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我国饮用水处理新技术

我国饮用水处理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05 10:46:16

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安排国拨经费4983万元。近日,项目组织单位在北京召开项目工作会议,对课题研究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交流了课题工作经验,并就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开发战略进行了研讨。 该项目针对我国小城镇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管理水平落后、饮用水安全缺乏保障等现状,从政策管理、技术控制、设备研制、政策标准、工程示范等内容入手,以经济,适用,管理方便,性能可靠为目标,结合小城镇对饮用水的需求、不同地域水质差异较大以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重点研发受污染水源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关键处理工艺研究及设备开发,输送系统水质保障技术,苦咸水处理技术,处理药剂与材料,安全技术标准与应急处理工艺,并根据不同地域水质的特点,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进行工程示范,解决威胁小城镇居民健康的高氟高砷等问题,构建小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支撑体系和人才支撑队伍,促进行业部门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进步,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过近1年的努力,项目研究总体进展和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完成多项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研发,建立多个试验基地,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项目实施以来已申请专利65项(其中授权8项,实用新型4项),制定规范1项,发表论文226篇(其中SCI、EI收录83篇),开发新产品16项、新材料2项、新工艺5项、新装置8项、建立试验基地9个,建成2个示范工程。 研发的复合预氧化药剂已被应用于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在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期间,应用于沿湖各水厂的预氧化和除臭的处理。研发的高效除砷除氟絮凝剂将在河北和内蒙古等高砷氟地区水厂开展应用工程示范,研发的高效除藻磷絮凝剂将在重庆三峡库区高藻地区开展工程应用示范。以上的高效复合净水剂已实现了产业化,并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 项目研制的膜饮用水处理装置已用于支援四川灾区建设。在都江堰市的胥家镇建造了2套处理量分别为25m3/h和7.5m3/h的水处理系统。其中1套已安装调试好,开始生产饮

Ⅱ 中国饮用水质量,是有人炒作水的新概念吗

我认为是有人在炒作水的新概念。是因为之前有过这样的评价:说中国的饮用水质量相当于德国的处理污水。这一评论使得老百姓不知道该使用什么水才能算安全,久而久之对我国饮用水质量和水环境治理失去了信心。最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老百姓对于饮用水安全的过分关注,各种各样与水有关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常有出现,这将本来对水处理缺乏信心的老百姓更加雪上加霜,甚者还会引起社会恐慌,但是其中不缺乏流言和谣言。

Ⅲ 用铁酸钠(Na2FeO4)对来自河湖的淡水消毒净化是城市饮用水处理新技术,

你想的是对的,Na2FeO4净水原理就是先是+6价铁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消毒杀菌,还原产物Fe3+水解产生Fe(OH)3可以使水中悬浮物凝聚沉降
这题应该选BC
Fe2+水解程度没有Fe3+大,而且Fe(OH)2不会形成胶体,还有就是Fe(OH)2会立刻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Fe(OH)3沉淀

Ⅳ 用高铁酸钠(Na 2 FeO 4 )对河水和湖水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 2 O 3 +3Na 2 O 2 =

A、反应Fe 2 O 3 +3Na 2 O 2 =2Na 2 FeO 4 +Na 2 O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Na 2 O 2 是氧化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Fe 2 O 3 是还原剂,故A错误;
B、还原剂Fe 2 O 3 对应的产物Na 2 FeO 4 是氧化产物,氧化剂Na 2 O 2 对应的产物Na 2 FeO 4 和Na 2 O叫还原产物,所以Na 2 FeO 4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在反应Fe 2 O 3 +3Na 2 O 2 =2Na 2 FeO 4 +Na 2 O中,铁元素化合价共升高6价,所以反应过程转移的电子的量为6mol,消耗3molNa 2 O 2 ,故C错误;
D、根据化合价规则可知在Na 2 FeO 4 中Fe为+6价,居于铁元素的最高价,具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Ⅳ 目前我国饮用水处理过程

饮用水处理技术

我国饮用水常规的处理方法(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而对各种溶解性化学物质的去除率较低,不能完全消除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更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高标准要求,加之长距离管道输送和高层水箱的二次污染,饮用水已不再安全或卫生。因此应尽快采用先进的技术对饮用水进行较为全面的处理。目前,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和各国饮用水标准的提高,可去除各种有机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求采用更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寻求一种占地少、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水质稳定的工艺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1、活性炭吸附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臭味、天然及合成有机物、微污染物质等,出水水质虽好,但对有毒的重金属、一般的盐类、致癌的亚硝酸盐和放射性物质、细菌、病毒等则收不到去除效果,有些物质(如细菌) 在处理时间长时甚至会略有增加。 再者活性炭的价格也较高,使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臭氧氧化法

臭氧的消毒能力强,能氧化有机物,去除水中的色、味,溶解性的铁、锰及酚等。但其在水中不稳定,容易失效,在管网中杀菌效力不能持久;而且设备复杂,投资大,能耗也大,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少。另外,臭氧氧化后的水因新生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使水的生物稳定性变差。 当前,通常把臭氧与活性炭联合应用,其效果较佳。

2、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效分离、浓缩、提纯、净化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节能(因为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分离对象广(有机物和无机物、病毒、细菌、微粒) 、装置简单、易操作、易于自控、易维修(因为只是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因为分离过程只需在常温下进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开发研制出的有机膜主要有微滤膜(MF) 、超滤膜(UF)、纳滤膜(NF) 和反渗透膜(RO)。其中的微滤(MF) 和超滤(UF) 因不能脱除各种低分子物质,故单独使用时不能称之为深度处理。反渗透(RO) 和纳滤(NF) 作为水及其他液体分离膜之一,在分离膜应用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上,反渗透、纳滤膜水处理装置的能力已达到每天数百万吨。最大的反渗透苦咸水淡化装置为位于美国亚利桑拿州的日产水量28 万吨的运河水处理厂,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位于沙特阿拉伯,日产水量为12.8万吨。最大的纳滤脱盐软化装置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日产水量为3.8 万吨 。

Ⅵ 想知道关于饮用水的知识,包括水处理知识,谢谢

我国城市自来水水质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多数水源的原水水质相对较低、污染严重、水中浊度和色度及有机物浓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水厂仍然主要采用的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某些特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难以充分适应不断变化的水质。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长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因而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于微污染水(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水)的净化处理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制约饮用水处理领域的科技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工艺理论与技术;
(2)水中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强化处理技术;
(3)水处理过程副产物的去除与控制技术;
(4)常规水处理的强化技术;
(5)高效消毒技术等。
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大,但难于去除。特别是高稳定性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如卤代有机物、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危害较大。传统给水处理工艺对这些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微污染物去除技术。
水中藻类一般带负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难于混凝,严重地影响给水处理效果;藻类比重小,沉淀效果差;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嗅味,对水的感官性状产生直接影响;某些藻类尺寸很小,可穿透滤池进入到给水管网中,影响管网内水质;藻类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在后续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生成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某些藻类(如蓝藻)能产生藻毒素,对人体和动物构成威胁,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经毒素。此外,藻类会粘附在滤料表面,使滤池过滤周期显著缩短,造成滤池频繁反冲洗;
有机成分对胶体产生严重保护作用,影响混凝效果,导致耗药量显著增加,水中铝的剩余浓度升高。
水处理过程中引入的一些副产物(如聚丙烯酰胺中的单体等),也会对饮用水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卤代有机副产物对人体危害较大,是饮用水中重点控制的副产物。特别是传统的预氯化工艺,高浓度的氯与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直接作用,生成的氯化消毒副产物浓度会更高。
消毒一直是给水处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消毒效果不佳将造成流行病爆发,特别是甲第虫、隐孢子虫等致病原生动物的灭活,是目前消毒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过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有必要动态地、及时地、科学地对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并及时地对标准作出补充。
一般除污染工艺设备投资较大,由于受资金限制,难以大规模地采用昂贵的除污染工艺,这也是目前我国饮用水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急迫需要研究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安全与优质饮用水处理技术。

我国饮用水源污染严重,但绝大多数城市水厂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其主要功能是除浊、除色和杀菌,对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国内外近些年来发展了一些受污染水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膜法等几大类方法。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是一种较早地被应用于生产的除微污染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粒状活性炭的使用通过活性炭滤床实现,将其置于砂滤后或者取代现有砂滤床。受污染的水经过活性炭滤床后,有机污染物被截留在活性炭滤床中。但由于我国水源污染较重,活性炭使用不久便饱和、失效,水体污染严重时活性炭只能运行几周时间。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通过再生得到恢复,但更换活性炭频繁、再生费用很高。粉末活性炭在应用中基建与设备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方便。但活性炭难以回收,使用过程中运行费用较大,仅在污染严重时期使用。近些年来,人们将粉末活性炭预涂到某些载体上,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也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粉状活性炭在运行过程中可逐渐地形成生物活性炭,微生物不断对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预氧化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延长活性炭使用周期。
氧化工艺
氧化除污染方法是利用强氧化剂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工艺一般除污染效果好、适应面广,应用得相对较多。目前能够用于给水处理的氧化剂主要有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臭氧,它们在标准状态下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1.36V、1.50V、1.69V、1.77V和2.07V。
显然,臭氧在可用于给水处理的几种氧化剂中具有最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氧化电位+2.07 V),因而具有最强的氧化性,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目前已被发达国家较多地应用于给水处理中。臭氧能使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氧化破坏,但仅能使水中含有不饱和键或者部分芳香类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相当多的稳定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卤代有机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难以被氧化分解。虽然臭氧氧化技术在我国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投资很大、运行管理费用很高,在我国一直难以推广应用。
“八五”期间,我国开展了高锰酸钾除微污染技术研究,投资相对较小,已在多个水厂和净水设施中应用。过氧化氢除污染能力很低,但与二价铁联用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氧化能力,由于在给水处理中难以进行pH调整,因而过氧化氢的应用受到限制。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但与有机物氧化时被还原成亚氯酸根,后者对红血球有破坏作用。氯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长期以来被用做给水处理的预氧化剂,但由于氯与原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作用,生成一些列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卤代有机物,因而预氯化逐渐地受到各国的限制。建设部在“九五”期间研究了化学预氧化除污染技术,对比了各种化学预氧化技术的相对除污染效能,发现某些化学预氧化复合技术对于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
我国部分高校对光化学氧化除污染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一般可应用于小型净水设施,但在大规模水厂中应用设备投资较大。
生物预处理技术
生物预处理技术是在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之前或在处理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代谢分解,使之无机化。“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对各种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工作,表明对于可生化性较高的水,生物预处理能够显著地去除水中氨氮,对有机污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已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当水中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较强时,可明显地提高水质;但对于受工业废水污染、可生化性较低的原水,生物预处理除污染效率较低。生物预处理对于北方地区,特别对于低温水的处理效果有限,由于微生物活性较低,需要停留时间较长,因而设备投资较大。
膜技术
膜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给水处理工艺。膜在除污染中的作用是通过其很小的孔径将水中有机物分子截留到膜的一侧,从水相中去除。具有除污染作用的膜主要有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目前膜处理技术设备投资大,膜更换费用较高,一般只用于小规模的净水设施,难以应用于大规模水厂。此外,膜过滤在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微污染物)的同时,还将水中无机离子去除(如反渗透),长期饮用高纯水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总之,目前国内外在受污染水处理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能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从而经济有效地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新技术与设备还仍然有限。特别缺乏具有高效低耗等特征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除微污染技术与设备。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主要是针对单项除微污染技术进行研究,但对于除微污染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究尚较薄弱。由于我国饮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对受污染水源水的净化处理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潜在市场,是我国水工业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Ⅶ 饮用水水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具体点的啊

万达环保为您解答:
水厂专用纯净水设备是将原水经过精细过滤器版、颗粒活性碳过滤权器、压缩活性碳过滤器等,再通过泵加压,利用孔径为1/10000μm的反渗透膜(RO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产出至清至纯的水。
饮用水工艺流程:
源水箱→源水增压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阳树脂软化器→精密过滤器→高压泵1→一级RO反渗透纯水系统→高压泵2→二级RO反渗透纯水系统→纯水箱→ 全自动灌装线。
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咨询我们

Ⅷ 化学预氧化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有哪些作用

我国城市自来水水质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多数水源的原水水质相对较低、污染严重、水中浊度和色度及有机物浓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水厂仍然主要采用的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某些特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难以充分适应不断变化的水质。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长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因而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于微污染水(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水)的净化处理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制约饮用水处理领域的科技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工艺理论与技术;(2)水中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强化处理技术;(3)水处理过程副产物的去除与控制技术;(4)常规水处理的强化技术;(5)高效消毒技术等。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大,但难于去除。特别是高稳定性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如卤代有机物、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危害较大。传统给水处理工艺对这些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微污染物去除技术。水中藻类一般带负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难于混凝,严重地影响给水处理效果;藻类比重小,沉淀效果差;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嗅味,对水的感官性状产生直接影响;某些藻类尺寸很小,可穿透滤池进入到给水管网中,影响管网内水质;藻类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在后续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生成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某些藻类(如蓝藻)能产生藻毒素,对人体和动物构成威胁,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经毒素。此外,藻类会粘附在滤料表面,使滤池过滤周期显著缩短,造成滤池频繁反冲洗;有机成分对胶体产生严重保护作用,影响混凝效果,导致耗药量显著增加,水中铝的剩余浓度升高。水处理过程中引入的一些副产物(如聚丙烯酰胺中的单体等),也会对饮用水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卤代有机副产物对人体危害较大,是饮用水中重点控制的副产物。特别是传统的预氯化工艺,高浓度的氯与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直接作用,生成的氯化消毒副产物浓度会更高。消毒一直是给水处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消毒效果不佳将造成流行病爆发,特别是甲第虫、隐孢子虫等致病原生动物的灭活,是目前消毒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过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有必要动态地、及时地、科学地对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并及时地对标准作出补充。一般除污染工艺设备投资较大,由于受资金限制,难以大规模地采用昂贵的除污染工艺,这也是目前我国饮用水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急迫需要研究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安全与优质饮用水处理技术。 我国饮用水源污染严重,但绝大多数城市水厂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其主要功能是除浊、除色和杀菌,对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国内外近些年来发展了一些受污染水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膜法等几大类方法。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一种较早地被应用于生产的除微污染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粒状活性炭的使用通过活性炭滤床实现,将其置于砂滤后或者取代现有砂滤床。受污染的水经过活性炭滤床后,有机污染物被截留在活性炭滤床中。但由于我国水源污染较重,活性炭使用不久便饱和、失效,水体污染严重时活性炭只能运行几周时间。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通过再生得到恢复,但更换活性炭频繁、再生费用很高。粉末活性炭在应用中基建与设备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方便。但活性炭难以回收,使用过程中运行费用较大,仅在污染严重时期使用。近些年来,人们将粉末活性炭预涂到某些载体上,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也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粉状活性炭在运行过程中可逐渐地形成生物活性炭,微生物不断对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预氧化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延长活性炭使用周期。氧化工艺氧化除污染方法是利用强氧化剂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工艺一般除污染效果好、适应面广,应用得相对较多。目前能够用于给水处理的氧化剂主要有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臭氧,它们在标准状态下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1.36V、1.50V、1.69V、1.77V和2.07V。显然,臭氧在可用于给水处理的几种氧化剂中具有最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氧化电位+2.07 V),因而具有最强的氧化性,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目前已被发达国家较多地应用于给水处理中。臭氧能使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氧化破坏,但仅能使水中含有不饱和键或者部分芳香类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相当多的稳定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卤代有机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难以被氧化分解。虽然臭氧氧化技穿范扁既壮焕憋唯铂沥术在我国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投资很大、运行管理费用很高,在我国一直难以推广应用。 “八五”期间,我国开展了高锰酸钾除微污染技术研究,投资相对较小,已在多个水厂和净水设施中应用。过氧化氢除污染能力很低,但与二价铁联用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氧化能力,由于在给水处理中难以进行pH调整,因而过氧化氢的应用受到限制。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但与有机物氧化时被还原成亚氯酸根,后者对红血球有破坏作用。氯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长期以来被用做给水处理的预氧化剂,但由于氯与原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作用,生成一些列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卤代有机物,因而预氯化逐渐地受到各国的限制。建设部在“九五”期间研究了化学预氧化除污染技术,对比了各种化学预氧化技术的相对除污染效能,发现某些化学预氧化复合技术对于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我国部分高校对光化学氧化除污染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一般可应用于小型净水设施,但在大规模水厂中应用设备投资较大。生物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是在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之前或在处理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代谢分解,使之无机化。“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对各种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工作,表明对于可生化性较高的水,生物预处理能够显著地去除水中氨氮,对有机污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已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当水中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较强时,可明显地提高水质;但对于受工业废水污染、可生化性较低的原水,生物预处理除污染效率较低。生物预处理对于北方地区,特别对于低温水的处理效果有限,由于微生物活性较低,需要停留时间较长,因而设备投资较大。膜技术膜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给水处理工艺。膜在除污染中的作用是通过其很小的孔径将水中有机物分子截留到膜的一侧,从水相中去除。具有除污染作用的膜主要有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目前膜处理技术设备投资大,膜更换费用较高,一般只用于小规模的净水设施,难以应用于大规模水厂。此外,膜过滤在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微污染物)的同时,还将水中无机离子去除(如反渗透),长期饮用高纯水并不利于身体健康。总之,目前国内外在受污染水处理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能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从而经济有效地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新技术与设备还仍然有限。特别缺乏具有高效低耗等特征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除微污染技术与设备。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主要是针对单项除微污染技术进行研究,但对于除微污染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究尚较薄弱。由于我国饮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对受污染水源水的净化处理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潜在市场,是我国水工业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问鱼 很高兴为你解答。

Ⅸ 用高铁酸钠对未来河 湖的淡水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 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请给我详细的解答过程

Na2FeO4 +6
1 *2 + x + 4*(-2) = 0
x = 6

阅读全文

与我国饮用水处理新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肾过滤网破损 浏览:494
直饮水机水质怎么调整 浏览:115
三菱空调滤芯怎么保养 浏览:599
餐饮一定有废水吗 浏览:658
换个滤芯要多少钱 浏览:39
净水机服务站属于哪个类型 浏览:793
2015污水处理标准 浏览:122
卷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元件 浏览:451
锅炉排污水如何产生的 浏览:817
前过滤器可以按在水表前嘛 浏览:492
牙缝过大适合树脂么 浏览:954
污水泵吸水槽怎么安装 浏览:124
树脂像会摔碎吗 浏览:458
纯水桶为什么会长绿毛 浏览:94
树脂容器漏水 浏览:70
如何提升自家路由器的网速 浏览:363
回赞助手怎么用 浏览:339
瓷盆上面水垢怎么去除6 浏览:480
铁离子含量大的水怎样经过离子交换树脂 浏览:159
诸暨市第二污水厂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