钟。溢流口和排水管系总排水能力按50年重现期设计。屋面总汇水面积11,000m2,雨水排水量约为600L/S。
其中暴雨强度公式为:雨水量公式为:Q=ΨqF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P=2年;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15分钟;室外综合径流系数Ψ=0.65。
由以上公式计算所得雨水量约为597.3L/s。
2.3.2 雨水利用标准及利用方式
(1)雨水利用标准:重现期1年的雨水进行利用,不排入市政管网,超出的雨量排入市政管网。设计年降雨厚度1,255.1mm,平均年降雨次数121.6次。
(2)雨水利用采用回收利用方式。
①收集量和回用量:根据本工程的用地现状和投资情况,收集降落在屋面及硬化路面(汇水面积约25,900平方米)的雨水,处理后的雨水进入中水清水池,用于车库冲洗和卫生间冲厕,用水量约89.1m3/d。
②年收集雨水量(红线内)=10×0.8×1255.1×0.7×2.59=18,204m3
③雨水收集池:根据用水量、1年重现期降雨量(49.1mm)的收集量和用地现状综合确定为400m3,初期4mm的降雨不进入雨水蓄水池,经弃流池排出。雨水蓄水池和弃流池位于室外。超过雨水蓄水池设计能力的降雨通过溢流管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④工艺流程:由设于雨水收集池内的潜水泵进入地下二层的雨水处理机房。雨水利用的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雨水收集工艺流程图
由图1可知,屋面雨水经过弃流池弃流初期雨水后,收集到雨水蓄水池,经砂滤和活性炭过滤器过滤,达到中水水质标准后,进入与中水共用的雨水蓄水池,用于中水系统供水或用于楼内车库冲洗及卫生间冲厕。雨水处理设备间歇运行,在有雨水时,运行12h,处理能力为7m3/h,处理后的清水全部存在清水池中,清水池容积100m3,与中水共用。
2.4 效益分析
施工完成之后对设备进行了调试,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且出水水质可以达到规范要求的水质标准。建筑的中水回用经济性主要受到当地水价的影响,水价越高,则建筑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效益越高,设备的投资回收期越短。该市现行一般商业用水水价为1.8元/吨(不包含污水处理费用),商业用水污水处理费为1.2元/吨,即总的水费价格为3.0元/吨。本工程设计的中水回用系统的全年回用水量为54,180.6吨,则本建筑的中水回用系统全年可以节约用水费用为162,541.8元。
3.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并且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水的回用技术上,推动高层建筑中水回用技术的发展,提高水的回用率,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㈢ 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方法
4.14 雨水调蓄池
4.14.1 需要控制面源污染、削减排水管道峰值流量防治地面积水、提高雨水利用程度时,宜设置雨水调蓄池。4.14.2 雨水调蓄池的设置应尽量利用现有设施。4.14.3 雨水调蓄池的位置,应根据调蓄目的、排水体制、管网布置、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综合考虑后确定。4.14.4 用于控制面源污染时,雨水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V=3600ti(n-n0)Qdrβ (4.14.4)
式中:V——调蓄池有效容积(m);ti——调蓄池进水时间(h),宜采用0.5h~1h,当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水水质在单次降雨事件中无明显初期效应时,宜取上限;反之,可取下限;n——调蓄池运行期间的截流倍数,由要求的污染负荷目标削减率、当地截流倍数和截流量占降雨量比例之间的关系求得;n0——系统原截流倍数;Qdr——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m/s);β——调蓄池容积计算安全系数,可取1.1~1.5。4.14.5 用于削减排水管道洪峰流量时,雨水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V=[-(0.65/n+b/t·0.5/(n+0.2)+1.10)lg(α+0.3)+0.215/n]·Q·t (4.14.5)
式中:V——调蓄池有效容积(m);α——脱过系数,取值为调蓄池下游设计流量和上游设计流量之比;Q——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Q(m/min);b、n——暴雨强度公式参数;t——降雨历时(min),根据式(3.2.5)计算。其中,m=1。4.14.6 用于提高雨水利用程度时,雨水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降雨特征、用水需求和经济效益等确定。4.14.7 雨水调蓄池的放空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to=V/3600Q'η (4.14.7)
式中:to——放空时间(h);V——调蓄池有效容积((m);Q'——下游排水管道或设施的受纳能力(m/s);η——排放效率,一般可取0.3~0.9。4.14.8 雨水调蓄池应设置清洗、排气和除臭等附属设施和检修通道。
㈣ 雨水收集系统蓄水池确定
首先
我强调一点,你的理解有错误,雨水调蓄池不光要考虑用水量,更重要的是考虑降水量。而且很大程度上与你的投资额度相关,毕竟地下施工成本高,地上施工空间占用太大。
一般调蓄池修建的地区都比较缺水的,雨量限定很重要,而且还要考虑初期雨水弃流的问题。毕竟初期径流可生化性太差了,而且很脏,利用起来成本很高。
你可以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这方面还是很多的。
1按水量设计
W=10*径流系数*设计降雨量*服务面积
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弃流系数,还有一个季节折减系数(你不可能保证百分百收集)
至于设计雨量最好要根据本地雨量确定
小雨自然全部收集,大雨肯定要产生溢流,这是必然
2就是根据蓄水量设计
两者 不要混
W=QT
Q用量T时间
一般来说回用时间T<2.5
也就避免了你说的池体过大
3按水量平衡分析
这是从长远出发的,考虑因素很多,需要很多统计资料。
㈤ 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怎么算的
事故储存设施总有效容积: V总= (V1+ V2- V3)max + V4+ V5 注:(V1+ V2- 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 V2- V3,取其内中最大值容。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 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 V2=∑Q消t消 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 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V5=10qF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q=qa/n qa--年平均降雨量,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
㈥ 园林路边雨水收集井(收水井)多深、
雨水检查井是1米到几米不等,主要看上游管道深度。
雨水口一般深1米。
雨水收集利用中雨水蓄存池大小的计算
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规定:雨水收集池的大小可根据以下公式求得
雨水池的容积立方量=本项目所收集雨水面积(千平米)×本地两年期单日最大降雨量(毫米厚度)×径流系数-(收集面积×3mm的弃流量)
若雨水丰富地区可按实际使用量求得雨水收集池的容量。
㈦ 年雨水收集量如何计算
你这问题问的太泛泛了
收集方式神马的都没说
那就算方法就多了
首先如果你全收集,那么我可以这么算
汇水面*径流系数*年折减系数(年折减系数是一些不产流的雨水还包括雪水等),如果你是地面收集还要减去蒸发量,如果你是地下贮存,可以不考虑蒸发。另外你有没有出气弃流?如果有你要抛出弃流量。
另外你是不是部分收集?南方很多地区雨水量大,不可能全部收集,那么就要考虑你的池子容积,如果超过你的设计重现期,那么就按满池计算,如果不辍过重现期的雨水则按对应降雨量计算就可以了(对应的回水面积)同样要考虑蒸发和弃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