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芜湖市朱家桥污水处理厂简介
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位于朱家桥外贸 码头北部,长江路西侧,占地23 公顷。工程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城市污水40 万立方米,总 投资概算约8 亿元。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案,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为日处理 10 万立方米,总投资 2.9 亿元,由厂区部分和收水管网两大系统构成。厂区建设内容包括 进水泵房、细格栅间、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加氯间、尾水排江泵房等。污水收水主干 管总长15.2 公里,由A、B、C 三条线组成。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污水处理采用生物脱氮 除磷工艺,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离心浓缩脱水机。工艺流程技术先进成熟,设计科学合理, 具有运转可靠、占地面积小、单位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同时还配备了进水、出水水质在线监 测和水质化验系统。全自动的控制功能提升了污水处理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芜湖市朱家桥 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45 万吨/日,一期工程(10 万吨/日)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厂区工程 建设规模为 12 万吨/日,配套管网 80 公里,配套提升泵站 3 座。市发改委以发改投资 [2007]526 号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总投资概算27882 万元。污水处理工艺: 采用改良型A2/O 生化池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离心浓缩、脱水工艺。近 年来,随着芜湖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的调整,将商务文化新区纳入朱 家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朱家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由原来的 45 平方公里扩大到 99 平 方公里,服务人口也从55 万增加到90 万。朱家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也因此由日处理污水30 万 M3/d 扩大至 45 万 M3/d,因此,朱家桥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同时, 对我市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城镇污水量大,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和磷,常用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在降低污水中的 BOD、COD 和SS 的浓度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氮的去除率只有20% [1] ,磷的去除率更低,因此, 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还含有氮、磷,这样的出水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给饮用水源、水产 业,工业用水带来很大危害。 本工程采用 A 2 /O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污水处理构筑物主要有:格栅、旋流沉砂池、初 沉池、溢流井、A 2 /O 生化池、二沉池、鼓风机房、污泥回流泵房、加氯间、接触消毒池。污 水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物进入旋流沉砂池;在旋流沉砂池中通过水力旋流的离心力将较大的 砂粒去除,污水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中有40%-60%的SS 被去除,出水经溢流井分配, 进入A 2 /O 生化池,在A 2 /O 生化池中,污水经硝化、反硝化过程除氮,同时微生物吸附大量 的磷,与污水一起进入二沉池;在二沉池中混合液经一段时间的固液分离,污水经加氯消毒 达标排放;污泥大部分回流,另外含有高浓度磷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脱水间脱水处理,由此 去除污水中的磷。污泥处理有:储泥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全厂运行管理采用国内外先进 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使厂内生产运行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工程设计水量:30×10 4 m 3 /d,一期规模为10×10 4 m 3 /d 设计进水水质:见表1。
设计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㈡ 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之家乡芜湖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江城芜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叹:“芜湖发展真快,我都认不出来了!”发出这样感叹的,会是曾经来过芜湖的外地人,也会是许久未回家乡的芜湖人,还会是不常出门的芜湖居民。30年来,芜湖不断“长大”,而一张张地图就是见证。记者到有关部门搜寻了芜湖30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图,有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地图,也有区划调整后最新的芜湖地图。从档案室里翻出来的地图,承载着30年的记忆,也无声地诉说着这30年来的变化。道路的变迁打开上世纪70年代的芜湖地图,记者感到惊讶:“这哪像是芜湖呀!”在这张地图上,芜湖的范围只是镜湖周边一小片。在地图上,记者发现现在是市区南北主干道之一的九华中路,当时有另外一个名字———大寨路。虽然“大寨路”名字叫起来很响亮,但是这条路根本算不上是大路,在地图上这条路没有多长,向南就到“反修路”,即现在的二街;向北到芜屯路,即现在的赭山路,而“团结路”当时还仅仅是一条用虚线标出来的规划中道路。在1985年的地图上,大寨路变成了九华山路。中江桥建成后,这条路连接了城南,使得九华山路成为市区主干道有了可能;90年代的地图上,九华山路已经北接解放路(现在的天门山路),南到青弋江畔,与现在的九华中路很接近了。进入新世纪,九华山路青弋江以南的部分在新的芜湖地图上被称为“九华南路”,由九华北路、九华中路、九华南路组成的这条大路,承担着芜湖市区南北大通道的任务,成为芜湖的一条大动脉。不仅是九华山路这条道路发生了巨变,在这些地图上,记者发现芜湖的城市道路呈现越来越多、路网越来越大的状况。桥梁的增多一座长江边的城市,一座有青弋江穿过的城市,自然与桥梁分不开。在上世纪70年代的地图上,记者在青弋江上只找到了中山桥、弋江桥这两座市政桥梁。记者从市建委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当时这两座桥梁都是芜湖的交通要塞,所有去往城南的车辆和行人都完全依靠这两座桥梁。在80年代的芜湖地图上,已经出现了中江桥;90年代的地图上,又多了一座袁泽桥。被青弋江一分为二的芜湖,南北交通变得更加方便了。之后,已是芜湖人多年梦想的长江大桥飞架长江南北,使得芜湖人的大桥梦终于能圆,告别了过长江必须乘坐轮渡的日子,改变了雷雨天只能望江兴叹的历史。在2006年的芜湖地图还找不到临江桥。这座新建成的、象征芜湖是“鱼米之乡”的临江桥建成后,让长条形状的芜湖城区首次实现了道路环线。正在改造中的袁泽桥,将成为芜湖辖区青弋江上最宽的桥梁。一座座桥梁的兴建,让人们感觉青弋江似乎变窄了,南北通行变得那样顺畅,比青弋江的水流更急的,是南来北往的车流。城区的成长道路的增长,桥梁的增多,都是芜湖城市在不断“长大”的体现。记者在查看地图时惊讶地发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地图上,芜湖火车站在如今东方花园小区的位置,长长的铁道线沿着现在的黄山西路、申元街、美食街等道路延伸。在1992年的地图上,记者看到芜湖火车站已搬迁在如今的位置上,但那些铁路线还出现在地图上,直到2006年才在地图上彻底消失。记者了解到,芜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由1978年的528.6万元猛增至2008年的40.02亿元。通过努力,我市新建、改建了市中心的北京路、银湖路等50多条主要道路;在城南,新建或改建的九华南路、滨江南路、花津南路、纬三路、纬四路、纬五路等纵横交错,道路框架已经形成;在城东,新区道路建设正如火如荼,赤铸山东路、神山东路、神山南路、经六路、三环路、东四大道、东一路、黄山东路等,将为城东日后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在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桥综合开发区内部路网进一步完善,九华北路的改造更是改善了芜湖城市北出入口的形象。30年来,让芜湖人自豪的事情还有很多:1999年中山路步行街开街;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通车;2001年鸠兹广场向游人开放;2002年奥林匹克公园建成;2005年九莲塘公园完成整治并开放;2006年芜湖首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运行;2007年滨江公园中的吉和广场及临江桥率先建成,其中临江桥更是以它独有的“鱼米”造型赢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的关注和赞誉;此外,滨江公园沿江景观带及保兴垾沿线风景正在呈现……30年来,芜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1978年,芜湖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为50.20万;如今,芜湖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1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106万。翻阅地图,最深的感受就是芜湖“长”得好快:上世纪70年代的地图上,芜湖的范围只在镜湖周边,分为中心工业区和弋江工业区;80年代,芜湖的范围北至现在的赭山路,南至青弋江;1992年的芜湖地图表明,当时的芜湖市区范围已经拓展到现在的天门山路;1996年的芜湖地图上,首次出现了经济开发区;2006年根据最新区划调整而绘制的芜湖地图,已包括了三山等大片区域。在地图上,芜湖就像一只渐渐展翅的蝴蝶,还要继续飞翔。 地图在( http://www.zgchb.com.cn/article/2008/1218/article_11915.html)
㈢ 请问芜湖保兴悍过去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
保兴悍主要是芜湖生活污水的排水通道,保兴垾主渠道全长13.61公里,流域面积16.75平方公里,是芜湖市中心城区重要的排水通道,流域内有各类住宅小区87个,企事业单位100多家,居住人口近30万。保兴垾城市排涝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荣获“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保兴垾原先是芜湖市中心的一条排涝明渠,它上游连通官塘、汀棠等水面,下游通过 夜色中的保兴垾
[1]西江涵泵站直通长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兴垾流域内生活小区、厂矿企业发展迅速,一些造纸、印染等重污染企业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混合直排到水系中,每年污水排入量约5000万立方米,同时,沿保兴垾两岸抢占渠道、违法建设现象严重,各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日积月累,造成河道堵塞,渠道淤积,水流不畅。当时的保兴垾墨绿色的水面飘满垃圾,而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更是老远就能闻到臭味。市民都戏称保兴垾是芜湖的“龙须沟”。
三年让保兴垾改头换面
2006年7月,随着芜湖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的陆续建设,芜湖市委、市政府定下决心,用3年时间全面综合整治保兴垾。 治理保兴垾首先要对污水说不。为此,芜湖市限期关停搬迁了沿渠8家重污染企业, 芜湖保兴垾
从上游源头解决污水问题。而保兴垾流经市中心的区域,则在两岸埋设污水管网,通过截流井将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截流,并分三 路将保兴垾污水通过城市污水干管引入污水处理厂,实现处理后排放。又引青弋江水为保兴垾补水,作为景观用水,改善了水体水质。 保兴垾是渠道,最大的功能还是排涝。芜宁路立交桥下面的箱涵,原来只有2.5米宽,改造后成为双孔12米宽,下游长江路段的保兴垾,最宽的水面甚至达到了70米宽。据了解,为了扩大保兴垾的排水能力,整治过程中,拆除、新建、拓宽改造桥涵19处。保兴垾全线由原来的2米—8米拓宽到8米—62米,渠沟深度平均增加2米,蓄水能力增加40多万立方米。 而从2008年年底开始的绿化景观工程更是彻底改变了保兴垾的面貌。首先实施景观工程的A段营盘山路至芜宁路立交桥路段就让市民惊艳。这里不仅岸边绿化做的好,还设置了鹅卵石小路,以及一些景观平台。
如今的保兴垾是芜湖人的生态公园
今年6月底7月初,芜湖再次遭遇连续大暴雨天气。不过, 夜色中的保兴垾
三山里没有淹,团结新村也没有出现内涝。在最下游的西江涵泵站,记者也看到,在开足泵机后,排水顺畅,保兴垾的水位也一直维持稳定。“以前上游水位高、下游看不到水的情况根本不存在了。”于所长说,在泵站前的拦污栅,垃圾也比往年少了很多。 今年7月,保兴垾改造的最后一项工程,实施生态景观改造建设也宣告结束。记者了解到,整个保兴垾两岸,植树播绿的景观绿化达到30万平方米,同时还利用渠边空间和两岸地形,采取退让、直立、缓坡等多种形式,设计、建设不同造型的亲水平台,在局部地段建设小游园,河道两岸修建通幽曲径、檐廊亭台。改造后的保兴垾已成为城市中心一道赏心悦目的绿色长廊,营盘山路保兴垾上游入口写了保兴垾现在的名字——保兴垾生态公园。
㈣ 2006年芜湖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2006年芜湖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第一卷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芜湖城市概况
(一) 地理环境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芜湖已具有较高开放度和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是享受国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沿江开放城市。近几年又先后被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发展新型试点城市和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同时被世界银行确定为中国国企改革技术援助试点城市,也是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范例奖”的城市。
行政区划调整后,芜湖作为中部省份中离东部最近的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参与南京都市圈交通一体化规划,有利于芜湖更好地承接南京等长三角城市的辐射,同时共享交通一体化的资源,加快融入长三角,同时拓宽与其他城市的合作领域。
(二) 城区建设
2005年末,市区面积扩大到72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4.7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477公里,车辆885辆;拥有出租车3130辆,其中,市区2530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2.5万吨。市供水总公司完成改制并与香港中华煤气合资成立芜湖华衍水务公司。黄山东路、九华南路、港一路建成,三环路中段、东四大道东段、景观大道二期、赭山东路配套改造正在抓紧建设。滨江公园一期开工建设;九莲塘公园基本建成。城市天然气利用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已经启动,三县天然气利用工程开工建设;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厂区土建基本完成,污水管网正在抓紧施工。全年管道燃气供气总量822万立方米,用气人口31.47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2.56万吨,用气人口56.84万人,城市气化率78.4%。全年居民用电量4.69亿千瓦时。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1.8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6.71平方米。
(三) 人口生活
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6.88万人,比上年增加2.32万人,增长1.0%。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17.48万人,女性人口109.40万人。据抽样调查,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死亡率为 4.5‰,自然增长率为4.7‰。
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9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消费支出7502元,比上年增长18.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3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93元,比上年增长11.3%;人均生活费支出2937元,比上年增长20.4%;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1.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9平方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5%和48.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449元,比上年增长16.1%。“十五”时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8.5%。
(四) 旅游消费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分行业看,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0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餐饮业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1.0%。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549.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48万人次,增长9.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旅游创汇收入2460万美元,增长11.8%。年末共有旅行社35家;星级宾馆19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8家;AA级及以上旅游区7处。
综 述
㈤ 请问谁有安徽芜湖朱家桥污水处理厂、杨家门自来水厂、绿洲能源垃圾发电厂的详细资料
去芜湖zx网
应该有的
㈥ 城市污水采用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各阶段的去除率分别为多少
Carrousel氧化沟实际上是延时曝气和发展的一种变型,它的负载是相对低的,中内源呼吸阶内段微生物,剩余污容泥是高达1040小时,完全混合能力更少HRT的长度。生物废水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被广泛使用,如化工厂。 AAO工艺是一种有效的脱氮除磷工艺分为好氧厌氧缺氧,磷的磷好氧菌磷的利用率,释磷和磷发挥作用三个阶段,在好氧反硝化硝化阶段而言,反硝化发挥在反硝化的厌氧阶段的作用。当氮和磷的更多内容建议使用,更污水处理应用,如芜湖朱家桥污水处理厂。
㈦ 芜湖保兴垾生态公园的曾经的保兴垾
2006年7月,随着芜湖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的陆续建设,市芜湖委、市政府回定下决心,用3年时间全面答综合整治保兴垾。
治理保兴垾首先要对污水说不。为此,芜湖市限期关停搬迁了沿渠8家重污染企业,从上游源头解决污水问题。而保兴垾流经市中心的区域,则在两岸埋设污水管网,通过截流井将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截流,并分三 路将保兴垾污水通过城市污水干管引入污水处理厂,实现处理后排放。又引青弋江水为保兴垾补水,作为景观用水,改善了水体水质。
保兴垾是渠道,最大的功能还是排涝。芜宁路立交桥下面的箱涵,原来只有2.5米宽,改造后成为双孔12米宽,下游长江路段的保兴垾,最宽的水面甚至达到了70米宽。据了解,为了扩大保兴垾的排水能力,整治过程中,拆除、新建、拓宽改造桥涵19处。保兴垾全线由原来的2米—8米拓宽到8米—62米,渠沟深度平均增加2米,蓄水能力增加40多万立方米。
而从2008年年底开始的绿化景观工程更是彻底改变了保兴垾的面貌。首先实施景观工程的A段营盘山路至芜宁路立交桥路段就让市民惊艳。这里不仅岸边绿化做的好,还设置了鹅卵石小路,以及一些景观平台。
㈧ 求安徽省各地区污水处理厂的电话、地址和相关负责人信息,多谢!
安徽 淮北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厂 二级生化 2001年 8月
安徽 淮南市污水处理厂 二级生化 2002年 1月
安徽 界首市污水处理厂 二级生化 2002年 10月
安徽 铜陵市新民污水处理厂 二级生化 2003年 7月
安徽 巢湖市污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二级生化 2003年 9月
安徽 合肥望塘污水厂 氧化沟 2003年 9月
安徽 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 二级生化 2003年 12月
安徽 六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4年 6月
安徽 合肥市朱砖井污水处理厂 SBR 2004年 9月
安徽 涡阳县城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4年 11月
安徽 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二级生化 2004年 12月
安徽 宿州市城南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5年 3月
安徽 太和县污水处理厂 二级生化 2005年 4月
安徽 黄山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二级生化 2005年 7月
安徽 马鞍山市水晖环保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 A2/O 2005年 9月
安徽 亳州市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6年 1月
安徽 无为县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7年 1月
安徽 湖州朱家桥污水处理厂 A2/O 2007年 1月
安徽 蒙城县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7年 8月
安徽 马鞍山王家山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7年 8月
安徽 天长市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7年 9月
安徽 明光市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7年 9月
安徽 合肥王小郢污水厂 氧化沟 1998年 9月
安徽 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氧化沟 2002年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