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反渗透设备进入中国几十年了,现在有人说市场快饱和了,求大神指点,反渗透市场到底还有多大的前景
个人认为反渗透是以后市场的主流,也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所谓的市场饱和,指的是净水器品牌和净水器加盟方面的,不是膜配件方面的。
㈡ 反渗透纯净水设备可以应用到哪些行业
反渗透纯净水设备应用广泛,例如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可适用于住宅区、饭店、宾专馆、疗养院、属医院、屠宰场、办公楼、学校、矿山、工厂、部队、旅游点、风景区、车站、飞机场、海港码头等生活污水处理及类似的工业污水处理;一元化气浮设备,应用于电镀污水、食品屠宰、印染废水、生活饮用水及工业污水等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反渗透纯净水设备应用广泛:
a、工业通用设备:空压机、制冷机、换热器、冷却器等
b、特殊行业应用:食品、制药、酒类等行业用水设备的防垢、磁化、杀菌灭藻等
c、生活设施领域:各式热水锅炉、中央空调、换热系统、家用中央空调、壁挂锅炉等
㈢ 东丽反渗透膜的主要用途及特性
东丽反渗透膜技术主要分离对象是分离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反渗回透法分离过程不需加答热,没有相变,具有耗能少,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水处理手段之一。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实用的水处理技术,反渗透是目前较微细的过滤系统,RO膜可阻挡所有溶质与无机分子及任何分子量大于lOO的有机物,水分子可自由通过R0膜而纯化,溶盐的脱盐率可达95%,甚至可达到99%。因而反渗透的应用相当广泛,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家庭饮用水及工业用纯水的制造,都逐步采用了东丽TORAY反渗透膜。东丽TORAY反渗透膜
东丽TORAY反渗透膜基本原理及特点
将淡水和盐水用一种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半透膜隔开,淡水会自然地透过半透膜至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进行到盐水一侧的液面达到某一高度而产生压力,从而抑制了淡水进一步向盐水一侧渗透。如果在盐水一侧加上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盐水中的水份就会从盐水一侧透过半透膜至淡水一侧,这一现象称为反渗透。
㈣ 反渗透法进行海水净化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反渗透是目前高纯水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盐技术,它的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反渗透(RO)、超过滤(UF)、微孔膜过滤(MF)和电渗析(EDI)技术都属于膜分离技术。
近30年来,反渗透、电渗析、超过滤和膜过滤已进入工业应用,主要应用于电子、化工、食品、制药及饮用纯水等领域。
反渗透工作原理
1.
渗透及渗透压
渗透现象在自然界是常见的,比如将一根黄瓜放入盐水中,黄瓜就会因失水而变小。黄瓜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将一个水池隔断成两部分,在隔膜两边分别注入纯水和盐水到同一高度。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纯水液面降低了,而盐水的液面升高了。我们把水分子透过这个隔膜迁移到盐水中的现象叫做渗透现象。盐水液面升高不是无止境的,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时隔膜两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压力被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盐水的浓度直接相关。
2.
反渗透现象和反渗透净水技术
在以上装置达到平衡后,如果在盐水端液面上施加一定压力,此时,水分子就会由盐水端向纯水端迁移。液剂分子在压力作用下由稀溶液向浓溶液迁移的过程这一现象被称为反渗透现象。
如果将盐水加入以上设施的一端,并在该端施加超过该盐水渗透压的压力,我们就可以在另一端得到纯水。这就是反渗透净水的原理。
反渗透设施生产纯水的关键有两个,一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二是一定的压力。
简单地说,反渗透半透膜上有众多的孔,这些孔的大小与水分子的大小相当,由于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因此不能透过反渗透半透膜而与透过反渗透膜的水相分离。
在水中众多种杂质中,溶解性盐类是最难清除的。因此,经常根据除盐率的高低来确定反渗透的净水效果。反渗透除盐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反渗透半透膜的选择性。目前,较高选择性的反渗透膜元件除盐率可以高达99.7%。反渗透海水淡化只是RO反渗透技术应用的一种
㈤ 反渗透膜的原理及效果怎么样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回心构件。反渗透技答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反渗透膜应具有以下特征:(1)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2)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3)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4)能耐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5)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小;(6)制膜原料来源容易,加工简便,成本低廉。
㈥ 反渗透膜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反渗透膜用处非常广泛,很多行业都离不开它。最开始反渗透膜用处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反渗透膜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反渗透膜是以脱盐为目的开发的,对膜的要求也只是为分离无机盐和水,随着反渗透膜用途的扩大,目前已达到根据用途对膜的构造进行设计的阶段。目前将传统的中压膜改为低压膜或超低压膜的动向非常活跃,其发展趋势概括如下:
在脱盐领域中,对于海水淡化由高压(5-7 MPa)向超高压(8-8.5 MPa)。对于咸水淡化将向脱盐(地下水、江河水)、废水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超纯水(电子工业用水、医疗用水)等三方面发展。对处理压强将由中压(3-4 MPa)向低压(1-2 MPa)甚至超低压(1 MPa以下)。同时在有用物质浓缩回收领域会有更大的发展。
目前,在海水淡化方面,利用复合膜成功的达到了高脱盐率。在咸水淡化方面,目前将传统的中压膜改为低压膜或超低压膜,并保持脱盐率不变(或提高),可以说是时代的潮流。
反渗透膜工程应用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反渗透膜膜组器与超滤、微滤、纳滤、EDI等组器的有机地组合应用,充分发挥各种膜分离技术的特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达到浓缩、分离、提纯的目的。
鉴于RO技术的最近进展,在不久的将来,该领域中可望有如下的发展:
一,将开发去除小的氯化物有机分子的聚合物膜。
二, 将开发分离烃混合物的无机RO膜。
三,以动力膜为基础,将开发出无机和有机混合材料膜。
四,采用更先进的物理方法获悉膜的结构及膜中的液体的结构。
五,以控制聚合物体球粒的尺寸及球粒中聚合物的密度来控制膜的孔尺寸。
六,聚合物球粒的概念也将被用于复合膜的设计。
七,在膜孔尺寸和聚合物-溶液相互作用基础上,将发展更精确的传递理论。
八,由控制膜孔尺寸和膜溶质相互作用,将开发能将混合溶质分级的膜。
九, 膜污染将被膜的设计及膜组件的设计所控制。
十,RO和其它分离过程的混合分离系统将日益增长的渗入化学工业和有关工业,越来越多的将化学和生物反应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
㈦ RO-反渗透膜主要的用途是什么。
ro即是反渗透膜
反渗透膜在水处理中主要是用于水质过滤。反渗透RO膜是所有膜过滤系统中精度最高的膜元件,具有极小的孔,能够去除小至0.1nm的颗粒。RO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已存在,主要用于海水淡化,如同海水或微咸水源的饮用水。RO的其他应用包括用于工业应用的过滤工艺用水,例如在印刷工业中,以便维持最佳的设备性能。RO膜非常有效地去除所有离子,无论大小。
1.制药行业:工艺用水、利剂用水、洗涤用水、注射用水、输液、针剂、片剂、生化制品,无菌水设备;
2.化学工业:生产用水、废水处理;
3.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超纯水、集成电路清洗用水、配方用水、冶金、铜业、光学、集成电路、硅晶片、显示管等电子元件冲洗等、电力、热电行业锅炉给水;
4.食品工业:配方用水、生产用水、饮用纯净水、饮料、啤酒、白酒等用水海水、苦成水淡化等;
5.电力工业:锅炉补给水、冷却水、除氧水、除盐水、锅炉水软化等;
6.饮料工业:配方用水、生产用水、洗涤用水;
7.饮水工程:超纯水制备、生活饮用水净化;
8.石油化工:油田注入水、循环水、石化废水、污水深度处理;
9.海水淡化:海岛地区、沿海缺水地区、船舶、海水油田等生产生活用水;
10.环保领域:电镀漂洗水中贵重金属、水的回收,实现零排放或微排放。
㈧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日渐成熟 将是未来发展潮流
地球上的水资源约有14.5亿立方千米,其中大部分都是咸水,只有大约2.5%是淡水。这些淡水其中有70%被冻结在南极洲、格陵兰岛等地的冰川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1%。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但海水又苦又咸,含有多种盐类,其中大约90%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海水不能直接用于饮用或灌溉农田。这是因为,如果要排出100克海水中的盐分,人体需要排出150克左右的水,饮用海水并不会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反而会加速脱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吃了太多盐就感到口渴的原因所在。如果用海水来灌溉农田,会导致烧苗,使土地盐碱化。
为了解决淡水短缺的问题,世界上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开发海水淡化技术,试图以较低的成本从海洋中获取淡水资源。海水淡化可以有效地解决沿海地区缺水的问题。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是一个大工程,比较复杂,从工艺上看主要包括海水预处理、淡化脱盐、淡化水后处理等。海水淡化不仅仅是从海水中除去盐分,淡水也必须调整到pH值大于6.5,即微碱性,以满足饮用水标准。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工业应用已有半个世纪的 历史 ,目前全球的海水淡化技术共有20多种,发展中形成了以反渗透膜法和蒸馏法为主要代表的工业技术,但反渗透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蒸馏法是种简单而古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把水加热、煮沸,产生蒸气,再把蒸气冷凝形成蒸馏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比较消耗能源。反渗透法属于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即通过在浓溶液一侧施加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压力,使淡水穿过半透膜从浓溶液侧向稀溶液侧输运。反渗透法海水淡化技术经多年发展,因技术成熟、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应用范围广、海水淡化规模适中、工程施工时间短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脱盐率高,单级反渗透系统脱盐率可稳定在90%以上,双级反渗透系统脱盐率可稳定在98%以上,能有效去除细菌等微生物、有机物,以及金属元素等无机物,出水水质优于其它方法。
海水淡化是重要优质增量水源,对缓解沿海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受政策环境改善、成本降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海水淡化设备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随着清洁低碳理念的蓬勃兴起,海水淡化注定将成为今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政策机制将更加完善。
㈨ 反渗透膜的发展史
80年代发明的复合膜,由超薄反渗透膜、多孔支撑层、织物增强自叠加而成,透水量极大,除盐率高达99%,是理想的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在分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时也特别有效,因此对有机化工、酿造工业、三废处理等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21世纪以前,反渗透膜技术都是被国外所垄断,而中国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掌握了反渗透膜的生产技术.这个历史要追述到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将来在社会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员等首先在中国开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海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国C.E.Reid建议美国内务部将反渗透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随后1967年,国家科委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组织全国在水处理和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流体力学等各个学科的精英会战海水淡化。
1970年,会战主力汇集中国浙江省的杭州市,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间,他们一直用电渗析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研制成功海洋监测专用微孔滤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为世界领军人物。
1982年,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经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在杭州成立。但是,因为经历了十年浩劫,毕竟还是衰弱下去了,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赫然问世。
1984年,国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开始对膜技术重视了,但是,美国海水淡化用复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经大面积商业化了,投入到了国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国家为了追赶膜方面技术与世界的差距,,国家科委军顶,以“中心”为依托,组建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开始悄悄研制国产反渗透膜。
直到2001年,“中心”实行集团化分体管理,所辖三个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两个中资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同年,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正式公开问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反渗透膜产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中国制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复合膜元件开始投放市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自主反渗透膜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