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成聚氨酯树脂的聚酯多元醇与固化剂比例如何算
你购买固化剂的时候生产商一般会给你相关建议,比如该固化剂的添加量,专反应时间等,一般不会将聚酯属多元醇与固化剂严格按比例来添加。倒是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比例直接关系到树脂的综合性能,所以必须严格按照一定比例合成方可得到性能理想的聚氨酯。
㈡ 代测环氧树脂的任何数据 GPC(最小分子量)环氧当量 水解率 溴含量 等数据
环氧树脂一般采用EP-12、EP-13、EP-16和EP-20等品种
固化收缩率小。一般为1%~2%。是热固性树脂中固化收缩率最小的品种之一(酚醛树脂为8%~10%;不饱和聚酯树脂为4%~6%;有机硅树脂为4%~8%)。线胀系数也很小,一般为6×10-5/℃。所以固化后体积变化不大。
环氧值是鉴定环氧树脂质量的最主要指标,环氧树脂的型号划分就是根据环氧值的不同来区分的。环氧值是指100克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克当量数。
环氧树脂原材料 2.固化剂的用量 (1)胺类作交联剂时按下式计算: 胺类用量=MG/Hn 式中: M=胺分子量 Hn=含活泼氢数目 G=环氧值(每100克环氧树脂中所含的环氧当量数) 改变的范围不多于10-20%,若用过量的胺固化时,会使树脂变脆。若用量过少则固化不完善。 (2)用酸酐类时按下式计算: 酸酐用量=MG(0.6~1)/100式中: M=酸酐分子量 G=环氧值(0.6~1)为实验系数 3. 选择固化剂的原则: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的性能影响较大,一般按下列几点选择。 (1)、从性能要求上选择:有的要求耐高温,有的要求柔性好,有的要求耐腐蚀性好,则根据不同要求选用适当的固化剂。 (2)、从固化方法上选择:有的制品不能加热,则不能选用热固化的固化剂。 (3)、从适用期上选择:所谓适用期,就是指环氧树脂加入固化剂时起至不能使用时止的时间。要适用期长的,一般选用酸酐类或潜伏性固化剂。 (4)、从安全上选择:一般要求毒性小的为好,便于安全生产。
㈢ 谁有环氧树脂的换算公式
100g环氧树脂所需要的聚酯树脂的质量,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Wp=56100×Ee/Ap。Wp——聚酯树脂质量,Ap——聚酯树脂酸值,Ee——环氧树脂环氧值,56100——换算成mgKOH的系数。这里要注意的是固体流平剂中所含有的聚酯或环氧也应计算到各树脂质量里计算配比。
㈣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子量和官能度是怎么计算的例如:聚酯二元醇1000:100g 0.2mol; HDI:33.6g 0.4mol; HEA:3
1. 官能度
官能度是指有机化合物结构中反映出特殊性质(即反应活性)的原子团数目。对聚醚或聚酯多元醇来说,官能度为起始剂含活泼氢的原子数。
2. 羟值
在聚酯或聚醚多元醇的产品规格中,通常会提供产品的羟值数据。
从分析角度来说,羟值的定义为:一克样品中的羟值所相当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在我们进行化学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计算公式中的羟值系指校正羟值,即
羟值校正 = 羟值分析测得数据 + 酸值
羟值校正 = 羟值分析测得数据 - 碱值
对聚醚来说,因酸值通常很小,故羟值是否校正对化学计算没有什么影响。
但对聚酯多元醇则影响较大,因聚酯多元醇一般酸值较高,在计算时,务必采用校正羟值。
严格来说,计算聚酯羟值时,连聚酯中的水份也应考虑在内。
例,聚酯多元醇测得羟值为224.0,水份含量0.01%,酸值12,求聚酯羟值
羟值校正 = 224.0 + 1.0 + 12.0 = 257.0
3. 羟基含量的重量百分率
在配方计算时,有时不提供羟值,只给定羟基含量的重量百分率,以OH%表示。
羟值 = 羟基含量的重量百分率×33
例,聚酯多元醇的OH%为5,求羟值
羟值 = OH% × 33 = 5 × 33 = 165
4. 分子量
分子量是指单质或化合物分子的相对重量,它等于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量总和。
(56.1为氢氧化钾的分子量)
例,聚氧化丙烯甘油醚羟值为50,求其分子量。
对简单化合物来说,分子量为分子中各原子量总和。
如二乙醇胺,其结构式如下:
CH2CH2OH
HN <
CH2CH2OH
分子式中,N原子量为14,C原子量为12,O原子量为16,H原子量为1,则二乙醇胺分子量为:14+4×12+2×16+11×1=105
5. 异氰酸基百分含量
异氰酸基百分含量通常以NCO%表示,对纯TDI、MDI来说,可通过分子式算出。
式中42为NCO的分子量
对预聚体及各种改性TDI、MDI,则是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得。
有时异氰酸基含量也用胺当量表示,胺当量的定义为:在生成相应的脲时,1克分子胺消耗的异氰酸酯的克数。
胺当量和异氰酸酯百分含量的关系是:
6. 当量值和当量数
当量值是指每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单位官能度所相应的分子量。
如聚氧化丙烯甘油醚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则其当量值
在聚醚或聚酯产品规格中,羟值是厂方提供的指标,因此,以羟值的数据直接计算当量值比较方便。
7. 异氰酸酯指数
异氰酸酯指数表示聚氨酯配方中异氰酸酯过量的程度,通常用字母R表示。
式中:W异为异氰酸酯用量
W醇为多元醇用量
E异为异氰酸酯当量
E醇为多元醇当量
例,根据下列配方,计算异氰酸酯指数R。
聚酯三元醇(分子量3000) 400份
水 11份
匀泡剂 4份
二甲基乙醇胺 4份
TDI 150份
水当量为9
㈤ 用PTA、二甘醇合成聚酯,酸醇的摩尔比怎么计算啊,我用m/M,说不是这么算的
不清楚你说的m/M是什么意思,具体醇酸摩尔比的计算方法:
1、首先你要清楚在一组不饱和聚酯树脂配方中,一般情况下醇都是过量的,具体过量多少要看你的配方设计是什么样的,就按一组典型配方来说,比如:由丙二醇(PG,2.2mol)/ 苯酐(PA,1.0mol)/ 顺酐(MA,1.0mol)组成的聚酯。那么这组配方的醇酸摩尔比就是2.2mol/(1.0mol+1.0mol),也就是醇过量10%。这给典型配方为:丙二醇167.4g / 苯酐148.11g / 顺酐98.06g;
2、以此类推,如果你想要知道你的配方中的醇酸摩尔比,就必须要知道PTA和二甘醇的相对分子量是多少,二甘醇的分子量:106.12 ;PTA的分子量:166.13。那么配方中二甘醇质量数除以106.12 得出数就是二甘醇的摩尔数,PTA质量数除以166.13得出数就是PTA的摩尔数,两组数就是醇和酸的摩尔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