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超滤离心法测包封率脂质体需不需要稀释
超滤离心前应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稀释,也可以不稀释。
超滤离心后,内如果是取收集的离容心液进行检测的话,建议取离心液进行定量稀释,比如到固定体积的量瓶中,以便根据稀释倍数确定离心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计算包封率。
❷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有哪些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很多,主要有:
(一)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
1、蛋白质的盐析
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 SO4 和 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 pH 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1)温度:除对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低温(4 度)操作外,一般可在室温中进行。一般温度低蛋白质溶介度降低。但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清蛋白)在较高的温度(25 度)比 0 度时溶解度低,更容易盐析。(2)pH 值: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介度最低。(3)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地一起沉淀出来(共沉现象)。因此在盐析前血清要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使蛋白质含量在 2.5-3.0%。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硫酸铵,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5 度时饱和溶液为 4.1M,即 767 克/升;0 度时饱和溶解度为 3.9M,即 676 克/升),在这一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和酶都可以盐析出来;另外硫酸铵分段盐析效果也比其他盐好,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硫酸铵溶液的 pH 常在 4.5-5.5 之间,当用其他 pH 值进行盐析时,需用硫酸或氨水调节。蛋白质在用盐析沉淀分离后,需要将蛋白质中的盐除去,常用的办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秀析袋内(常
用的是玻璃纸),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此外也可用葡萄糖凝胶 G-25 或 G-50 过柱的办法除盐,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
2、等电点沉淀法
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可利用调节溶液的 pH 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用。
3、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用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分辨力比盐析高,但蛋白质较易变性,应在低温下进行。
(二)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别的分离方法
1、透析与超滤
透析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超滤法是利用高压力或离心力,强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上,可选择不同孔径的泸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2、凝胶过滤法
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柱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ed)和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
(三)根据蛋白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
蛋白质在不同 pH 环境中带电性质和电荷数量不同,可将其分开。
1、电泳法
各种蛋白质在同一 pH 条件下,因分子量和电荷数量不同而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而得以分开。值得重视的是等电聚焦电泳,这是利用一种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的 pH 梯度,当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等电点的 pH 位置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2、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剂有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和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DEAE?FONT FACE="宋体" LANG="ZH-CN">纤维素),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 pH 或离子强度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四)根据配体特异性的分离方法-亲和色谱法
亲和层析法(aflinity chromatography)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它经常只需经过一步处理即可使某种待提纯的蛋白质从很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纯度很高。这种方法是根据某些蛋白质与另一种称为配体(Ligand)的分子能特异而非共价地结合。其基本原理: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上千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离(Separation),提纯(Purification)和鉴定(Characterization)是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至今还没的单独或一套现成的方法能移把任何一种蛋白质
从复杂的混合蛋白质中提取出来,因此往往采取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如果你有蛋白质纯化方面的技术服务需求,可以来百替生物看看,网址是:http://www.100biotech.com/index.php
❸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四种方法
1、盐析法:
盐析法的根据是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随盐浓度的增高而上升,但当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互相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
2、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能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其二、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比水小,导致溶剂的极性减小。
3、蛋白质沉淀剂:
蛋白质沉淀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白质沉淀起作用,常见的有碱性蛋白质、凝集素和重金属等。
4、聚乙二醇沉淀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钠等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
(3)脂质体超滤为什么能被截流扩展阅读: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 ,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
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❹ 求药厂的一般生产流程,越详细越好~~~谢谢
第一篇 制药厂制药技术概述
第一章 制药技术的含义、范围、特点及地位
第二章 制药工艺路线的选择、设计与改造
第三章 化学制药基本技术
第四章 生化药物制备基本技术
第五章 制药厂生产车间工艺基础知识
第二篇 制药厂生产车间布置与管路设计新技术应用
第一章 车间布置设计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 车间布置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章 车间的总体布置
第四章 设备的布置
第五章 车间管路布置设计新技术
第六章 制剂车间的洁净分区
第七章 各种制剂生产工艺流程框图和环境区域划分
第八章 车间管理设计的任务与内容
第九章 车间管路、阀门和管件管理
第三篇 药品生产车间工艺设计与优化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第三章 制药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第四章 工艺流程设计
第五章 物料及能量衡算
第六章 制药工艺的放大
第四篇 制药厂生产车间新工艺流程设计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的技术处理
第四章 工艺流程图
第五篇 药品现代生产关键新技术
第一章 吸附和离子交换
第二章 色谱法分离技术
第三章 萃取技术
第四章 蒸馏技术
第五章 浓缩技术
第六章 干燥技术
第七章 结晶分离
第八章 膜分离技术
第九章 地滤和离心分离
第十章 细胞破碎技术
第六篇 中药生产新技术
第一章 细胞级微粉碎与细胞级微粉中药技术
第二章 生物酶解技术
第三章 液固分离技术
第四章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技术
第五章 超声提取技术
第六章 微波协助萃取技术
第七章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第八章 纳米制药技术
第九章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第七篇 制药厂中药制药新工艺流程与操作技能应用
第一章 中药制药工艺流程的液体动力过程
第二章 中药制药工艺流程的液体传热过程
第三章 中药制药工艺流程的液体传质过程
第四章 中药制药的粉体工艺流程与操作技能应用
第五章 中药浸膏的工艺流程与操作技能应用
第六章 中药固体制剂的工艺流程与操作技能应用
第七章 中药液体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与操作技能应用
第八章 中药制药工艺流程设计与总图规划
第九章 中药浸膏生产的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第八篇 制药厂药物制剂工艺流程新技术应用与生产设备运行维护
第一章 制药厂药物制剂工艺流程概述
第二章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制剂工程
第三章 口服固体制剂
第四章 注射剂
第五章 液体制剂
第六章 中药制剂
第七章 其它常用制剂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运行维护
第九篇 制药厂分离与纯化新技术应用
第一章 分离纯化策略应用
第二章 细胞破碎技术应用
第三章 沉淀分离纯化技术应用
第四章 离心分离纯化技术应用
第五章 过滤和超滤纯化技术应用
第六章 层析分离纯化技术应用
第七章 萃取技术应用
第八章 冷冻干燥技术应用
第十篇 药物生产新技术与操作技能应用
第一章 包合技术
第二章 固体人散技术
第三章 微型包囊与微型成球技术
第四章 脂质体
第五章 缓释包衣与小丸成型技术
第六章 深沉分离纯化技术
第七章 热分析技术
第八章 骨架型制剂成型技术
第九章 微乳
第十章 脉冲式和自调式释药技术
第十一章 薄膜包衣技术
第十一篇 制药厂生产车间质量控制
第一章 生产和质量管理概论
第二章 制剂厂房与设施布局
第三章 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
第四章 验证
第五章 药物质量检验
第六章 无菌药品生产
第七章 从药品GMP认证到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
第十二篇 各种制药设备及其运行维护(上)
第一章 制药设备的分类及设备GMP验证
第二章 工程力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设备材料及防腐蚀管理
第四章 机械传动与常用机构简介
第五章 粉面碎和分级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六章 混合与制粒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七章 流体输送机械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八章 换热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九章 反应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十章 机械分离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十三篇 各种制药设备及其运行维护(下)
第一章 萃取与浸出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二章 分离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三章 蒸发与结晶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四章 蒸馏和吸收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五章 干燥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六章 制药用水生产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七章 无菌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八章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专用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九章 液体灭菌制剂生产专用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十章 药用包装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第十四篇 制药厂的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应用
第一章 制药工业的清洁生产概述
第二章 制药工业的清洁生产实施
第三章 制药工业的末端治理技术应用
第四章 制药工业的噪声抑制技术应用
第十五篇 制药工艺技术常用标准汇编
❺ 对生物制药工艺这门课的评价。100字左右。谢谢各位!
名词解释:
1, 错流过滤与亲和错流过滤
2, 多级错流萃取与多级逆流萃取
3, 萃取与反萃取
4, 萃取因素与分离因素
5, 盐析
6, 全排阻,全渗入
7, 类分离与分级分离
8, 吸附分离
9, 亲和纯化
10, 凝聚与絮凝
11, 重结晶
问答题:
为什么要进行生物材料预处理
萃取溶剂的原则
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平衡与再生方法
单级,多级萃取过程(课本P136~137)
一、 蛋白质分离方法
1.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并且不同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使蛋白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并使蛋白质混合物也得到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透析和超滤是分离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透析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蛋白质大分子与以无机盐为主的小分子分开。它们经常和盐析、盐溶方法联合使用,在进行盐析或盐溶后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除去引入的无机盐。由于超滤过程中,滤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质堵塞,以致超滤速度减慢,截流物质的分子量也越来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滤方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滤膜,也可以选择切向流过滤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离心也是经常和其它方法联合使用的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当蛋白质和杂质的溶解度不同时可以利用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
2.根据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条件有很多,比如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介电常数和温度等。但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蛋白质因其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溶解度,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点,适当地改变外部条件,就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蛋白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蛋白质的盐溶和盐析、有机溶剂法、双水相萃取法、反胶团萃取法等。
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是最常用的方法。每种蛋白质都有自己的等电点,而且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相反,有些蛋白质在一定pH值时很容易溶解。因而可以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来分离纯化蛋白质。王洪新等[8]研究茶叶蛋白质提取过程发现,pH值为时茶叶蛋白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达到36•8%,初步纯化得率为91•0%。李殿宝[9]在从葵花脱脂粕中提取蛋白质时将蛋白溶液的pH值调到3~4,使目标蛋白于等电点沉淀出来。等电点沉淀法还应用于葡萄籽中蛋白质的提取。李凤英等[10]测得葡萄籽蛋白质的等电点为3•8。他们利用碱溶法提取葡萄籽蛋白质,得到了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以1×10-5mol•L-1的NaOH溶液,按1∶5的料液比,在40℃搅拌40 min,葡萄籽蛋白质提取率达73•78%。另外还可以利用碱法提取大米蛋白,其持水性、吸油性和起泡性等均优于酶法提取[11]。利用酸法提取得到的鲢鱼鱼肉蛋白质无腥味、色泽洁白,蛋白质产率高达90%[12]。
蛋白质的盐溶和盐析是中性盐显著影响球状蛋白质溶解度的现象,其中,增加蛋白质溶解度的现象称盐溶,反之为盐析。应当指出,同样浓度的二价离子中性盐,如MgCl2、(NH4)2SO4对蛋白质溶解度影响的效果,要比一价离子中性盐如NaCl、NH4Cl大得多。在葡萄籽蛋白提取工艺中除了可以利用碱溶法还可以利用盐溶法来提取蛋白质,其最佳提取工艺是:以10%NaCl溶液,按1∶25的料液比,在30℃搅拌提取30min,蛋白质提取率为57•25%[10]。盐析是提取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常用方法,如多聚磷酸钠絮凝法、硫酸铵盐析法,其中硫酸铵盐析法广泛应用于生产。由于硫酸铵在水中呈酸性,为防止其对蛋白质的破坏,应用氨水调pH值至中性。为防止不同分子之间产生共沉淀现象,蛋白质样品的含量一般控制在0•2% ~2•0%。利用盐溶和盐析对蛋白质进行提纯后,通常要使用透析或者凝胶过滤的方法除去中性盐[13]。
有机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是: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能使一些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而且在一定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下,引起蛋白质沉淀的有机溶剂的浓度不同,因此,控制有机溶剂的浓度可以分离纯化蛋白质。例如,在冰浴中磁力搅拌下,在4℃预冷的培养液中缓慢加入乙醇(-25℃),可以使冰核蛋白析出,从而纯化冰核蛋白[14]。由于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不仅能引起蛋白质的沉淀,而且伴随着变性。因此,通常要将有机溶剂冷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有机溶剂防止局部浓度过高,蛋白质变性问题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对于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极性侧链较多、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可以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它们有一定的亲水性和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取液。冷乙醇分离法提取免疫球蛋白最早由Cohn于1949年提出,用于制备丙种球蛋白。冷乙醇法也是目前WHO规程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推荐的方法,不仅分辨率高、提纯效果好、可同时分离多种血浆成分,而且有抑菌、清除和灭病毒的作用[15]。
萃取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双水相萃取和反胶团萃取可以用来分离蛋白质。双水相萃取技术(Aqueous two phase extraction,ATPE)是指亲水性聚合物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双水相,由于被分离物在两相中分配的不同,便可实现分离,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此方法可以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双水相中的聚合物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收率较高。对于细胞内的蛋白质,需要先对细胞进行有效破碎。目的蛋白常分布在上相并得到浓缩,细胞碎片等固体物分布在下相中。采用双水相系统浓缩目的蛋白,受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盐类型及浓度的影响[16]。
反胶团萃取法是利用反胶团将蛋白质包裹其中而达到提取蛋白质的目的。反胶团是当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溶解时自发聚集而形成的一种纳米尺寸的聚集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萃取过程中蛋白质因位于反胶团的内部而受到反胶团的保护。程世贤等[17]就利用反胶团萃取法提取了大豆中的蛋白质。
3.根据电荷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即酸碱性质不同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有电泳和离子交换层析两类。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粒(如不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分子)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聚丙烯酰胺电泳是一种以聚丙烯酰胺为介质的区带电泳,常用于分离蛋白质。它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用量少。等电聚焦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也可以用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是在具有pH梯度的介质中进行的。在外电场作用下各种蛋白质将移向并聚焦在等于其等电点的pH值梯度处形成一个窄条带。孙臣忠等[18]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和等速提纯电泳在分离纯化蛋白质中的应用。结果发现,聚丙烯酰胺电泳的条带分辨率低,加样量不高;等电聚焦电泳分辨率最高,可以分离同种蛋白的亚成分,加样量最小;等速提纯电泳区带分辨率较高,可将样品分成单一成分,加样量最大。
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有正电荷的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反之为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层析同样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值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被留在层析柱上,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将吸附在层析柱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其中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李全宏等[19]将离子交换层析应用于浓缩苹果汁中蛋白质的提纯。另外,离子交换层析还用于抗凝血蛋白的提取[7]。
4. 利用对配体的特异亲和力进行分离纯化
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能力(即生物学亲和力)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纯化方法。它通常只需一步处理即可将目的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纯度相当高。应用亲和层析须了解纯化物质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以便设计出最好的分离条件。近年来,亲和层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靶标蛋白尤其是疫苗的分离纯化,特别是在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上,亲和层析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融合蛋白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20]。亲和层析在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分离纯化中应用也相当广泛[21]。范继业等[22]利用壳聚糖亲和层析提取的抑肽酶比活达到71 428 BAEE•mg-1,纯化回收率达到62•5%。该方法成本较低,吸附剂价格低廉、机械强度高、抗污染能力较强、非特异性吸附较小、可反复使用、适用性广,产品质量稳定。
❻ 为什么一些工厂用mbr膜生物反应器而不用超滤反渗透
首先你需要知道这两种膜的区别
膜生物反应器( MBR )、超滤( UF )作为反渗透( RO)的预处理工艺在实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给RO工艺提供优质、稳定的水质,比较了两个工艺的出水水质和运行稳定性。
工艺部分
UF系统由于选用了内压式中空纤维膜, 为防止悬浮固体干扰其正常运行, 故对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气浮、过滤等预处理, 并以预处理后的出水作为UF系统的进水。
UF系统的工艺参数:设计膜通量为68L/(m2/h),循环倍比为2系统回收率为90%,跨膜压力为0.04~ 0.12MPa。
MBR系统由于选用了外压式中空纤维膜, 无需单独增设预处理设备,只用常规格栅分离后进行调解处理后的出水作为MBR系统的进水。
MBR系统的工艺参数:设计膜通量为40L/(m2/h),平均污泥浓度(MLSS)6.66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 8h气水比为16:1跨膜压力为0.016~ 0.02MPa。
结论与建议
MBR与UF系统用于深度处理废水,其出水水质良好。UF系统出水浊度平均为0.18NTU, COD平均为22.1mg /L, SDI平均为2.50; MBR系统出水浊度平均为0.14 NTU, COD平均为20.1 mg /L, SDI平均为2.22。
在对浊度的去除上, MBR系统无论是出水浊度平均值还是出水浊度的稳定性均优于UF系统。在对 COD的去除上, UF系统对预处理工艺出水的COD去除效果不明显; MBR系统耐COD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 但对经纯氧曝气工艺处理后的剩余难生物降解COD的去除效果不佳。
针对废水的水质特点,为满足RO工艺对进水水质及其稳定性的要求,可在纯氧曝气池后设置一个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的膜分离池(池内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代替二沉池,以提高系统的出水水质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❼ 皮肤的功能有哪些要详细
一、保护功能
(一)防御机械性刺激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表皮各层细胞紧密连接。真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坚韧又柔软,具有一定的抗拉性和弹性。当受外力摩擦或牵拉后,仍能保持完整,并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原状。皮下组织疏松,含有大量脂肪细胞,有软垫作用,可减缓外力的撞击,保护内部组织不受损伤。
(二)防御物理性刺激 阻绝电流,阻挡紫外线,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体外水分渗入。角质层是不良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绝缘能力,可以防止一定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角质层和黑色素颗粒能反射和吸收部分紫外线,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内部组织。长期日晒,皮肤角质层会相应变厚,黑色素颗粒增多,皮肤的外观会变得粗糙,肤色加深。皮脂腺能分泌皮脂,汗腺分泌汗液,两者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化皮肤膜。它可以滋润角质层,防止皮肤干裂,阻止体内水分被蒸发和体外水分的透入。
(三)防御化学性刺激 角质层细胞的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对弱酸、弱碱的腐蚀有一定的抵抗力。汗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冲淡化学物质的酸碱度,保护皮肤。
(四)防御生物性刺激 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并有抑菌、杀菌作用。
二、皮肤的调节体温功能 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需要比较恒定的体温做保障,正常体温在36~37℃左右。皮肤在体温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皮肤调节体温有两种方式:
(一)过血管调节体温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体表血流量增多,皮肤散热增加,使体温不致过高。当气温较低时,皮肤毛细血管网部分关闭,部分血流由动脉不经体表,直接由动静脉吻合支进入静脉中,使体表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保持体温。
(二)通过汗腺蒸发调节体温 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三、皮肤的感觉功能 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热觉、冷觉等。
四、皮肤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一)分泌功能 汗腺可分泌汗液,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毛发。影响皮脂腺分泌功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分泌的影响 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皮脂腺腺体肥大,分泌功能增强。所以一般男性皮肤比女性皮肤偏油性,毛孔粗大。
2 外界温度的影响 气温高时,皮脂分泌量较多;气温低时,皮脂分泌量减少。所以夏季我们的皮肤多偏油性,冬季时皮肤会变得偏于干燥。
3 皮肤表面湿度的影响 皮肤表面的湿度可影响皮脂的分泌扩散。当皮肤表面水分高时,皮脂易乳化、扩散;而皮肤干燥时,皮脂的分泌和扩散会变得缓慢。
4 年龄的影响 儿童期皮脂分泌量较少;青春期开始分泌增多;35岁以后开始逐渐减少。所以儿童和中老年的皮肤偏干,而青春期皮肤偏油。
5 饮食的影响 油腻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使皮脂分泌量增加。所以油性皮肤,尤其是长痤疮的人不宜吃甜食、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二)排泄功能 皮肤通过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
五、皮肤的呼吸功能 皮肤还可以通过汗孔、毛孔进行呼吸,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它的呼吸量大约为肺的1%。面部的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丰富,又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其呼吸作用较身体的其他部位更为突出,平时化妆过浓或带妆时间过长,会影响皮肤的呼吸,对皮肤的健康不利。
六、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并不是绝对严密无通透性的,它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
(一)、皮肤的吸收途径 皮肤直接从外界吸收营养的途径有三条:
1 营养物渗透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细胞内。
2 大分子及水溶性物质有少量可通过毛孔、汗孔而被吸收。
3 少量营养物质通过表面细胞间隙渗透进入真皮。
(二)皮肤对各类物质的吸收能力 皮肤对物质的吸收能力与被吸收物的理化性质有关。脂溶性的物质易被吸收。皮肤对动物脂肪的吸收能力较强,所以,貂油、羊毛脂、豚脂等对皮肤均有良好的滋养作用。皮肤对植物油的吸收能力次之,对矿物油的吸收能力最差。皮肤对维生素类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脂溶性的维生素易被吸收,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对水溶性的维生素吸收能力较差,如维生素B、维生素C等。皮肤对某些金属元素,如铅、汞等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有些化妆品中含铅、汞成分,皮肤吸收、蓄积后会造成中毒,出现黑斑、皮疹等。
(三)影响皮肤吸收功能的因素 皮肤的吸收功能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角质层的厚薄 角质层越薄,营养成分越容易透入而被吸收。做皮肤护理时,可采用脱屑方法,使角质层变薄。
2皮肤含水量的多少 皮肤含水量越多,吸收能力越强。采用蒸气喷面可补充胶质层含水量,皮肤被溶软后可以增加渗透力和吸收能力。
3 毛孔状态 毛孔扩张时,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毛孔到达真皮而被吸收。
4局部皮肤温度 局部皮肤温度高,汗孔张开时,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汗孔进入真皮而被吸收。皮肤按摩、热膜、蒸气喷面等均可增高局部温度,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七、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 皮肤细胞有分裂繁殖,更新代谢的能力。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最为活跃,在此期间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养颜大有好处。
皮肤作为人体的一部分,还参与全身的代谢活动。皮肤中有大量的水分和脂肪,它们不仅使皮肤丰满润泽,还为整个机体活动提供能量,可以补充血液中的水分或贮存人体多余的水。皮肤是糖的储库,能调节血糖的浓度,以保持血糖的正常。
❽ 徐缓的代表性研究论文
1.Huan Xu, Kaiqian Wang, Yihui Deng, et al. Effects of cleavable PEG-cholesterol derivatives on the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of PEGylated liposomes. Biomaterials. 2010,31(17): 4757-4763. (SCI收录)
2.Huan Xu, Yihui Deng, DaWei Chen, et al. Esterase-Catalyzed DePEGylation of pH-sensitive Vesicles Modified with Cleavable PEG–Lipids Derivatives. J Control Release. 2008, 130(3): 238–245. (SCI收录)
3.Huan Xu, Yihui Deng, Kaiqian W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ble pH-sensitive Vesicles Composed of α-tocopherol Hemisuccinate. AAPS PharmSciTech. 2012,16(4):1377-1385(SCI收录)
4.Huan Xu, Yihui Deng, DaWei Che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sensitive Vesicles Made of Cholesteryl Hemisuccinate. Drug Dev Ind Pharm. 2008, 34(2): 134–141. (SCI收录)
5.司维峰, 李焕巧, 徐缓*,等. 球形分枝结构Pt纳米材料的合成、纯化及电化学活性研究. 催化学报. 2012, 33(9):1601-1607 (通讯作者,SCI收录)
6.徐缓,王凯乾,黄微崴,等. 聚乙二醇修饰脂质体的ABC现象研究进展. 药学学报. 2010, 45(6):677-683.
7.徐缓*,于涛,尹朋朋,等. NBT光照法测定聚(2-乙基-2-恶唑啉)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脂质体的活性.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21): 1732-1735.
8.徐缓*,尹朋朋,于涛,等. PEOZ修饰SOD模拟物脂质体冻干制剂的考察. 中国药房. 2013, 24(1):57-60
9.徐缓,王凯乾,邓意辉,等. 阴离子交换树脂-微柱离心法测定钙黄绿素脂质体包封率. 药物分析杂志. 2010, 30(9):1713-1716.
10.陈建霞, 徐 缓*, 于涛, 等. 微柱离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脂质体的包封率. 中国新药杂志. 2011, 20 (10): 928-931.
11.徐 缓,邓意辉,陈大为,等. 修饰脂质体的可断裂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药学学报. 2008, 43(1): 18-22.
12.徐 缓,邓意辉,王凯乾,等. 超滤-分光光度法分离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 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5): 377-380.
13.徐 缓,邓意辉,陈大为,等. 超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钙黄绿素囊泡包封率. 中国新药杂志. 2008, 17(2): 150-152.
14.徐 缓,于涛,尹朋朋,等. AE-活性酯的合成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北华大学学报. 2011, 12(6):656-658
15.曲海源,徐 缓,韩洪波,等. αvβ3 整合素受体靶向性超顺磁性脂质体的建立及体外磁共振观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6):969-972.
❾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速记口诀速记
【中药综合速记口诀】
香肉挥发香味,豆沙粉碎才好吃。
【解析】
气味散失主要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过久气味散失或变淡
1、含挥发油:沉香、肉桂
粉碎后:豆蔻、砂仁
更多关于执业药师的记忆口诀,请关注润德教育。润德教育执业药师
❿ 蛋白质分离提纯方法
1、盐析法:
盐析法的根据是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随盐浓度的增高而上升,但当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互相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
2、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能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其二、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比水小,导致溶剂的极性减小。
3、蛋白质沉淀剂:
蛋白质沉淀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白质沉淀起作用,常见的有碱性蛋白质、凝集素和重金属等。
4、聚乙二醇沉淀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钠等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
(10)脂质体超滤为什么能被截流扩展阅读:
吸附层析
1、吸附柱层析
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
2、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
3、聚酰胺薄膜层析
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
层析时,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