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处理气冲和气提的原理
气力提升泵相当于一台低压流态化仓罐,提升泵的上部为泵体,下部为气化室,中间隔有多孔透气板。一次风出口装有喷嘴,对准输料管:输料管下部出口装有膨胀仓,二次风与气化室相连,透过透气层,将灰吹起形成瘫态化状态。
输送的物料随来自喷嘴的压缩空气流通过提升管向上输送。其风量由球阀来调节,气源由罗茨风机供给。打开气源阀门给气力提升泵进风管供气,同时调节流化气风管上的球阀,使物料在提升泵下部的流化仓内充分流化,这时当供给进风管的气源压力达到额定值时,由喷嘴高速喷出的空气流产生的牵引力引导已被流化的粉状。
(1)气提提升泵扩展阅读
1、气力提升泵安装的地坑应留有充分的空间,每边距泵体距离不小于1.2米,以便于操作和维护。
2、气力提升泵安装时应保证泵体垂直误差每米长度小于5毫米,各连接法兰间垫入3毫米橡胶垫或石棉垫,不得有漏气。
3、罗茨鼓风机与泵体之间的距离尽量不超过5米。
4、罗茨鼓风机的配电盘和U型压差计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观察。
5、气力提升泵配有多种形式。规格的喷嘴。喷嘴与输料管之间的距离H。可依输送高度与输送量等工艺参数在80-200毫米范围内调整。为调整操作方便,初次安装时可选装口径φ100毫米的喷嘴。喷嘴距离H可选定150毫米,调试时逐步调整。
6、气力提升泵的输送管道其重量不得作用于泵体,应在不同高度敷设管路支架。
7、安装.调整时应保证喷嘴与输料管同心,逆止阀应经常检查维护,确保开关灵活。
8、罗茨鼓风机的出口应避免安装阀门,如安装阀门,阀门必须处于常开位置。物料沿着泵体中心的输送管及外接的管道提升至所需高度。
9、气力提升泵的料气分离器的排气孔应加防雨设施,避免受潮或进水。
2. 启污泥回流泵应注意哪些事项
气提泵的原理是利用升液管内外液体的密度差,使液体得到提升的方法。气提泵没有转动部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在现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管材就地装配。气提泵的缺点是需要有压缩空气为动力源,而且效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 气提泵由压缩空气管、布气器、升液管和气液分离箱等四部分组成,压缩空气经布气器与污水或污泥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液密度比原液密度要低,密度差形成升液管内外液体的液面高度变化,密度小的混合液升高随升液管排出。为减少混合液在气提泵后渠道内的流动阻力,在升液管的最高处设置气液分离箱,将混合液中的空气释放出来。 当用气提泵提升回流污泥时,为避免相互干扰,一座污泥回流井应当只设一条升液管,而且只与一座二沉池相连,以免造成不同二沉池排泥量的相互干扰。污泥回流量可通过调节进气阀调整进气量来控制。理论上,压缩空气管的入水深度约等于污泥的提升高度,但考虑到摩擦损失,一般空气压力应大于浸没深度30cm以上,空气管的最小管径为25mm,升液管最小管径为75mm。当压缩空气压力为O.02MPa(约2m水头)时,如果要求污泥的提升高度为1.5m,压缩空气管人水深度应为1.6~1.8m,升泥管直径等于压缩空气管直径的3~4倍时效果最好。
3. 请问污泥回流中气提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谢谢
气提泵的原理是利用升液管内外液体的密度差,使液体得到提升的方法。气提泵没有转动部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在现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管材就地装配。气提泵的缺点是需要有压缩空气为动力源,而且效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
气提泵由压缩空气管、布气器、升液管和气液分离箱等四部分组成,压缩空气经布气器与污水或污泥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液密度比原液密度要低,密度差形成升液管内外液体的液面高度变化,密度小的混合液升高随升液管排出。为减少混合液在气提泵后渠道内的流动阻力,在升液管的最高处设置气液分离箱,将混合液中的空气释放出来。
当用气提泵提升回流污泥时,为避免相互干扰,一座污泥回流井应当只设一条升液管,而且只与一座二沉池相连,以免造成不同二沉池排泥量的相互干扰。污泥回流量可通过调节进气阀调整进气量来控制。理论上,压缩空气管的入水深度约等于污泥的提升高度,但考虑到摩擦损失,一般空气压力应大于浸没深度30cm以上,空气管的最小管径为25mm,升液管最小管径为75mm。当压缩空气压力为O.02MPa(约2m水头)时,如果要求污泥的提升高度为1.5m,压缩空气管人水深度应为1.6~1.8m,升泥管直径等于压缩空气管直径的3~4倍时效果最好。
4. 气力提升泵的工作原理
气力提升泵相当抄于一台低压袭流态化仓罐,提升泵的上部为泵体,下部为气化室,中间隔有多孔透气板。一次风出口装有喷嘴,对准输料管:输料管下部出口装有膨胀仓,二次风与气化室相连,透过透气层,将灰吹起形成瘫态化状态;输送的物料随来自喷嘴的压缩空气流通过提升管向上输送。其风量由球阀来调节,气源由罗茨风机供给。 打开气源阀门给气力提升泵进风管供气,同时调节流化气风管上的球阀,使物料在提升泵下部的流化仓内充分流化,这时当供给进风管的气源压力达到额定值时,由喷嘴高速喷出的空气流产生的牵引力引导已被流化的粉状物料沿着泵体中心的输送管及外接的管道提升至所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