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经纬仪等精度观测某水平角一测回观测值的 中误差怎么计算
顺镜瞄准一目标,置0,转动180度,倒镜瞄准同一目标,看是不是180度,不是,就是其中的误差
㈡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每测回的观测中误差为±6″,今要求测角精度达到±3″,需要观测几个测回
如果一次的标准差为a,n次的实验标准差就是a/根号n。所以答案是4次。
㈢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一测回的中误差m=±5″,若使测角精度达到m=±5″,需观测几个测回
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9″,那么一测回测角中误差为5*根号2=12.728″,根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公式:回mx=m/√n得:12.728/√n=5″,n=(12.728/5)*(12.728/5)=6.48,故需答要7个测回.
㈣ 山大题求解3. 用6"经纬仪观测某角4测回,已知观测值中误差为 ,求其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第三题
6秒表示一测回测角中误差,所以平均值中误差为6/根号4 ,等于版3秒
第四题你说的不权够明确
第五题
H=(2488-2046)*cos(3°15′)² (H表示平距,斜距的话不需平方)
h=48.76+1.45+(2488-2046)*cos(3°15′)*sin(3°15′)-2.267
不过第五题我感觉你说的有问题,如果你说的是读取的水准尺,水准仪,怎么会有竖角呢?
如果用的是三角高程测量,就不应该有上中下丝啊,因为三角高程测量用的是棱镜。
难道你用的是经纬仪么?似乎没有这种测量方法吧?
㈤ 用J6经纬仪一测回测量水平角,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提高观测角精度,如需使所测角的中误差达到
你说的测角中误差达到正负2什么意思啊,2秒的仪器测角中误差就是2秒!!!!
㈥ 用某一经纬仪测量水平角,一测回观测中误差为±15〃欲使测角精度达到±5〃,需要测 个测回。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15除以根号n等于5,可求出n为9,9个测回
㈦ 用经纬仪观测某水平角4个测回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 n个9的平方相加 再开方 再除以n 即为最后的观测误差 所以 n大于3 至少需观测4个测回
鱼在水里生活的八大要素
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㈧ 用J6型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完成表中的各项计算。
J6经纬仪,你不能测量出0.1秒的值的,所以,大伙都无法帮你,本来是严格的计算,你自己复杂化了。J6,最多能估读出0.1分,也就是6秒
㈨ 采用6“级电子经纬仪进行水平角的测量,水平角精确度需要达到3”,则至少需要测定几测回
要测量4个测回。
设测回数为n,平均值为x,各测回值为x1,x2,x3……xn,则x=(x1+x2+……+xn)/n,根据误差传播定律,有3^2=(n×6^2)/n^2,解得n=4,所以要4个测回。
配置读盘时,按照180/n来配置,即0度、45、90、135来配置,不用很严格,配置的多一些少一些没关系。
配置度盘时,一般先用盘左观测一个目标,照准后配置水平读数就可以了,一般电子经纬仪上都有配置度盘这个功能的。
一个测回为盘左和盘右各观测一次,盘左按顺时针旋转,盘右按逆时针旋转。
㈩ 用Dj6经纬仪观测水平角,要使角度平均值中误差小于等于3秒,则应观测几测回,求详细解答,谢谢打架
DJ6一测回中误差为6秒,测量观测值一般取均值
即均值=Σ观测值/n
按误差传播原理
σ^2(均值)=(1/n)^2*(n个σ^2之和)=σ^2/n
σ均值=σ观测值/根号n
即要求6/根号n小于等于3
所以至少要观测4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