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饱和树脂的固化剂种类
按引发方式的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类型可为三种:
热固化:靠专外部加热使固化剂释放属游离基,从而引发树脂固化的过程。(也称为热引发固化)
冷固化:在室温或固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通过加入促进剂使固化剂释放游离基从而使树脂固化的过程。(也称为化学分解引发固化)
光固化:通过加入光敏剂,用紫外线作为能源,引发树脂交联固化的过程。(也称为光引发固化)
冷固化体系中常用的固化剂类型。
1、 过氧化环己酮(是多种氢过氧化物的混合物)
过氧化环己酮溶解在二丁酯中,成为50%的糊状物,称为1#固化剂。
2、过氧化二苯甲酰(是一种过氧化物,简称BPO)
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在二丁酯中,成为50%的糊状物,称为2#固化剂。
3、 过氧化甲乙酮(简称MEKP)
固化剂 树脂重量的1%~2% 一般要配合促进剂一同使用 固化剂也叫引发剂,o=o键打开需要的能量比较低,一般在50-120度就会打开。
⑵ 不饱和聚酯树脂防止氧阻聚的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凭借其优异的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中,几乎每一个FRP从业者都接触过不饱和树脂,特别是苯乙烯的味道,让人如此熟悉、亲切。(但苯乙烯有毒害,各位还是少闻点好)
虽然很多人对不饱和树脂非常熟悉了,但在实际生产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室温固化时,发现制品表面有发粘的举谨禅现象,这种发粘现象主要是发生在与空气有接触的表面。一般认为主要是没有达到足够的固化度,树脂处于一种轻度交联的状态,因此发粘。
下面贤集网小编和大家来探讨一下产生发粘现象主要有哪些影响因素,及如何来避免这种现象。
对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室温固化机理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大概的一个反应机理就是由引发剂(又称为固化剂)分解出游离基,从而激活聚酯/苯乙烯的碳碳双键,引发共聚合反应。但一般情况下,引发剂(多用过氧化物)分解出游离基需要一定的温度,为了能在室温下实现反应,一般会添加一定比例的促进剂,促进剂能与引发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使引发剂在室温下即可分解出游离基来。
众所周知,乙烯基单体的聚合速率与游离基的浓度平方根成正比关系。因此,足够的游离基浓度是引发共聚反应的关键。
研究表面,一定温度下,在苯乙烯发生共聚反应时,氧气与原生态游离基的反应活性要远远大于苯乙烯与原生态游离基的反应活性。按照这种论点,在聚酯/苯乙烯室温固化时,空气中的氧气会以极快的速度率先与原生态游离基反生反应,生成低活性的游离基。由于制品表面的原生态游离基浓度急速降低,因此减慢了共聚速度,从而导致表面轻度交联而发粘的现象。
实验表面,如果用空气中的氮气或者二氧化碳与制品表面接触,均不会产生表面发粘的现象,由此可见氧气会对共聚反应有阻聚效应,这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氧阻聚。
道理都懂了,那该怎样来避免不饱和聚酯树脂产生发粘现象呢?既然氧气会阻碍反应进行,那想办法把它和树脂隔绝开来不就行了。
如果是闭模工艺(VIP、RTM等),由于基本不会和空气有接触,因此不会产生这种现象。那假如是敞模工艺,如手糊工艺,晌袭由于现场环境所限,肯定会和空气有接触,因此需要进行隔绝。现有的做法主要有与空气隔离的物理方法和聚酯改性的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①添加蜡液。可以在生产树脂时就添加,也可以后添加。其机理主要是不饱和树脂在室温固化时,体系内的反应热迫使石蜡从三维网状体中渗出到其表面来,从而形成一层能阻隔空气的膜,避免接触到氧气。
此方法简单、有效,且成本低。但表面的蜡膜需要经过研磨处理,才能得到不粘而有光泽的表面。如果产品需要后加工,如喷漆或粘接,表层的蜡膜也会影响其粘接强度,需彻底处理干净。
②采用塑料薄膜作为隔绝空气的覆盖层。糊制完成后,在树脂表面铺覆一层塑料薄膜,将里面的残余空气赶走,即可达到隔绝空气防止表面发粘的目的。
化学方法
①改变聚酯的结构。主要是在聚酯的结构中引入一些空气催干基团或极性基团,通过这些基团来抑制氧气,提高树脂快干性,从而达到表面不粘的效果。
②选择合适的引发剂-促进剂体系。选择合适的体系和配比,能更好的提高树脂的固化度,从而避免表面发粘。
物理方法简单、有效,且成本较低,没有特别高要求的时候,采用添加蜡液正尘或薄膜覆盖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聚酯改性的化学方法由于生产工艺较复杂,因此原料的成本会较高,而选择合适的引发剂-促进剂体系对于产品的整体性能都是有帮助的。
总之,还是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的生产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采用升温固化,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⑶ 请问不饱和树脂能不能固化用什么固化剂
具有粘性的可流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而生成性能稳定的体型结构的过程称为不饱和聚酯的固化。
发生在线型聚酯树脂分子和交联剂分子之间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其反应机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个双键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个官能团)和交联剂苯乙烯的双键之间发生的共聚,其最终结果,必然形成体型结构。
固化的阶段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整个固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凝胶——从粘流态树脂到失去流动性生成半固体状有弹性的凝胶;
定型——从凝胶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状,可以从模具上将固化物取下而不发生变形;
熟化——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达到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线型低聚物的固化过程,都可分为三个阶段,但由于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不同,其三个阶段所表现的特点也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应,因此具有链锁反应的性质,表现在三个阶段上,其时间间隔具有较短的特点,一般凝胶到定型有时数个小时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饱和聚酯在固化时系统内无多余的小分子逸出,结构较为紧密,因此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其他热固性树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温接触成型的工艺性能。
引发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引发剂与自由基聚合用引发剂一样,一般为有机过氧化合物。各类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临界温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活性氧含量又称为有效氧含量。对于纯粹的过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机过氧化物纯度的指标。实际上,由于纯粹有机过氧化物贮存的不安定性,通常与惰性稀释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制,以利于贮存和运输。
临界温度过氧化物受热分解形成自由基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一般在临界温度以上才发生引发反应,这可从固化放热效应反映出来。临界温度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时应用的工艺指标。
半衰期半衰期是指在给定温度条件下,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实际应用上,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种是给定温度下的时间,另一种是给定时间下的温度,它们都是引发剂活性的标志。显然,有机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发剂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两种,即国产1 号引发剂和2 号引发剂。
1号引发剂是50%过氧化环已酮糊。过氧化环已酮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观是白色粉沫或硬块,易溶于苯乙烯中得到透明的溶液。由1:1的过氧化环已酮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成的 1号引发剂,呈糊状,久置后分层,上层为透明溶液,下层是白色沉淀物,使用时必须搅拌均匀成糊状。
过氧化甲乙酮具有与过氧化环已酮类似的特性,一般配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50%溶液使用,该溶液无色透明,不含悬浮物,使用时不需要搅拌。
⑷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使用注意事项不饱和树脂固化剂分类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是一种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物品表面加厚,固化,有点类似于油漆的作用。不饱和树脂固化剂种类很多,可以运用的范围也很广,价格也比较划算,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具体要注意什么呢?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使用注意事项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使用注意事禅伍蚂项1.固化剂和促进剂必须配合使用,即1号固化剂用1号促进剂,2号固化剂用2号促进剂。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使用注意事项2.固化剂是强氧化剂,必须放在不见光的阴凉处,切勿近火,促进剂亦应保存在不见光的阴凉处。为安全起见,一般固化剂先和增塑剂配成糊状物使用,而促进剂可和苯乙烯配成稀释液使用。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使用注意事项3.固化剂和促进剂绝对不能直接混合,以免引起爆炸。保存时也应分开放置。配胶时切勿将固化剂和促进剂同时加入,可将促进剂先和树脂混匀,再加入固化剂混匀。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使用注意事项4.固化剂和促进剂的用量应根据需要(如制品性能、操作温度和使用期的长短等)来调节。在热固化配方中可以不加促进剂。室温固化时可按凝胶时间来调节,可在确定固贺埋化剂用量的情况下,改变促进剂的用量来调节,通常,固化剂用量为树脂重量的2~4%,促进剂用量为1~2%。
不饱和树脂固化剂分类
按引发方式的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类型可为三种:
热固化:靠外部加热使固化剂释放游离基,从而引发树脂固化的过程。(也称为热引发固化)冷固化:在室温或固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通过加入促进剂使固化剂释放游离基从而使树脂固化的过程。(也称为化学分解引发固化)
光固化:通过加入光敏剂,用紫外线作为能源,引发树脂交联固化的过程。(也称为光引发固化)
冷固化体系中常用的固化剂类型。1、过氧化环己酮(是多种氢过氧化物的橘罩混合物)过氧化环己酮溶解在二丁酯中,成为50%的糊状物,称为1#固化剂。
2、过氧化二苯甲酰(是一种过氧化物,简称BPO)过氧化二苯甲酰溶解在二丁酯中,成为50%的糊状物,称为2#固化剂。
3、过氧化甲乙酮(简称MEKP)固化剂树脂重量的1%~2%一般要配合促进剂一同使用固化剂也叫引发剂,o=o键打开需要的能量比较低,一般在50-120度就会打开。
通过我们以上对于不饱和树脂固化剂使用注意事项和分类的介绍,大家应该对于不饱和树脂固化剂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了吧。这种材料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在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的气体,大家还是要谨慎的使用。
⑸ 聚酯树脂用的固化剂有哪些
不饱和聚酯树抄脂的固化剂(引发剂)一般是有机过氧化物,最常用的的三种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苯甲酰。
可以用作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剂(引发剂)有:
过氧化甲乙酮
过氧化环己酮
过氧化甲异丁酮
过氧化苯甲酰
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十二酰
过氧化二辛酰
过氧化氢异丙苯
叔丁基过氧化氢
二叔丁基过氧化氢
过氧乙酸叔丁酯
过氧新戊酸叔丁酯
过氧苯甲酸叔丁酯
⑹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剂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常温使用固化剂有过氧伦甲乙酮和过氧化环巳酮,最常用是过氧化甲专乙酮,添加比例属为千分之二至百分之二不等,具体看做什么制品而定,太少产品固化不完全,太多会暴聚,总之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凝胶快慢主要靠促进剂多少调整,固化剂相对固定,湿度大时候多添加促进剂,温度较低多添加固化剂。
以上两种固化剂又称为引发剂、或催化剂,都是过氧化物,都是易燃易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