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解酸化的操作规程
一般厌氧发酵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衰退阶段和甲烷化阶段。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应过程控制在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在水解阶段,组合填料可使固体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一般难于将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细菌。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组合填料在设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减轻好氧系统的有机负荷,使整个系统的能耗相比于单独使用好氧系统大为降低。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增强措施: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装有大阻力布水系统,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搅动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处于悬浮状态并且与进入的废水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二沉池的污泥回流水解酸化池,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提高处理效果,同时使污泥得到消化,减少了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处理费用,从而减少了运行费用。b、在水解酸化池内安装弹性填料,对搅动的废水进行水力切割,使悬浮状态的污泥与水充分混合。为水解酸化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c、水解酸化池底部还装有排泥管道系统,是由UASB厌氧反应器排泥系统改进而成,可以保证水解酸化池长期稳定的运行。为保证设施的稳定运行,必须保证均匀进水!根据车间的日产生污水量,分次分阶段的从调节池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污泥回流量控制在总污泥量为池容的1/3即可。
Ⅱ 试述目前在有机废水处理采用的水解酸化的工艺处理,为什么采用水解酸化工艺而不是采用完全厌氧处理工艺
因为污水处理无论采用厌氧还是好氧都是生物处理,即对污水的可生化性有要求,而水解酸化是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的一个方法,一般采用先水解酸化提高可生化性以后再进入厌氧或好氧处理单元,水解酸化的主要目的不是去除COD,而是为了强化BOD.
虽然厌氧的步骤中有水解酸化,但各自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目的都不同.
也许你会认为既然厌氧有水解酸化,前段加个水解酸化有点浪费.其实不然,水解酸化运行环境要比厌氧宽松的多,就是因为宽松所以它可以去除或减轻、缓冲废水中的有毒物质,避免或减小有毒物质(pH、重金属、硫化物、长链脂肪酸等等)对厌氧的副作用.再者低分子有机物有利于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而前段水解酸化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低分子有机物的含量.
Ⅲ 水解酸化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废水酸化沉淀池
水解酸化工艺是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创造条件。
Ⅳ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法的优点是什么
⑴ 池体不复需要密闭,也制不需要三相分离器,运行管理方便简单。
⑵ 大分子有机物经水解酸化后,生成小分子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好,即水解酸化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时间和处理能耗。
⑶ 水解酸化属于厌氧处理的前期,没有达到厌氧发酵的最终阶段,因而出水中也就没有厌氧发酵所产生的难闻气味,改善了污水处理厂的环境。
⑷ 水解酸化反应所需时间较短,因此所需构筑物体积很小,一般与沉淀池相当,可节约基建投资。
⑸ 时间酸化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较好,而且产生的剩余污泥很少,实现了污泥、污水一次处理,具有消化池的部分功能。
Ⅳ 关于水解酸化及厌氧污泥的问题!
1、怎样判断水解酸化池中厌氧活性污泥的性能,怎么知道它们是死是活?镜检的话看不到有活的东西哦!
水解酸化池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往往是见不到原生动物的。
可以从COD去除率,pH值变化,污泥絮凝沉降性能等判断污泥活性。另外,水解酸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后续好氧生化处理,但COD不一定下降。所以,还要看对后续好氧生化的作用和影响来判断。
2、水解酸化能耐苯酚及甲醛的最高浓度能达到多少?
没有做过。
即便有别人的数据,也不可完全相信。试验条件的不同,驯化时间长短的不同,等等,都会影响结果的。如果一定要弄清楚,最好是自己亲手做。
3、我取了一试管泥水,五分钟之内泥水分离比较透彻,不知污泥性能如何了?
厌氧污泥一般比好氧沉降速度快,五分钟可以沉淀下来属于正常情况。但这一点不足以说明污泥性能好坏。
Ⅵ 水解酸化池的注意事项与维护
水解酸化池应注意的问题
①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污泥区泥床高度基本恒定和污泥区有较高的污泥浓度(20g/L)。
②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排泥系统畅通,若发生排泥不畅与淤堵现象,应安排人员及时疏通。
③ 污泥排放采用定时排泥,日排泥次数控制到1~2次。
④ 根据污泥液面检测仪和污泥面高度确定排泥时间,矩形水解 (酸化) 池采用排泥沿池纵向多点排泥。
⑤由于反应器底部可能会积累颗粒和细小砂粒,应间隔一段时间从下面排泥,以避免或减少在反应器内积累的沙砾。
维护与管理
① 保证配水及计量装置的正常。
② 冬季做好对加热管道与换热器的清通与保温,防止进出水管、水封装置的冻结。
③ 每隔一定时间清除浮渣与沉砂。
Ⅶ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水解池出水氨氮高于进水。
根据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4.4小时,污泥龄在6d左右,水解酸化池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42.34%,凯氏氮去除率为40.1%,总氮去除率为37.92%。
目前污水处理中所使用的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有水解酸化法和催化氧化——Fenton试剂等方法。由于Fenton试剂法使用大量的药剂,会使运行成本大大提高因此,水解酸化法相对经济优选。
水解酸化池的稳定性:
水解酸化池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进水COD为1000mg/l时,仍能保证出水在200mg/l,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短,土建造价低,操作成本低。
额定成本低,能耗低,污泥水解率高,降低脱水机运行时间,降低能耗。因此,水解酸化池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远远高于其他预处理工艺。
Ⅷ 水解酸化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废水酸化沉淀池
水解酸化的作用是调节废水的pH值,为后续的生化反应的反应创造条件;因为很多工艺要求水质在一定pH值范围内,而进水水质往往达不到要求,故要设计酸化池。
Ⅸ 废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出水cod比原水还高是什么原因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这样也不能否定了水解酸化的功效。因为原水中很多不溶性的有机物经过水解酸化池之后,分解为可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导致测量结果变大。答案参考自环保通。
Ⅹ 水解酸化的处理过程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
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
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多种因素如温度、有机物的组成、水解产物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
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 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阶段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也是为何在实际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水解酸化往往作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
两点普遍认同的作用:
1、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
2、去除废水中的COD:既然是异养型微生物细菌,那么就必须从环境中汲取养分,所以必定有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