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滤芯资讯 > 为什么要蛋白超滤

为什么要蛋白超滤

发布时间:2023-05-12 23:35:05

㈠ 金典超滤牛奶是如何实现高蛋白高钙的

金典超滤牛奶是一种经过超滤技术处理的牛奶。超滤技术是将牛奶通过一系列的膜过滤,将其中的水分、乳糖和一些小分子的蛋白质过滤掉,从而得到富含蛋白质和钙的乳清浓缩液。
在超滤过程中,牛培手察奶中的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会被保留在浓缩液中,因此金典超滤牛奶可以实现高蛋白钙的效果。
此外,金典超滤牛奶还采用了加热灭菌技术,可以杀灭牛奶中的细菌,延长保质期。同时,金典超滤牛奶也加入了一定量的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使其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金典超滤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但仍需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饮品。对于过敏薯早牛奶蛋白或乳配茄糖不耐受的人群则不适合饮用。

㈡ 利用超滤处理蛋白质溶液时,通常选择亲水性膜材料,其机理是什么

首先,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通常能溶于水,不兼容有机溶剂

如果用疏水内性的膜,首先容水是不能通过膜的,如果样品还有水,就会在膜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不能正常过滤或超滤;因此采用亲水性的膜材料。

当然并不是所有亲水性膜都可以用作超滤膜,这个和膜的化学兼容性和生物吸附性能有关。

PALL公司是目前做超滤系统和超滤膜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如有购买意向,可联系PALL公司。

㈢ 为什么要使用超滤净水器

‍‍

首先,水对于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组织的70%以上都是水份,正常的循环下,每四到六周,体内的水分就要全部循环更新一次。“水——普通的、经过滤的水——是一种被忽略却又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它可能是使你更健康、更有活力、更长寿所需的而却丢失的成分。”其次,日常的自来水中有许多有害物质,通常饮用水较主要的问题就是消毒用的余氯、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几大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的危害在于我们的身体无法将其分解或排泄掉,因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身体里不断的积累,较终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例如氯是造成动脉硬化及与之相关的诸如心力衰竭和大部分常见猝发形式的基本原因。

在氯化过程中,氯同天然有机物,腐殖质相结合形成潜在的致癌物三卤甲烷。而使用净水器可以安全喝水,家用净水器可以有效的分离去除各类污染物,如细菌、余氯、重金属、挥发性物质等水中杂质及有害物质,保留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所净化之后的水口感好,水质呈弱碱性可以直接饮用,无需烧开,是家庭较理想的饮用水解决方案。净水器的首次使用前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冲洗,否则会影响净水器的性能和前期制水的水质效果。靠前次使用前应该对净水器的滤芯进行冲洗,以便冲洗掉净水器内的保护液和其他杂质。比如常见的超滤膜和RO膜,为了保护其特有的品状和性能,厂家进场会用无色无味甘油进行滤芯浸泡,以保证其滤芯的湿润状态。

‍‍

㈣ 蛋白质超滤中,有一个换液的步骤,其目的是什么

超滤,用于截留水中胶体大小的颗粒,而水和低分子量溶质则允许透过膜。由膜表面机械筛分、膜孔阻滞和膜表面及膜孔吸附的综合效应,以筛滤为主。所以超滤不能做为脱盐设备,一般用在反渗透前做除盐水预处理设备。
如果在你的问题中选的话只能用离子交换树脂了。
离子交换法是以圆球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原水,水中的离子会与固定在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常见的两种离子交换方法分别是硬水软化去离子法。硬水软化主要是用在反渗透(RO)处理之前,先将水质硬度降低的一种前处理程序。软化机里面的球状树脂,以两个钠离子交换一个钙离子或镁离子的方式来软化水质。 离子交换树脂利用氢离子交换阳离子,而以氢氧根离子交换阴离子;以包含磺酸根的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制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阳离子(例如Na+、Ca2+、Al3+)。同样的,以包含季铵盐的苯乙烯制成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氧根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阴离子(如Cl-)。从阳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离子与从阴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氧根离子相结合后生成纯水。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可被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离子交换床中,分成所谓的阴离子交换床和阳离子交换床。也可以将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在一起,置于同一个离子交换床中。不论是那一种形式,当树脂与水中带电荷的杂质交换完树脂上的氢离子及(或)氢氧根离子,就必须进行“再生”。再生的程序恰与纯化的程序相反,利用氢离子及氢氧根离子进行再生,交换附着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杂质。

㈤ 体内药物分析中为何要处理理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又该如何处理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涉及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考虑生物样品的种类,被测定药物的性质和测定方法三个方面的问题。
样品于测定前一般说来,放射免疫测定法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当初步除去主要干扰物质之后即可直接测定微量样品;而对灵敏度和专属性较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分离要求就要相应高一些;至于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防止蛋白质等杂质沉积在色谱柱上,上柱前需对生物样品进行去蛋白,有时对被测组分进行提取、制备衍生物等前处理。
样品处理步骤与分析方法的选择—(一)去除蛋白质
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均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HPLC柱不被沾污),延长使用期限。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
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
2.加入中性盐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
3.加入强酸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
5.酶解法在测定一些酸不稳定及蛋白结合牢的药物时,常需用酶解法。最常用的酶是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它不仅可使组织酶,并可使药物析出。
酶解法的优点是:可避兔某些药物在酸及高温下降解:对与蛋白质结合牢的药物(如保泰松、苯妥英纳),可显著改善回收率;可用有机溶剂直接提取酶解液而无乳化现象生成,当采用HPLC法检测时,无需再进行过多的净化操作。酶解法的主要问题是不适用于在碱性下易水解的药物。
(二)缀合物的水解
尿中药物多数呈缀合状态。由于缀合物较原型药物具有较大的极性,不易被有机溶剂提取。有些药物仅需较温和条件即可使药物游离,有些则需较剧烈的方法,常用酸水解或酶水解的方法。
(三)分离、纯化与浓集
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生物样品的分析通常由两步组成:样品的前处理(分离、纯化、浓集)和对最终提取物的仪器分析。
提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提取的目的是为了从大量共存物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微量组分----药物及其代谢物,并通过溶剂的蒸发使样品得到浓集。提取法包括液-液提取法和液-固提取法。
1.液-液提取法(liquid-liquidextraction,LLE)
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水相中的溶解度,而血样或尿样中含有的大多数内源性杂质是强极性的水溶性物质。因而用有机溶剂提取一次即可除去大部分杂质,从大量的样品中提取药物经浓集后作为分析用样品。
2.液-固提取法(liquid-solidextration,LES)
液-固提取法是近十几年来在纯化生物样品时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也可以认为是规模缩小的柱色谱法。这种方法是应用液相色谱法原理处理样品。将具有吸附、分配及离子交换性质的、表面积大的担体作为萃取剂填入小柱,以溶剂淋洗后,将生物样品通过,使其药物或杂质保留在担体上,用适当溶剂洗去杂质,再用适当溶剂将药物洗脱下来。
(四)化学衍生化
分离前将药物进行化学衍生化的目的是:(1)使药物变成具有能被分离的性质;(2)提高检测灵敏度;(3)增强药物的稳定性;(4)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能力等。
药物分子中含有活泼H者均可被化学衍生化,如含有-COOH、-OH、NH2、、-NH-、-SH等官能团的药物都可被衍生化。
化学衍生化对GC和HPLC尤为重要。
1.GC中化学衍生化法药物的化学衍生化前处理对GC十分必要,衍生化可使药物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羧基等变成无极性的、易于挥发的药物,从而使GC的温度不必很高即可适合GC的分析要求。主要的衍生化反应有烷基化(alkylations)、酰化(acrylations)、硅烷化(silylations)等。其中已硅烷化用得最广泛。
常用的烷基化试剂有碘甲烷(CHI)、叠氮甲烷(CHN2)、氢氧化三甲基苯胺(TMAH)等;常用得酰化试剂有:乙酸酐、丙酸酐等;硅烷化试剂有:三甲基氯硅烷(TMCS)、双-三甲基硅烷乙酰胺(BSA)、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BSTFA)、三甲基硅烷咪唑(IMTS)等。
具有光学异构体的药物,由于R(-)与S(+)构型不同,使之具有不同的药效和药动学特性,因此,异构体的分离也是十分重要的。分离光学异构体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不对称试剂,使其生成非对映异构体衍生物,然后用GC法或HPLC法进行分析测定。常用的称试剂有:(S)-N-三氟乙酰脯胺酰氯、(S)-N-五氟乙酰脯胺酰氯等。 #\?xJxT\?
2.HPLC中化学衍生化法当采用HPLC法时,其衍生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药物的检测灵敏度。一些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或者摩尔吸收系数小的药物,可以使其与衍生成对可见-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检测器等具有高灵敏度的衍生物。
化学衍生化包括柱前衍生化和柱后衍生化两种方法。由于柱前衍生化法是在分离前使药物与衍生化试剂反应,故与药物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杂质也会同样生成衍生,这样就有可能妨碍药物的检测。同时,如果杂质含量多时,药物与衍生化试剂的反应率降低,因此,应尽可能将药物进行精制后再衍生化。柱后衍生化是药物经色谱柱分离之后进行的,所以可形成对检测器具有高灵敏度的衍生物,从而提高了选择性。HPLC常用的衍生化试剂有邻苯二醛、丹酰氯、荧胺等。
在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时,样品的前处理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少数情况,将体液经简单处理后进行直接测定外,一般要在测定之前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即进行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需对待测组分进行化学衍生化,从而为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生物样品进行前处理的目的在于:①药物进入体内后,经吸收、分布、代谢,然后排出体外。在体液、组织和排泄物中除了游离型(原型)药物之外,还有药物的代谢物、药物与蛋白质形成的结合物、以及药物或其代谢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形成的葡萄糖醛酸甙(gl uronides)、硫酸酯(sulphates)缀合物等多种形式存在,需要分离后测定药物及代谢物;②生物样品的介质组成比较复杂。如在血清中既含有高分子的蛋白质和低分子的糖、脂肪、尿素等有机化合物,也含有Na+、K+、X-等无机化合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蛋白质,若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时,蛋白质会沉积在色谱柱上发生堵塞,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因此,为了保护仪器,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必须进行除蛋白等前处理。
一、常用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藏
生物样品包括各种体液和组织,但实际上最常用的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血液(血浆、血清、金血)、尿液、唾液。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选用乳汁、脊髓液、精液等。下面仅介绍常用的血样、尿样及唾液。
(一)血样 G\­(9M^6@y!
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是最常用的生物样品。测定血中药物浓度通常是指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而不是指含有血细胞的全血中的药物浓度。一般认为,当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血浆中药物浓度与药物在作用点的浓度紧密相关,即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反映了药物在体内(靶器官)的状况,因而血浆浓度可作为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供测定的血样应能代表整个血药浓度,因而应待药物在血液中分布均匀后取样。动物实验时,可直接从动脉或心脏取血。对于病人,通常采取静脉血,有时根据血药浓度和分析方法灵敏度,也可用毛细管采血。由采集的血液制取血浆或血清。
血浆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液置含有抗凝剂(如:肝萦、草酸盐、拘橡酸盐、EDTA、氟化钠等)的试管中,混合后,以2500~3000rpm离心5min使与血细胞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清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样在室温下至少放置30min到1h,待凝结出血饼后,用细竹捧或玻璃棒轻轻地剥去血饼,然后以2000~3000rpm离心分离5~10min,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血浆比血清分离快,而且制取的量多,其量约为全血的一半。但由于所用抗凝剂的种类不同,用血浆测定药物浓度有时不一致;血清的获取量小,但血清成分更接近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测定血清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比全血更能反映机体的具体情况;同时,药物与纤维蛋白几乎不结合,因此,血浆及血清中的药物浓度测定值通常是相同的。基于上述原因,现在国外多采用“专用血清”来测定药物的浓度。
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数据,而全血的净化较血浆和血清更为麻烦,尤其是溶血后,血色素会给测定带来干扰。但在个别情况下也有采用全血测定药物浓度的。例如氯噻酮可与红细胞结合,其动力学行为与在血浆中不同,在血细胞的药物浓度比血浆药物浓度大50~100倍;又如一些三环降压药物,对个别患者来说,在血浆和红细胞的分配比率不是一个常数,因此宜采用全血进行测定。
全血(Whole blood)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合,防止凝血后影响测定。血样的采取量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间隔比较短的多次取样,患者不易配合。过去一般取1~2ml。随着高灵敏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取量可减少到1ml以下。采取静脉血时,目前通行的方法是用注射器直接从静脉抽取,然后置试管中:采取毛细管取血时,应用毛细管或特殊的微量采血管采取。采取血样时,应由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护士或者临床检查技师实施,药剂师等不能进行采血工作。
血样的采血时间间隔应随测定目的的不同而异。例如: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时,需给出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应根据动力学曲线模型〈单室还是双室)、给药方式来确定取样间隔和次数,主要应在曲线首尾及峰值附近或浓度变化较大处取祥。采样次数示意图见
如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drug monitoring,TDM)时,则应在血中药物浓度达到稳态后才有意义。但每种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因此达到稳态的时间也不间,取样时间也随之不同。药物进入体内后,大多数很快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结合成结合型,并与未结合的游离型药物处于平衡状态而存在。结合型药物(bound型)不能通过血管壁,而游离型药物(free型)能够到达药物作用部位,因此可以说药物疗效与游离型药物浓度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当然最理想的是测定游离型药物。由于测定游离型药物必须经过“超速离心”或“超滤法”等复杂的分离操作,又因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没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通常血药总浓度(结合型与游离的总和)可以有效表示游离药物的浓度,因此,大多数的检验室不测定游离型药物,而是测定药物的总浓度。
但某些疾病可改变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如肝硬化病人奎尼丁的游离型药物分数几乎增加三倍;肾病时,苯妥英、水杨酸、安妥明等的血浆蛋白结合卒明显下降。有些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如奎尼丁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范围为50%~90%,不同个体问游离药物浓度差达10倍。也就是说在肝硬化、肾功能不全、肾病变、低营养等状态下,血中白蛋白浓度显著减少,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游离型药物浓度上升,此时应测定游离型药物浓度。
采取血样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测定时,应妥善储存。血浆或血清样品不经蒸发、浓缩,必须置硬质玻璃试管中完全密塞后保存。短期保存时置冰箱(4℃)中,长期保存时要在冷冻橱(库)(-20℃)中冷冻保存。
要注意采血后及时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再进行储存。若不预先分离,血凝后冰冻保存,则因冰冻有时引起细胞溶解从而妨碍血浆或血清的分离或因溶血影响药物浓度变化。
(二)唾液
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口腔粘膜内许多散在的小腺体分泌液混合组成的,平时所说的唾液就是指此混合液。一般成人每天分泌1~1.5ml,但个体差异大,即使是同-个人每日之内、每日之间也有变动;各腺体分泌的唾液组成也会有很大差别。对口腔粘膜给予机械的或化学的剌激时,会影响各唾液腺的分泌;视觉、听觉、嗅觉等剌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以及思维、情绪也会影响唾液腺的分泌;随年龄不同,唾液的分泌量也不同:小儿的唾液分泌量多,老年人的分泌量减少。
唾液的相对密度为1.003~1.008;pH值在6.2~7.6之间变动,分泌量增加时趋向碱性而接近血液的pH值;通常得到的唾液含有粘蛋白,其粘度是水的1.9倍。
唾液的采集应尽可能在剌激少的安静状态下进行。一般在漱口后15min收集。分泌量多的,可以将自然贮存于口腔内的唾液吐入试管中,1min内约可取1ml的唾液。必要时也可转动舌尖,以促进唾液的分泌。采集的时间至少要10min。采集后立即测量其除去泡沫部分的体积。放置后分为泡沫部分、透明部分及灰乳白色沉淀部分三层。分层后,以3000rpm离心分离10min,取上清液作为药物浓度测定的样品。也可以采用物理的(如嚼石蜡块、橡胶、海绵)或化学的(如酒石酸)等方法剌激,使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唾液。但另一方面,这样做往往使唾液中的药物浓度受到影响。特殊需要时,可以采集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分泌的单一唾液。这种单一唾液的采集必须采用特殊的唾液采集器来收集。 ~6["b\}iY\
唾液中含有粘蛋白,唾液的粘度由粘蛋白的含量多少而定。粘蛋白是在唾液分泌后,受唾液中酶催化而生成的。为阻止粘蛋白的生成,应将唾液在4℃以下保存。如果分析时没有影响,则可用碱处理唾液,使粘蛋白溶解而降低粘度。唾液在保存过程中,会放出二氧化碳而使pH值升高,因此,需要测定唾液的pH值时,应在取样的当时为好。冷藏保存唾液时,解冻后有必要将容器内唾液充分搅匀后再用,不然测定结果会产生误差。
用唾液作为样品测定药物浓度有几个优点:与采取血样不同,患者自己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很容易地反复采集;采集时无痛苦无危险;有些唾液中药物浓度可以反映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但另一方面,由于唾液是由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等各腺体分泌的组成不同的混合液体,其组成也会发生经时变动;因此,唾液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浆中的游离型药物浓度相比就容易变动;而且唾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比值〈S/P)只有少数药物是恒定值;有些与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药物在唾液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低得多,需要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才能检测;对有些患者(如癫痫、昏迷)不能采集唾液样品。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目前所指的血浆或血清浓度的治疗范围,都是指血浆或血清中的总浓度(游离型和结合型),因此,只有知道唾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有-定的比值时,唾液中药物浓度的监测才有意义,并且应该先求出具体患者的比值(S/P)。
(三)尿液
采用尿样测定药物浓度的目的与血液、唾液样品不同。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研究、尿清除率、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并可推断患者是否违反医嘱用药,同时根据药物剂量回收研究可以预测药物的代谢过程及测定药物的代谢类型(代谢速率,MR)等。
体内药物清除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药物可以原型(母体药物)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conjugete)等形式排出。尿液中药物浓度较高,收集量可以很大,收集也方便。但尿液浓度通常变化很大。尿液主要成分是水、含氮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尿素)及盐类。
健康人排出的尿液是淡黄色或黄褐色的,成人一日排尿量为1~5L,尿液相对密度1.015~1.020,pH值在4.8~8.0之间。放置后会析出盐类,并有细菌繁殖、固体成分的崩解,因而使尿液变混浊。由于这些原因,必须加入防腐剂保存。采集的尿是自然排尿。尿包括随时尿、晨尿、白天尿、夜间尿及时间尿几种。测定尿中药物浓度时应采用时间尿,时间尿以外的尿不可能推断全尿中药物的排泄浓度和药物总量。因此,测定尿中药物的总量时,将一定时间内(如8h、12h或24h等)排泄的尿液全部储在起来,并记录其体积,取其一部分测定药物浓度,然后乘以尿量求得排泄总量。如采集24h的尿液时,一般在上午8点让患者排尿并弃去不要,之后排出的尿液全部储存于干净的容器,中,直到次日上午8点再让患者排尿,并加入容器中。将此容器中盛的尿液做为检液。采集24h尿液时,常用2L容量的带盖的广口玻璃瓶,其体和可能会有士100ml的误差,因此,需再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储尿量。采集一定时间内的时间尿液时,常用涂蜡的一次性纸杯或用玻璃杯,并用量筒准确量好体积放入储尿瓶,并做好记录。
尿液中药物浓度的改变不能直接反映血药浓度,即P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受二试者的肾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药物排泄,因而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尿样;婴儿的排尿时间难于掌握;尿液不易采集完全并不易保存。这些是尿样的缺点。
采集的尿样应立即测定。若收集24h的尿液不能立即测定时,应加入防腐剂置冰箱中保存。常用防腐剂有:甲苯、二甲苯、氯仿、麝香草酚以及醋酸、浓盐酸等。利用甲苯等可以在尿液的表面形成薄膜,醋酸等可以改变尿液的酸碱性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保存时间为24~36h,可置冰箱(4℃)中,长时间保存时,应冰冻(-20℃)。
本回答

㈥ 蛋白质层析、超滤常用技术手段

在分离分析特别是蛋白质分离分析中,层析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其原理较为复杂,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里只能做一个相对简单的介绍。
一、 吸附层析
1、 吸附柱层析
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
2、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
3、 聚酰胺薄膜层析
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层析时,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
二、 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是在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离子交换剂是由基质、电荷基团和反离子构成的。离子交换剂与水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反应主要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或借助离子交换剂上电荷基团对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进行。`
三、 凝胶过滤
凝胶过滤又叫分子筛层析,其原因是凝胶具有网状结构,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其内部,而大分子物质却被排除在外部。当一混合溶液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溶液中的物质就按不同分子量筛分开了。
四、 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的原理与众所周知的抗原一抗体、激素一受体和酶一底物等特异性反应的机理相类似,每对反应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和力。正如在酶与底物的反应中,特异的废物(S')才能和一定的酶(E)结合,产生复合物(E-S')一样。在亲和层析中是特异的配体才能和一定的生命大分子之间具有亲和力,并产生复合物。而亲和层析与酶一底物反应不同的是,前者进行反应时,配体(类似底物)是固相存在;后者进行反应时,底物呈液相存在。实质上亲和层析是把具有识别能力的配体L(对酶的配体可以是类似底物、抑制剂或辅基等)以共价键的方式固化到含有活化基团的基质M(如活化琼脂糖等)上,制成亲和吸附剂M-L,或者叫做固相载体。而固化后的配体仍保持束缚特异物质的能力。因此,当把围相载体装人小层析柱(几毫升到几十毫升床体积)后,让欲分离的样品液通过该柱。这时样品中对配体有亲和力的物质S就可借助静电引力、范德瓦尔力,以及结构互补效应等作用吸附到固相载体上,而无亲和力或非特异吸附的物质则被起始缓冲液洗涤出来,并形成了第一个层析峰。然后,恰当地改变起始缓冲 液的PH值、或增加离子强度、或加人抑③剂等因子,即可把物质S从固相载体上解离下来,并形成了第M个层析峰(见图6-2)。显然,通过这一操作程序就可把有效成分与杂质满意地分离开。如果样品液中存在两个以上的物质与固相载体具有亲和力(其大小有差异)时,采用选择性缓冲液进行洗脱,也可以将它们分离开。用过的固相载体经再生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
上面介绍的亲和层析法亦称特异性配体亲和层析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亲和层析法叫通用性配体亲和层析法。这两种亲和层析法相比,前者的配体一般为复杂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如抗体、受体和酶的类似底物等),它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和较大的结合力。而后者的配体则一般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金属、染料,以及氨基酸等),它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通过改善吸附和脱附条件可提高层析的分辨率。
五、 聚焦层析
聚焦层析也是一种柱层析。因此,它和另外的层析一样,照例具有流动相,其流动相为多缓冲剂,固定相为多缓冲交换剂。
聚焦层析原理可以从PH梯度溶液的形成、蛋白质的行为和聚焦效应三方面来阐述。
1、PH梯度溶液的形成
在离子交换层析中,PH梯度溶液的形成是靠梯度混合仪实现的。例如,当使用阴离子 剂进行层析时,制备PH由高到低呈线性变化的梯度溶液的方法是,在梯度仪的混合室(这层析柱者)中装高PH溶液,而在另一室装低PH极限溶液,然后打开层析柱的下端出口,让洗脱液连续不断地流过柱体。这时从柱的上部到下部溶液的PH值是由高到低变化的。而在聚焦层析中,当洗脱液流进多缓冲交换剂时,由于交换剂带具有缓冲能力的电荷基团,故PH梯度溶液可以自动形成。例如,当柱中装阴离子交换剂PBE94(作固定相)时,先用起始缓冲液(配方见表了一2)平衡到PHg,再用含PH6的多缓冲剂物质(作流动相)的淋洗液通过柱体,这时多缓冲剂中酸性最强的组分与碱性阴离子交换对结合发生中和作用。随着淋洗液的不断加人,住内每点的PH值从高到低逐渐下降。照此处理J段时间,从层析柱顶部到底部就形成了PH6~9的梯度。聚焦层析柱中的PH梯度溶液是在淋洗过程中自动形成的,但是随着淋洗的进行,PH梯度会逐渐向下迁移,从底部流出液的PH却由9逐渐降至6,并最后恒定于此值,这时层析柱的PH梯度也就消失了。
2.蛋白质的行为
蛋白质所带电荷取决于它的等电点(PI)和层析柱中的PH值。当柱中的PH低于蛋白质的PI时,蛋白质带正电荷,且不与阴离于交换剂结合。而随着洗脱剂向前移动,固定相中的PH值是随着淋洗时间延长而变化的。当蛋白质移动至环境PH高于其PI时,蛋白质由带正电行变为带负电荷,并与阴离子交换剂结合。由于洗脱剂的通过,蛋白质周围的环境PH 再次低于PI时,它又带正电荷,并从交换剂解吸下来。随着洗脱液向柱底的迁移,上述过程将反复进行,于是各种蛋白质就在各自的等电点被洗下来,从而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它们在被离子交换剂结合以前,移动之距离是不同的,洗脱出来的先后次序是按等电点排列的。

供静脉注射的25%人胎盘血白蛋白(即胎白)通常是用硫酸铵盐析法、透析脱盐、真空浓缩等工艺制备的,该工艺流程硫酸铵耗量大,能源消耗多,操作时间长,透析过程易产生污染。改用超滤工艺后,平均回收率可达97.18%;吸附损失为1.69%;透过损失为1.23%;截留率为98.77%。大幅度提高了白蛋白的产量和质量,每年可节省硫酸铵6.2吨,自来水16000吨。目前国外生产超滤膜和超滤装置最有名的厂家是美国的Milipore公司和德国的Sartorius公司。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蛋白质药物在治疗人类面临的重大疾病如癌症等方面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为满足生物技术产品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开发高通量、低成本、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超滤技术由于具有通量高, 操作条件温和, 易于放大等特点, 特别适合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离. 在生物技术领域, 超滤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胞收集分离、除菌消毒、缓冲液置换、分级( fract ionatio n) 、脱盐及浓缩[ 1]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通过选择适当的膜或膜表面改性,以及对分离过程进行优化, 充分利用和调控膜—蛋白质以及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可以实现分子量相近的两种蛋白质的高选择性超滤分离[2- 7] .

为克服常规蛋白质超滤分离过程优化中存在的实验蛋白质消耗多、工作量大、费时以及费用高等缺点, 我们相继开发了脉冲进样技术( Pulsed sampleinject ion technique ) [8]和参数连续变化超滤技术( Parameter scanning ultraf ilt ration) [9]. 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载体相超滤技术( Carrier phase ult rafil—t rat ion) [10]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蛋白质超滤分离快速优化新方法[11], 实现了人血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1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A lemtuzumab) 单体— 二聚体[13]的超滤分离过程快速优化和高选择性分离,并在膜的筛选及其适用性快速评估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与AKTA Prime 系统联用, 采用脉动进样技术显著减少了蛋白质的用量;而利用双缓冲体系( 类似梯度洗脱) 的参数连续变化超滤技术, 在pH 或离子强度连续变化的情况下考查pH 或离子强度对蛋白质透过率或截留率的影响, 进一步缩短了实验时间, 降低了蛋白质的用量,极大地减少了实验量, 加快了过程优化进程; 另外,载体相超滤技术的应用则可保证超滤分离自始至终在设定的条件下进行,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超滤过程的稳定性.

㈦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有哪些它们各依据蛋白质的什么性质或特点

(一)水溶液提取法
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的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份性质而定.一方面,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高利于溶解,缩短提取时间.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因此,基于这一点考虑提取蛋白质和酶时一般采用低温(5度以下)操作.为了避免蛋白质提以过程中的降解,可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如二异丙基氟磷酸,碘乙酸等).
下面着重讨论提取液的pH值和盐浓度的选择.
1、pH值
蛋白质,酶是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
范围内.用稀酸或稀碱提取时,应防止过酸或过碱而引起蛋白质可解离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构象的不可逆变化,一般来说,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
2、盐浓度
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称为盐溶作用.同时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等中性盐,一般以0.15摩尔.升浓度为宜.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渗盐溶液.
(二)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稀碱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它们具的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脂蛋白的提取液.但必须在低温下操作.丁醇提取法对提取一些与脂质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和酶特别优越,一是因为丁醇亲脂性强,特别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强;二是丁醇兼具亲水性,在溶解度范围内(度为10%,40度为6.6%)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另外,丁醇提取法的pH及温度选择范围较广,也适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材料.
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很多,主要有:
(一)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
1、蛋白质的盐析
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1)温度:除对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低温(4度)操作外,一般可在室温中进行.一般温度低蛋白质溶介度降低.但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清蛋白)在较高的温度(25度)比0度时溶解度低,更容易盐析.(2)pH值: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介度最低.(3)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地一起沉淀出来(共沉现象).因此在盐析前血清要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使蛋白质含量在2.5-3.0%.
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硫酸铵,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5度时饱和溶液为4.1M,即767克/升;0度时饱和溶解度为3.9M,即676克/升),在这一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和酶都可以盐析出来;另外硫酸铵分段盐析效果也比其他盐好,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硫酸铵溶液的pH常在4.5-5.5之间,当用其他pH值进行盐析时,需用硫酸或氨水调节.
蛋白质在用盐析沉淀分离后,需要将蛋白质中的盐除去,常用的办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秀析袋内(常用的是玻璃纸),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此外也可用葡萄糖凝胶G-25或G-50过柱的办法除盐,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
2、等电点沉淀法
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可利用调节溶液的pH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用.
3、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用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分辨力比盐析高,但蛋白质较易变性,应在低温下进行.
(二)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别的分离方法
1、透析与超滤
透析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超滤法是利用高压力或离心力,强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上,可选择不同孔径的泸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2、凝胶过滤法
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柱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ed)和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
(三)根据蛋白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
蛋白质在不同pH环境中带电性质和电荷数量不同,可将其分开.
1、电泳法
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条件下,因分子量和电荷数量不同而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而得以分开.值得重视的是等电聚焦电泳,这是利用一种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的pH梯度,当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等电点的pH位置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2、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剂有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和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DEAE?FONT
FACE="宋体"
LANG="ZH-CN">纤维素),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H或离子强度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详见层析技术章)
(四)根据配体特异性的分离方法-亲和色谱法
亲和层析法(aflinity
chromatography)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它经常只需经过一步处理即可使某种待提纯的蛋白质从很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纯度很高.这种方法是根据某些蛋白质与另一种称为配体(Ligand)的分子能特异而非共价地结合.其基本原理: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上千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离(Separation),提纯(Purification)
和鉴定(Characterization)是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至今还没的单独或一套现成的方法能移把任何一种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蛋白质中提取出来,因此往往采取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细胞的破碎
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对超声波敏感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酥活力,但不是全部,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浓缩、干燥及保存
一、样品的浓缩
生物大分子在制备过程中由于过柱纯化而样品变得很稀,为了保存和鉴定的目的,往往需要进行浓缩.常用的浓缩方法的:
1、减压加温蒸发浓缩
通过降低液面压力使液体沸点降低,减压的真空度愈高,液体沸点降得愈低,蒸发愈快,此法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生物大分子的浓缩.
2、空气流动蒸发浓缩
空气的流动可使液体加速蒸发,铺成薄层的溶液,表面不断通过空气流;或将生物大分子溶液装入透析袋内置于冷室,用电扇对准吹风,使透过膜外的溶剂不沁蒸发,而达到浓缩目的,此法浓缩速度慢,不适于大量溶液的浓缩.
3、冰冻法
生物大分子在低温结成冰,盐类及生物大分子不进入冰内而留在液相中,操作时先将待浓缩的溶液冷却使之变成固体,然后缓慢地融解,利用溶剂与溶质融点介点的差别而达到除去大部分溶剂的目的.如蛋白质和酶的盐溶液用此法浓缩时,不含蛋白质和酶的纯冰结晶浮于液面,蛋白质和酶则集中于下层溶液中,移去上层冰块,可得蛋白质和酶的浓缩液.
4、吸收法
通过吸收剂直接收除去溶液中溶液分子使之浓缩.所用的吸收剂必需与溶液不起化学反应,对生物大分子不吸附,易与溶液分开.常用的吸收剂有聚乙二醇,聚乙稀吡咯酮、蔗糖和凝胶等,使用聚乙二醇吸收剂时,先将生物大分子溶液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外加聚乙二醇复盖置于4度下,袋内溶剂渗出即被聚乙二醇迅速吸去,聚乙二醇被水饱和后要更换新的直至达到所需要的体积.
5、超滤法
超滤法是使用一种特别的薄膜对溶液中各种溶质分子进行选择性过滤的方法,不液体在一定压力下(氮气压或真空泵压)通过膜时,溶剂和小分子透过,大分子受阻保留,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最适于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和酶的浓缩或脱盐,并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条件温和,能较好地保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回收率高等优点.应用超滤法关键在于膜的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膜,水的流速,分子量截止值(即大体上能被膜保留分子最小分子量值)等参数均不同,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来选用.另外,超滤装置形式,溶质成份及性质、溶液浓度等都对超滤效果的一定影响.Diaflo
超滤膜的分子量截留值:
膜名称分子量截留值孔的大的平均直径
XM-300300,000140
XM-200100,00055
XM-5050,00030
PM-30 30,00022
UM-2020,00018
PM-1010,00015
UM-21,00012
UM05500 10
用上面的超滤膜制成空心的纤维管,将很多根这样的管拢成一束,管的两端与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相连,使缓冲液不断地在管中流动.然后将纤维管浸入待透析的蛋白质溶液中.当缓冲液流过纤维管时,则小分子很易透过膜而扩散,大分子则不能.这就是纤维过滤秀析法,由于透析面积增大,因而使透析时间缩短10倍.
二、干燥
生物大分子制备得到产品,为防止变质,易于保存,常需要干燥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适用于不耐高温,易于氧化物质的干燥和保存,整个装置包括干燥器、冷凝器及真空干燥原理外,同时增加了温度因素.在相同压力下,水蒸汽压随温度下降而下降,故在低温低压下,冰很易升华为气体.操作时一般先将待干燥的液体冷冻到冰点以下使之变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下将溶剂变成气体而除去.此法干后的产品具有疏松、溶解度好、保持天然结构等优点,适用于各类生物大分子的干燥保存.
三、贮存
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与保存方法的很大关系.干燥的制品一般比较稳定,在低温情况下其活性可在数日甚至数年无明显变化,贮藏要求简单,只要将干燥的样品置于干燥器内(内装有干燥剂)密封,保持0-4度冰箱即可,液态贮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样品不能太稀,必须浓缩到一定浓度才能封装贮藏,样品太稀易使生物大分子变性.
2、一般需加入防腐剂和稳定剂,常用的防腐剂有甲苯、苯甲酸、氯仿、百里酚等.蛋白质和酶常用的稳定剂有硫酸铵糊、蔗糖、甘油等,如酶也可加入底物和辅酶以提高其稳定性.此外,钙、锌、硼酸等溶液对某些酶也有一定保护作用.核酸大分子一般保存在氯化钠或柠檬酸钠的标准缓冲液中.
3、贮藏温度要求低,大多数在0度左右冰箱保存,有的则要求更低,应视不同物质而定.

㈧ 超滤法分离的蛋白留在哪里

被截留在半透膜上。透析和超滤通常用于蛋白质分离方法。待分离的透析混合物放置在由半透膜的透析袋,然后浸入在透析液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

㈨ 请问伊利金典“超6”超滤牛奶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蛋白质

这款伊利牛奶采用超滤工艺过滤,经过0.2秒的超瞬时升温杀菌后,用多倍的生牛乳浓缩生产出高倍的蛋白牛奶。每100ml金典超滤奶蛋白质含量达6g,钙含量为180mg,脂肪含量为1.5g。超滤过程实际是一种筛分过程,根据牛奶中不同组分的分子量大小将各组分离。
与其他产品相比,超滤奶的特点在于优化重组,经过特殊的过滤工艺,调整牛奶中的关键成分,如蛋白质、乳糖、钙等,最终可以达到加速提高蛋白质、钙含量,加速降低乳糖含量的目的。据说大于2kg的生牛乳,才能生产1kg的超滤牛奶。
据介绍,伊利金典超滤牛奶采用最先进的陶瓷微滤除菌技术,使得牛奶中的原生高蛋白含量高于普通牛奶中这一指标水平,甚至可以做到是普通牛奶的2倍。同时,这款产品还将健康人士不甚喜欢的脂肪拦截住,保证牛奶达到高钙低脂的特点, 金典超滤奶每100ml含有180mg钙含量,每100ml仅含有1.5g脂肪。如此看来,伊利金典超滤牛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健康和营养。
这款伊利金典超6超滤牛奶营养价值非常的高,而且营养成分比较安全,喝起来之后会给人体补充超多的蛋白质,而且是低脂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要蛋白超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小与土壤质地 浏览:216
海德能8040超滤膜 浏览:350
clean滤芯是什么品牌 浏览:935
众泰滤芯和什么车通用 浏览:270
护肤品提取蒸馏器 浏览:423
过滤嘴比较长的空烟管 浏览:122
波托菲诺纯水岸有多少房子 浏览:143
河涌污水环保生物科技公司 浏览:642
离子交换树脂的更换频次 浏览:747
清洗饭店净化器怎么放电图 浏览:572
反渗透膜湿膜有水 浏览:950
江西啤酒设备滤芯怎么选 浏览:820
江西印染污水处理器多少钱 浏览:351
通知工业园企业污水并网怎么写 浏览:993
cdi电容式去离子装置 浏览:827
荣事达净水器外壳怎么打开 浏览:288
造纸废水的来源特点 浏览:942
反渗透净水机不出纯水什么原因 浏览:169
蒸馏法主要仪器 浏览:374
提升机里面的变频器故障如何处理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