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含砷工业废水处理最新技术是什么
含砷废水和废渣,一直是处理的难题。
废水中的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物质,不专如石灰,比如铁盐,属比如硫化钠等,把砷沉淀下来。
这种含砷的固形物,是一种没有明显结构的水合物。砷在这种物质中不稳定,一旦遇到水等,会在此溶解出来。
很多的研究和试验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工业设计和环境评价时,如含砷难浸出金矿的细菌预氧化工程,信誓旦旦地说,固砷效果多么好。其实是有差距的。
要想含砷固形物真正地把砷固定住,不会在溶液Ph值变化后在次溶出,必须通过火法焙烧。
我们曾经搞了个含砷物料的焙烧方法,没有人用。还是成本问题。
❷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谁能容易的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沉淀!
加铁离子好!
铁离子在PH为三的时候就能水解为氢氧化铁沉淀 Fe3+ +3H2O--Fe(OH)3+3H+
工业废水除砷的方法有:
目前含核租砷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化学碰氏野法、物化法和生化法三大类。化学法包括化学沉淀法、絮凝沉淀法等;物化法包括:离子交换法、膜法、电渗析法、光催化氧化法、吸附法等;生化法包括:微生物胞外转化法、植物吸收法、微生物胞内转化法、微生物死细胞吸附法等。
传统的方法处理处理含砷废水主要用化学沉淀法,根据具体的情况又可分为砷酸钙法和硫化砷法。砷酸钙法是用石灰、铁盐、高分子絮凝剂使砷与这些物质作用发生笑喊中和脱砷、吸附等反应,并发生架桥、共沉淀效应,使砷从废水中去除。
有关的反应式主要有:
3Ca(OH)2 + 2H3AsO3 = Ca3(AsO3)2 + 6H2O
3Ca(OH)2 + 2H3AsO4 = Ca3(AsO4)2 + 6H2O 胶体就是胶体,沉淀就是沉淀。这是两个概念。
PH=10-14的废水,含有大量的OH-,
Fe2+ + OH- →Fe(OH)2↓白色沉淀
废水中一定有少量的溶解氧,氢氧化亚铁+O2→氢氧化铁
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所以加Fe2+,Fe3+生成物都是一样,具体加什么,就看什么便宜了。
❸ 工业上采用硫化钠-石灰铁盐法处理高砷废水(砷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 3 AsO 3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废
(1)在废水中加入硫化钠和硫酸,发生:S 2- +2H + =H 2 S↑,H 2 S为酸性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H 2 S;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2)反应物为H 3 AsO 3 、硫化钠和硫酸,生成物为As 2 S 3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3 AsO 3 +3S 2- +6H + =As 2 S 3 ↓+6H 2 O或2H 3 AsO 3 +3S 2- =As 2 S 3 ↓+6OH - ;H + +OH - =H 2 O, 故答案为:2H 3 AsO 3 +3S 2- +6H + =As 2 S 3 ↓+6H 2 O(或2H 3 AsO 3 +3S 2- =As 2 S 3 ↓+6OH - ;H + +OH - =H 2 O); (3)当硫化钠不足,硫酸过量时,还可能有为反应的H 3 AsO 3 ,故答案为:H 3 AsO 3 ; (4)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为绿色氧化剂,能将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易于生成FeAsO 4 沉淀而除去,将Fe 2+ 氧化可生成Fe(OH) 3 沉淀,以加速悬浮物的沉降,故答案为:ABC; (5)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以及烧杯,其中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故答案为:漏斗、烧杯、玻璃棒; (6)加入双氧水,可将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将Fe 2+ 氧化可生成Fe 3+ ,由于亚砷酸盐的溶解性大于相应的砷酸盐, 可生成FeAsO 4 、Ca 3 (AsO 4 ) 2 、Fe(OH) 3 、CaSO 4 、还可能存在少量Ca 3 (AsO 3 ) 2 , 故答案为:FeAsO 4 、Ca 3 (AsO 4 ) 2 、Ca 3 (AsO 3 ) 2 、Fe(OH) 3 、CaSO 4 等. |
❹ 污水处理技术篇:水体中的砷如何去除
水体中的砷如何去除:目前,国内外处理污水处理中含砷废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专、离子交换法、生属物法、膜法、电凝聚法、吸附法等。这些方法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沉淀法除砷技术较为完善,应用较为广泛,但它处理后会产生大量废渣,造成二次污染,而且除砷效率低,难以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处理量不大、组成单一、回收价值高的废水,但其处理工艺复杂、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生物法中微生物对周边环境的要求很严格,因砷具有毒性,用此法处理水中的砷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膜分离法处理成本较高,不宜大规模应用;电凝聚法操作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提供的大比表面积,通过砷污染物与吸附剂间较强的亲和力达到净化除砷的目的。吸附法由于简单易行、去除效果好、能回收废水中的砷、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二次污染,且吸附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而备受人们关注。
❺ 含砷废水怎样处理
处理含砷废水,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中和沉淀法、絮凝沉淀法、铁氧体法、硫化物沉淀法等,适用于高浓度含砷废水,生成的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在化学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很多人曾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
1 化学法处理含砷废水
中和沉淀法作为工程上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很多人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机理主要是往废水中添加碱(一般是氢氧化钙)提高其pH,这时可生成亚砷酸钙、砷酸钙和氟化钙沉淀。这种方法能除去大部分砷和氟,且方法简单,但泥渣沉淀缓慢,难以将废水净化到符合排放标准。
絮凝共沉淀法,这是目前处理含砷废水用得最多的方法。它是借助加入(或废水中原有)Fe3+、Fe2+、Al3+和Mg2+等离子,并用碱(一般是氢氧化钙)调到适当pH,使其形成氢氧化物胶体吸附并与废水中的砷反应,生成难溶盐沉淀而将其除去。其具体方法有,石灰-铝盐法、石灰-高铁法、石灰-亚铁法等。
铁氧体法,在国外,自70年代起已有较多报道,工艺过程是在含砷废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硫酸亚铁,然后加碱调pH至8.5-9.0,反应温度60-70℃,鼓风氧化20-30分钟,可生成咖啡色的磁性铁氧体渣。Nakazawa Hiroshi 等研究指出,在热的含砷废水中加铁盐(FeSO4或Fe2(SO4)3),在一定pH下,恒温加热1 h。用这种沉淀法比普通沉淀法效果更好。特别是利用磁铁矿中Fe3+盐处理废水中As(III)、As(V),在温度90℃,不仅效果很好,而且所需要的Fe3+浓度也降到小于0.05mg/L。赵宗升曾从化学热力学和铁砷沉淀物的红外光谱两个方面探讨了氧化铁砷体系沉淀除砷的机理,发现在低pH值条件下,废水中的砷酸根离子与铁离子形成溶解积很小的FeAsO4,并与过量的铁离子形成的FeOOH羟基氧化铁生成吸附沉淀物,使砷得到去除。
马伟等报道,采用硫化法与磁场协同处理含砷废水,提高了硫化渣的絮凝沉降速度和过滤速度,并提高了硫化剂的利用率。研究发现经磁场处理后,溶液的电导率增加,电势降低,磁化处理使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水的渗透效果。国外曾有人提出在高度厌氧的条件下,在硫化物沉淀剂的作用下生成难溶、稳定的硫化砷,从而除去砷。
化学沉淀法作为含砷废水的一种主要处理方法,工程化比较普遍,但并不是采用单一的处理方式,而是几种处理方式的综合处理,如钙盐与铁盐相结合,铁盐与铝盐相结合等等。这种综合处理能提高砷的去除率。但由于化学法普遍要加入大量的化学药剂,并成为沉淀物的形式沉淀出来。这就决定了化学法处理后会存在大量的二次污染,如大量废渣的产生,而这些废渣的处理目前尚无较好的处理处置方法,所以对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和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都存在巨大的负面作用。
2 物化法处理含砷废水
物化法一般都是采用离子交换 、吸附、萃取、反渗透等方法除去废液中的砷。物化法大都是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较新方法,实用的尚不多见,但是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陈红等曾利用MnO2对含As(III)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nO2对As(III)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为44.06mg/g(δ-MnO2)和17.9 mg/g(ε-MnO2),阴离子的存在使MnO2吸附量有所下降,一些阳离子(如Ga3+、In3+)可增加其吸附量,吸附后的MnO2经解吸后可重复使用。
胡天觉等报道,合成制备了一种对As(III)离子高效选择性吸附的螯合离子交换树脂,用该离子交换柱脱砷:含As(III)5 g/L的溶液脱砷率高于99.99%,脱砷溶液中砷含量完全达标,而且离子交换柱用2mol/L的氢氧化钠(含5% 硫氢化钠)作洗脱液洗涤,可完全回收As(III)并使树脂再生循环利用。
刘瑞霞等也曾制备了一种新型离子交换纤维,该离子交换纤维对砷酸根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度。实验表明该纤维具有较好的动态吸附特性,30mL 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可定量将96.0 mg/g吸附量的砷从纤维上洗脱。
另外,还有不少人作了用钢渣、选矿尾渣、高炉冶炼矿渣等废渣处理含砷废水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由于物化法只能处理浓度较低,处理量不大,组成单纯且有较高回收价值的废水,而工业废水的成分较复杂,所以物化法的工程化程度较低。
3 微生物法处理含砷废水
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用微生物法处理含砷废水具有经济、高效且无害化等优点,已成为公认最具发展前途的方法。
3.1 活性污泥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活性污泥ECP(胞外多聚物)能大量吸附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尤其是重金属离子,他们与ECP的络合更为稳定。关于吸附机制,在ECP的复杂成分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似乎是糖类。Brown和Lester(1979)指出ECP中的中性糖和阴离子多糖有着吸附不同金属离子的结合点位,不同价态或不同电荷的金属离子可以在不同的点位与 ECP结合,如中性糖的羟基、阴离子多聚物的羟基都可能是金属的结合位。Kasan、Lester、Modak和Natarajam等认为: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有两种机制即表面吸附和胞内吸收;表面吸附是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甲壳素、壳聚糖等)含有配位基团—OH,—COOH,—NH2,PO43-和—HS等,他们与金属离子进行沉淀、络合、离子交换和吸附,其特点是快速、可逆和不需要外加能量,与代谢无关;胞外吸收通过金属离子和胞内的透膜酶、水解酶相结合而实现,速度较慢需要能量,而且与代谢有关。
此外,Ralinske指出:好氧生物能大量富集各种重金属离子,这些离子积累于细胞外多聚物中,并在厌氧条件下释放回液相中。这就有利于我们在二沉池中分离和沉降重金属离子。
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砷废水的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砷的浓度及价态
不同价态的砷对活性污泥的毒性不同。实验表明,As(III)对脱氢酶的毒性比As(V)平均大53倍。As(III)对蛋白酶活性的毒性约为As(V)的75倍。还有,As(III)对活性污泥脲酶活性的毒害作用是As(V)的35倍。所以处理含砷废水时有必要将As(III)氧化成As(V)。实验还表明,活性污泥对低浓度砷的去除率高于对高浓度砷的去除率,这是由于污泥的吸附能力有限所造成的。此外,重金属离子浓度小于5mg·L-1时,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不受重金属影响,当重金属离子浓度大于30mg·L-1时,活性污泥法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则大大受到影响。
(2)有机负荷
有机负荷对活性污泥去除五价砷也有较大的影响,有机负荷高,去除率也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污水中的有机物本身可和五价砷相结合,降低了污水中砷的浓度;二是有机物浓度高有利微生物生长繁殖,这进一步提高活性污泥对五价砷的去除率。此外,有机负荷高还可以防止污泥膨胀。因为在高有机负荷环境中絮状菌比大多数丝状菌有更强的吸附和存贮营养物能力,能够充分利用高浓度的底物迅速增殖,具有较高的比生长速率,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在低负荷下混合液中底物浓度长时间都低,由于缺少足够的营养底物,絮状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丝状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当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时,丝状菌会从菌胶团中伸展出来以增加其摄取营养物质的表面积。一方面,伸出絮体之外的丝状菌更易吸收底物和营养,其生长速率高于絮状菌,从而成为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种;另一方面,丝状菌越多,其菌丝越长,活性污泥越不易沉降,SVI越高,导致了污泥膨胀。
(3)pH
pH 对金属去除影响很大,因为pH不仅影响金属的沉降状态,而且影响吸附点的电荷。一般pH 升高有利于污泥对阳离子金属的吸附。直至产生氢氧化物沉淀,反之则有利于对呈负电荷状态存在的金属的吸附。但是,过高或过低的pH对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pH过低(pH=1.5),会引起微生物体表面由带负电变为带正电,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②过高或过低的 PH还可影响培养基中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微生物。③酶只有在最适宜的pH时才能发挥其最大活性,极端的pH使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甚至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④过高或过低的pH均降低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
(4)生物固体停留时间(Qc)
Qc对阳离子金属去除有较大影响,因为活性污泥表面常被难溶性或微溶性的多聚物所包围(如多糖),这些多聚物表面的电荷可使金属迅速地得以去除。已经证实,细菌多聚物产生和细菌生长相有关,稳定相和内源呼吸阶段多聚物产量最大,而Qc增大,污泥中细菌处于稳定相和内源呼吸阶段,有利于对金属的去除。
(5)污泥浓度
污泥浓度高,吸附点也随着增加,从而有利于金属的去除。从去除金属的角度出发,高有机负荷,高污泥浓度的运行方式最为理想。
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砷废水,不论在处理费用,还是二次污染,或者工程化方面,都比传统处理方法具有相当突出的优势。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还不是十分完善,但是在处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方面都已达成一定的共识。如果在处理工艺上再进行一定的改进,如往污泥中投加优势菌种,可以改善污水的处理效果;此外,还可以引进生活污水进行混合处理并进行曝气,这样不仅降低了砷的浓度以及砷对污泥的毒害作用,同时还解决了活性污泥的营养源问题,为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砷废水的工程化应用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3.2 菌藻共生体
国外研究表明,生物迁移转化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效,费用更低等优点。用小球藻的生物迁移转化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工艺,有一些已投入工程运作。
菌藻共生体对砷的去除机理可认为是藻类和细菌的共同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在去除金属过程中,微生物的表面起着重要作用。菌藻共生体中,藻类和细菌表面存在许多功能键,如羟基、氨基、羧基、硫基等。这些功能键可与水中砷共价结合,砷先与藻类和细菌表面上亲和力最强的键结合,然后与较弱的键结合,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砷再慢慢渗入细胞内原生质中。因而在藻类和细胞吸附砷中,可能经过快吸附过程和较慢吸附两过程后,吸附作用才趋于平衡。
廖敏等人曾研究了菌藻共生体对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培养分离所得菌藻共生体中以小球藻为主,此时菌藻共生体积累砷达7.47 g/kg干重。在引入菌藻共生体并培养16h后,其对无营养源的含As(III),As(V)的废水除砷率达80%以上,并趋于平衡,含营养源的As(III)、As(V)的废水中,菌藻共生体对As(V)的去除率大于As(III),对As(V)去除率超过70%,但对As(III)的去除率也在50%以上,在除砷过程中同时出现砷的解吸现象。在无营养源条件下,对As(III)、As(V)混合废水的除砷率超过80%。
菌藻共生体是一种易培养获得的材料。其对废水中的砷具有较强的去除力,并能同时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因此其在含砷废水的处理运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3.3 投菌活性污泥法
投菌活性污泥法(Application of Bio-Augmentation Process with Liquid Live microorganisms)是将具有强活力的细菌投入到曝气池里去,使曝气池混合液内的各种细菌处于最佳活性状态,这样.不仅投入了吸气池内所缺少的细菌,在流入污水水质不变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作用显著,而且,当污水水质改变,环境变异的情况下,微生物仍能适应,保持活性,其氧化代谢过程依然充分,投入菌液后使曝气池耐冲击负荷,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改善了出水水质。
投菌活性污泥法(LLMO)是出之一种新的概念,它是根据在同一环境里,最适宜的细菌能自然繁殖,同样,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内的细菌也会自然繁殖到一定数目,自然界无处不可找到细茵,然而,在同一环境里并非可以找到一切细菌这一原则,作为理论指导,从自然界土壤内筛选出污水厂中的有用细菌制成液态的或固态的产品。液态菌液微生物成活率高;固态菌使用前需先用水溶成液态,细菌的成活率较液态菌液低,使用时按一定比例将液态菌液投入曝气池内或投到需用处,投菌活性污泥法(LLMO)在国外已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因此,我们可望通过向活性污泥中投加对砷具有高耐受力,对砷具有特殊处理效果的混合菌种,达到对砷的高效处理,净化工业含砷废水。
4 前景展望
随着冶金、化工等产业的日益发展,以及含砷制品市场的日益拓大,含砷废水的排放和污染问题,必将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所以解决含砷废水的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然而传统的处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化学法,虽然在工程上有了一定的应用,处理效果也较明显,但由于化学药剂的添加,导致了产生大量的废渣,而这些废渣目前尚无较好的处置办法。而物理法的处理费用较高,处理投资非常大,无法进行工程运作。微生物法作为一种最有前途的处理方法,不仅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而且处理费用低等优点。其中,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砷废水的理论在国内外处于热点研究探索中,又由于活性污泥具有的来源广泛,容易培养,处理后二次污染小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成为可能,成为含砷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此外,若对单纯活性污泥法进行工艺上的改进,如引进优势菌种,或掺入生活污水进行混合处理等工艺上的改进,都可能为活性污泥法的应用创造更为广阔的前景。
❻ 有色废水处理方法有哪些
1、中来和法
即加碱生成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使用的试剂是Ca(OH)2、CaCO3、Mg(OH)2、NaOH。
优点是:操作简单、能连续运转、费用低廉。缺点是:沉淀量大、操作环境恶劣、难以去除络离子。
2、生物法
即将重金属附着在生物试剂上。使用的试剂是生物制剂。优点是:可以与其他工艺结合,适用于前端处理。缺点是:残渣综合利用还待研究。
3、硫化法
即用硫化剂生成不溶于水的硫化物。使用的试剂是NaHS、H2S、Na2S。优点是:低PH状态下除重金属。缺点是:产生硫化氢二次污染、成本高。
4、铁盐除砷法
即将砷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砷酸盐。使用的试剂是FeSO4。优点是:适用于低浓度的砷处理。缺点是:试剂用量大,成本高。
5、吸附法
即将矿物作为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使用的试剂是吸附剂。
优点是:适用于低浓度的重金属处理。缺点是:吸附剂再生频繁、解吸液回收利用困难。
6、膜分离技术
即加利用选择透过性分离水中的离子、分子或者微粒。使用的试剂是阻垢剂。优点是:处理效果好,产生可回收的油价物质。缺点是:易造成膜污染,成本高。
❼ 工业废水除砷树脂是什么
LSC-As除砷树脂,是一类带有官能团的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聚合物树脂,具有回优良的强度指答标,可满足更高的树脂装填层高要求。用于脱除水、食品、糖液等溶液中的砷,砷吸附量最高可达1.4g/L树脂,去除精度可达5ppb以下(吸附量和去除精度与母液砷含量有关)。
❽ 工业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技术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工业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技术,以供参考。
工业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技术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新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技术的改进,另一方面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新方法。
1.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有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钡盐沉淀法和铁氧体法,其中较为新型的技术是铁氧体法。铁氧体法是日本电气公司(NEC)研究出的一种从废水中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新方法。做法是:在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中加入铁盐,利用共沉法从废水中制取铁氧体粉末。铁氧体法可一次去除废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铁氧体沉淀不再溶解。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效果好,投资省,设备简单,沉渣量少,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键迅。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易造成二次污染。铁氧体法捕集金属离子的机理是通过晶格取代的方式而非一般磨亮旅的化学反应,因此有可能突破溶度积常数的限制而同时对多种重金属离子产生作用,特别适用于处理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含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1.2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态物质吸附水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海泡石是一种天然纤维状含镁水合硅酸盐粘土,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有很好的效果,理想分子式为[Si12Mg8(OH)4](H2O)48H2O.海泡石对水中的Ni2+,Co2+,Pb2+,Cu2+和Cd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尤其对高浓度重金属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有机硅吸附剂对重金属也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有机硅吸附剂是一类由碳官能有机硅单体制备的聚合物或经这些单体处理过的无机材料或合成材料。化工及金属冶炼企业所排出的废水中常含有有色金属及有毒金属元素,采用含NHC(S)CH3和NHC(S)NH官能团的有机硅可有效地吸附这些元素,它们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及分配系数。此类有机硅吸附剂对Hg,Cu,As,Sb的吸附容量最大,对Cu,Hg,Te,Th,Bi的分配系数大。利用这些吸附剂可以同时分离多种金属,并且可以在很宽的pH范围内吸附重金属,一般不需要特定的pH值,但净化污水的最佳pH值为5~9.未改解的水解木质素本身可以作为吸附剂,主要用于吸附去除各种重金属离子。Karsheva等人研究发现,水溶性木质素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水中的铅离子。Lalvani发现一种可以吸附溶液中的Cr3+和Cr6+的木质素,该木质素可以去除63%的Cr6+、100%的Cr3+.
1.3离子交换法
由于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用离子交换法处理能有效地除去和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采用微波辐射促进化学反应技术,引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在纤维素上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吸附树脂。研究表明:在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下,树脂对Cu2+的吸附率为99.2%,吸附容量为49.6mg/g,用8%NH3H2O作为淋洗液对树脂洗脱再生,洗脱率在85%以上。大昂吸附树脂重复使用7次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再生使用寿命。超级吸水树脂SAPC也可以脱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SAPC对Cr3+,Co2+离子的富集能力强,对Hg2+,Pb2+,Ni2+富集能力次之。
1.4改性滤料法
同济大学高乃云教授分别用氧化铝涂层砂和氧化铁涂层砂去处水中的金属锌,发现pH>9时,涂瞎凳层砂除锌率达100%.印度工业学院Jiban K.Satpathy用平均尺寸为0.71mm的过滤石英砂涂以硝酸铁,将涂层滤料(15cm高度)置于直径1.1cm的玻璃柱中,实现了分别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从镀镉、镀铬废水中有效去除镉、铬。Edwards等人用铁氧化物覆盖的砂粒柱进行了Pb2+,Cd2+,Ni3+和Cr3+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水中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Pb2+,Cd2+,Ni3+,Cr3+在pH为8.5时几乎可以全部除去。高乃云等在用氧化铁涂层改性滤料除砷,实验中发现除砷效果显著,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且遵循pH值、高去除率的规律[8].
1.5萃取法
萃取法属于物化处理法,是水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大多数重金属废水可以用萃取法处理。传统重金属的溶剂萃取,前处理费时费力,还必须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如果后期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超临界CO2流体(CO2SFE),选择性好,流程简便,萃取速度快,能耗低,后处理简单,具有溶剂萃取所没有的优势。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SFE化学性质稳定,萃取条件温和,萃取后可回收,无溶剂残留,被称为“绿色溶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剂。尽管利用CO2SFE萃取技术大规模治理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经济性尚无定论,但随着工业级CO2SFE流体萃取技术的日益完善,其节能、节时、省力的优势会逐渐显现出来。
1.6新工艺法
1.6.1无害化诱导结晶新工艺
无害化诱导结晶新工艺利用诱导结晶原理,以碳酸钠为沉淀剂,使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盐在流态化的硅砂表面结晶沉积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这种工艺操作方便,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而且在硅砂表面产生的金属沉积物,结构密实,含水率低。对反应饱和后的硅砂可采取加酸溶解回收重金属或采用水泥固化硅砂的措施,从而达到对重金属废水的最终无害化处理。重金属废水经流态化结晶沉积法及过滤处理后,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可达99%,无需沉淀池,反应速度快,且无污泥产生。
1.6.2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
采用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铬废水时,在实验过程中,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微电解法预处理可去除90%以上,剩余部分被后续工艺的微生物功能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对Cr6+含量为50mg/L,Cu2+含量为15mg/L,Ni2+含量为10mg/L的废水,经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净化率达99.9%,且无二次污染。微电解法利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废铁屑处理电镀废水,不仅处理效果较好,而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生物法净化含铬电镀废水的优点是污泥量少,净化效果好。实际工程运用中,对电镀废水选用廉价的铁碳法进行预处理,再用SR功能菌进行深度处理,也不失为一种降低处理费用提高处理效率的好方法。利用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完全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6.3铁屑固定床工艺
铁屑固定床处理重金属废水工艺是指:电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含Cr6+废水,经过铁屑固定床的综合作用,出水在进入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可作为处理水排放或回用。其基本原理是铁屑对絮体的电附集和对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电池反应产物的混凝、新生絮体的吸附和床层的过滤等作用的综合效应的结果,其中主要作用是氧化还原和电附集。该工艺具有省水、节电、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可以解决重金属废水治理难题,对于其他重金属的处理,只需调整工艺参数即可。
1.7生化处理法
生化处理法是借助微生物或植物的絮凝、吸收、积累、富集等作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包括生物吸附、生物絮凝、微生物代谢等方法。
1.7.1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法是指生物体借助化学作用吸附金属离子的方法。藻类和微生物菌体对重金属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并且具有成本低、选择性好、吸附量大、浓度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吸附剂。用生物吸附法从废水中去除重金属的研究,美国等国家已初见成效.有研究者预处理假单胞菌的菌胶团后,将其固定在细粒磁铁矿上来吸附工业废水中Cu2+,发现当浓度高至100mg/L时,除去率可达96%,用酸解吸,可以回收95%铜,预处理可以增加吸附容量。但生物吸附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吸附容量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具有选择性,而重金属废水常含有多种有害重金属,影响微生物的作用,应用上受限制等,所以还需再进行进一步研究。
1.7.2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的一种除污方法。生物絮凝法的开发虽然不到20年,却已经发现有17种以上的微生物具有较好的絮凝功能,如霉菌、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并且大多数微生物可以用来处理重金属。生物絮凝法具有安全无毒、絮凝效率高、絮凝物易于分离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邵颖和叶玉汉研究了聚合铝与天然阳离子有机高分子壳聚糖复合后的絮凝特征及复合絮凝剂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应用。结果表明,聚合铝与壳聚糖复合能相互促进其絮凝效能,对重金属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
2、结语
由于重金属废水处理比较复杂,且水体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应该考虑采用多种方法和工艺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在选择方法上也应该遵循经济、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原则。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❾ 除砷亚铁离子过量的原因
除砷亚铁离子过量的原因如下:因为硫酸砷废水属酸性,所以通常会加入石灰进行PH值的调节,石灰水解后与砷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偏亚砷酸钙[Ca(AsO2)2]与碱式偏亚砷酸钙,反应化不方程式为2Ca(OH)2+As2O3→Ca2As2O5+2H2O。当然石灰调节硫酸废水的PH值效果很好,但其与砷的混凝反应生成的亚砷酸钙与碱式偏亚砷酸钙溶解度仍然很大,反应形成过程也较久,难彻底除砷,需加入硫酸亚铁混凝。
❿ 硫酸亚铁去除水中砷反应原理
【硫酸亚铁去除水中砷反应原理】针对废水酸度高、砷含量高的特点.以混凝剂价廉易得内、处理高效为原容则,采用石灰—硫酸亚铁法混凝二次沉降处理。处理后废水的砷含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反应原理如下:
的沉淀物生成。在反应中生成的胶体氢氧化铁,能吸附砷酸铁和亚砷酸铁而共沉,除砷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