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淄博民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站工程,其污水主要为宰鸭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
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屠宰前的冲洗水,屠宰后的清洗水和屠宰设备及车间地面的冲洗水。该污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好,固体悬浮物含量高等特点,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中,会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淄博民信食品有限公司为淄博优秀民营企业,隶属于山东民信集团,企业位于淄博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生产线每天可屠宰鸭子4万只。目前生产不饱和,每天的产量为1-2万只。企业的生产时间为每天早上6:00至晚上8:00,现有两个10×10×6m的池子可利用。企业领导本着提高企业效益与保护环境的理念,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相关环保法规制度的要求,拟建污水处理设施,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生产工艺中各部分排水水质及水量情况
1.2.1生产工艺中各部分排水水质情况
屠宰废水主要来源于屠宰车间,包括①屠宰前冲洗活鸭产生的废水;②屠宰鸭时产生的废水;③羽绒洗涤水;④冲洗鸭肉体时产生的废水;⑤取内脏、内脏物去除、食用油脂提取时产生的废水;⑥冲洗车间地面、屠宰设备时产生的废水;⑦冲洗活鸭圈栏时产生的废水。
由于甲方未提供水质数据,通过参照同类型企业生产废水的排放水质,并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厂废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含有大量的血污、羽绒、碎肉、内脏杂物、粪便等污染物,悬浮浓度高;
屠宰废水呈红褐色并有明显的腥臭味;
废水中含有非溶解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屠宰废水属有害无毒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1.2.2 生产工艺中各部分排水水量情况
由于屠宰加工生产一般有明显的季节性——淡季和旺季,致使肉类加工厂的废水流量变化较大,又由于肉类加工生产本身的特点——非连续性生产,因此废水量在一天之中的变化也较大。从屠宰及加工工艺可以看出,在生产过程中废水主要来自屠宰工段的屠宰废水,约占总水量的50%左右,废水含有大量的血污和蛋白质物质,废水呈红褐色,BOD5值和悬浮物含量较高。
根据淄博民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来水数据,将本厂污水设计处理量定为400m3/d。
1.3 废水处理目标
采用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最大限度的减少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1.4 项目可行性的设计依据、资料、原则、内容
1.4.1 设计依据
(1)《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2)《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4)《环境工程实用技术手册》
(5)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
1.4.2 设计原则
(1)选用先进成熟的产品、技术与工艺,降低运行费用的原则。
(2)工艺处理构筑物选用结构形式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的原则。
(3)优化工程、争创优良工程的原则。
(4)执行环境保护有关法规和规定。
1.4.3 设计内容与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和内容为污水处理站范围内的道路、管线、建筑安装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工艺所需的设备、构筑物与辅助生产构筑物。
设计概要
总体设计
2.1.1 设计标准
排放出水按《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一级排放标准进行设计,即出水主要水质标准为:
COD ≤100 mg/L
BOD5≤30 mg/L
SS ≤ 70 mg/L
pH 6.0-9.0
2.1.2 设计水质
本方案设计水质COD是由甲方提供,其他是根据同类型生产企业废水排放指标平均值设计,具体如下:
项目 CODCr BOD5 SS 油脂
指标 1200mg/l 600mg/l 600mg/l 80mg/l
2.1.3 设计规模
根据甲方提供的水量,本项目日处理水量为400m3/d,时变化系数取1.7,具体如下:
(1) 日处理水量:400m3/d
设计处理规模:16.7m3/h
系统运行时间:24h/d
(4) 最大时排水量:28m3/h
处理工艺的选择
对屠宰废水的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形态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宜采用以生物处理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流程。
2.2.1 预处理工艺的选择
针对屠宰加工废水的特点:含有大量的血污泡沫、碎肉、内脏杂物、粪便等污染物,造成废水的悬浮物浓度高;同时在清除内脏时大量的油脂溶入水中,使废水油脂含量较高;同时废水中含非溶解性蛋白质、脂肪等。我们在预处理中强化了除渣过程,采用间隙为10㎜的粗格栅和间隙为0.5㎜的细格栅,去除废水中的泥砂、碎肉、杂物以及油脂等细小悬浮物。同时由于该废水中泥砂、杂物含量较高,在粗格栅后增加沉砂池,以减轻后续机械和管道的磨损。
2.2.2 主体处理工艺的选择
屠宰废水水量、水质变化大,屠宰行业季节性十分明显,屠宰量和生产废水量随季节和日时大幅度变化,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好、固体悬浮物含量高,且含有大量的血污、油脂、羽绒、内脏杂物、未消化食物、粪便等污物,针对上述特点,采用SBR工艺作为处理该废水的主体工艺,它具有如下优点:工艺简单,流程短,处理效率高,不需设置调节池和污泥回流设施。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对PH值有较强的中和和缓冲能力,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可控制丝状菌生长繁殖,不宜产生污泥膨胀,产泥率低,无需增加化学药剂和设备,就能达到除氮的目的。
2.2.3 曝气方式的选择
本系统采用潜水射流曝气机曝气,氧转移率高、充氧能力氧转移速率快,运行噪声较小,并且其轴功率不随潜没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进气量可以调节;省去了布气管路和曝气头及鼓风机房。
2.2.4污泥处理系统
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我们在系统内部采用A-O-A-O运行方式,使污泥在系统内部消减,减少污泥产量的基础上,对剩余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泥饼外运填埋或作农作物的肥料,减少了污泥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污水处理工艺
2.3.1 工艺流程框图(见附图)
2.3.2 工艺说明
① 预处理段
原水先经过机械格栅除去较大的污染物颗粒及其他杂物,以避免后续的水泵被堵塞、缠绕;然后进入曝气沉砂池,去除废水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沉砂池出水进集水井,经泵提升后进入后续生化处理段。
② 生化处理段
本项目采用SBR作为生化处理的主工艺,SBR反应池的运行包括五个阶段,即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排泥)及闲置阶段,为一个工作周期。考虑到屠宰废水污泥量多,沉淀性差,每个运行周期后闲置一段时间,可以改善污泥的性质,减少污泥量。本项目SBR反应池拟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方式,24小时为一周期,间断曝气方式,其中进水4.0h,曝气10.0h(进水4.0h后开始曝气,间歇时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确定),沉淀1.5h,滗水2.0 h,排泥与闲置1-4h(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
SBR反应池运行过程采用程序控制:进水采用进水电动蝶阀,按时间和液位自动切换电动阀的开启与关闭;曝气、沉淀采用进气电动蝶阀按时间自动切换电动阀的开启与关闭;排水采用专用滗水器按液位和时间进行控制
③污泥处理段
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拟采用浓缩后去干化场进行处理。泥饼外运填埋或作农作物的肥料。
2.3.3 工艺特点
SBR工艺低负荷运行,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出水水质良 好、稳定;
效果稳定可靠、运行调节灵活方便、节省占地;
系统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管理方便。
采用膜片微孔曝气器进行曝气,氧转移率高、充氧能力强。
2.3.4 处理效果预测
CODcr(mg/l) BOD5(mg/l) SS(mg/l)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预处理工艺 1300 845 35% 600 420 30% 600 240 60%
SBR工艺 845 76 91% 420 17 96% 240 48 80%
2.3.5 主要设备及构筑物
格栅井:
尺寸:500×300×1800㎜(高度可跟据现场情况调整)
结构:钢砼 数 量:1座
内置机械格栅一台,拦截污水中的污染物颗粒及其他杂物。
尺寸:宽300㎜,高度据现场情况确定 栅隙:5mm
数 量:1台
曝气沉砂池:
兼起预曝气的作用,每立方米废水的曝气量为0.3m3空气。
规格:5000×2000×2500㎜
结构:钢砼 数量:1座
集水井:
规格:3000×2000×3000㎜
内置污水提升泵2台,将废水提升至后续SBR反应池。
污水提升泵
型 号:65WQ37-13-3 数 量:2台(1用1备)
流 量:Q=37m3/h 扬 程:H=13m
功 率:3.0kW
SBR反应池
废水在此通过厌氧、兼氧、好氧生化过程降解COD、BOD,完成序批式处理过程。由现有的两个池子改建为SBR反应池,两池底部采用特殊方式连接,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曝气、间歇排水的方式,24小时为一周期。反应池内设置低速推流搅拌机进行推流搅拌,每池设置1台。曝气方式采用罗茨鼓风机,曝气装置采用膜片式微孔曝气器,排水采用专用排水装置滗水器。
规格尺寸:L×B×H=10000×10000×6000㎜ 数量:2座
有效体积:V=1000m3 结构:钢砼
低速推流搅拌机:
型号:QJB3/4-1800/2-56/P
功率:3.0kW 数量:2台
滗水器:
型号:XBS-300 滗水量:200-300m3/h
功率:0.75kW 数量:1台
微孔曝气器:
型号:Φ215 空气流量:1.5-3.0m3/个.h
数量:320个
贮水池
贮水池贮存SBR池出水,因水位较低,固在该池内设置排水泵3台。
规格:L×B×H=4000×5000×6000m 有效水深:5.0m
结构:钢砼 数量:1座
排水泵:
型号:QS100-12-5.5 数量:3台(2用1备)
流量:Q=100m3/h 扬程:H=12m
功率:5.5kW
污泥浓缩池
采用重力浓缩方式对污泥进行预处理。
浓缩时间:T=12 h 数量:1座
规格:L×B×H=3.0×3.0×4.5m 结构:钢砼
鼓风机房
规格:5.4×3.3×4.0m 结构:砖混结构
数量:1间
内设鼓风机3台。
型号:LSR-WD100㎜ 数量:3台(2用1备)
流量:Q=7.12m3/min 风压:58.8kPa
功率:11kW
值班室及控制室:
规格:5.4×3.3×4.0m 结构:砖混结构
数量:1间
2.3.6 主要建、构筑物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格栅井 0.5×0.3×1.8m 座 1 钢砼
2 沉砂池 5.0×2.0×2.5m 座 1 钢砼
3 集水井 3.0×2.0×3.0m 座 1 钢砼
4 SBR反应池 10.0×10.0×6.0m 座 2 钢砼(已建)
9 贮水池 4.0×1.8×4.5m 座 1 钢砼
13 鼓风机房 5.4×3.3×4.0m 间 1 砖混
14 值班室及控制室 5.4×3.3×4.0m 间 1 砖混
2.3.7 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参 数 数量 厂家
1 机械格栅 XG-300 b=5mm,N=0.75KW 1套
2 污水提升泵 65WQ37-13-3 Q=37m3/h,
H=13m,N=3.0kW 2台 姜堰市潜水泵
3 滗水器 XBS-300 N=0.75kW 1台
4 推流搅拌机 QJB3/4-1800/2-56/P N=3kW 2台 南京布鲁克林
5 排水泵 QS100-12-5.5 Q=100m3/h,
H=12m,N=5.5kW 3台 姜堰市潜水泵
6 鼓风机
(含进出口消音器) LSR-WD100㎜ Q=7.12m3/min,
风压:58.8kPa ,N=11kw 3台 江苏吉腾
7 转子流量计 DN100 —— 3套 13 微孔曝气器 Φ225 服务面积:0.4m2 320个 北京基亚特
16 液位控制器 通用 国标 配套 17 处理系统管道、阀门及安装材料 配套 通用
18 电气控制系统 配套 通用
建筑及结构设计
2.4.1 工程地质
本方案中所涉及的构、建筑物结构措施,待中标后依据厂方详细的地质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2.4.2 构筑物结构措施
本工程地处东北地区,处理站中所有构筑物均为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形式采用砂加石整片垫层,分层压实,厚约0.8m(根据施工情况适当调整),压实系数为0.94。C15混凝土垫层厚0.2m,0.24红砖1:2水泥沙浆砌筑池壁外抹,SBS防水卷材两油一毡,池底、池壁C30钢筋混凝土0.30m厚,钢筋采用A3、Ι级。
工种工房为单层砖混结构,地基处理按规范规定,采用3:7灰土垫层深0.5m,压实系数0.94,C15混凝土垫层0.2m,红砖大放脚基础,C25钢筋混凝土构造柱,C25钢筋混凝土地梁,地梁以上为墙体,C25钢筋混凝土圈梁,屋面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浇。铝合金窗,木质双层隔音门。上部结构墙体中按抗震要求加构造柱。外墙水泥沙浆抹面,外饰外墙涂料。内墙混合沙浆抹面,外饰内墙涂料。
电气仪表设计
2.5.1 电气
供电电源
本工程属一般给水排水工程,供电负荷按三级负荷考虑,供电电源由变配电所引来380/220V电源一路。
计量及功率因数补偿
配电室内低压配电柜进线处设低压计量,功率因数补偿由配电所集中补偿。
液位控制
本工程液位控制系统按照满足工艺检测要求,安全可靠性高、免于调试的原则进行选型。
液位控制:在曝气调节池内均设置液位控制器,以控制水泵的自动运行。
2.5.2 机械设计
本工程设计采用的机械设备均为标准定型产品,不需特殊设计。工程中所用设备选型力求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效率高,节能省电。
2.5.3 环境保护设计
(1) 外部环境对污水场的影响
本工程污水处理场所在位置周围没有排出有害物的其他工厂或建筑物,外部环境对污水厂没有不良影响。
(2) 污水处理场对外部环境影响
污水处理场排放的污水
污水处理场排放的污水是指处理场处理后的尾水和场内自身排放的污水。本工程采用全套自动化污水处理工艺,在技术上成熟。该套自动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选用国内外优质产品,因此,污水场的正常运转都是有保证的,都能达到所要求的出水水质,不会造成污染。
污水处理场产生的污泥
在厌氧水解池、沉淀池中所产生的主要是残渣和剩余污泥经过干化后可外运填埋或作农作物的肥料,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噪声控制
场内噪声主要产生于污水提升泵和曝气池的鼓风机房。场内鼓风机房是产生噪声最大的设备,本工艺选用的低噪声鼓风机,把噪声控制到最小程度,鼓风机房设计中采用隔音处理,使对外噪声控制在《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要求的范围内。
定员、经营管理与劳动保护
管理机构及定员编制
3.1.1管理机构
本污水处理工程隶属业主经营管理。
3.1.2 定员编制
本设备是全自动化生产过程、根据管理范围的实际需要,进行劳动定员编制,设兼职管理人员1人。
3.1.3 劳动保护
劳动安全保护除了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之外,在工程设计方案方面采取如下措施:
● 所有架空走道,处理构筑物池壁上的走道板和上、下楼梯均设置双面栏杆,楼梯均采用防滑梯。
● 鼓风机房内设置隔音进出口消声等措施,减少噪音。
● 全场所有构筑物外露的电气设备均加安全防护罩,采用防潮型设备,并设立明显标志。所有电气设备均按《工厂电力设计技术规程》等有关规范要求采取防雷、接地等安全保护措施。
● 整个场区设置高杆照明灯,方便工人夜间巡视、操作或处理其它故障。
● 所有易燃易爆和有害物品,危险品等单独存放,并派专人保管。
工程概算及运行成本分析
《全国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建设部颁发的《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其他费用取费按建设部建标[1996]628号文《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办法》计算。
监理费依据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79号文计取。
《当地工程造价信息》。
概算表
4.1.1土建部分
单位:万元
序号 名 称 规 格 数量 备注
1 格栅井 0.5×0.3×1.8m 1座 0.02
2 沉砂池 5.0×2.0×2.5m 1座 1.20
3 集水井 3.0×2.0×3.0m 1座 0.90
4 SBR反应池 由原有池子改造 5.50
9 贮水池 4.0×1.8×4.5m 1座 1.50
13 鼓风机房 5.4×3.3×4.0m 1间 1.20
14 值班室及控制室 5.4×3.3×4.0m 1间 1.20
小计 11.52
4.1.2设备器材部分
单位:万元
序号 名 称 型 号 数量 单价 总价
1 机械格栅 XG-300 1套
2 污水提升泵 65WQ37-13-3 2台
3 滗水器 XBS-300 1台
4 推流搅拌机 QJB3/4-1800/2-56/P 2台
5 排水泵 QS100-12-5.5 3台
6 鼓风机
(含进出口消音器) LSR-WD100㎜ 3台
7 转子流量计 DN100 3套
13 微孔曝气器 Φ225 320个
16 液位控制器 通用 配套
小计
4.1.3直接费
土建费(1) 万元
设备及材料费(2) 万元
直接费(1)+(2) 万元
4.1.4间接费
安装费(3) (2)×7% 万元
调试费(4) (2)×5% 万元
税金及管理费 [ (2)+(3)+(4)]×6% 万元
4.1.5工程投资
直接费+间接费 万元
运行成本分析
本处理站设计日处理水量为500m3,每小时处理规模为50m3,系统每天运行10h。构成本处理站日常运行费用的因素有:电费、药剂费、人工费,以下为本处理站日常运行成本分析:
1、直接运行费用动力费E1(0.5元/度计)
(1)总装机容量:103.9KW
(2)运行容量:51.4KW
吨水耗电量:51.34×10÷500=1.03/m3.水
每吨水耗电费:E1=1.03×0.50=0.51元/m3水
2、药剂费:
(1)絮凝剂的用量:27Kg/d
(2)PAM的用量:0.2kg/d
药剂费:E2= 0.16元/m3水
3、人工费:
本处理站设工程管理操作人员1人,人工费按800元/人.日计
E3= 800/30/500 =0.05元/m3水
吨水运行成本:E1+E2+E3 = 0.51+0.16+0.05 = 0.72元/m3水
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投资 占 地 电耗 运行费用
万元 m2 度/m3(水) 元/m3(水)
164.6 470 1.10 0.72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屠宰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加以处理并回收利用,可以产生以下的效益:大大降低了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每天的COD削减量为480kg/d, BOD削减量为240kg/d;每年COD的削减量为175吨,BOD的削减量为88吨,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因此,建立此污水处理站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工艺流程框图:
来水
达标排放
图例:
污水管
空气管
排泥管
② 论文的规范格式是什么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1.3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2.1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2.4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2.5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4.1 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4.2 题名: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一般不宜超过30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题名页置于封面后,集资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 业(XX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三号黑体)分校(学院)(××三号黑体)工作站
4.3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4.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5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5.1 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5.2 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5.3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式3.5)等。
5.4 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四分之一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5.5 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5.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学位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4]……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③ 关于农产品加工污水处理的问题
高浓度食品加工废水,最好采用贵州长城环保或重庆楚天的废水净化处理设备《微生物发生器+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强化处理设备。另据调查,生产该设备的厂家可以免费供货,达标后才付款,污水处理不达标,加倍赔偿一切损失。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充分借鉴了曝气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间隙曝气法、人工快滤法、沉降分离法、硝化返硝化法、给水快滤法等八者设计手法,并结合二级或三级污水处理工艺而研制出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贵州、山西、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涉及生活、医院、化工、屠宰、食品、亚麻、酒精、制药、榨菜等领域的污水处理。大量的应用证明:出水水质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完成两次曝气,两次沉淀、两次过滤,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在连续进水条件下,实现间隙曝气,活性污泥回流,整个运行没有闲置,其优点较传统处理方法较为突出,处理效果尤为显著。2009年8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创新项目”;2009年12月,该产品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10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12年7月,又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
微生物发生器主要根据生物净化和流体力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有效地去除,技术先进、性能稳定、使用安全,特别适合各种废(污)水处理和微 污染治理具有以下优点:
1、该设备采用三级发生、交替运行、逐级衍生、对数增长技术,致使发生器产生微生物的密度高达达到1.8×1020CFU/ml,高密度微生物释放进入生化池后,池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2.0×104mg/L以上,能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2、该设备为比较理想的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可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环境的污水处理需要,生成不同种群、不同菌属、不同温度、不同污水处理需要的微生物,特别适合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医疗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高盐废水、高氨氮废水、有毒有害废水、重金属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废(污)水处理的需要。
该设备还可直接与接触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沟、SBR等旧污水处理工程配套,在既不变动污水处理工艺,也不改动土建工程的条件下,实现污水处理升级扩容、污泥减量、脱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种用途。该设备还可用于景观、河道、湖面、河流、咸水湖、海湾、土地等领域去除微污染,保护公共环境。
3、该微生物发生器产生的是高密度优势微生物菌群,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且不产生臭味,不用污泥脱水机、污泥传输机、泥饼外运车、废气处理设备和大功率的鼓风曝气设备,与传统方法比较,能耗是活性污泥法的1/8,设备投资可节约百分之七十,还可在浅层水池上运转,从而使污水处理池体积缩小、深度减浅,大大降低了一次投资费用和长期管理费用。
4、该设备产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过射流进入处理池后,能迅速减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固体悬浮物(TSS),并有极强的脱氮除磷功能,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使5类水转变成3类以上,7天内消除污水中的臭味,10天内吃掉污水中50%左右的淤泥,每天降解20%的BOD,10-15天内实现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
采用该设备处理污水无污泥膨胀之忧,也不受操作员学历年龄限制,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5、随着高密度微生物菌群发生量的不断增加,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也越来越少,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BOD而失去存活能源自灭,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未自灭微生物还可成为鱼类和浮游生物的饵料,进而形成良性的生态处理净化过程,没有臭味、不产生污泥、无二次污染,营造绿色环境。
6、采用传统的生化法处理污水,受到气候及水温变化影响,当温度每降低10度,微生物的酶促反应速度就降低1-2倍,气候导致微生物的活性不足,造成污水处理效果不好,不但威胁着北方污水处理厂,对于南方冬天的污水处理厂也是严俊的考验,贵州长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生物发生器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发生器产生的高浓度微生物菌群释放进入曝气池后,其生物量讯速达到2.0×104mg/L以上,使曝气池中生物浓度较活性污泥提高10倍,填补了因水温低而导致生物量不足,污水处理效果差的技术难题。
7、采用传统的生化方式处理高浓度、高氨氮、高盐量、有毒性、重金属废水,由于微生物在这些污水中的成活少、数量小、致使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差、效果不稳定、难以达标排放。微生物发生器以独特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发生器能将生产出的1.8×1020CFU/ml以上的高浓度微生菌群源源不断地送入曝气池,较其他污水处理提高10倍以上的生物量,强大的微生物菌群加速对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和消化,同时曝气供氧又显著加速了污染物被分解成CO2和H2O,硝酸盐、硫酸盐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养分,至使微生物又得到进一步的衍生,即使受天冷、低温、冲击负荷影响,和高浓度、高氨氮、高盐量、有毒性、重金属抑制,也无法阻止群雄逐鹿、前仆后继的微生物大军,形成对污水处理的强大阵容,进而降解和消化污水中污染物,最终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
8、传统河道治理离不开闸坝、断水、清淤等处理过程,工程耗资大、工期长、淤泥量大。生物发生器直接安装在景观、河道、湖面、河流、咸水湖、海湾、土地等微污染源上游,从源头切断和堵住污染源头,并通过微生物降解污染、吃掉污泥、去除嗅味、除磷脱氮等作用实现彻底治理,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设备。其技术优势如下:
(1)、快速降解BOD5、CODcr、TSS,使污水得到净化;
(2)、提高总氮(TN)和总磷(TP)的脱除效果和去除能力;
(3)、处理效率可提高达50%左右,进水负荷提高40%左右;
(4)、 快速应对曝气池可能发生的紧急故障情况;
(5)、 提高难分解污染物的生化效率;
(6)、有效解决污水量增加或负荷增大,而无场地改扩建的难题;
(7)、 有效解决丝状菌异常增殖导致污泥膨胀的问题;
(8)、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减量污泥,达到不用清淤除泥的效果;
(9)、仅需几天就能消解污水中的味道,去除污水中的恶臭;
(10)、采用自然界或国内外选育出来的优势无害菌种,无二次污染的后顾之忧;
(11)、 污染净化完毕后,微生物因失去存活的能源而自灭,变成CO2和H2O;
采用微生物发生器处理污水,同时还且备以下特点:
a、 未灭的微生物还可成为鱼类和浮游生物的饵料;
b、升级改造旧污水处理工程,较其它污水处理方法节省投资70%;
c、较其它生化处理方法,节省电能80%左右;
d、微生物浓度高达1.8×1020CFU/ml以上,高浓度微生物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曝气池容积,节省工程投资40%;
e、解决了因气候变化、水温降低而导致微生物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技术难题;
f、微生物大军前仆后继、协同作战,有效解决了高盐、高浓度、有毒、有害、化工、重金属、垃圾渗透液等抑制微生物生长、微生物难以存活的技术难题;
g、在不改动土建的条件下实现旧污水处理工程的升级改造或工程扩容;
h、在不改动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有效脱除污水中的磷和氮,并提高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实现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效果;
i、直接用于江河、湖泊等微污染源上游,直接堵住污染源头,在有效解决微污染的同时,实现无泥排放,彻底地革新了传统河道治理离不开闸坝、断水、清淤方式,为微污染治理提供了的理想设备;
j、安装方便、应用灵活、操作简单,只用一人兼管,就能完成任务;
k、布局灵活、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
④ 谁能给我一篇有关城市水资源的论文。1500字左右就好。我看看格式怎么写/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 摘要: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对策1.1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1.2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1.3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序列,定期审查公布。1.4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1.5 水资源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1.6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1.7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1.8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1.9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1.10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
2 关键技术2.1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指标、城市和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2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3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2.6~3.0 3.1~3.5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2.1~3.5 2.6~3.0 三 65 75 ≥80 ≥90 ≥55 ≥60 1.5~2.0 2.1~2.5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0.2%~1.0%)、低噪音(<50 dB)冷却塔; ·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2.4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5 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 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污染负荷。 ·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5.6%)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2.6 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 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 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2.7 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2.8 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 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2.9 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城市水费体制(水价)研究;· 节约用水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SPAN></SPAN>
⑤ 污水处理类的论文
基于快速城市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研究
【摘要】: 集中式污水处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的主要形式,具有处理效果好、便于管理、以及“规模效应”等优点,对城市水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存在资金投入大、周期长等弊端,导致城市污水处理滞后,使城市快速扩张区污水排放成为加大城市水环境压力的重要区域;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可实现污水就近处理,处理设施建设灵活、投资少,可以作为污水集中处理模式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以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集中、分散污水处理模式特征及制约因素分析,对污水分散处理区域进行判定;其次,在污水分散处理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构建了达标排放分散处理技术模式和污水再生利用分散处理技术模式;最后,针对污水分散处理存在的制约因素,制定了污水分散处理运营管理模式及对策,得出以下结论: (1)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污水处理模式应该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从整体上实现城市污水集中和分散处理的有效结合,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改善城市对水环境的压力。 (2)污水分散处理区域的判定是制定污水处理技术模式的依据。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应用于以下区域:在集中处理污水管网规划之外的污水排放区域,应建设永久性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根据有无中水回用要求,又将分散处理模式细分为分散处理后直接排放和分散处理后再生利用两类模式;在污水排放区域,集中管网规划建设范围之内而集中处理设施滞后的区域,应建设临时性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其是或否回用应依据区域环境管理的要求而定。 (3)对于达标排放的项目,通过污水处理技术及特征比较,得出在占地面积为主要制约因素的条件下,当污水排放执行二级排放标准时,可选择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两种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当污水排放执行一级排放标准时,可选择SBR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鉴于占地面积制约,建议将污水分散处理设施设计成地埋式。对于污水处理后再生利用的项目,分居住区和高校两种情形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居住区中水回用于城市杂用水时,可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当回用于景观用水时,可采用SBR工艺;MBR工艺可作为高档住宅区的污水处理及回用工艺。当高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受土地面积制约时,可选择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受面积制约时,可选择运行费用较低的生物氧化接触法或生物曝气滤池处理技术。 (4)在适宜于分散处理工艺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得出用户自助模式可适用宾馆、写字楼、商业会所及高校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管理;建设-拥有-运营模式(Build-Owning-Operation,简称BOO)适用于中、小型居民社区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的运营管理;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模式)适用于大型居民社区、经济开发区的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营管理。 (5)提出了加快制定污水分散处理技术体系、促进污水分散处理的优惠政策、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及在线监测等促进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应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污水分散处理 中水回用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应用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污水分散处理模式适用区域判定
2.1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分析
2.1.1 污水集中处理特征分析
2.1.2 污水集中处理制约因素
2.1.3 污水集中处理存在的问题
2.2 城市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分析
2.2.1 分散处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2.2.2 污水分散处理制约因素
2.3 城市污水分散处理区域判定
第三章 污水分散处理技术模式构建
3.1 分散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3.1.1 人工处理技术分析
3.1.2 自然处理技术分析
3.2 区域污水分散处理技术模式构建
3.2.1 达标排放分散处理技术模式
3.2.2 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分散处理技术模式
第四章 污水分散处理运营管理模式与发展对策
4.1 构建污水分散处理运营管理模式
4.1.1 污水分散处理市场化运营管理
4.1.2 污水分散处理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
4.2 污水分散处理发展对策
4.2.1 建立污水分散处理技术体系
4.2.2 制定分散处理优惠政策
4.2.3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职能
4.2.4 完善收费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你还可以到诚信论文发表网(cxlw027),豆丁,红袖添香论文网,维普,携手论文网,万方,知网……这些网站上面找论文,一般论文都可以在那些网站上面找到。
⑥ 求 采矿方面的 英文文献及其中文翻译一篇
Coal mine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 Comparative Study
Digest: the sewage and wastewater processing resources of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e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kinds of process options to deal with coal mine waste water system investment and operating costs, and to explore the reverse osmosis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the coal mine waste 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Coal mine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of the consolidated operating costs for the :2.185-2 .465 yuan / ton. One membrane of the processing costs as low as: 2.185 yuan / ton. Such prices on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is very attractive. Of mine waste water recycling, not only can rece the amount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but also can make water resource, it should be said, it is a method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ope of regeneration, but also our countr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an effective way to .
Key words: reverse osmosis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recycling。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and 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population growth has increased year after year the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nstry's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thus creating a shortfal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ollution are increasing.At present, China's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there are more than 300 cities short of water, of which there are 114 cities in serious water shortages.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situation was very serious water crisis will become a ques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most severe punishment of all issue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in addition to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the assigned amount, the high-tech means to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role of th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s also very crucial.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nnual volume of about 400-500 million sewage M3, treated emissions from only 15-25%, e to cross-flow of sewage everywhere, so that all our major sources of water proce different degrees of pollution, a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4】 .Therefore, to enhance wastewater treatment, so that not only the discharge standards but also to a large number of reuse, very necessary, which improve the water environment to eas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saving precious water resources are very important. Urban and instrial sewage has been the depth of treatment can be used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nstrial proction, urban landscape, Urban Green, life miscellaneous,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additional surface water in such applications as 【8】.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an eliminate some air pollutants, the COD, BOD and heavy financial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reced pollutant emission standards, or miscellaneous safety standards, but can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drainage contained in the solubility of trace contaminants.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technology to thoroughly remove these pollutants to achieve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wastewater reclamation. Traditional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membrane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an be sewage or waste water into a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for reuse water, or make it loop back to use, this would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but also rece pollu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ry 【6】.
Sewage Wastewater Reu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verview
The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gently requires a corresponding resource of sewage waste water technology. In this field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Membrane separation, as a high-tech in the last 40 years to develop quickly into the instrialization of the process of energy-efficient separation technology.Than 40 years, electrodialysis, reverse osmosis, micro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pervaporation, membrane contact and membrane reac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energy, electronics, petro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chemicals, light instry, food and beverage instry and the daily lif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ngjun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received,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to make membrane technology promised born, but also the needs of society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mbrane technology to membrane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mprove, and become a unit operation, to become integra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key 【9】.
1.Continuous membrane filtration technology
Hollow fiber membrane e to large surface area membrane moles of the loading density, so compact equipment; this film made by spinning, simple process, so proction costs a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other films: In the absence of support layer may reverse cleaning, exceptional stain resistance of some good cleaning agent on the oxidative tolerance to the emergence of a good film made in large-scale sewage treatment works, the application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 has a unique advantage 【7】.
CMF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the high anti-pollution film, as well as compatible with membrane cleaning technology, which enables non-stop cleaning membrane cleaning, and thus to achieve a continuous treatment of liquid non-stop to ensure a continuous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equipment.
CMF is currently mainly used in large-scal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raw water the depth of the secondary settling tank treatment and reuse, desalination, or large-scale reverse osmosis pretreatment system. Surface water ground water purification, beverages, etc. to clarify the turbidity.
2.Membrane bio-reactor
Membrane bio-reactor is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new technology. Used in the field of sewage waste water treatment using membrane pieces for solid-liquid separation, sludge or impurities interception return to the bio-reactor, handling the drainage of water through the membrane to form a sewage treatment 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 The role of membrane moles is equivalent to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in the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4】.
MBR used in the film are flat membrane, tubular membrane and hollow fiber membrane, is currently mainly bas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The MBR wastewater treatment, raw water sources have reached a very high water guidelines. This method is not limited to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MBR technology is also widely used in dyeing wastewater, scouring wastewater, meat processing, sewage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other feature of MBR systems vary in size, the small device can be used for a family, large-scale installations daily processing capacity of up to tens of thousands of cubic meters.
3.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is the early 20th century, 60 developed a pressure-driven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The technology is from seawater,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and developed, often referred to as "desalin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has no phase change, component-based, process simpl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ccounting for small size, less investment,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dvantages to develop very rapidly. RO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ea water,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pure water, ultra-pure water preparation, chemical separation, concentration, purification, waste water resource and other fields. Projects throughout the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hemicals, light instry, co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dicine, food and other instries.
Water resource is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 al purpose. Inorganic serie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of brackish water using the same equipment and have the more common process technology. RO can waste in copper, lead, mercury, nickel, antimony, beryllium, arsenic, chromium, selenium, ammonium, zinc ion removal addition to 90-99%.
At present, the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in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a number of instri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of the depth has been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including water reus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secondary effluent from the depth of treatment, after primary treatment of instrial waste water depth of processing system to take high-quality fresh water. Many water-scarce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in the extensive use of reverse osmosis desalination technology, the introction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technical processing secondary effluent, effluent quality up to TDS ≤ 80mg / L, the expansion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Such as the Middle East, Australia, Singapore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examples of major projects in this area 【9】.
4.Integrated membrane process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Integrated membrane process is ultrafiltration / microfiltration and reverse osmosis used in combination to form to meet the purpose of咱reus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can be used as stand-alone high-level tertiary treatment method, is also an ideal pre-treatment process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anti-pollution ability,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unit to replace the complex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water quality much higher than the three water indicators, not only can remove the sewage bacteria and suspended solids, the COD, BOD also have some effect but addition.In 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after the use of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its traditional pre-wash cycle from 3-4 weeks to process more than six months, the membrane can prolong life for years to reach -6. Membrane integrated wastewater reclamation process has the system is stable, maintaining a small area of small, less use of chemicals, processes and operation of a simple and low cost.
Conclusion
Membrane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of coal mine is technically entirely reliable, which has a successful experien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stry, water pollution, worsening water scarcity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instrial wastewater recycling will be referred to the agenda.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recycling of waste water re-use of mine has a very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mine waste water recycling, not only can rece the amount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but also can make water resource, it should be said, it is a method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ope of regeneration, but also our countr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an effective way to .
Of membrane processes for coal mine wastewater and reuse, both technically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re very significant.
References
Gang Shao. Membrane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examples 【M】. Beijing: Chemical Instry Press, 2002.256 ~ 280.
Healy I, Binchois music. The water and use the net again. Beijing: China Building a Board Association, 1985.
【3】 Bella G. Liputaike. Environmental engineer with the book. 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stry Society out of plates, 1987.
【4】 High from Kai.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water reuse 【m】 .2003 Beijing Water Forum papers .2003.9.
【5】 Feng Zhang, Xu Ping. Reverse osmosis,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M】.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23:234-236.
【6】 Mayao Guang, Ma Bolin. Wastewater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Beijing: Chemical Instry Press, 2002.45 ~ 78.
【7】 Yao Zhichu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1999.: 56 ~ 60.
【8】 LEI Le-cheng, etc., sewage back with new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design. Bei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Press, .2002:453 ~ 461.
【9】 Zhang Bao cases. Reverse osmosis 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 Beijing: 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2004.281 ~ 295.
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回用工艺比较研究
摘要:介绍了污水、废水处理资源化的最新技术和工艺,分析比较了三种工艺方案处理煤矿矿井废水的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并探讨了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在煤矿矿井废水处理中应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回用的综合运行费用为:2.185-2.465元/吨。其中膜法的处理费用最低为:2.185元/吨。这样的价格对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是很有吸引力的。对矿井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废水排放量,又可以使废水资源化,应该说,它是一种水资源再生的希望方法,也是我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反渗透电镀废水处理回收利用
我国人口众多,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的不断增长又使水资源需求量逐年上升,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水污染愈加严重,因此造成水资源缺短和水环境污染现象日趋严重。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4个城市严重缺水。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形势非常严重,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惩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除水资源的科学治理和优化配量之外,充分发挥高新科技手段在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
近年来,我国每年排污水量约400-500亿M3,经处理后排放的仅15-25%,由于污水到处横流,使我国各大水源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严重恶化【4】。所以,加强污水深度治理,使之不仅达标排放而且还可大量回用,非常必要,这对改善水环境、缓解水资源的不足,节约宝贵的水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城市及工业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可用于农业浇灌、工业生产、城市景观、市政绿化、生活杂用、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表水等方面的应用【8】。传统水处理技术能够消除部分污染物,将COD、BOD以及重金融等污染物指标降到安全排放标准或杂用标准,但无法完全消除排水中所含的微量溶解性污染物。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可彻底去除这些污染物,实现严格意义下的污水再生。用传统处理工艺和膜技术集成,可将污水或废水变成不同水质标准的回用水,或使之循环回用,这样即缓解了供求矛盾,又减少了污染,还可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6】。
污水废水资源化技术及应用简介
水环境质量的严重恶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有相应的污水废水资源化的技术。在这一领域中膜分离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膜分离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近40年来迅速发展成为产业化的高效节能分离技术过程。40多年,电渗析、反渗透、微滤、超滤、纳滤、渗透汽化,膜接触和膜反应过程相继发展起来,在能源、电子、石化、医药卫生、化工、轻工、食品、饮料行业和日常生活及环保领域等均获得广泛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的需求使膜技术应允而生,也是社会的需求促使膜技术迅速发展,使膜技术不断创新、技术进步,完善,成为单元操作,成为集成过程中的关键【9】。
1.连续膜过滤技术
中空纤维膜由于比表面积大,膜组件的装填密度大,所以设备紧凑;这种膜因纺制而成,工艺简单,所以生产成本一般低于其它的膜:由于没有支撑层均可以反向清洗,非凡是一些耐污染性好,对氧化性清洗剂耐受性好的膜的出现,使得在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中,中空纤维膜的应用有独特的优势【7】。
CMF技术的核心是高抗污染膜以及与之相配合的膜清洗技术,可以实现对膜的不停机清洗清洗,从而做到对料液不间断连续处理,保证设备的连续高效运行。
CMF目前主要用于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生水的深度处理回用,海水淡化或大型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地表水地下水净化、饮料澄清除浊等。
2.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的新工艺。用在污水废水处理领域,利用膜件进行固液分离,截留的污泥或杂质回流至在生物反应器中,处理的清水透过膜排水,构成了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膜组件的作用相当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4】。
MBR中使用的膜有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目前主要以中空纤维膜为主。
生活污水经MBR处理后,生水水源已达到很高的水标准。此方法不仅限于处理生活污水,MBR技术也广泛地用于染色废水,洗毛废水、肉类加工污水等水处理系统。MBR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规模可大可小,小装置可用于一个家庭,大型装置日处理量可达数万立方米。
3.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该技术是从海水、苦咸水淡化而发展起来的,通常称为“淡化技术”。由于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占面积小、投资少,耗能低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RO技术已广泛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化工分离、浓缩、提纯,废水资源化等领域。工程遍布电力、电子、化工、轻工、煤炭、环保、医药、食品等行业。
废水资源化是有开发增量淡水资源与保护环境双重目的。无机系列废水处理与海水苦咸水淡化采用同类装并具有较多共性工艺技术。RO可使废液中的铜、铅、汞、镍、锑、铍、砷、铬、硒、铵、锌等离子脱除除90-99%。
目前,反渗透技术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一些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包括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经初级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制取优质淡水。中东不少缺水国家,在大量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同时,引入反渗透技技术处理二级污水,出水水质可达TDS≤80mg/L,扩大了淡水资源。如中东地区、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有这方面的大型工程实例【9】。
4.集成膜过程污水深度处理方法
集成膜过程是将超滤/微滤与反渗透结合使用,形成能够满足各咱回用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超滤、微滤可以作为独立的高级三级处理方法,也是反渗透过程理想的预处理工艺,抗污染能力强、性能优越的超滤、微滤单元代替了复杂的传统处理工艺,而且出水品质远高于三级出水指标,不但完全可以去除污水中的细菌和悬浮物,对COD、BOD也有一定的却除效果。在超滤、微滤之后使用的反渗透膜,其清洗周期由采用传统预处理工艺的3-4周增加到半年以上,膜寿命可延长到达-6年。膜集成污水再生工艺具有系统稳定、维护少、占地小、化学品用量少、流程简单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结论
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回用的综合运行费用为:2.185-2.465元/吨。其中膜法的处理费用最低为:2.185元/吨。这样的价格对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是很有吸引力的。
用膜法处理煤矿矿井废水并回用在技术上是完全可靠的,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缺水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将会提到议事日程。
从环境保护方面讲,对矿井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环境意义。
对矿井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废水排放量,又可以使废水资源化,应该说,它是一种水资源再生的希望方法,也是我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膜法处理煤矿矿井废水并回用,不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都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邵刚.膜法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56~280.
希利I,舒瓦乐.水的再净与利用.北京:中国建筑出板社,1985.
【3】贝拉G.利普泰克.环境工程师用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板社,1987.
【4】高从锴.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再利用【m】.2003北京水务论坛论文.2003.9.
【5】张烽,徐平.反渗透、纳滤膜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M】.膜科学与技术,2003,23:234-236.
【6】马耀光,马柏林.废水的农业资源化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5~78.
【7】姚志春.污水净化再利用.甘肃水利水电1999.:56~60.
【8】雷乐成等,污水回用新技术及工程设计.北京:化学工程出版社.2002:453~461.
【9】张葆宗.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81~295.
⑦ 急求关于中水回用文章,中文英文都有
去期刊网,N那里可以下载到论文。N你要是自己找不到的话,推荐你去taobao的{翰林书店},我去那里让店主帮下载过论文
⑧ 浅谈中水回用设施的噪声治理
某新建高层住宅楼的中水回用项目,设备机房位于住户卧室正下方的地下三层,在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二次污染――噪声污染,影响了居民的休息。住户的噪声主要来自结构噪声传导和空气噪声辐射两部分,本文结合此工程实际情况,对风机、水泵、管道等不规范的安装进行改造,通过加装了隔音罩、更改设备基础及管道与地面、墙壁的刚性连接,加装更换隔声门和隔声窗等措施,取得了噪声治理的成效。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且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于世界百位排名之后,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全国多数城市的水质污染、环境恶化不断加剧,致使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我们提倡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用水、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污水的资源化与再生利用,不仅节约水资源,变废为宝,同时处理成本较自来水低廉,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工程为某新建高层住宅楼的中水回用项目,在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二次污染――噪声污染。噪声是声音的一种,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3]。从物理角度看,是由声源作无规则和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防碍的声音。噪声不仅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噪声污染,影响人们的工作、休息和睡眠,进而危及人体健康。每个人对噪声的敏感度不同,一般心血管患者,神经衰弱,失眠等人群对噪声尤其敏感,治理噪声污染,不容忽视。本文对此中水设施造成的噪声进行治理,通过各种隔振降噪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噪声问题。
一、项目简介
某新建高层住宅楼设中水回用设施,污水来源于住宅楼内的生活污水,要求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 18920-2002冲厕回用标准,用于楼内冲厕,以达到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污水处理量为5m3/h,主要工艺流程为:
本住宅楼地上28层,地下3层。中水回用设备机房位置地下三层,地上一层为住户。主要噪声源有供水变频泵四台(5.5KW)、回转式鼓风机两台(4KW)、抽吸泵两台(1KW)、提升泵两台(1.1KW)。
1、工程安装情况
(1)设备基础均为混凝土基础,无二次浇注。水泵直接座在混凝土基础上,接触部分垫有橡胶减振垫。回转式鼓风机座在混凝土基础上,底部安有橡胶减振器,但现场观察减振器与风机不匹配,减振效果明显不足。
(2)管道支架、吊架等直接与地面、墙壁接触,为刚性连接,部分支架、吊架制作不规范,管道固定不稳固。
(3)管道穿墙部位未封堵。
(4)现场可以听见砸水的声音,水泵压水管路出水口高于水池液面。
(5)单球橡胶软接头隔振效果不明显,且有部分软接头安装在了立管的部位。
2、振动情况检查
(1)变频供水泵基础支架振动明显。
(2)变频供水泵支路出水管及总出水管手触感觉振动很明显,总出水立管上安装的橡胶软接头前后振动基本一样,橡胶软接头没起到减振作用。
(3)变频供水泵总出水管出中水设备机房墙体外用镀锌钢管去接触感觉,有明显振动。
(4)自吸泵、提升泵的支路出水管及总出水管手触感觉振动不明显,管路与墙壁支架处,用镀锌钢管去接触感觉,有轻微振动。
(5)回转式鼓风机支路出气管及总出气管手触感觉振动很明显,风机基础支架振动明显。
3、噪声值测量
设备正常运行时,夜间7:00测得设备机房内噪声值76dB(A),设备机房外噪声值64 dB(A),1楼住户房间内噪声值35dB(A),居民反映噪声影响睡眠质量。
二、噪声振动分析
本工程所选用的设备运转正常,均无异常噪声,质量合格,住户的噪声主要来自结构噪声传导和空气噪声辐射两部分。
结构噪声以弹性波的形式通过设备基础、管道支架等传递到建筑结构,并经过建筑结构传递出去,迫使建筑结构或建筑结构上的附着物振动发生,固体声随距离的衰减很小,因此,如果处理不当的话,通常会影响到整个楼层。结构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设备基础基座,管道支架及管道穿墙,属于较难治理部分。
空气噪声通过空气传播,主要是通过窗户,房门和楼板等传播至室内。
1、水泵噪声分析
水泵噪声就是水泵在运行时产生的不规则的、间歇的、连续的或随机的噪声。水泵噪声属于低频噪声(频率在500赫兹以下的声音)。低频噪声的特点就是衰减缓慢、声波较长、其衍射波能轻易绕过障碍物,且有很强的穿透力,像一般建筑物的普通承重墙,水泵噪声能够轻易地穿透,所以较难处理。
小功率水泵振动不明显,水泵底座下的橡胶减振器隔振效果良好,但管路与地面、墙壁的刚性连接需要改为柔性连接。
变频供水功率较大,橡胶减振器隔振效果不明显,橡胶软接头安装在出水立管上,隔振效果较差,同样管道支架不规范,与地面、墙壁、穿孔均为刚性连接,也需要改为柔性连接。
2、风机噪声分析
回转式鼓风机,虽然较罗茨风机转速低,噪声小,但风机噪声频谱较宽,即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噪声,且以低中频噪声为主要成分,同样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不易治理。
回转式风机运转正常,无异常噪声,但基础不平整,现有橡胶减振器效果不佳,曝气管路的支撑,与地面、墙壁均为刚性连接,使得结构振动通过墙体传递到住户室内,导致敏感点噪声值超标。 3、中水设备机房的问题
设备机房正上方恰巧为住户的卧室,为敏感点。机房的门、窗均为普通式,隔声效果差。
4、噪声治理难点
本工程设备、管道均已安装完毕,治理噪声,需要考虑现有设施情况,尽量少改动管路,节省投资。由于居民已入住,冲厕水源必须由回用水池供应,改造过程中由自来水补充回用水源,变频供水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止。经过我们与物业协商,住宅楼每天最长停水时间仅为10个小时,必须在两天内改造好。而这部分改造工程量较大,为首要改造内容,必须一天完成,不然当天还要恢复系统供水,高压供水系统的运行,将影响甚至破坏已改造的部分减振措施,此系统改造需合理安排,投入较大的资金及人力交叉作业,为此降噪工作的重中之重。MBR生化系统产生的污泥需要氧气维持,则回转式鼓风机也不能长时间停止。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风机、水泵及管路系统改造等都要做到“短、平、快”。
三、噪声治理
本住宅楼中水回用工程产生的噪声主要由不规范的安装、不够重视噪声污染而引起的。本工程噪声的治理其实就是规范安装的过程,以下分别对结构噪声和空气噪声控制做简要阐述。
1、结构噪声治理
(1)回转式鼓风机地面基础找平,制作弹性减振基座,改变振动源质量与固有振动频率,从而降低振动传导效率,配合合适的橡胶减振器,可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设备底座减振器的选择不仅与设备重量有关系,还和设备的转速、频率等有关系,最好由设备厂家直接配套。
(2)小功率水泵基础不变,所有水泵进出口的单球橡胶软接头更换为双头橡胶软接头。
(3)变频供水泵基础更换为弹性减振基座和橡胶减振器结合使用的底座,水泵进出口的单球橡胶软接头更换为双头橡胶软接头,水平立管上的橡胶软接头改为水平安装[4],降低了高压供水产生的振动现象。
(4)对所有管道的支架、吊架,与地面、墙壁形成的刚性连接断开,改为柔性连接,振动不明显管道,仅对支撑形式进行加固,加设厚橡胶垫减振。对变频供水高压管道和风机出气管道,更换优质成品的弹性支架、弹性吊架,增设支撑点,减少了管道振动。弹性支架、吊架做法参照文献[5]。
(5)变频供水高压管道穿越隔墙,由于水泵的振动比较大,致使水泵出水管随之大幅振动,水管的振动必然会带动墙体的振动,一旦造成结构墙体振动,居民室内的墙体就会变成一个辐射声源。本工程穿墙部位用橡胶材料塞满,再用聚氨酯发泡密封,减少了管道通过墙壁上传的振动。
2、空气噪声治理
(1)产生较大的噪声设备加装隔音罩。变频供水泵及回转式鼓风机安装了模块式隔音罩,安装拆卸方便。隔音罩分为4层:最外层为0.8mm厚的冷轧镀锌钢板,中间夹层为80mm厚的吸音棉,内层为0.5mm厚的冷轧镀锌穿孔板,最里层贴上一层10mm厚大密度的聚苯板、在保证通风功能的情况下将隔音罩所有的孔洞处堵住,以防止噪声外泄,避免隔音罩振动。本工程4KW的回转式鼓风机,通过加装此隔振罩,噪声降低了16dB(A)。5.5KW的变频供水泵,通过加装此隔振罩,噪声降低了14dB(A)。
隔音罩制作需注意:
①隔音罩做成模块式拼装,安装拆卸方便、简单。
②隔音罩需考虑设备运行情况,设计通风散热功能,当采取通风冷却措施时,应增加消声器等措施。
③隔音罩预留管路、隔音门窗、通风与电缆空隙处必须密封,并且管线周围应有减振、密封措施。
④用钢或铝板等轻薄型材料作罩壁时,须在罩壁上加筋,涂贴阻尼层,以抑制、减弱隔音罩与设备共振。
⑤罩体与设备及其座之间不能有刚性接触,以免形成“声桥”,导致隔声量降低。隔音罩内壁与设备之间应留有较大的空间,一般为设备所占空间的1/3以上,各内壁面与设备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10cm,以免耦合共振,使隔声量减小。
(2)水管进入水池,弯头处加装管路,将水管插入到控制水位以下,防止水降落的噪声。
(3)设备机房安装隔声门和隔声窗,降低空气噪声向外传播。
3、治理后噪声值测量
以上隔振降噪处理,施工周期10天,做好后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再次测量噪声值,测得设备机房内噪声值62dB(A),设备机房外噪声值50dB(A),1楼住户房间内噪声值30dB(A),大大改善了居民室内环境,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规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等效声级表2规定的限值。
结 论
本中水回用工程噪声治理为后期改造,加大了制作隔音罩、拆除、改造设备基础、支架等的难度,增加了工程造价,且影响较差。故新设计住宅小区等中水回用项目建议施工时考虑隔振降噪内容,中水设备机房的选址,尽量远离住户起居室,若无法避免时,一定要规范安装,做好隔振降噪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设备机房可以加装吸引棉,消除噪声的影响。水资源再生利用,造福人类的同时,避免二次污染,建设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也是环境治理的根本。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⑨ 急求关于水处理的英文原文和翻译,谢谢了
给排水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1、给水工程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原水的取集和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的工程。
2、排水工程 sewerage ,wastewater engineering 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废水的工程。
3、给水系统 water supply system 给水的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4、排水系统 sewerage system 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5、给水水源 water source 给水工程所取用的原水水体。
6、原水raw water 由水源地取来的原料水。
7、地表水surface water 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
8、地下水ground water 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工壤空隙中的水。
9、苦咸水(碱性水) brackish water ,alkaline water 碱度大于硬度的水,并含大量中性盐,PH值大于7。
10、淡水fresh water 含盐量小于500mg/L的水。
11、冷却水cooling water 用以降低被冷却对象温度的水。
12、废水 wastewater 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以及流入排水管渠的其它水。
13、污水sewage ,wastewater 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
14、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用水对象实际使用的水量。
15、污水量 wastewater flow ,sewage flow 排水对象排入污水系统的水量。
16、用水定额 water flow norm 对不同的排水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相对合理的单位排水量的数值。
17、排水定额 wastewater flow norm 对不同的排水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相对合理的单位排水量的数值。
18、水质 water quality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性质。
19、渠道 channel ,conit 天然、人工开凿、整治或砌筑的输水通道。
20、泵站 pumping house 设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和管道、闸阀等的房屋。
21、泵站 pumping station 泵房及其配套设施的总称。
22、给水处理 water treatment 对不符合用不对象水质要求的水。进行水质改善的过程。
23、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24、废水处理 wastewater disposal 对废水的最终安排。一般将废水排入地表水体、排放土地和再次使用等。
25、格栅 bar screen 一种栅条形的隔污设备,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他杂物。
26、曝气 aeration 水与气体接触,进行溶氧或散除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27、沉淀 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8、澄清 clarification 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9、过滤filtration 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质物的过程。
30、离子交换法 ion exchange 采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某些盐类离子的过程。
31、氯化 chlorination 在水中投氯或含氯氧化物方法消灭病原体的过程。
32、余氯 resi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和。
33、游离性余氯 free resial chlorine 水中以次氯酸和次氯酸盐形态存在的余氯。
34、结合性余氯 combinative resial chlorine 水中以二氯胺和一氯胺形态存在的余氯。
35、污泥 sludge 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排水管渠中沉积的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或胶体物。
36、污泥处理 sludge treatment 对污泥的最终安排。一般将污泥作农肥、制作建筑材料、填埋和投弃等。
37、水头损失 head loss 水流通过管渠、设备和构筑物等所引起的能量消耗。
给水工程中系统和水量方面的术语
1、直流水系统 once through system 水经过一次使用后即行排放或处理后排放的给水系统。
2、复用水系统 water reuse system 水经重复利用后再行排放或处理后排放的给水系统。
3、循环水系统 recirculation system 水经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或处理后循环利用的给水系统。
4、生活用水 domestic water 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
5、生产用水 process water 生产过程所需用的水。
6、消防用水 fire 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的水。
7、浇洒道路用水 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水。
8、绿化用水 green bel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给水工程取水构筑物的术语
1、管井 deep well ,drilled well 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2、管井滤水管 deep well screen 设置在管井动水位以下,用以从含水层中集水的有缝隙或孔隙的管段。
3、管井沉淀管 grit compartment 位于管井最下部,用以容纳进入井内的沙粒和从水中析出的沉淀物的管段。
4、大口井 g well ,open well 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5、井群 batter of wells 数个井组成的群体。
6、渗渠 infiltration gallery 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7、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反滤层 inverted layer 在大口井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砾层(简称反滤层)
8、泉室 spring chamber 集取泉水的构筑物。
9、进水间 intake chamber 连接取水管与吸水井、内设格栅或格网的构筑物。
10、格网 screen 一种网状的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水生动物或其他污染物的拦污设备。其网眼尺寸较格栅为小。
11、吸水井 suction well 为水泵吸水管专门设置的构筑物。
给水工程中净水构筑物的术语
1、净水构筑物 purification structure 以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等为主要目的的构筑物的总称。
2、投药 chemical dosing 为进行水处理而向水中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的过程。
3、混合 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
4、凝聚 coagulation 为了消除胶体颗粒间的排斥力或破坏其亲水性,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
5、絮凝 flocculation A、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曾用名反应。 B、高分子絮凝剂在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之间吸附架桥的过程。
6、自然沉淀 plain sedimentation 不加注任何凝聚剂的沉淀过程。
7、凝聚沉淀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加注凝聚剂的沉淀过程。
8、凝聚剂 coagulant 在凝聚过程中所投加的药剂的统称。
9、助凝剂 coagulant aid 在水的沉淀、澄清过程中,为改善絮凝效果,另设加的辅助药剂。
10、药剂固定储备量 standby reserve 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简称固定储备量。
11、药剂周转储备量 current reserve 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差异所需的储备量。简称周转储备量。
12、沉沙池(沉砂池)desilting basin ,grit chamber 去除水中自重很大、能自然沉降的较大粒径沙粒或杂粒的水池。
13、预沉池 pre-sedimentation tank 原水中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进行凝聚沉淀处理前设置的沉淀池。
14、平流沉淀池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15、异向流斜管 (或斜板)沉淀池 tube(plate)settler 池内设置斜管(或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或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或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的池。
16、同向流斜板沉淀池lamella 池内设置斜板,沉淀过程在斜板内进行,水流与沉泥均沿斜板向下流动的沉淀池。
17、机械搅拌澄清池 accelerator 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18、水力循环澄清池 circulator clarifier 利用水力使水提升,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19、脉冲澄清池 pulsator 悬浮层不断产生固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页分离沉淀的水池。
20、悬浮澄清池 sludge blanket clarifier 加药后的原水由上通过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使水中杂质与泥渣悬浮层的颗粒碰撞凝聚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21、液面负荷 surface load 在沉淀池、澄清池等沉淀构筑物的净化部分中,单位液(水)面积所负担的出水流量。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3/(m2.h)表示。
22、气浮池 floatation tank 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液体中的杂质分离上浮而去除的池子。
23、气浮溶气罐 dissolved air vessel 在气浮工艺中,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器。简称溶气罐。
24、清水池 clear-water reservoir 为贮存水厂中净化后的清水,以调节水厂制水量与供水量之间的差额,并为满足加氯接触时间而设置的水池。
给水工程中输配水管网的术语
1、配水管网 distribution system ,pipe system 将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系。
2、环状管网pipe network 配水管网的一种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3、枝状管网 branch system 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
4、水管支墩 buttress ,anchorage 为防止由管内水压引起的水管配件接头移位而造成漏水,需在水管干线适当部位砌筑的墩座。简称支墩。
排水工程中排水制度和管渠附属构筑物的术语及其涵义
1、排水制度 sewer system 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2、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种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排水的方式。
3、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的方式。
4、检查井 manhole 排水管渠上连接其他管渠以及供养护工人检查、清通和出入管渠的构筑物。
5、跌水井 drop manhole 上下游管底跌差较大的检查井。
6、事故排出口 emergency outlet 在排水系统发生故障时,把废水临时排放到天然水体或其它地点去的设施。
7、曝雨溢流井 (截留井)storm overflow well ,intercepting well 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来截留、控制合流水量的构筑物
排水工程中水和水处理的术语及其涵义
1、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e ,domestic wastewater 居民中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
2、工业废水 instrial wastewater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它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
3、生产污水polluted instrial wastewater 被污染的工业废水。还包括水温过高,排入后造成热污染的工业废水。
4、生产废水 non-polluted instrial wastewater 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的工业废水。
5、城市污水 municipal sewage ,municipal wastewater 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
6、旱流污水 dry weather flow 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晴天时输送的污水。
7、水体自净 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ies 河流等水体在自然条件的生化作用下,有机物降解,溶解氧回升和水体生物群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
8、一级处理 primary treatment 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净化过程,主要为沉淀。
9、二级处理 secondary treatment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生物处理方法继续除去污水不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净化过程。
10、生物处理 biological treatment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不稳定有机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1、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和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12、生物膜法 biomembrance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13、双层沉淀池(隐化池) Imhoff tank 由上层沉淀槽和下层污泥消化室组成。
14、初次沉淀池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污水处理中第一次沉淀的构筑物,主要用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15、二次沉淀池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沉淀构筑物,用以分离其中的污泥。
16、生物滤池 biological filter ,trickling filter 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歇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
17、生物接触氧化 bio-contact oxidation 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人工曝气系统构成的生物处理工艺。在有氧的条件下,污水与填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使污水获得净化。
18、曝气池 aeration tank 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
排水工程中污泥和污泥处理的术语及其涵义
1、原污泥 raw sludge 未经污泥处理的初沉污泥、二沉剩余污或两者的混合污泥。
2、初沉污泥 primary sludge 从初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3、二沉污泥 secondary sludge 从二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4、活性污泥 activated sludge 曝气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5、消化污泥 digested sludge 经过好氧消化或厌氧消化的污泥,所含有机物质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趋于稳定。
6、回流污泥 returned sludge 由于次沉淀池(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的活性污泥。
7、剩余污泥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
8、污泥气 sludge gas 在污泥厌氧消化时,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氢、氮和硫化氢。俗称沼气。
9、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较稳定物质的过程。
10、好氧消化 aerobic digestion 污泥经过较长时间的曝气,其中一部分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1、厌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2、中温消化 mesophilic digestion 污泥在温度为33℃-35℃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13、高温消化 thermophilic digestion 污泥在温度为53℃-55℃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14、污泥浓缩 sludge thickening 采用重力或气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过程。
15、污泥淘洗 elutriation of sludge 改善污泥脱水能的一种污泥预处理方法。用清水或废水淘洗污泥,降低水化污泥碱度,节省污泥处理投药量,提高污滤脱水效率。
16、污泥脱水 sludge dewatering 对浓缩污泥进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机械脱水。
17、污泥真空过滤 sludge vacuum filtration 利用真空使过滤介质一侧减压,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18、污泥压滤 sludge pressure filtration 采用正压过滤,使污泥水强制滤过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19、污泥干化 sludge drying 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然蒸发设施。
20、污泥焚烧 sludge incineration 污泥处理的一种工艺。它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加温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
排水工程中物理量的术语及其涵义
1、生化需氧量 biochmical oxygen demand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于一定期间内(一般采用5日、20℃)进行需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英文简称BOD。
2、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水样中可氧化物从氧化剂重铬酸钾中所吸收的氧量。英文简称COD。
3、耗氧量 oxygen consumption 水样中氧化物从氧化剂高锰酸钾所吸收的氧量。英文简称OC或CODMn 。
4、悬浮固体 suspended solid 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一般指用滤纸过滤水样,将滤后截留物在105℃温度中干燥恒重后的固体重量。英文简称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