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真的已经落伍了吗
改善池塘硬件条件,合理地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产品。同时,机械就是为人类服务的,随着内对虾越来越难养,要容求的池塘环境也越来越高,不单是工厂化和循环水养殖,包括土塘养殖,也会逐步进入改革的时代,到最后,养殖户拼的就是硬件设施,拼的就是硬实力。
对于土塘而言,增加增氧能力对虾养殖成功率的保证,但是增氧机也要分多种情况使用,特别是现在采用大混养模式的池塘,各种鱼类生存空间不一样,总得来说就是要立体增氧,从上到下,使之高产丰收。
⑵ 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放虾苗一周左右,成活率不高,开增氧机出现很多泡。请问是什么回事有什么办法
前期准备
1、整塘清淤。在冬季,清除池底杂草和过多淤泥,修整池塘,曝晒池底,使池塘底部干裂。
2、消毒杀菌。放苗前一个月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或漂白粉15—20千克或茶籽饼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杀灭病菌、鱼卵等。清塘药物尤以生石灰为佳。
3、虾池进水。当清塘药物的药性消失以后,以及放养前10天左右,即可进水。但虾池进水前,还要观察池塘有否丝状藻类产生,若有则池塘先进水10厘米左右,再用清苔净进行全池泼洒,以杀灭丝状藻类。这样可达到更好的肥水效果。进水时还必须做好:
在进水口设置滤网。滤网采用60目锦纶网布或尼龙筛绢制成直筒网片,网长为2米以上,具体视进水泵口径大小而定。
把握进水尺度。首次进水以40—50cm为宜,以利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以后再逐渐提高水位,到放养时水位达到80—100厘米。
4、培养饵料生物。在养虾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基础饵料),是解决虾苗进池后的适口饵料,加速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生物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的优点,因而成为养殖程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实践表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后成活高,生长快。虾池肥水的方法为:
用有机肥肥水: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发酵,用量视池塘底部环境状况而定,一般每亩用量为25公斤左右,具体用量视池塘肥瘦程度而定。但使用前最好用石灰进行拌和杀虫与消毒,以免产生虫害。
碳氨、磷肥肥水:用量为20公斤左右,碳氨与磷肥之比为3:1。
复配好的有机肥料肥水:如集凯南美白对虾专用有机肥。用量为为每亩20—40公斤,与复合肥结合使用,效果则更快更好。
其它品种:如市场上有售的生物肥料、活性肥水剂等。
说明:一般来讲,有机肥、化肥、生物肥料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最好。具体用量视池塘的基本状况、肥瘦程度和水源水质等而定。
肥水后,水色呈黄绿水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为好。
水质管理
虾池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南美白对虾生长和生存,养虾就是养水。如果能有效地管理水质,使虾的生活环境良好,则虾体质健康、生长迅速。水环境污染物质超过对虾忍耐程度,轻者会引起生长不佳与慢性中毒,以及导致生理机能减低,诱发疾病,活动行为异常,中毒死亡等。因此,水质管理在养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水质的好坏,受水源、气候、水中生物、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等影响。这些影响有时不仅是单一作用,而且也有综合地相互作用,所以,对每一个影响因素必须加以注意控制,使水质安定良好,促使对虾健康生长。具体做好:
1、控制好水色: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理想水色是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中后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视水质肥瘦情况每隔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最好每10-15天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来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有机生物含量,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和有机物耗氧量。
2、调节好PH值:南美白对虾最适宜的PH值为7.8-8.6,偏低用生石灰进行调节,最好不要超过9.0。
3、改良好底质:随着虾的生长,饲料的增加,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到中后期,则底部环境相对较差,则需要进行底质改良。若水质过浓或过清,往往底部环境较差,则需要投放一些底质改良剂来改善底部环境,以减少对南美白对虾产生的不良影响。
4、关注池塘溶氧: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随着虾体的生长,对水中溶氧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养殖前期视水质状况采取间隙性开启增氧机。以后随着虾的生长应逐渐延长开机时间,以保证池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底层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必要时应投放底部增氧剂,以增加整个池塘水体的溶解氧。
5、适时开动增氧机:放苗一个月以内,通常在阴雨天及加水时开机2~3小时,可以更好培育良好水质;一个月后,每日晴天中午和夜间开机 2~4小时,随着虾的生长,逐步延长开机时间。阴雨天、水质不好等天气应延长开机时间或24小时开机,这样有利于保持水质稳定、良好,防止白对虾缺氧浮头。
6、做好水质测定:主要的测定指标为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和透明度等。一旦某1个指标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⑶ 大哥,我想养淡水土塘养殖对虾,但是我一点经验都没有,我是看你回答别人的问题查找到你的。
现在国内大部分地来区的自土塘对虾养殖都是淡水的。只是有一点,放苗都还得有点盐度。像江苏的模式是可以借鉴的。他们都是在池边或角落里围出一个0.2-0.5亩的小池,用人工调对的盐水来进行前期的虾苗淡化。放苗盐度达到0.2%就基本放苗没问题了。之后再一天淡化0.02-0.05%左右,有个一周十来天虾苗就适应了。也就可以进行纯淡水养殖了。
不过淡水养殖的对虾会出现一些如缺钙、细菌、蓝藻中毒等问题,必须针对性处理就是了。
⑷ 白对虾养殖技术
清塘
清塘彻不彻底,是整造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清塘方面,小编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时间安排
在计划好淡化苗的时间以后,我们倒过来推算整个清塘需要的时间:大塘肥水(3~5天)←水体消毒(7~8天)←塘底杀菌和调节酸碱度(5~6天)←塘底翻耕(3~5天)。因此,清塘必须提前18~24天开始,在时间安排方面,我认为最好择中,也就是20天,主要考虑给实际操做过程留有余地(象天气和人为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
2.翻耕
时间安排好后,清塘的第一步就塘底翻耕,翻耕的深度最少都要达到20公分,这样做主要考虑紫外线杀菌和土壤的疏松,有利空气充分的进入泥土,达到泥土有氧发酵的目的。
3.塘底杀菌
翻耕好曝晒1~2天后,杀菌其实很简单,之前大家都是使用生石灰进行杀菌,这样会导致水质的ph值不稳定,所以建议大家用益生菌杀菌是最好的,有益菌可以杀死有害菌,这样还能改良土塘里面土壤的有机质,增加水质的营养成分,曝晒3~5天后,直接加水到80公分就可以考虑水体消毒了。
4.水体消毒
微生物消毒:塘底杀菌后,直接加水到80公分,每亩按40公分微生物菌剂(稀释后泼洒,效果是最好的)全塘泼洒,主要目的是杀灭水体的病菌,并开动增氧机2~3小时搅拌均匀。
茶麸和杀虫:下漂白粉后的第3天,每亩用茶麸20公斤(浸泡1晚)全塘泼洒,主要杀灭水体的鱼卵,开动增氧机1~2小时。
虾塘改底
二. 肥水
说到肥水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鸡粪肥水,但是这样不仅起不到什么效果,还增加了很多的有害菌,导致水体浑浊,严重的甚至使虾死亡,给你们一个好方法。放养前20-30天,每亩每米水深用鱼虾乐3-5kg稀释后直接泼洒。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质量定期使用,通常15-30天使用一次。水质严重恶化时,可酌情增加用量。流水养殖或换水较为频繁的育苗池,可在入水口处加鱼虾乐,每立方米4-6克。
三. 淡化
一、淡化池的操作
边角建淡化池 彩条布在水里只围2/3面积,彩条布露出水面的部分必须保持在50公分以上,目的是考虑有风的时候挡住外塘水,以免盐度变化和防止青蛙入池吃虾苗。
在高温天气建淡化池,由于池边角的水位浅,因而要建简易遮阴棚,就是在小池顶部(留有1米的高度,以方便管理)加盖一层遮阴网;
调节盐度和硬度方面 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适量加入工业盐和化工,但在实际操作中,调到几格水是根据苗场的出苗时水的格数为主的。
⑸ 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和和高位池相比哪个要好些
高位池养殖成本、产量通常比土池高,但是风险也高,水质不稳定,换水量大,主要靠培养菌相维持。
土池成本低,可控条件少,效益说不准,靠大虾。高位池靠量,可控条件多,博到大虾更牛掰。
⑹ 水产养殖对虾肝脏发黑应如何处理
土塘还是工厂化高密度?怀疑是干胰脏坏死
⑺ 南美白对虾土塘养殖密度,土塘后期怎么排污
南美白对虾土塘养殖密度为,每亩塘5万亩左右。
⑻ 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 怎样处理塘里面的鲫鱼而不影响对虾的办法吗鲫鱼三四公分左右很多,都在抢饲料吃。
看成本怎么预算,纯正的茶皂素成本高点,不伤虾苗,蟹苗、抱卵虾。成本低的有青塘净,一亩成本四元左右。如果不用护苗。清塘净最合算,最快!
⑼ 如何提高南美白对虾土塘养殖成功率
利用每年休养期(阳历10月至次年月),进行适当的清淤及晒塘,可以较好的氧化底泥,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优化土壤氧库和养库,从而提高池塘的缓冲能力,减少因长期养殖而导致的底质恶化及毒素积累;预留蓄水池或打井,可以较好的切断养殖过程中的外源病害的传播;使用水泥护坡、铺膜的方法,来解决池塘漏水,以提高池塘的保水能力。
增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养殖产量、对虾生长速度及养殖成本(饵料系数)。当池塘的增氧能力为0.5kW/亩,对虾养殖到200斤/亩左右时较容易出问题;当池塘的增氧能力为1kW/亩,对虾养殖到600斤/亩左右时较容易出问题;当池塘的增氧能力为1.5kW/亩,对虾养殖到900斤/亩左右时较容易出问题。因此增氧决定产量,产量的设计,应根据增氧能力的配备而定,切勿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追求高产。
苗种来源及标粗技术的不同,会导致虾苗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选择技术手段高及管理标准好的苗种厂家非常关键。主要在于:高标准的水质处理;不用抗生素及高温育苗;天然饵料培养;全程病毒、弧菌监测;应激试验合格;变异系数低等。
放苗密度过高,因受条件的限制(水源、增氧能力、管理能力等),使对虾生长速度减慢,养殖后期因长期供氧不足,导致饵料系数高及泛塘的风险加大;放苗密度过低,则产量低,养殖利润减小甚至亏损。因此,根据当地养殖情况分析,以养殖利润为导向,建议放苗密度为3-3.5万尾/亩。按照80%的成活率,养殖70天,达30头/斤的规格计算,亩产可达到800-900斤.。
自放苗第二天开始,投喂10万苗/斤饲料,一日两餐,每日增加投饵量的10%。此种投料技术,具备以下优势:养殖时间短、生长速度快(正常40天可达60头左右/斤的规格);如有蓄水池或井水供给,产量会进一步提升;风险低。但是,此技术必须与相应的增氧能力匹配,否则对虾生长速度会大打折扣。
养殖前期影响对虾成活率最大的“元凶”是因溶氧过饱和导致的气泡病;养殖后期因增氧能力不足而导致本该养殖较大规格对虾的土塘无奈抓虾。基于这两点,就能得出前期防气泡病、后期防缺氧的养殖的关键。
那么如何操作呢?首先在前期(40天之前)要培养以硅藻为主的黄色水体(微微带点浑),这样的水体pH值不易升高,同时非常稳定。可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及长效碳源(“利苗多”、“稳水多”),能有效控制小藻类、蓝藻的大量繁殖。其次是在后期要培养以绿藻为主的绿色水体。关键在于:
1、提酸碱度。少量多次使用生石灰,提高水体pH值,降低亚硝酸盐毒性。同时中和弱酸环境,减少嗜酸性有害菌的数量,从而预防黄鳃的发生。另外弱碱性水体可以稳定水环境,促进藻类生长,有利于肥水。
2、适当使用磷肥,来降低N:P比值,加快含氮水体代谢,抑制氨氮、亚硝酸盐的升高。同时磷肥可压底,对防止水体变浑有一定的效果。另外磷肥中的磷和钙可以预防对虾软壳。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后期养殖池塘因不良藻类或水质恶化而导致的慢性中毒、长期低氧甚至缺氧情况。
⑽ 土塘养殖白对虾 怎么排污
抽干水以后曝晒,把底部淤泥清出10到2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