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003年至2005年实施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紧紧围专绕以“治水为中心属,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同步推进水环境整治和两岸开发建设。实施以改善水质、陆域环境、绿化建设为目的,共涉及截污治污、两岸绿化建设、环卫码头搬迁等8项工程措施。详见: http://www.sscrpho.org/苏州河环境整治专项网页
B. 农村污水处理存在哪些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村镇的生活污水、废水产生量与日剧增。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m3,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近直排放河道、湖泊,使得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民众要求对此加强控制与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威嘉环保通过对多年的农村水处理工程建设经验的总结,发现农村污水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 水处理设施处于欠缺状态,随着用水量的增长,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
● 污水来源于餐厨废水、洗涤废水、沐浴废水和厕所污水,来源广且污染物浓度低,变化大;
● 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对污水进行统一处理的难度较大。
对农村污水的特点,威嘉环保在工程设计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 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政策要求;
● 做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指导;
● 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 做到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
● 做到投资成本低、维护成本低、运行费用低、辐射面广、操作简单;
●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不搞重复建设。
威嘉环保认识到,农村污水来源比较广泛,同时引发的环境污染是系统性的。治理污水或者说进行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有系统思维,将子系统纳入整体环境治理的角度进行工程设计。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威嘉环保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在工程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口碑。
C. 关于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的问题
这些是污水处理厂常用的设计规范标准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3)、《**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4)、《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1997年版)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13)、《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1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
(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J108—87
(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18)、《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1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2
(20)、《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4—92
(21)、《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2
(2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23)、《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3030
(2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范》GB50062—92
(25)、《供水排水用铸铁闸门》CJ/T300—92
(26)、《电动装置技术条件》JB2921—81
根据需要参照规范
既然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是根本,所以施工过程中,处理基本的土建监理,其他如设备,电控装置,管道,阀门等都要做到安全可靠。
最后就是模拟一下污水由进到出的流程,保证整个工艺可以正常运行。
D. 可我县的供水问题长期来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望后水河引水工程建好后有所改观,但工程
山西的优势在煤和水的弱点。煤和水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木桶理论”不依赖于山西煤炭资源的快速发展,但基于保护水资源有多么的强大。为了保证山西的可持续发展,首要的任务是解决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山西的问题。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发展的制约因素,山西的“瓶颈”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46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 ,4%的世界平均水平。的长期影响的许多因素在历史和自然,高水消耗,高污染和采掘行业,特别是对水资源的破坏已成为一个主要行业在山西,山西的经济发展是高度依赖的快速增长的供水,水耗损失量逐年增加,今年通过渠道,如污水,污染水源,破坏了大量的衰变过程,并加快山西水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在山西。目前,全省供水,水资源总量约77.3%,几乎所有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在中间几年的干旱,水资源短缺的省份达到了2亿立方米,米,水短缺的22个城市,70个县,数以百万计的农村饮水问题。
据分析,2010年,山西省,中等干旱年缺水将达到50亿立方米,目前的水平约2.5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冷漠的自由发展的势头,山西的水危机将成为一个可怕的现实。 2000年,山西可持续发展指数已回落到该国在过去的四年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是破坏水资源,污染,短缺。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瓶颈”制约山西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传统模式,
山西水资源短缺的传统观念和模式已经难以维持,第一,提高天然水资源的领土(即地表水的开发和利用的强度和地下水);第二,大规模的跨区域,跨流域调水。
山西省,大陆地表水,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超高强度相当长的一段,并继续努力与自然水资源开发潜力可挖,一些大型建设项目拥有的水资源短缺布局的严重制约,少量的的一些矿井水的供应生产和生活。在一些农村地区,即使在十几公里去寻找水源。此外,长期超高速发展,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后果。目前,全省河流8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一半以上的河流或河流已经失去的使用功能在许多方面一直一个严重的情况“必干河,水将成为脏,的过度开采,地表水,其原因赢得了干涸的河流,地下水严重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下降漏斗面积扩大,地面沉降,裂缝和其他环境问题的加剧下降的。继续加大对国内天然水资源开发强度等于喝毒药解渴,传统的水资源开发之路已走到了尽头。
分流的可能性持续大规模转移引黄工程,黄金已经微乎其微。山西周边省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除了黄河引水工程,山西实际上已经无水可引。废水回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长距离,大规模的调水经济和技术的合理性下跌。根据实际情况,每单位大型引水工程的整体成本至少需要2至3倍,和废水回用。水是基础支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势必会破坏水的价格是过高,这限制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长距离,大规模的调水,毕竟是不可持续的利用水资源,引水模式,长期的,战略的,不可取,也不可行。
污水资源化
坚持的污染控制为导向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在山西,是一个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项目。
的山西污水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省废水排放量1.052亿吨,在2005年,甚至?污水排放控制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全省污水排放量将继续增加至1.13亿吨,在太原黄河引水工程总量的1.8倍。污水资源化,如果不是全部,只要在严格落实山西省环境保护“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在海河河流域污染防治规划,2005年,全省七百八十万张立方米米的每年废水回用米,相当于全省的新的供水能力的14%。
污水资源化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节省投资,如果你需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回用工程的大量投资,投资单位山西15公里引水工程,一个新的二级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工程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当于36公里唯一的导流引水工程引水省投资单位的距离每引水工程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的基本单位量的水转移投资约两倍的水和污水资源化,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总成本为1.2元/立方米,污水资源投资单位的价格不仅远远低于成本价格,以进入黄河在山西太原,但也明显低于的预期引水工程完成并投入运行,全省水资源综合即使不考虑水的价格上升初步估计,全省780吨的污水回用量的时间表,废水回收再利用项目,每年将创造超过13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全省
污水资源生态环境效益,2005年,根据规划,全省废水回用达7.8亿吨,至少可以减少每年5.8亿吨的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过度开采,全省下降了45%,减少污染的地下水资源,有效缓解了生态和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的天然地表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也将有助于降低开发力度,以缓解天然河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从而缓解造成河流水资源短缺和其他生态的问题。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农业灌溉可以提高水的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思路和政策创新是把重点放在山西污水资源化促进
山西污水资源化与先进国家相比,是一个很大的潜力可挖。目前,山西每年投资在污水资源化的省份帐户只有0.07%的国内生产总值每56人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0吨/日,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高于0.5%的,每50,000人,每天的污水处理能力为10000吨/日;山西工业废水回用仅增长0.9%,而发达国家的污水工业回用率达到30%至50%。
关键因素的山西污水,中水,污水处理的核心问题,在利益的驱动机制,价格和贸易的管理机制,资源约束的概念是不完美的。 BR />
落后水的概念扭曲的价格水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一起,污水资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中,选择用户利益的驱动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经营机制的正常收费收入,是没有办法建立的结果是缺乏长期工作长期,严重短缺的设施,污水资源化,设施难以发挥,由于缺乏资金服务营商提供的好处。
要改变这种状况,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关键是创新的政策,其核心是建立污水资源化产业化经营的条件。
首先,我们资源水价,必须大力推进的概念,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稀缺性”的水资源,加强全社会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样板示范工程,污水资源化知识的普及和引导再生水再生水用户的社会意识,克服不信任。
黄河引水项目的实施,尽快扭转局面的水节能和污染,低价格的进一步结合,尽快理顺水价和污水资源化的发展动力机制,提高社会意识,指导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广使用再生水整治,并参照国际实践中,逐步调整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费,价格杠杆调整水排放,机构合理补偿经营成本,逐步建立了“价格合理的消费结构,质量水资源系统,可再生能源自来水,扩大再生水的使用比例,并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水质之间的价格差距扩大的趋势。
,以确保再生水用户的利益,扩大再生水的用户。行为,以确保使用再生水,并恢复原来的水,再生水用户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定义,处罚没有任何理由使用一种新的储备水。
,扩大污水回收再利用项目的融资渠道,促进污水回用项目,如经营和管理。传统的废水回收循环利用项目,合理的水价体系,进一步改革政府投资,有限的市场补偿投资体制,逐步建??成??一种社会投资,政府补贴,投资和融资市场补偿制度的建立。要认真学习环境和资源成本,能源基地山西省,赢得了更多的国家补偿早日设立山西省环境保护基金或水补偿基金的投资和努力,以进一步稳定和加强政府投资的能力。为了鼓励人们投资于污水资源化项目,优势认识到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者在政府的监督下,合理的收入依法经营,促进循环利用废水项目,如操作。大胆的尝试,活跃在该领域的新的努力在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探索建设的污水处理BOT项目融资资源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从大局出发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污水资源化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流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总体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安排。要加大工作力度,以保护天然水资源,严格控制地表水的开发利用量,地下水水位上升,地下水开采是严格禁止的。需要提高废水回用技术政策和标准,并增加在研究和发展方面的投资,引进的情况在全省R&D团队,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支持能力,改善和发展污水资源化。废水回用的安全问题,环保,卫生防疫,市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协调,加强管理,确保万无一失。
E. 建筑法及建设工程管理条例对市政污水处理厂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环保、安全消防验收的关系及规定
真实案例:
某私企以BOT形式投资的中型市政污水处理厂,预计投资大约6000万元。在项目策划阶段,投资公司即业主方的项目部打算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想尽早发挥使用效益的需要,在污水处理厂土建、安装基本完毕后便立即开始设备联机调试,设备及电器自控均正常运行同时水池没发现漏水后,未等工程竣工验收、环保验收便提前开始进行污水处理厂工艺上的微生物培养调试过程(该过程非常耗时),以便于尽早达到“污水水质排放水质达标”后来收取排污费。
而法定的各类验收都还没开始做验收,需要补做。至少需要环保验收过程中的一项“污水排放水质达标”合格后才能正常收取每吨污水的排污费。
问题①:
一般市政公用类得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在联机调试、试生产、微生物调试培养、竣工验收、环保验收、安全设施验收、消防设施验收之间的关系顺序是如何的?主要是环保验收的顺序,其时间窗口问题。
上述案例中的尽早满足污水排放达标做法能否实现或者变相实现?
问题②:
时间上有没有必须的先后顺序,条例上要求的是试生产30日内申请环保验收,但是竣工验收是需要在试生产之前还是之后。污水处理厂微生物调试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是半年时间,这个时间俗称“调试期”,这个微生物调试是不是就是法律上“试生产”的概念?
问题③:
如果污水处理厂没有竣工就开始进行微生物调试,则污水处理厂在试生产或者调试期内若能污水处理达标了排放了则产生了环境效益,则是不是可以有权申请收取污水处理费了?
备注:污水处理厂特点是:
①建设完毕后需要设备单机及联机试车调试,之后才能算是安装工程部分验收合格。
②污水处理厂环保验收如果需要污水排放水质达标,这就需要培养微生物直至其稳定,但微生物这东西很难培养,也说不好什么时候能将污水处理合格,至少需要试运行2—3个月时间有的甚至是半年时间也说不准的(这个时间段环保行业里通常叫做“调试期”,这个调试期是不是试生产的概念?)。
③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影响评价都是需要编制《环评报告书》的,它属于比较敏感的市政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大。
④BOT投资是属于社会公司对地方市政项目投资的一种模式,污水处理厂需要按照未来20—30年间每吨达标排放污水收取污水排污费的方式来回收BOT的全部初期投资及日常经营开销。形式类似于私人投资并维护高速公路并对每辆汽车收过路费的方式。污水处理厂建设时通常建设期政府只给一年时间,一般这个时间都不够用,主要是因为微生物培养时间一般都很长。
F. 如何保护环境
广州市2004年环境品质通报
一、全市环境品质状况
2004年,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的工作部署,在资源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环境容量面临极大压力的情况下,全面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努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环境问题,积极促进广州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市总体环境品质继续保持良好水准,绝大部分环境空气指标优於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功能区达成率在2003年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珠江广州河段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水环境品质得到较好改善;区域环境杂讯和道路交通杂讯稳定达标。
(一)大气环境品质
我国目前的环境空气品质标准分为三级,按照国家要求我市执行二级标准。目前被国家列入空气环境品质考核的指标有3项,分别是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为比较全面地掌握空气环境品质状况,我市还开展了一氧化碳、降尘等空气污染物的监测。
2004年,我市城区环境空气品质日报污染指数(API)在24~180之间,空气品质优良天数达到30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3.1%。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为0.073毫克/立方米和0.099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浓度为1.77毫克/立方米,均优於国家二级标准,月降尘量为6.18吨/平方公里,优於广州地区暂行标准,仅二氧化硫一项指标浓度略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为0.077毫克/立方米。
(二)水环境品质
江河:在所有国家考核的23项水质指标中,珠江广州河段有18项优於Ⅲ类(符合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东江北干流水质良好,所有指标均优於Ⅲ类水质标准;沙湾水道、流溪河水质尚好,22项指标优於Ⅲ类水质标准。我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成率为94.44%,比2003年上升5.55%。
饮用水源: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方法统计,2004年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成率为88.72%,南洲、西洲、新塘、沙湾、巴江和秀全水厂水源地水质良好。
(三)声环境品质
区域环境杂讯平均值为55 分贝,优於2类区昼间标准;道路交通杂讯平均值为69.3分贝,优於4类区昼间标准,符合国家相应规定。
二、环境品质状况分析
(一)环境空气品质分析
2004年,我市GDP 达到4115.81亿元,比1995年增长231.1%,工业总产值5749.48亿元,同比增长197.1%,工业用煤1741.61万吨,同比增加94.2%,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70多万辆,增加近100万辆,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城市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准大幅提高。为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使空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近10年来,我市空气品质基本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之内,降尘、一氧化碳等指标还有明显好转,只有二氧化硫浓度一项指标有所波动,2004年略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影响我市环境空气品质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发展迅速,电力供应紧张,电厂满负荷运转,工业燃煤、燃油消耗量大幅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749.48亿元,比2003年增长19.7%,工业燃煤总量1742.02万吨,同比增长11.75%;燃油总量172.07万吨,同比增长19.72%。能源消耗量的大幅上升导致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仅省属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就达3.43万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二是由於煤、油供应紧张,企业难於采购低硫煤、低硫油,30.4%的企业使用高硫煤,36.4%的企业使用高硫油,一些企业的脱硫治理设施未正常运转。
三是2004年全省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乾旱,全年降水量减少三至四成,登陆台风少,强对流天气少,不利於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四是我市有20%左右的大气污染物来自於珠三角地区,受到区域污染的影响。
(二)水环境品质分析
随著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准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户籍人口737.67万人,比1995年增加14.1%,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在城市用水量和排污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市通过珠江综合整治、加大污水系统建设力度等有效措施,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仅2004年就比2003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老八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十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1.7%,基本消除了90年代初期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大范围黑臭的现象,2004年水质平均污染指数比1995年下降9个百分点,总体污染程度减轻,水质稳中转好。
但是,去年我市水环境品质仍然受到粪大肠菌群、氨氮等生活有机型污染物的影响,仍未达Ⅲ类水质标准。虽然饮用水水源地少数水质指标尚未100%达标,但饮用水源地水质不等於自来水水质,我市的自来水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并实行全过程严格监控,出厂水质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且,我市新建了日产100万吨的南洲水厂,出水达到直饮水标准。
影响我市水环境品质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污水处理系统配套截污工程及管网建设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尚需一定时间过程,因此,仍有部分生活污水还未得到处理。
二是仍有部分工业企业废水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船舶污染还未能得到全面控制。
三是受不利水情影响,2004年全省年降水量较常年减少三至四成,珠江水系出现历史最低水位,流量大幅度减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四是上游来水污染负荷仍然很大,对我市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三、我市进一步改善环境品质的措施
我市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以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大都市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使全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广州城市发展进入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协调发展和营造“两个适宜”新阶段后,更掀起了新一轮环境保护的高潮。今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攻坚阶段工作,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总体方案》,将创模任务分解为3项综合整治方案、15项行动计画、118项工作任务,并将以此为载体,著力打造广州“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
一是调整能源结构和工业布局。实施“清洁能源”计画,推进天然气供气工程。进一步贯彻“南拓”和“东进”方针,推动工业向外拓展。加快实施老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分期分批进行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广州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例如,已试生产的广州新水泥厂,粉尘排放浓度为10mg/ m3,远远优於国家150 mg/m3标准,使长期困扰西部地区市民生活的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计画实施环保搬迁的广钢和广纸,在污染排放方面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准,广钢环保搬迁后二氧化硫的排放将减至原来的1/10,氮氧化物减至原来的1/30,污染排放可达到欧洲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准,积极探索了老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模式。
二是加大污染控制和监管力度。加强对56家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监管,力争今年形成6.8万吨的脱硫能力;按照源头把关与末端淘汰并举、中间控制与油品质量并重的基本思路,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切实加强施工工地和裸露地面扬尘污染控制;继续解决饮食业油烟和杂讯污染扰民问题。加大流溪河、沙湾水道、东江北干流等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源监管,实现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提高环保监管现代化能力。
三是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截污管网的配套工程,确保十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加快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示范河涌;开展水资源调配,加大南洲水厂、新塘水厂和西洲水厂的供水量,减少西部三个水厂的供水量,进一步提高全市饮用水源达成率。
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创模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市环境品质已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监测表明,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环境空气品质优良天数比例为84.4%,比去年同期提高11.9个百分点。目前,东江北干流满足Ⅱ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沙湾水道、流溪河从化段达到Ⅲ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成率为91.9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26%。
我们相信,通过全市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我市的环境品质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更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