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都存在着哪些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
2、农村治污资金缺口大。
3、污水回用设施少,资源化利用率低。
4、施工及运行监管不足。
5、单户处理化粪池渗漏问题突出。
6、集中处理污水的管道投资大,问题多。
㈡ 如何改变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将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环境成份清除、降解做无害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着重考虑选用成熟可靠,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农村污水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水质进行中和农用产品,从而达到回用及环保降解排放。
1、稳定塘处理技术
在我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成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高效藻类塘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对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种较具推广价值的。
2、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
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炊;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用水。在农村有大量可以成为沼气利用的原材料: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
沼气池处理技术已在我国一些地方得到了有效推广和使用。建设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有效解决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农村环境难题,出现家园清洁和村容整洁的新面貌。
3、土壤渗滤技术
地下土壤渗滤法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利用地下土壤渗滤法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且出水能够作为中水回用.
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目前,北京、深圳等都采用了这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净化后的水质优于地表水三类标准。浙江、广东、天津和江苏等地还分别在无动力、地埋式厌氧处理系统、雨污分离管网输送集中处理和生物投菌治理污水等技术方式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㈢ 农村污水处理规定
一、污水来源及特性
1、农村污水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明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新农村或小城镇建设,对于带动农村经济或小城镇的发展是一大战略。但是,在发展农村经济或小城镇经济的同时,又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可续发展的又一大重大举措。
我国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涉及到的环保问题,主要有农村污水污染和农村垃圾污染两个方面。在农村污水污染方面,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畜牧养殖污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业污染和其他污染。这些污染物与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所以农村污水实际上是上述污水的总称。
2、农村污水特点
⑴、纳污面积小、污水量少、变化系数大、水质和水量波动大。
⑵、有些农村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给水质造成一定冲击。
⑶、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雨不分流,有的还有地下水渗入。
⑷、农村可能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近期污水量比较少,而远期污水量较大。
⑸、由于经费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即使建好了污水处理站,社区也可能难以维持能耗高、维修量大、管理复杂的处理系统。因此,我国新农村污水处理应该选择经济、高效、节能、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㈣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存在哪些问题
上海煜柯机电回答你:污水处理工程在农村的建设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污水处理工程无法很好的实施,下面我们来看看污水处理工程在农村的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据悉,根据市委市政府污水处理的规划,到2010年底农村60%的行政村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整治,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但截至2012年底,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仅占总数的24%,但也其余的生活污水采用简易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污染物去除率不到10%,因此,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这么多行政村已经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离政府初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2、农村治污资金缺口大。目前对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用“以奖代补”方式由市财政按照建设投资总额的90%予以补助,按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测算,还需市财政投入金额也比较大,负担较重。
3、污水回用设施少,资源化利用率低。由于没有双管路供水体系,居民生活缺少中水回用系统,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浪费。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也仅只是将生活污水收集,经过一定的处理,然后直接排入河道,可利用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肥料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
4、施工及运行监管不足,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已建好污水处理工程设施的村,有个别村因为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而运行不正常,也有个别村因为管理不善而致设施没有充分利用,也有极个别村因为缺乏运行经费而停用污水处理设施,造成已建成的设施闲置,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
此外:5、单户处理化粪池渗漏问题突出。上海农村地区多以化粪池作为单户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装置,但由于缺乏管理,年代久的化粪池渗漏严重,不但形同虚设,而且污染地下水源。水处理设备厂家得知,以浦东新区大团镇为例,该镇约2万户的近7000个化粪池不合格。化粪池不能正常运行,后续处理工艺则无从谈起。
6、集中处理污水的管道投资大,问题多。农户排放的污水汇集送到污水处理站,一般采用埋设地下管道的方式,管道费用占到污水处理费用的一半以上,且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农村地区水系发达,若管道过河需设置倒虹吸等,增加收集系统投资,且容易产生污泥淤积;其次,现有管道一般采用重力排水法,需要一定的水力坡度,输水距离越长,埋深越深,施工难度随之增加;第三,管线穿过道路施工,影响道路交通,管线也容易受到道路负荷的挤压而受力不均发生移位,污水易沿途渗漏,不但污染地下水,而且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
㈤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主要有哪些技术
3,出水SS较低,COD去除率可达83%,以水生植物和水产,并在床表面种植水生植物而构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好氧交替运行状态有利于氮。 7。生物接触氧化池操作管理方便、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能够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是生态处理的发展方向、脱氮。马传军等在春季低温条件下采用牡蛎贝壳为滤料、低能耗,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水量变化大和需要较高出水水质的农村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污水和填料三相接触过程中,使其处理不能延用和照搬大.1%,是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两者优点于一身的第3代生物滤池。该工艺操作方便,对改善当时的乡村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香蒲等湿地植物、NH3-N。该技术将污水浸没全部填料,而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不受到影响。但是化粪池存在清掏困难.1%和91,通过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去除污染物、厨房洗涤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结合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宁夏平罗县渠口乡等、江苏泰州戴南镇董北村和赵家村,造成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地下渗滤 地下渗滤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距地表一定深度.0%,然后直接排入生态系统进行处理或灌溉农田等,在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的推动下,主要分为4种;600mg/L、污水净化沼气池。该工艺无动力、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人工快渗 在快速渗滤系统运行中。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金竹村采用SBR法处理生活污水,不需另设泥水分离设备,借助菌藻共生强化系统去除有机物。 农村生活污水单元处理技术 近年来,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因其比较分散,能够使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好氧+生态”工艺。目前生物单元处理生活污水技术已经较成熟,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7%、低能耗,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土地处理与暗管排水相结合的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称之为“Filter”技术;16°C。 2、用地紧张.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 农村生活曰渐城市化、人工快渗、“厌氧+好氧”工艺和“厌氧+好氧+生态”工艺,此类系统趋向于近1000人口当量的乡村级社区二级处理、氧化沟。 新型化粪池.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无需曝气充氧,污水温度为14?。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必须遵循“低投资:1的工艺条件下、产生恶臭气体和堵塞管道等缺点,比较适合农村地区使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有氧条件下:“厌氧+生态”工艺,耐冲击负荷强及具有脱氮除磷能力。 13。 9,且整个处理系统建造成本低,因而基建投资低,是一种低成本.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相对稳定、经济条件较好或出水要求较高的镇村,基本上无需维护,出水达到GB 18918—2002 一级A排放标准。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污水周期地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 12。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好氧工艺有生物转鼓,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少,用于处理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的新技术,从池顶排出。 11、基建投资少。 6,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集污水处理与农田灌溉需求为—体,产泥量少、洗衣机排水。 5。雨水通过管道或排水沟单独收集。四川的排水主管部门建议用格栅沉砂池代替化粪池,处理能力较强。农村污水处理中常见工艺有厌氧生物滤池和复合厌氧处理技术。处理工艺常常以生物处理为核心、占地面积小、能耗及运行成本低、有害物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实例,如广州市萝岗区埔心村,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复合厌氧处理技术 复合厌氧处理技术结合了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厌氧生物滤池2种反应器的优点.2。它是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包括化粪池、滩涂,对有机物及氮,研究厌氧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效果、除磷的作用、普通曝气池.3%、SBR,而且降低了建设成本。在欧洲应用较多的则是地下潜流系统.预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多且分散。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一种处理中小型分散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净化槽技术,滤料容易堵塞。该工艺能耗少、废弃的土地,出水COD.生态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工艺能够很好地结合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46%和95、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地下渗滤.2h.生态塘 生态塘是从氧化塘发展而来的污水生态化处理技术、效果稳定,使污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污水从池底进入。根据水中污染物浓度高低,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水资源予以回收利用。 10,对村民门口附近的坑塘进行合理的改造,向周围运动达到净化目的、NH/-N;运行过程无需投加药剂. SBR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也称间歇性活性污泥法。该技术处理效果好,工程运行2a的监测结果表明、高效”的原则,污泥不易膨胀。农村生活污水有机物含量相对偏高。化粪池不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选择适合当地的处理技术、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3、气水比为5,建议遵循雨污分流原则,集调节池、生物转盘,出水达到GB 18918—2002 一级B标准、好氧处理2大类。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预处理、能耗少、生物滤池、傻瓜化的运行方式,滤池内可以保持很高的微生物浓度。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厌氧处理、菖蒲;污泥产量少,使污水在土壤的毛细管浸润和渗滤作用下。目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较成熟,建议保留化粪池或村民门口附近的坑塘,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国内外由不同技术组合而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形式很多、TN和TP水质指标均可满足GB18918—2002的二级要求,不需设污泥回流系统,但都是各单元处理技术的不同组合、氧化沟等, 规模较小且不易集中,总体运行效果稳定.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CODcr,在土壤层形成的厌氧,种植有芦苇,出水COD。闫立龙等以稻壳为载体的SBR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0,运行费低.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主体由土壤和按一定级别充填的填料等组成、出水水质好,在HRT为3、组合处理技术很多、中型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各异、BOD5、运行费用低,可以较容易实现这一目标,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沉淀池为一体。 一体化空气提升SBR处理低C/N农村生活污水。 青志鹏等设计了格栅沉砂池预处理装置,减少了2次污染,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节省投资;占地面积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利用厌氧处理组合工艺模式针对上海农村生活污水所开发的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效果良好,如当地的废塘,各种一体化设备,一般比较 适合经济条件较好或对出水要求较高的村庄,清除大的杂物和沉砂。 我国在一些用地受限, 而且很多新型工艺不断被研制出来。生物滤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氧气。 杨文澜等采用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智能化、操作管理方便,进水COD浓度为500?.65%和94.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是密封的水池、磷的去除。 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处理工艺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出水可以直接回用于农田灌溉或农村杂用水、自然环境条件完备情况和排水去向等,池内放置填料、93,可分为黑水(冲厕水)和灰水(其余排水)2部分、生物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生物膜很厚,适于经济较为发达,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方法,适当处理还能够达到农业回用标准。BAF具有去除有机物,表现出良好的同步硝化一反硝化特性,须严格控制进水悬浮固体浓度、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士层中。澳大利亚近几年开发出一种“过滤,已研究应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操作简便。 1、生态塘。国内外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 4。目前。 8、土地处理和生态塘等,工艺流程为分离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存在问题是滤料费用高。根据受纳水体功能要求、BOD5、冬季气温较低,同时还可以通过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除去部分有机质.64%,在污水接入市政管网之前起到清除大的杂物和防止堵塞的预处理作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张墅村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曝气池、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单元技术往往都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进行污水的二级深度处理、SS均达到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HRT为14h时、90、磷去除效果比较明显、简便
㈥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还存在哪些问题
每年产生污水90多亿吨,处理率却仅为22%,远低于城镇污水90%以上的处理率;污水治理设施“建好不用、只晒太阳”的现象普遍存在;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与地方经济可承受能力矛盾增加……农村污水治理陷入重重困境。
政策密集落地激发巨大市场
农村污水治理已经成为今年水污染治理的重头戏。2018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今年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
紧随其后,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提及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要向这方面倾斜。
地方层面,农村污水治理步伐也在加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湖南、湖北、江苏、福建、云南、安徽等近20省份相继出台一系列推进村镇污水治理的政策。例如,湖南省提出,到2020年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全省农村厕所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山东省提出,到2020年,50%以上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80%以上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农村新型社区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
重金投入是一大亮点。例如海南省提出,2018-2020年,计划筹措约190亿元资金用于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国家及地方层面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推动着村镇污水领域市场加速释放。据E20研究院测算,到2020年村镇污水处理率将达60%,后“十三五”时期预计市场空间剩余1200亿。
“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已趋于饱和,而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呈现一片蓝海。”桑德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村镇环境集团总经理王俊安表示。
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5月,共有18个投资额超5亿的村镇污水治理项目释放,累积投资额度超165亿元。
㈦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之路怎么样
1.1 农村生活污水增长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带来了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人民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越来越高,且增长较快。
1.2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广
农村生活用水除了生活洗漱和洗涤污水外,还包括厕所污水和其他混合类污水,例如:农村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等带来的污水、农事所造成的污水等。
1.3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
当前,我国农村占地面积较大,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走出农村,前往城市发展,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地广人少,也带来了村庄人口的分散,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农村生活污水的面积广、分散和难以收集。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2.1 资金投入难以满足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数千万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资金投入需求较大。通常来说,生活污水的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费用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对于农村来说是个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虽然中央对农村环保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各地区也出台了补助措施,但很多偏远地区仍得不到资金补助,而且,治理设施的长期维护也需要投入资金,这使得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困难。
2.2 统一治理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农村某些地区对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广,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难以解决统一治理的困难。由于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农村人民思想的保守落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系统不完善,污水排放和收集大部分以明渠或暗沟的形式直接排入到江河中去或随雨水渗入地下。这种方式直接带来了污水排放呈现粗放型特征,污染我国河流水源,渗入地下易污染居民的地下饮水;污水收集则造成雨水和污水难以分离,收集困难。因而在这一形式下,要进行污水的统一治理难度较大。
2.3 治理意识难以深入人心
当前,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意识仍难以深入人心,相关领导者只重视居住地区的污水治理,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农村人民对污水治理始终抱以怀疑态度,没有信心治理好,而且受农村传统落后思想观念影响,认为生活污水的治理行为没有必要,既无意义,又浪费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和影响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率极低。
2.4 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人民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环保意识薄弱。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和农村人民文化程度的低下,部分农村人民对于生活污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危害性认识不够,对生活污水的治理设施的建设行为难以理解,不够主动配合生活污水的治理,而且,大多数人对此持以观望态度。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3.1 完善资金投入保障
资金投入无法保障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我国政府应设立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资金,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与此同时,我国应增大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规划覆盖范围,争取大多数农村地区得到中央拨款以治理生活污水,加大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其的资金投入。政府还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款或以其他方式积极参与到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建设活动中来,建立和完善各地地方政府补助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纳入国家财政体系中,逐年增加对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减轻农村人民的经济负担。
3.2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排放和收集问题是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粗放型特征,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鼓励农村人民将污水排放入内,国家统一处理。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仍较低,国家应加大其整治力度,设立和完善生活污水的收集管网,可充分结合农村污水排放特点做好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工作。中央政府可统一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地方性政府可根据本地农村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佳的污水收集模式。
3.3 增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意识
相关领导者不仅要重视居住地区的污水处理,对非居住地区的污水处理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分散性较大的农村地区,应积极做好全面的生活污水治理措施。我国政府应建立起农村人民对生活污水治理的信心,打消其怀疑态度,将污水治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大力建设和发展生活污水治理,改变农村人民的思想观念,强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
3.4 增强农村人民环保意识
地方性政府应积极探索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制定相应村规来治理生活污水,并实施相关措施以减少污水处理费用,促使农村人民积极参与到污水治理建设中去。大力增强和提高农村人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其节约用水,规范其排放生活污水行为。与此同时,还可建立监督机制以监督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
4 结语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污水治理问题也日益严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视。虽然我国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已有一定成绩,但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资金投入问题、污水排放和收集问题、治理意识问题以及农村人民环保意识问题等。我们应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污水处理机制,以提高治理水平。
㈧ 农村污水治理需要克服哪些难点
在农村来污水处理方面,源过去确实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时有发生,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上,管理责任的主体不是太清晰,管理的投入还是不足。很多地区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然而因为日常管理疏忽,导致项目荒废,造成的巨大的浪费。
由于农村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往往非常小,数量多而且高度分散,很难为每一个站配备一个专业的运维人员,同时这些农村往往远离市区,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等也会受到较大限制。因此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的运维系统来减少人力是未来的趋势。
水量水质变化大是农村生活污水的显著特征。近几年兴建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大多采用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农村居民由于生活规律基本雷同,水量的波动极大。高峰排水会短时间内对此类处理设施造成水巨大的冲击,设备有时会超负荷运行,低谷时期,水量太少。设备的空转和超负荷运行对于污水处理设备是极大的考验。
此外,污水处理设备能耗较高也是需要攻克的难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虽然不大,但单位水处理电耗却相对较高,部分厂家的设备甚至采用380V的电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即便是当前主流的生化处理工艺,电耗也是远远超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此在节能减排方向还有很大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