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养殖废水循环

养殖废水循环

发布时间:2022-04-26 05:39:30

⑴ 水产养殖废水怎么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艺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物理处理法
1)过滤
由于养殖废水中的剩余残饵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悬浮态大颗粒形式存在,因此采用物理过滤法去除是最为快捷、经济的方法。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机械过滤器、压力过滤器、沙滤器等。在实际处理工程中,机械过滤器(微滤机)是应用较多、过滤效果较好的方式。沸石过滤器兼有过滤与吸附功能,不仅可以去除悬浮物,同时又可以通过吸附作用有效去除重金属、氨氮等溶解态污染物。
12)泡沫分离法
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其原理是向被处理水体中通入空气,使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气泡吸着,并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然后分离水面泡沫,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的目的。由于泡沫分离技术不仅可以将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未被矿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质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质在水体中积累,而且可向养殖水体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对维护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
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
2化学处理法
1)臭氧处理法
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存在养殖生物排泄物等悬浮物,以及氨氮、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等物质,而且也存在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因此,利用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漂白液等化学氧化剂的氧化作用,氧化分解难生物降解溶解态有机物是养殖废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手段。因此采用O3/UV工艺,既能提高处理效率又可减少臭氧的用量。用O3/UV技术净化湖水可达到水质净化及水体增氧的目的。
臭氧的净化原理在于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 V,高于氯(1.36 V)和二氧化氯(1.5 V)。它能够破坏和分解细胞的细胞壁(膜),迅速扩散渗入细胞内,从而杀死病原菌。臭氧在水中分解的中间物质羟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剂难分解的有机物。因此,用臭氧处理废水,既能够迅速灭除细菌、病毒和氨等有害物质,又能增加水中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养殖废水的目的。
2)电化学法
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电和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可通过电池来完成,也可利用高压静电放电来实现,二者统称电化学,后者为电化学的一个分支,称放电化学。在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中,用电化学法去除水中溶解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完全去除的时间和能耗随着传导率的增加而降低,输入电流最大为2A时,耗能最少,pH相对于输入电流和电导率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硝酸盐的去除,碱性条件有利于氨的去除,氨的去除速度低于亚硝酸盐的去除速度。
3生物处理法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组成。
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形悬浮状态。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庆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1)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动适应性强;(2)处理效果好并具良好硝化功能;(3)污泥量小(约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于固液分离;(4)动力费用省。

⑵ 畜禽养殖污水应该怎么处理才好

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1、还田模式
畜禽粪便污水还田作肥料为传统而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可使畜禽粪便不排往外界环境,达到污水零排放。既可有效处置污染物,又能将其中有用的营养成分循环于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家庭分散户养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均采用该法。该模式适用于远离城市、土地宽广且有足够农田消纳粪便污水的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种植常年需施肥作物地区,要求养殖规模较小。
优点:一是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化,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力;二是投资省,不耗能,毋需专人管理,运转费用低等。
其存在问题:一是需要大量土地利用粪便污水,每万头猪至少需7hm2土地消纳粪便污水,故其受条件所限为适应性弱;二是雨季及非用肥季节必须考虑粪便污水或沼液的出路;三是存在和传播禽畜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险;四是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连续过量施用会导致NO3-、P及重金属沉积,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源之一;五是恶臭以及降解过程所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释放对大气环境构成威胁。
2、自然处理模式
自然处理模式主要采用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养殖场粪便污水进行处理,适用于距城市较远、气温较高且土地宽广有滩涂、荒地、林地或低洼地可作污水自然处理系统、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求养殖场规模中等。
优点:一是投资较省,能耗少,运行管理费用低;二是污泥量少,不需要复杂的污泥处理系统;三是地下式厌氧处理系统厌氧部分建于地下,基本无臭味;四是便于管理,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无噪音;五是可回收能源CH4地。
缺点:一是土地占用量较大;二是处理效果易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三是建于地下的厌氧系统出泥困难,且维修不便;四是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3、工业化处理模式
工业化处理模式包括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一好氧处理等处理组合系统。对那些地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近郊、土地紧张且无足够农田消纳粪便污水或进行自然处理的规模较大养殖场,采用工业化理模式净化处理畜禽粪便污水为宜。
优点:一是占地少;二是适应性广,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三是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其主要缺点:一是投资大,每万头猪场粪便污水处理投资约120万~150万元;二是能耗高,每处理1m3污水约耗电2~4kW•h三是运转费用高,每处理1m3污水需运转费2.0元左右;四是机械设备多,维护管理量大;五是需专门技术人员管理。
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现状
畜禽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根据2010年2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对农业源、生活源和工业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分析汇总。在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268.26万吨和71.73万吨,占农业源COD和氨氮排放量的95.8%和78.1%,占全国COD和氨氮排放量的41.9%和41.5%。
目前全国规模化养殖场每天排放的畜禽养殖废水量大、集中,并且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CODcr、氨氮、重金属、残留的兽药和大量的病原体等,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污染,其主要的危害如下:
对水体的危害,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对农田及作物的危害

⑶ 养猪场污水怎么处理比较好

养猪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悬浮物、氨氮等污染物,其水质和水量受到生产工艺季节及产品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须选择耐冲击负荷强的工艺。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
1、物理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格栅、沉淀、过滤等。主要可以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杂质、饲料残渣、猪毛等可能对管道和水泵造成堵塞或磨损的物质。

2、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消毒、中和等。可以处理养猪废水中的可溶解性有害物质,比如酸碱性有机物和各种清洗猪圈使用的有机溶剂等。

3、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下利用微生物本身的新陈代谢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对于养猪场废水来说,固液分离是处理的最基础步骤。所以需要在正式处理之前采用预处理的方式去除废水中存在的大部分固态物质,以保证后续处理的负荷降低。对于固液体分离后的液体部分则一般采用厌氧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

⑷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废水如何处理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水中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是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系统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固体废物的处理是循环水处理的第一个流程,它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环节的处理效果,决定了整套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养殖水的质量。随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发展,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相关基础研究和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
养殖水固体废物的来源: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投喂的饲料,养殖品种的排泄物,养殖水中的生物菌团,养殖品种脱落的鳞片,残肢等。合理的饲料投喂量能减少养殖水体中残饵的数量,降低饵料系数,节省养殖成本。
养殖水固体废物的危害:
循环水处理中的固体废物对水质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浊度。过多的固体废物会使养殖水异常浑浊,影响养殖品种的活动。同时也会导致微生物菌团的快速繁殖,消耗养殖水中的溶解氧,导致养殖品种呼吸困难,增加了增氧难度。同时浊度过高的养殖水也会影响养殖品种的食欲,减缓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增加了患病风险。养殖固体废物的果度堆积还会导致其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在养殖水中,典型的有害物如氨氮等含量会持续升高,当氨氮含量高于0.5mg/L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所以及时排出养殖水体中的固体废物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重要步骤。
养殖水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循环水处理中的固体废物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来进行处理,根据固体废物的颗粒大小,有如下几种处理方式:
1. 吸污排污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残饵粪便的排污过程是核心环节之一,它关系到养殖水处理的最终效果。在所有养殖池的造型中,圆形是最利于排污的。使用增氧推水装置推动养殖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我国处于北半球,仅需很小的推力即可推动养殖水在养殖池中转动起来。利用离心力原理,固体废物会在中间堆积,在圆池底部中心开有排污口,固体废物由此排出,排污率可达95%以上。
2. 粗过滤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固体废物颗粒大小不易,需要经过多次处理才能完全去除,粗过滤主要是先过滤大于100目的固体颗粒废物。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过滤设备。第一种为滚筒过滤器,滚筒过滤器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过滤设备之一,采用316L不锈钢滤网,滤网目数可根据养殖品种的不同和生长过程进行调整。滚筒外设计有反冲洗水泵,可定时或按需对滤网进行反冲洗,保证过滤效果。 第二种为气浮排污曝气垃圾回收系统,该系统采用气提水和底排污原理,可同时排出较大的固体颗粒废物和悬浮的固体废物,养殖废水进入过滤桶后首先进入过滤网,然后在水位差的作用下流入下一级水处理单元,无需专门的吸污泵即可完成排污效果。根据需要,可为每个或每两个养殖池配置一个该系统,使用方便,节能高效。与滚筒微滤机相比,唯一缺点是需要人工清洗。
3. 精过滤
精过滤主要是去除养殖废水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和某些水溶性的杂质。泡沫分离是以气泡为介质,利用组分的表面活性差进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使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气泡吸着,并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然后分离水面泡沫,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的目的。蛋白质分离器就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泡沫分离装备,处理效果好,可根据系统要求进行定制,在水族箱,海洋馆等场所也有广泛应用。

⑸ 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废水是怎么产生的

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
1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部分水产养殖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选择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基于这种养殖模式,养殖者势必要在养殖过程中提高饵料的投入量及换水量,而大量的残饵、粪便会增大水环境的负荷量,一旦超过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引发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同时,日换水量的增加,不仅会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废水的排放也会影响周边的水域环境。养殖者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不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水体净化技术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而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河道中,若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质,就会使接纳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厌氧状态,不仅会污染水源,甚至会使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2渔药使用不当水产养殖者为了保证养殖产量,防治各类病害,在养殖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渔药,包括杀菌剂、除草剂、抗生素、防腐剂、甚至还会投放促进鱼虾产卵和生长的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会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散失到水中,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由于渔药使用不规范,在杀灭病菌、虫害的同时,也会对水体中的有益菌和浮游生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会使水环境的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一些低浓度、性质稳定的药物残留于水中,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积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乃至人体造成危害。
3饲料污染
养殖过程中饲料的使用,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大多数水产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的是生鲜饲料,生鲜饲料营养丰富、价格低廉。但是,这类饲料的吸收利用率低,饲料中仅有20%~30%的营养物质被鱼虾吸收,促进鱼虾生长,大部分营养物质则直接散失到水中或者通过鱼虾的排泄物再次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残饵、粪便中含N、P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有机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给养殖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配合饲料具备高效、优质、低污染的特点,但因为配合饲料成本较高、价格昂贵,往往被养殖者拒之门外。

⑹ 水产养殖中的废水该如何处理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相对于普通的工业污水处理而言,污染物种类和含量变化相对较小、生化过程耗氧量低,除了要满足排放标准外,还要满足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以及改善水产养殖环境的要求。虽说渔业废水可生化性较高,但其中含有的动物油脂、大量悬浮物、有机物等令废水经过生物处理后仍达不到行业排放标准。所以建议在生化前端加入破乳剂去除废水中的动物油脂、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使废水经过生化后能达标排放。

⑺ 养殖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现状

畜禽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不仅影响经济发展, 而且还危及生态安全, 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污水造成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和环境空气的严重污染, 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 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 其污染负荷很高, 各类畜禽粪尿排泄系数见表 1 。这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直接排入或随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库 , 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 使水体变黑发臭。水中含有大量的 N 、 P 等营养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排入鱼塘及河流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 严重者导致鱼塘及河流丧失使用功能。养殖污水长时间渗入地下, 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浓度增高, 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 有毒成分增多, 导致水质恶化, 甚至丧失其使用功能, 同时危及周边生活用水水质。高浓度污水还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 造成土壤透气、 透水性下降及板结、盐化, 严重降低土壤质量, 甚至伤害农作物 , 造成减产和死亡。



为控制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 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着手治理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污染难题。这一标准旨在鼓励生态养殖, 推动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畜禽场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考虑资源化利用, 减少末端污染物处理量。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 2 。



2 畜禽养殖废水的预处理

畜禽养殖废水无论以何种工艺或综合措施进行处理, 都要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措施。通过预处理可使废水污染物负荷降低, 同时防止大的固体或杂物进入后续处理环节, 造成设备的堵塞或破坏等。针对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或易沉降的物质, 畜禽养殖业采用过滤、 离心、 沉淀等固液分离技术进行预处理, 常用的设备有格栅、 沉淀池、 筛网等。格栅是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作用是阻拦污水中粗大的漂浮和悬浮固体, 以免阻塞孔洞、 闸门和管道, 并保护水泵等机械设备。沉淀法是在重力作用下将重于水的悬浮物从水中分离出来的处理工艺, 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目前, 凡是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养殖场基本上都是在舍外串联 2至3个沉淀池, 通过过滤、 沉淀和氧化分解将粪水进行处理。筛网是筛滤所用的设施, 废水从筛网中的缝隙流过, 而固体部分则凭机械或其本身的重量, 截流下来, 或推移到筛网的边缘排出。常用的畜禽粪便固液分离筛网有固定筛、振动筛和转动筛。此外, 还有常用的机械过滤设备如自动转鼓过滤机、 转辊压滤机、 离心盘式分离机等。

3 畜禽养殖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

3.1 自然处理法

自然处理法时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最传统的方法。自然处理法是利用天然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物理、 化学与生物的综合作用来净化污水。其净化机理主要包括过滤、 截留、 沉淀、 物理和化学吸附、 化学分解、 生物氧化以及生物的吸收等。其原理涉及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 分层多级截留、 储藏、 利用和转化营养物质机制等。这类方法投资省、 工艺简单、 动力消耗少 , 但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自然处理的主要模式有氧化塘、 土壤处理法、 人工湿地处理法等。氧化塘又称为生物稳定塘 , 是一种利用天然或人工整修的池塘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其对污水的净化过程和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很相似 , 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长 , 有机污染物通过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降解 , 溶解氧则由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和塘面的复氧作用提供 , 亦可通过人工曝气法提供。作为环境工程构筑物 , 氧化塘主要用来降低水体的有机污染物 ,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 并适当去除水中的氮和磷 , 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土壤处理法不同于季节性的污水灌溉, 是常年性的污水处理方法。将污水施于土地上, 利用土壤 - 微生物 - 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物理的、 化学的和生物净化过程, 使废水的水质得到净化, 并通过系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利用,使绿色植物生长繁殖, 从而实现废水的资源化、 无害化和稳定化。人工湿地可通过沉淀、 吸附、 阻隔、 微生物同化分解、 硝化、 反硝化以及植物吸收等途径去除废水中的

⑻ 水产养殖废水怎样处理

养殖废水一级处理就是将废水中的毛、皮以及各种浮渣还有大颗粒悬浮物专,最终属进入到隔油池,这个步骤主要目的就是将其中的油脂与废水中的泥砂去除,然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就是为了为保证后续处理能够正常运行得到稳定出水水质,不仅如此还能起到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的作用。
养殖废水经过调节池的水会被压力泵提升到浮沉淀一体机。去除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得到的水质会进入到废水处理设备,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水解酸化池以及二级接触氧化池还有沉淀池组成,屠宰废水在水解酸化池进行酸化处理,全部的大分子有机物会被转化为低分子有机物,经过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水解的废水进行到最终的沉淀池,池出水经过滤消毒达标排放。

⑼ 养殖排放水或回用水的处理设施有哪些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和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的案例。养殖排放水生态化处理,主要是利用生态净化设施处理排放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并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的产品,实现循环经济和水体净化。养殖排放水生态化水处理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许多技术环节尚待研究解决。
(1)生态沟渠利用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构建的一种生态净化系统,由多种动植物组成,具有净化水体和生产功能。
生态沟渠的生物布置方式,一般是在渠道底部种植沉水植物、放置贝类等,在渠道周边种植挺水植物,在开阔水面放置生物浮床、种植浮水植物,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渠壁和浅水区增殖着生藻类等。有的生态沟渠是利用生化措施进行水体净化处理。这种沟渠主要是在沟渠内布置生物填料,如立体生物填料、人工水草和生物刷等,利用这些生物载体附着细菌,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2)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沙、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人工湿地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湿地按水体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水体净化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净化过程。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沙石、土壤具有物理过滤功能,可以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截流过滤;沙石、土壤又是细菌的载体,可以对水体中的营养盐进行消化吸收分解;湿地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其根际的微生态环境也可以使水质得到净化。利用人工湿地构筑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可以实现节水、循环和高效的养殖目的。
(3)生态净化塘一种利用多种生物进行水体净化处理的池塘。塘内一般种植水生植物,以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通过放置滤食性鱼、贝等,吸收养殖水体中的碎屑、有机物等。生态净化塘的构建,要结合养殖场的布局和排放水情况,尽量利用废塘和闲散地建设。生态净化塘的动植物配置要有一定的比例,符合生态结构原理要求。生态净化塘的建设、管理、维护等成本,比人工湿地要低。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自然资源》

⑽ 养殖场养殖废水如何处理循环使用

养殖废水一般要先进行脱水,固液分离,然后再处理废水,一般采用厌氧好氧工艺,但是氨氮比较难达标,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才能进行回用。

阅读全文

与养殖废水循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网格树脂吸附与离子交换的区别 浏览:353
同时蒸馏萃取的流程 浏览:351
史密斯和欧恩净水器哪个好 浏览:648
养鱼净水器用什么牌子好 浏览:408
外省学生回山东上学用隔离吗 浏览:185
超滤水什么品牌好 浏览:405
ro膜能调精度吗 浏览:447
沁园净水器185c废水多少 浏览:696
反渗透dro什么意思 浏览:211
净水器微米多少最好 浏览:436
ro膜tds200 浏览:336
污水管压在楼下了怎么更换 浏览:466
污水池图集09s30420 浏览:862
净化器怎么工作的 浏览:647
雨水回用验收要求规范 浏览:959
南朗污水管道工程多少钱 浏览:186
含氧化硅的废水如何处理 浏览:940
污水泵有5根线怎么接 浏览:754
甲级废水 浏览:437
废超滤膜回收 浏览: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