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可以增稠高浓度盐水的物质。
下午好,盐水中不要使用SAP,如果你在当前溶解度下进行增稠,一定要升温使得溶解度系数再次增大,20%的氯化钠不算高,升温到100度煮沸,加进去一些高分子量的CMC或者HPMC就可以明显增稠了,降温后氯化钠恢复常温溶解度后,体系就会明显增稠了(你在做水凝胶?)。加温最好用电磁搅拌,CMC和HPMC在加入前用少量无水甲醇或者乙醇湿润分散边搅拌边倒入很快就溶解成均匀清澈的水溶胶体了,额,当然你也可以使用明胶、琼脂或者海藻酸来代替,成本会稍微贵一些。琼脂1%就可以形成坚实不流动的含盐胶体只不过煮的时间要长,请小试酌情参考吧。你说的是不是这样的盐胶体?
2. HPLC中甲醇水用什么膜过滤
你好:
HPLC 的流动相选用的膜是根据的你的流动相甲醇水比例的,一般有机系占得比例大,都是有机系膜,就是“油膜”。当然,有的比例也有用水膜的,具体要看你的具体比例的
个人滚点 仅供参考
3. 甲醇加水后为什么变成了乳白色
应该是油类乳化现象,甲醇与水是互溶的,无色的。
是因为有机杂质含量过高,油类烷烃类杂质积累过多导致甲醇的水溶性下降
4. 为什么高效液相色谱要用甲醇和水做洗脱剂
因为水的极性最高,甲醇也是强极性的,如果你是做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强于固定相)通常就是用甲醇和水做流动相,如果是正相色谱可以使用极性较低的溶剂,如乙酸乙酯、苯之类的,一般来讲液相色谱法大多数是反相色谱,所以使用甲醇水做流动相很常见,流动相可以100%的甲醇,但是没办法100%的水,因为纯水做流动相压力过大,仪器承受不住。
5. 为啥甲醇比乙酸甲酯更容易与水相结成氢键啊
晚上好,无水甲醇分子中的醇羟基极性比乙酸甲酯中的酯基要大很多,酯基的-COO官能团受碳原子束缚难以和水分子结合,所以甲醇和水分子形成氢键(羟基键桥,由-OH完成偏转)就容易了。绝大多数醇酸在催化条件下成酯的溶剂都是非极性,并且随着碳链增长亲水性呈现线性下降直至完全不溶解(甲酸甲酯和乙酸甲酯已经算是低级脂肪酸酯中水中溶解度较高的两种了)。
6. 液质流动相为什么选甲醇和水体系
液质流动相选甲醇和水体系是因为对于液相色谱而言,物质的分离是基于被测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不同而获得的,不管是不是中性物质,只要它们在两相间的分配比不同就可以分离。而流动相的改变也不过是为了获取这个分配比的差异而已。
液质流动相的选择方法:
1、流动性主要看结构,极性大小,溶解性,对酸碱的敏感性等等。 大体上有机相是乙腈,甲醇,水相是甲酸水,乙酸水,甲醇水或者加点乙酸铵等。
2、再看化合物质谱条件是(+),则水相可加甲酸,乙酸,一般0.1%,也可以0.2%,可以是条件,原则是能浓度低就不要浓度高,(-),不要用酸,会有抑制。
3、液相分离效果,可以用不同的有机相:水相比例,是分离效果好就可以。
4、观察uv最佳吸收是多少?若离200nm很近,建议有机相用乙腈。
5、重要的是,水相不加任何物质就可楚风很好,建议不要加其他的。
6、液质联用所用的流动相,不能用不挥发性的物质,如:磷酸盐缓冲液等,常用甲酸盐,乙酸盐等易挥发的物质用作缓冲盐的首选。 在做液质联用测定生物样品时,若选择M H峰可在流动相中加入一些添加剂提供H离子,如甲酸等,一般准分子离子峰较稳定。
7、液质联用的流动相要求使用挥发性的酸碱盐,常用的如下: 酸---甲酸、乙酸(<2.0%),三氟醋酸(≤0.5%) 碱---甲胺、乙胺、三乙胺(<1.0%) 盐---醋酸铵(10-5mmol/L)。
7. 吸水后的吸水树脂表面包裹的活性炭怎么去除
一般说来,吸水树脂吸水后,形成的凝胶在甲醇液中会发生收缩,发生相转变,表面所吸附的活性碳会脱附,可用各种浓度的甲醇液淋洗,搅拌洗。你去作作看看,可加热。还要看你的吸水树脂是什么材质的,
欢迎追问。
8. 甲醇:水(25:75)的流动相怎样冲洗
体积比 ,将 25体积的甲醇和75体积的水混匀,用有机膜抽滤,超声脱气.
例如,要配100ml甲醇水,将 25ml的甲醇和75ml的水混匀,用有机膜抽滤,超声脱气.水最好是用纯化水或者新制蒸馏水.甲醇用色谱级甲醇.
9. 甲醇水溶液的密度关系中的浓度是什么浓度
甲醛不是甲醇.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其37%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医学和科研部门长用与标本的防腐保存。此溶液沸点为19.5℃,故在室温时极易挥发,随着温度的上升挥发速度加快。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中甲醛列居第二位。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甲醛的用途:甲醛因其化学反映强烈,价格低廉,100年前就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甲醛是一种极强的杀菌剂,在医院和科研部门广泛用于标本的防腐保存;*一些低劣的水性内墙涂料及白乳胶也有使用甲醛做防腐剂的;*一些不法商人也用其来进行食品(如海产品、米粉等)的保鲜。*甲醛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是制造合成树脂、油漆、塑料以及人造纤维的原料,是人造板工业制造使用的粘合剂(脲醛树脂胶、三聚氰氨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的重要原料。目前,世界各国生产人造板(包括胶合板、大芯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主要使用的脲醛树脂胶(UF)为胶粘剂,脲醛树脂胶是以甲醛和尿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加成反应和缩聚反应而制成的胶粘剂。室内的甲醛来源:甲醛是一种来源广泛的空气污染物。室外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于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润滑油的氧化分解、汽车排放、大气光化学反应。另外,生产甲醛、脲醛树脂、化学纤维、染料、橡胶制品、塑料、墨水、油漆、涂料等一些工厂也会释放大量甲醛。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各种粘合剂、涂料、合成纺织品等等。燃烧1000加仑石油可产生0.908kg甲醛每千克汽车尾气含70mg甲醛烧1吨煤可产生2.3g甲醛每千克煤烟气中含6mg甲醛甲醛的散发途径:1、木材本身在温度和湿度作用下散发极微量的甲醛。2、脲醛树脂在制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一部分游离甲醛向外界散发。3、人造板在固化过程中,一部分线性树脂未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分解成自由状甲醛向外界散发。4、部分固化不完全的树脂在热和水分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形成游离甲醛向外散发。5、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温度、相对湿度及使用时间的延长。不间断的向外界散发甲醛。室内装饰材料和空气中甲醛的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原料制成建筑装饰材料已走入家庭,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公认具有代表性的是化学物质—甲醛。造成甲醛污染的建筑装饰材料以及其它原因有:1、装饰材料以及新的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碎料板)的粘合剂余热、潮解时甲醛就释放出来,是室内最主要的甲醛释放源。2、UF泡沫做房屋防热、御寒的绝缘材料。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泡沫老化,释放甲醛。3、用甲醛做防腐剂的涂料、化纤地毯、化妆品等产品。4、室内吸烟,每支烟的烟气中含甲醛20-88ug,并有致癌的协同作用。甲醛对人体健康危害:1.甲醛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变状,抑制一切细胞机能,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2.甲醛在体内生成甲醇对视丘及视网膜有较强损害作用。3.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4.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限值:为了改善室内环境,保护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各国都对空气中甲醛浓度的限值作了严格规定,我国也于1996年颁布了《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因为人造板是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的主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国家对人造板的甲醛散发值作了严格的规定,国际标准是穿孔测试值必须小于10mg甲醛/100g板。中国消费者协会提请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对北京市场销售的21种牌号的装饰板进行了比较试验。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装饰单板贴面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多少进行规定。采用的是日本的JASNO.516—1992标准,该标准对甲醛释放量指标明确分为3级,最高级为≤10mg甲醛/100g板。对21种样品的试验,有15种样品的甲醛释放量超过指标,占71.4%,使用这样的产品势必会给居室环境造成污染,直接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一般新装修的房子甲醛含量可达到0.4mg/m3,个别达到1.5mg/m3。一般100m2的房间,装修时使用的人造板超过20张,那么室内甲醛一般将会超标5倍以上。室内甲醛含量与房间的使用时间、通风条件、温度及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房屋使用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湿度越低,越有利于甲醛的释放。甲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甲醇的化学分子式:CH3OH,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能溶于水、醇和醚,易燃、有麻醉作用,有毒、对眼睛有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空气中允许浓度50毫克/米3,燃烧时无火焰,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2、相对密度:0.7913(200c)g/cm3沸点:64.8oC凝固点:-97.8oC爆炸极限:6.7-36%(V)闪点:11.11oC自燃点:385oC甲醇和乙醇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甲醇的分子式为CH3OH,是一种剧毒的化工原料,人饮用4~6克会致盲,饮用6克以上可致死。为此,国家标准要求在甲醇包装容器上必须写有“剧毒”字样,涂制画有交叉骨头和头骨的标志。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俗名酒精,按用途分为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国家标准对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中的甲醇含量有严格规定,即工业酒精(合格品)中甲醇含量应≤0.2克/100毫升,食用酒精(合格品)中甲醇含量应≤0.06克/100毫升。由于工业酒精中的甲醇允许含量比食用酒精高3~4倍,所以,国家标准要求在工业酒精的包装容器上必须标注“不得食用”的警示标志。毒理作用甲醇在肝脏中因酒精去氢酵素的催化作用,经由甲醛变成蚁酸。甲醛毒性约为甲醇之33倍,蚁酸则约为其6倍。乙醇可和甲醇竞争醇去氢酵素因而使身体有足够时间来排除未经变化的甲醇,同时阻止甲醇经代谢作用后产生甲醛及蚁酸。因此真酒(乙醇)可治疗假酒(甲醇)中毒。甲醇主要经由肝脏由叶酸相关之酵素代谢为二氧化碳及水,肾脏及肺仅能排泄少量甲醇(约15%)。甲醇的成人代谢半衰期约8小时,蚁酸之半衰期,则约为20小时。甲醇服后30~60分钟内,血中甲醇浓度即达最高峰。
10. 水和甲醇混合在一起生成什么
什么也生成不了。混合后,是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甲醇遇水再做其他用途品质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