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家对农村乡镇污水处理的政策
请看以下报道:
污水处理向乡镇延伸/农村污水处理费政策存在空白
日期:2010-1-20
污水处理向乡镇延伸
记者发现,随着各地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乡镇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尤其是随着节能减排任务压力不断增加,采取在大中城市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减少COD的空间将缩小,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将成为一些地方减少COD的新领域。
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厂基本依靠政府资金建设。在湖北省已建或在建的10多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都是依靠国家和省补助才得以实施的。荆州市建委介绍,为了配合湖北省荆州市四湖地区的流域治理,通过省级补助方式,今年在湖泊周边建设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对日处理每吨污水能力补贴1300元;管网建设也是按照地方每投资100万元,省市补贴50万元的标准进行。
但记者发现,环保高要求与经济低水平矛盾也在乡镇污水处理中显现,即使有上级政府补贴,一些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仍困难不少,走上市场化运行轨道更是希望渺茫。
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乡镇经济实力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后续资金不足。为配合湖泊治理,湖北监利县新沟镇正在建一个日处理污水4000吨的乡镇污水处理厂,省级财政补贴了520万元。镇党委副书记熊耀平说,当地还有管网建设费800万元,即使上级财政补贴一半,仍然有400万元的缺口压得当地政府喘不过气来。他说,新沟镇是监利县经济状况最好的乡镇,每年能够用于公共建设的资金也只有150多万元。
因此,湖北省四湖地区流域不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去年11月签订了有关投资开工协议后,至今无实质性进展。
另一方面,乡镇经济落后,导致城镇化的供水体系不健全,农村自来水收费率低,与自来水费捆绑的污水处理费也难以收齐。监利县新沟镇虽然也在向上级政府打报告,收取污水处理费,但当地自来水的收取率才40%,自来水厂已负债100多万元。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自来水供水管网本身跑冒滴漏,农村贫困户、无人户大量存在。
农村污水处理费政策存在空白
记者发现,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上看,污水处理费只有县级以上才可以征收。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是空白。
由于乡镇污水处理费收取无政策保障,即使开征污水处理费,中部乡镇普遍经济水平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难以负担高成本的污水处理费。一个日处理能力只有4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要保本运行,污水处理费要远远超过1元/吨。一般的农村群众无法负担。湖北监利县福田寺镇每天产生生活污水排入四湖流域。在省里投资310万元后,这个集镇人口只有8600人的乡镇在今年9月份基本建成了一个日处理污水2000吨的处理厂。副镇长杨小波说,保障污水处理厂商业化运行的污水处理费收取根本没有纳入政府的计划。当地1.5元/吨的供水价格也是政府不敢轻易再收取污水处理费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才不足、管理不规范也是当前一些乡镇污水处理中面临的挑战。杨小波介绍,目前污水处理厂还是镇政府在先行管理。可只有2000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根本就没有企业感兴趣,当地政府已计划将污水处理厂先期交给镇自来水厂来管理。这个自来水厂已承包给了社会人员,造成了污水治理监管上“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镇污水处理厂后期持续稳定运行前景不容乐观。
强化补贴手段 堵塞政策漏洞
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加上乡镇污水处理厂规模过小,一般企业根本无法正常进入这个市场,乡镇污水处理距离市场化还有非常大的距离。不少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要在坚持推进市场化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乡镇污水处理行业的扶持。
首先,对已运行或在建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国家和上级政府应进行一定的固定补贴政策。目前,我国对乡镇污水处理还没有专门的补贴政策,只有一些特定区域和项目上才有补贴,而且这些补贴缺乏持续性,忽视了乡镇污水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难题。湖北省宜昌市建委副主任陆锋介绍,宜昌沿长江建有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为确保三峡水库水质,国家对这些乡镇的污水处理厂都采取逐年递减的补贴方式确保正常运转。按照各地污水水量,国家在2006年补0.80元/吨,2008年为0.40元/吨,2009年为0.30元/吨,2010年为0.20元/吨,之后国家不再补贴。
刘立伟说,除补贴建设资金外,国家应在补贴上考虑乡镇经济落后现状,强化对污水处理费的补贴。他说,乡镇污水处理规模小,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进行初级处理就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主要成本还是集中在电费和人力成本上,只要能够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能确保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其次,补齐乡镇污水处理费收取上的政策空白,防止因此加重农民负担。专家认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下,对一些地方收取乡镇污水处理费必须慎重,国家要有一个明确的政策标准,不能通过加污水处理费增加农村群众负担。
第三,要坚持市场化原则,供水与污水治理必须分开管理。为避免一些地方出现污水处理设施闲置或者拿了国家补贴不处理污水等问题,国家所有的补贴行为,必须是以推动污水处理向市场化转变为原则,运行体制上坚持企业参与,政府补贴,走市场化道路;应将污水处理设施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将经营权向市场拍卖;企业不能在同一个地区既供水,又参与污水治理。
B. 建污水处理厂,如何科学规划
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不能一建了之。
如何将近期需要与远期发展兼顾,考验人们的智慧。
弹性规划,才能避免“过剩”
地点:秭归县归州镇
秭归县归州镇污水处理厂紧邻长江,有两条生产线,设计处理能力是每天3000吨。
记者看到,两条生产线中,只有一条在运转。“2016年前10个月,处理污水44万多吨,平均每天处理1482吨。”归州镇建设环保中心主任朱道清说,该厂2007年正式运行,至今已近10年,一直没有满负荷运行过。归根结底,是镇上人口减少。
最初设计时,该厂按1.2万人的规模设计,然而移民政策发生变化,原计划进镇安置的移民大部分外迁,镇区人口少于预期。目前,全镇区7632人。
秭归县12个乡镇,已有7个乡镇建成污水处理厂,2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试运行,还有3个乡镇待建,预计今年可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那些新近建设的厂,由于吸取了以往经验,处理规模和技术路径更切合实际。“乡镇污水处理厂前期规划很重要,处理能力要为未来发展变化留出余地。”秭归县住建局村镇科负责人谭子松说,当地每个污水处理厂每年需要20多万元财政经费补贴,如不精打细算,将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柳暗花明,“兼并”破解尴尬
地点:江陵县熊河镇
江陵县熊河镇污水处理厂,自2009年建成后,闲置6年,厂内设备风吹日晒,已生锈。
2015年,镇上花几十万元,将处理厂彻底改造,换新工艺、新设备,终于可以正常运转。记者看到,厂内已整修一新,机器设备也在正常运转。
然而,改造又带来新问题,该处理厂原本设计处理能力是1500吨/日,但改造新工艺后,处理能力下降为500吨/日,刚刚能满足现有需要。
由于沿江工业园拆迁,一个还建小区很快要在镇上修建,污水处理量还将上升。但处理厂左边是农田,右边是校舍,没有地方扩建了。
更尴尬的是,这几年江陵县城不断扩大,熊河镇距离县城新区的主污水管网只有2公里左右了。江陵县住建局初步设想,以后把镇上管网和县城管网接通,污水交由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1.9万吨/日,熊河镇的污水对它完全不是问题。”该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真要到了那时,熊河镇的污水就有了去处。但耗巨资建设、翻修改造的处理厂,就面临着“下岗”。
因地制宜,实现全域覆盖
地点:鄂州市梁子湖区
在鄂州梁子湖区的一些村庄,可以看到一些小小的污水处理站。
如东沟镇茅圻村堑下钟湾,用的是“无动力快速沉淀厌氧一体化反应器+人工湿地”技术,每天可处理污水10吨,5万元就可建起来。
在沼山镇湖瓢村周胡谈湾,用的是“多层微生物滤池工艺”,每吨污水处理只需0.1元左右,出水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
这些处理站由湖北联净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全域厂网一体建设、运营。梁子湖区政府授予该公司特许经营权30年,对排污管网服务采取逐年付费的方式购买。
都是污水处理站,为何采用的工艺各不相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每个污水处理站覆盖的村湾不一样,污水的主要成分也不相同,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2014年开始,鄂州率先在全省提出并启动城乡一体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有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或试运行,农村已建成400多座污水处理设施。主城区、新区、集镇、村湾“四位一体”的全域覆盖的污水处理体系初具雏形。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乃至村湾的生活污水主要成分也发生了变化,不能一套设备打天下了。在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必须因地制宜,既包括工艺手段,又包括维保方面的技术力量。”该负责人表示。
鄂州市住建局介绍,今年该市将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15座,农村自然湾污水处理装置1117个,确保农村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C. 城市污水排放1级A标准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共要求指标12项,其中化学专需氧量(COD)与悬浮物(SS)以及氨属氮和总磷是常规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指标,具体详见下表内容:
(3)乡镇污水处理厂一级管网扩展阅读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为:
专门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废气、污泥污染物排放制定的国家专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废气的排放和污泥处置的排放与控制管理。
根据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专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本标准实施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废气和污泥的排放不再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噪音控制仍执行国家或地方的噪音控制标准。
参考资料
网络-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D. 乡镇污水处理站算是公共污水收集管网吗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工厂投入建设及养殖项目产业化的发展,使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让我国乡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处理难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水资源缺乏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一、乡镇生活污水特点
1.水量、水质特征
工业化水平较低,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和冲洗厕所排放水,这些水的分散排放及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污水排放是废水污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且乡镇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居民生活规律相近,水量不稳定,昼夜变化大,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呈不连续状态。水质具有易生化处理,总水量小,水中基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的特点。
2.污水收集
乡镇居民环保意识薄弱,且受到区域的限制,很多生活污水废水的排放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任由其随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乡镇污水处理模式
乡镇污水处理模式可分两种:(1)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2)集中式建设模式,即通过在村内铺设污水管网,将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站后集中处理,(3)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将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组合在一起并埋在地下以进行污水综合处理的设备,其具有噪音低、投资省、占地面积小等很多的优点,该技术可分为人工快渗系统、A/O法、A2/O法等在乡镇地区的应用前景很好。以下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探讨。
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主要由铺设于构筑物底部的填料与具有良好污水处理效果、成活率高、生长周期长的水生植物组成,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芦苇、等沼泽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实现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理过滤、物理吸附与沉积、植物吸附吸收、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等,其中填料一般由土壤、细沙、砾石、灰渣等构成,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基建投资费用低、运行能耗低、出水水质稳定、兼顾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
然而,该工艺也很多不足之处。如人工湿地管理技术不完善,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人工湿地系统管理方法不尽相同。由于目前我国的人工湿地大都采取托付当地有关部门管理的方式,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因此,不可能有良好的工程管理。同时,人工湿地的建设存在需要土地面积大,开挖量大,易产生淤积、卫生问题,建设时随意性较大,对恶劣气候条件抵御能力弱,净化效果受作物生长情况影响大等不足之处。
2.集中式建设模式的优缺点
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有很多优点,它的占地面积极小、运行既安全又可靠、出水的水质稳定、抗冲击能力强。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地势平缓、规模大、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水处理。能对水厂或污水处理厂进行可靠且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既有利于用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但它也有很多不足,需要较大的工程费用来建立复杂的排水收集管网,同时集中式建设通常需要长远规划,设计的处理水量通常为远期规划水量,近期内的污水排放量可能大大低于设计水量,从而形成“大牛拉小车”的状况,造成资源浪费。
3.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优缺点
3.1人工快渗系统
人工快渗系统有很多优点:一是该系统操作简单,建设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和维护;二是不产生活性污泥,节约处置费用,不会引起二次污染;三是CRI系统停止运行较长时间后,经3~5天的翻晒保养即可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四是出水效果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A或B标。
同时人工快渗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在实际运行时因考虑基建成本,往往在设计时大多偏向使用手动阀门控制污水进入快渗池,由于该系统需要干湿交替地运行,造成手动阀门频繁使用,不仅加大了工作量,也减少阀门寿命以及后续的维修费用。其次微生物在填料中的生长情况,无法定性衡量。再者快渗池长草迅速,需频繁翻晒,会加大劳动力的投入。
3.2A/O工艺
现场人员曝气操控不好,会造成填料损失,活性污泥流失,若无污泥回流系统,曝气池中污泥减少,会导致生化系统出现异常。由于无法达到同时脱氮除磷,可能导致出水不能满足新排放标准。
3.3A2/O工艺
A2/O工艺的主要特点有:(1)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2)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在2.5%以上。
但不足的是,A2/O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工艺还要大;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较高;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费用偏高;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污泥渗出液需要化学除磷。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例影响,脱氮除磷效率不会很高。(3)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污泥沉降性能好。(4)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E. 污水处理一级a排放标准
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一级标准的B标准是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的标准。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标准制定主要是依据处理工艺和排放受纳水体功能。所有该标准对常规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一级标准是为了实现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和重点保护饮用水源的目的,适用于补充河湖景观用水和再生利用,应采用深度处理或二级强化处理工艺。
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一级标准的B标准是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部分排放指标如下。
二级标准主要是以常规或改进的二级处理为主的处理工艺为基础制定的。二级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海水
三、四类功能海域。
三级标准是为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特定地区,根据当地的水环境功能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可先进行一级半处理,适当放宽的过渡性标准。
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三级标准。但必须预留二级处理。
CJ/T 150 城市供水 致突变物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法律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共要求指标12项,其中化学需氧量(COD)与悬浮物(SS)以及氨氮和总磷是常规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指标
F. 什么是一级污水管网和二级污水管网怎么区分
一级管网也就是主管网,直接接污水处理厂的,管径较大。二级管网接在一级管网上,管径较一级管网小。
G. 什么是三级污水管网,二级又是什么
市政道路下面的是一级、二级管网,其中直通污水处理厂的是一级管,其余的是二级管。三级管主要是小区内部的污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