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技术pdf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技术pdf

发布时间:2023-01-10 12:40:29

① 简述水处理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主要是处理有机废水时会用到!

硝化和反硝化啊!将含氮化合物分解变成氮气!

然后这些有机物的剩余会变成污泥沉淀!

② 微生物 水处理技术

一、 微生物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水
水处理微生物1.主要技术内容
(1)基本原理用从电镀污泥中获得的SR系列复合功能菌,高效还原六价铬为三价铬,三价铬、锌、铜、镍和镉等二价金属离子被菌体富集,再经固液分离,废水被净化,污泥中金属再用微生物或化学法回收,固液分离的上清液可以回用
(2)技术关键本技术的关键是菌体的培养和“菌废比”的合理调控,这是保证处理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的重要条件。一般采用厌氧技术培养菌体,培养液可以是生活污水,粪便,高浓度有机废水,也可以人工配制。采用中温发酵技术。根据废水中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和培养的菌体的浓度决定“菌废比”,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水处理微生物2.主要技术指标

(1)净化能力本技术对废水成分变化的适应性强,各金属离子浓度的范围为:铬1mg/L~1000mg/L,锌1mg/L~1000mg/L,铜1mg/L~1000mg/L,镍1mg/L~500mg/L,镉1mg/L~500mg/L。本技术不仅能处理单一的金属废水,也可处理混合的金属废水。废水的pH值可在4~8范围内变化。每天处理废水量可达1m3~1000m3以上。
(2)特点利用微生物高效快速还原六价铬,无二次污染,能回收菌泥中的金属,因此,使用周期长,管理方便。如果能利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废水等培养微生物,可以实现以废治废。
(3)出水水质处理后排放水中六价铬、总铬、锌、铜、镍、镉等金属低于国家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水处理微生物3.投资分析对于日处理100t废水的规模而言,1992年价格为总投资30万元,其中土建15万元,设备10万元,其他5万元。
本技术主要设备使用期可达40年,运行费用约为每吨废水0.20元。
水处理微生物4.主要设备微生物法治理电镀废水技术的主要设备有培菌池,生物反应器,调节池,泵房,沉淀池,消毒池,主控室,化验室等。
二、硫酸盐生物还原法处理含锌废水
硫酸盐生物还原法处理含锌废水其原理是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和废水中的重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沉淀以去除重金属离子。
水处理微生物

水处理微生物2.工艺说明 利用微生物方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时,由于废水中常缺乏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氮、磷等,因此,在废水中需加入所缺的营养物质。
生物反应器是一个厌氧反应系统,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还原硫酸盐生成硫化氢,硫化氢与废水中的锌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硫化锌。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可以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接触反应器等。
反应生成的硫化锌沉淀同厌氧污泥混在一起,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了保证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就必然排放一部分污泥。由于污泥中锌含量较高,可以回收。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从沉淀池中的出水,虽然锌离子的去除率很高,但是出水中还含有比较高的COD和硫化氢,因此必须要进行好氧处理去除COD和硫化氢,使最终出水的指标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水处理微生物3.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从有关的研究中,分析不同的工艺参数对锌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
(1)进水COD浓度对锌离子去除能力的影响进水COD浓度对锌离子和COD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

可见,出水COD随进水COD的降低而降低。反应器中的硫化氢浓度随进水COD浓度下降而下降。但硫化氢浓度为80mg/L左右时,进水COD增加不会导致硫化氢的增加。因此,考虑反应器进行的稳定性和出水水质,废水中营养物的加入量应当控制在300mg/L左右。
(2)水力滞留时间对反应器稳定性的影响在进水COD为320mg/L,锌离子100mg/L的条件下逐渐提高进水速率。水力滞留时间由18h逐渐减少至3h,

可以看出,当水力滞留时间由18h降至9h时,对锌离子的去除率基本无影响,继续降低水力滞留时间锌离子的去除率开始逐渐降低,当水力滞留时间降到4h以后,锌离子的去除率急骤下降。分析装置对锌离子的总去除能力可以发现:随着水力滞留时间的减少,装置单位容积对锌离子的去除效率逐渐提高,当水力滞留时间降到5h后,反应器的离子去除能力最高,为429mg/L•d。如继续降低水力滞留时间去除能力反而降低。当水力滞留时间为3h时,锌离子去除效率仅为246.8mg/L•d。这说明SRB的活性受到了抑制。
(3)废水 中锌离子浓度对反应器稳定性的影响进水中锌离子由初始的100mg/L逐渐增加到600mg/L,
可以看出,该方法对500mg/L以下的含锌废水都能有效地处理。随着浓度的提高,装置的单位体积处理效率也跟着提高,最高达1329mg/L•d。但如进一步提高进水锌浓度至600mg/L,则锌离子去除能力反而大大降低,单位体积的去除效率仅为864mg/L•d。说明SRB已经受到锌的毒害作用。尽管如此,该结果也表明,本方法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锌离子的冲击。。

(4)进水硫酸盐浓度对锌离子去除率的影响试验中为了避免干扰,进水COD浓度提高到640mg/L,。,该法在所试范围内对锌离子的去除率均为97%以上。分析硫化氢浓度表明,SRB的活性受硫酸盐浓度影响。在硫酸根浓度低于500mg/L时,SRB的活性随着硫酸根浓度的降低而降低。至100mg/L时,出水中已经测不到硫化氢,在该浓度下看来不能长期运行。由于一般的工业废水中硫酸盐的浓度都较高,因而硫酸盐的浓度不会影响本方法的应用。

水处理微生物4.供设计参考的工艺参数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锌废水的污泥床工艺可在进水COD和锌浓度分别为320mg/L与100mg/L时有效运行,有机物和锌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8%和99.63%。在水力滞留时间降至6h时,锌离子的去除率仍可达94.5%。进水锌离子浓度低于500mg/L时装置可以稳定运行,而当浓度达到600mg/L时,硫酸盐还原菌受到锌离子的明显毒害。当进水COD1500mg/L,锌离子500mg/L,水力滞留时间为9h时,装置的锌离子容积去除率可达1329mg/L•d。

③ 2017年水处理技术论文(2)

2017年水处理技术论文篇二
浅谈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摘要] 水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而且水是保障人民生活发展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人口增长、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污染加剧等问题造成水资源不足日益严重。因此给水处理技术一直在改进。本文旨在介绍一些给水处理日益发展的基本技术。

[关键词] 给水处理 污染物 现代化 高级氧化 膜技术

1.现代化处理技术

1.1化学氧化

水质处理常用氯氧化,当有机污染尚未得到去除时,会产生较多的有害消毒副产物。目前采用KMnO4语气复合剂(一种专门商品)的应用逐渐展开,对氧化有机物、改善混凝取得较好效果。臭氧预氧化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又可除嗅、脱色,去除铁、锰,但往往结合后续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时才采用。

1.2加吸附剂粉末炭

粉末炭,具有吸附能力好、投加灵活、对污染物处理效能高等优点,但由于耗费较高(约105元/m^3左右),一般只有在消除冲击性污染时采用,投加量需10~20mg/L,现在一些水污染事件中就曾应用过此技术,此外还可以通过此技术对原水进行控制,并将该技术演化,如形成活性炭吸附带控制突发性污染事件等。

1.3调节pH

由于投加酸与碱,运行成本增加,又在原水中增加无机离子,在我国很少采用,国外在此方面研究较多,这里不做详述。但其对原水pH的控制以及对某些污染物去除还具有良好的功效的,这一点也被业内广泛认可。

1.4生物预处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处理工艺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水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生物滤池氧化法、生物活性炭滤池和膜生物反应器等多种形式。生物预处理借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的氨氮等有机污染物和铁、锰等无机物进行去除,从而改善水的混凝沉淀性能,使后续工艺较好的发挥作用,提高出水的水质。

2.给水处理的新技术

2.1高级氧化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是给水处理的新技术,并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在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超声空化氧化技术等。

2.1.1臭氧氧化技术

臭氧由于其在水中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常用来进行杀菌消毒、除臭、除味、脱色等,在饮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氯氧化发用于给水、循环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有可能产生三氯甲烷等“三致”物质而受到限制,使臭氧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臭氧应用于废水处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臭氧发生的成本高,而利用率偏低,臭氧处理的费用高;臭氧与有机物的反应选择性较强,在低剂量和短时间内臭氧不可能完全矿化污染物,且分解生成的中间产物会阻止臭氧的进一步氧化。因此,提高臭氧利用率和氧化能力就成为臭氧高级氧化法的研究热点。臭氧的高级氧化技术就是通过臭氧氧化与各种水处理技术的结合,形成氧化性更强、反应选择性较低的羟基自由基。

2.1.2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超临界水反应与氧化组合为“超临界水氧化(SCWO: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技术,应用较多。超临界水有优良的溶剂特性,增加了电导率和离子值。表示溶剂的极性的电导率,在常温常压下的值较高(78),在高温高压下的己烷和甲醇等无极性,与弱极性的有机溶剂的电导率等值(2~30左右)。因此,在高温高压下的水溶解有机物是可能的。

SCWO技术有以下特点:

1) 将有机物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使之无害化。

2) 不产生以二恶英为代表的有害的副产物。

3) 反应速度快,单位时间内处理量大,装置小型化。

4) 与焚烧炉不同,不需要烟筒,不排放烟气。

在临界温度下易于控制加水分解反应,或易于控制原子团的反应,这是超临界水作为反应溶剂的优越性。不用酸和碱即可进行废水处理,是极好的环境处理技术。

2.1.3光催化氧化技术

所谓光催化氧化反应,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源于光子的能量,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光电转化以及光化学转化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光催化氧化技术利用光激发氧化将O2、H2O2等氧化剂与光辐射相结合。所用光主要为紫外光,包括uv-H2O2、uv-O2等工艺,可以用于处理污水中CHCl3、CCl4、多氯联苯等难降解物。另外,在有紫外光的Fenton体系中,紫外光与铁离子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使H2O2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速率大大加快,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去除。

2.1.4超声空化氧化技术

超声空化是指水中的微小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被激化,表现为泡核的振荡、生长、收缩及崩溃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超声空话技术就是利用声解,将水中有机物转化为CO2、水、无机离子和有机酸等成分。超声空化技术具有少污染或无污染、设备简单等优点,同时,还伴有杀菌消毒功效,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水处理新技术。但现阶段超声空话技术主要用于实验室小水量的处理研究中,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为了提高降解速度同时降低费用,国内外的水处理工作者又相继研究开发了关于超声波与其他技术相联合的新工艺,如臭氧/超声波联合工艺。在臭氧/超声联合处理含酚水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2.2膜处理技术

随着人类对膜的逐步认识,各种人工合成膜也应运而生,其种类繁多,作用也千差万别,但是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选择透过性。膜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两相之间的一个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层屏障。

膜式活性污泥法技术是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的水处理技术。是利用膜分离设备截留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浓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可以分别控制,而难降解的物质在反应池中不断反应、降解。因此膜处理工艺是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处理的功能。

3.结语

我国的给水处理目前普遍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组成的常规水处理技术, 优点是水处理成本低, 平均处理效果较好。此外, 水源污染加剧, 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某些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佳。而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对水质的改善提供了支撑。臭氧-活性炭处理、膜技术等水处理技术在去除效率、无害性等方面均有常规处理无法比拟的优势, 并且在发达国家的使用经验也表明了这些技术的可靠性。随着科技的进步, 材料学的发展,这些新兴工艺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因此我们可以预见, 未来的水处理, 将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煜康,唐锂.水处理节能和新能源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

[2]苑宝玲,王洪杰.水处理新技术原理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3] 陆煜康.水处理新技术与能源自给途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

作者简介:

阚沙沙(1992-),女,汉族,吉林松原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给水排水工程.

郭丹丹(1991-),女,汉族,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给水排水工程.


看了“2017年水处理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水处理技术论文

2. 锅炉水处理技术论文

3. 工业水处理技术论文

4. 膜法水处理技术论文

5. 锅炉水处理技术论文(2)

④ 微生物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污水处理基本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电镀污水中含有的多种有毒 有害物得到全面去除 确保电镀污水中的六价铬、氰化物(有氰电镀)各种重金属COD 氨氮……被处理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 具体阐述如下
微生物污水处理:氰化物(CN一)
通过革兰氏菌等菌群将其分解为氮气和CO2排入大气 反应式如下
2CN-+8OH- 破氰菌N2+2CO2+4H2O……1 随着游离氰根的去除 氰络合离子产生如下反应
Ag(CN)2Ag++2CN-……2
Cu(CN)42-Cu2++4CN-……3

⑤ 有谁知道水处理微生物学及其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1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会传染疾病。给水工程中要去除病原微生物,满足供水水质要求。
2 藻类会使水变浑浊,并产生颜色和不良气味。
3 在水厂里,大量微生物的存在可能阻塞滤池,工业用水中大量微生物的存在会堵塞管道等设备 ,影响产品质量。
4 微生物对废水有净化作用。由于生物处理法经济有效,迄今为止,仍是有机污水处理的王牌。
5 水处理的微生物检查是生物处理功能判断的重要指标。微生物在水体自净中具有重要作用。

⑥ 论述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及主要的处理方式

参与污废水处理的生物主要有四类:
1.细菌类:在污水处理所利用的生物群中,细菌是体型最微小的一种,它具有在好氧及厌氧条件下分解吸收各种有机物的能力。对污水生物处理起作用的细菌有.菌胶团.球衣细菌.硝化菌.脱氮菌.聚磷菌等几种。
2.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具有吞食污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在体内迅速氧化分解的能力,因此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中。它除了能除去的有机物,加快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外,还能使生物膜的表面附着能力再生,原声动物是单细胞的好氧性生物。
3.藻类:藻类是植物,含有叶绿素,当叶绿素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碳水化合物时将放出大量的氧于水中,稳定塘就是利用这种氧来氧化污水的有机物。
4:后生动物,以上所介绍的生物都是单细胞构成,体内还有各种器官,参与污水处理的后生动物,包括从形态较小的轮虫到栖息于生物滤池的甲壳虫,昆虫,幼虫等体形较大的种种类型。

纯手打! 望采纳! 污水处理群:51740957 欢迎各工艺精英前来探讨!

⑦ 水处理生物学的实验思考题

讨论废水厌氧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温度、(2)营养、(3)C/N比(4)废水的pH值、碱度和有毒物内质。
1.简述革兰容氏染色机理。
2.什么叫生长因子?它包括那几类化合物?是否任何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如何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
3. 什么叫生长曲线?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
4. 简述好氧生物膜的净化作用机理。
5. 什么叫固氮酶?固氮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⑧ 水处理微生物学与水处理工程技术的联系

1、先说污水处理吧。目前世界上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是生物法,因为成本低、处理量大、二次污染小,而污水的生物处理,主要就是利用水中的微生物,即:活性污泥或生物膜;
2、基于上面分析可知,微生物的性能、活性、种类组成、数量对污水生物处理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如果一个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如果处理效果不正常,总是要从微生物机理上去进行分析、找原因。同时,微生物机理的新发现,总是能推动污水处理工艺革新:比如厌氧-好氧工艺、比如反硝化除磷等等。
3、再说给水吧。由于环境污染,水源水被一定程度上污染。而现在对于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也基本上是采用生物法处理。
4、其他:氧化塘、土地处理、蓝藻暴发等等,均需要要微生物学知识去理解、解决!

⑨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主包括哪几方面

一、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个体很小的生物,其大小用um(微米)度量,肉眼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放大以后,才能看到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理等特性;研究它们的生存环境条件;研究它们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控制它们生命活动的方法。
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水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和控制方法;研究水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水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判定水体污染和自净能力以及水处理效果的好坏。

二、水中常见微生物的类型及特点
1、微生物的名称和分类
(1)界―门―纲―目―科―属―种
微生物的名用二个拉丁语拼写,第一个是属名,词首字母大写,第二个是种名,如: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
属名相当于我们的姓,种名相当于名。
(2)生物系统分类
见图(1-1)
2、微生物的动植物属性
细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运动,但属于植物。植物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见(表1):

(1)病毒:使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病毒个体小于0.2um)必须使用超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2)原核生物:具用原核细胞的生物,其内部结构简单,细胞的核发育不完全,只是一个核物质高度集中的核区(拟核、似核),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的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不进行有丝分裂。
(3)真核生物: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使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4、微生物的五大特点
(1)个体小,面积大;
(2)吸收快,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按一个分裂为两个;
(4)适应强,易变异;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强;
(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无处不在;

三、 微生物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作用
1、给水工程中去除病原微生物,满足供水水质要求;
2、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减少对水体的耗氧污染.由于生物处理法经济有效,迄今为止,仍是有机污水处理的主力军;
3、 水处理的微生物检查是生物处理功能判断的重要指标;
4、 微生物在水体自净中的作用;
5、 土壤的自净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

⑩ 怎样写《水处理微生物学》论文拜托了各位 谢谢

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废水与饮用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生物修复技术及生物制剂的开发和应用。 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二、水处理微生物学的任务第二节 水处理微生物学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一、在给水工程中的应用二、在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第三节 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二、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三、微生物的特点思考题第二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一、病毒的形态二、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第二节 病毒的繁殖一、病毒的繁殖过程二、病毒的生长规律第三节 病毒在水中存活的影响因素一、物理因素的影响二、化学因素的影响三、生物因素的影响四、去除和破坏水中病毒的方法思考题第三章 原核微生物第一节 细菌一、细菌的形态二、细菌的大小三、细菌的细胞结构四、细菌的繁殖五、细菌的培养特征六、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七、水处理工程中常见的菌属第二节 放线菌一、放线菌的形态结构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三、放线菌的繁殖四、放线菌的代表属五、放线菌与细菌的比较第三节 蓝细菌一、蓝细菌的形态与细胞结构二、蓝细菌细胞的异化三、蓝细菌的繁殖方式四、蓝细菌的类群五、蓝细菌的分布与生态第四节 其他与水处理有关的菌属一、鞘细菌二、滑动细菌三、光合细菌思考题第四章 真核微生物第一节 真菌一、酵母菌二、霉菌第二节 藻类一、藻类的微生物学特征二、水处理中常见藻类第三节 原生动物一、原生动物的形态及生理特征二、原生动物的分类第四节 后生生物一、轮虫二、甲壳类动物三、线虫四、寡毛类动物思考题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元素组成二、微生物细胞内元素的比例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一、水分二、碳源三、氮源四、无机盐五、生长因子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光能无机营养型二、光能有机营养型三、化能无机营养型四、化能有机营养型第四节 培养基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第五节 微生物细胞获得营养的途径一、单纯扩散二、促进扩散三、主动运输四、基团转位五、膜泡运输思考题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第一节 微生物的酶和酶促反应一、酶的概念二、酶的分类与命名三、酶的组成四、酶的作用原理五、酶促反应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一、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三、光能自养型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第三节 微生物的有机物质分解一、不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二、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一、酶活性的调节二、酶合成的调节思考题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第一节 微生物的纯培养一、纯培养的分离方法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一、细菌的生长曲线二、细菌的连续培养三、细菌生长曲线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考题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一、遗传的物质基础二、核酸的种类和结构三、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二节 微生物的突变一、突变的实质二、突变的类型第三节 基因重组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第四节 遗传工程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一、遗传工程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二、基因工程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三、PCR技术的应用思考题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第一节 水体中的微生物一、淡水中的微生物二、海水中的微生物三、水体自净四、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学特征第二节 微生物个体生态学一、生态因子二、生物因子三、非生物因子第三节 微生物种群的生存竞争一、种内的生存竞争二、生态位第四节 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三、生态演替思考题第十章 饮用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第一节 水的卫生细菌学一、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二、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三、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四、水中的病毒及其检验基因工程学论文(生物) http://www.1212y.com/ http://www.levelpad.com/

阅读全文

与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技术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edi构造 浏览:929
污水处理初级证好考吗 浏览:598
EDI酸最多清洗多久 浏览:962
误喝5克除垢剂的水 浏览:343
树脂饰品设备 浏览:994
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日志 浏览:97
飞利浦gc2046除垢冲不出水 浏览:548
污水厂先进班组资料 浏览:898
污水处理有哪些污泥 浏览:944
超量排放废水如何处罚 浏览:50
机油泵滤芯在哪里 浏览:907
老房子卫生间污水排到哪里 浏览:300
ro反渗透膜好坏判断 浏览:902
武威纯净水哪个牌子好 浏览:281
反渗透在国外怎么样 浏览:968
净化器什么牌子好又实惠 浏览:805
玻璃水垢除垢剂哪家管用 浏览:944
茶壶如何除水垢 浏览:438
污水处理厂发酵废气有哪些 浏览:675
油田废水处理多久结算 浏览: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