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污染重金属和悬浮物检测分析
1、选取两类农作物:一类为引用S河水灌溉的农田生产出的农作物,一类引用无污染河水灌溉农田生产出的农作物作对比;将两类农作物分别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对比两者的重金属含量(因为重金属不会被植物消解,所以检测重金属含量是最好的方法);
2、选取至少两个河水样本:一个为洗煤厂下游的污染水样,另一为洗煤厂上游的未污染水样,对两者的SS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分别进行检测;
3、请专家或引用论文引述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重金属很难被动植物消解,会沉积在食物链中,国外也有重金属中毒的相关事例)。
工业废水污水检测主要是对企业工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污水和水生物检测的总称。
工业废水污水检测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可分为造纸废水、蚀刻废水、纺织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冶金废水、印染废水、炼油废水、医疗废水等。
工业废水检测测试项目 工业废水检测测试:PH、CODcr、BOD5、石油类、LAS、氨氮、色度、总砷、总铬、六价铬、铜、镍、镉、锌、铅、汞、总磷、氯化物、氟化物等。 生活废水检测测试:PH、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总硬度、总铁、总锰、硫酸物、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游离氯、总镉、六价铬、汞、总铅等。
城市排水检测测试项目: 水温(度)、色度、易沉固体(15min)、悬浮物、溶解性固体、动植物油、石油类、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Cr)、氨氮(以N计)、总氮(以N计)、总磷(以P计)、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总氰化物、总余氯(以Cl2计)、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总铍、总银、总硒、总铜、总锌、总锰、总铁、挥发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可吸附性有机卤化物(AOX,以Cl计)、有机磷农药(以P计)、五氯酚。
工业废水水样采集 :
1、采样前的准备
(1)容器准备 容器的选择原则:水样不溶于容器、容器材质不吸附水样中某些组分、水样与容器不发生直接化学反应、避开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
(2)采样器的准备: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冲洗干净(三洗)。
2、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1)水样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损失和丢失,要包装好,贴上标签、密封好。
(2)储存水样的容器可能吸附、玷污水样,因此,要选择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的材料作容器,常用的有硼硅玻璃、石英、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最常用的是硼硅玻璃、聚乙烯瓶。
(3)运输过程要求尽快,常用监测车、汽车、船,甚至飞机。 工业废水污水检测测试执行标准 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
排放标准编辑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44-2008
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9-2008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8-2008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6-2008
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1-2008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523-2008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466-2005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6-19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7-1992
3. 重金属的检测有哪些方法
重金属的检测有:
1、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无须有机破坏,溶于水、稀酸、乙醇的药物中的重金属检查为最常用的方法。
2、炽灼后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难溶或不溶于水、稀酸或乙醇的药品,或受某些因素(如自身有颜色的药品、药品中的重金属不呈游离状态或重金属离子与药品形成配位化合物等)干扰不适宜采用第一法检査的药品的重金属检查。
3、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物中重金属杂质的检査。
重金属的性质:
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原子序数从23(V)至92(U)的天然金属元素有60种,除其中的6种外,其余54种的密度都大于4.5g/cm3,因此从密度的意义上讲,这54种金属都是重金属。但是,在进行元素分类时,其中有的属于稀土金属,有的划归了难熔金属。
无论是空气、泥土,甚至食水都含有重金属,如引起衰老的自由基、对肌肤有伤害的微粒、空气中的尘埃、汽车排气等,甚至自来水都给肌肤带来重金属,甚至有些护肤品如润肤乳等的一些重金属原料比如镉,也是其中之一。重金属累积后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重金属
4. 如何检测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哪里可以检测
检测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请参照中科检测相关检测标准的测定方法,检测的项目不一样。
5.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处理方法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使用膜处理技术:
其中纳滤可以浓缩废水中金属离子、盐类等,反渗透可以膜截留金属离子和有机添加剂,而让水分子透过膜,而达到分离、浓缩目的。
含重金属废水进入处理系统,根据需要,经过复合试剂预处理,减少其它离子对膜系统的影响,之后通过纳滤膜、反渗透膜实现物料分离、浓缩。
本系统设置多套纳滤装置,既可以辅助实现浓缩倍数的要求,也可以切换实现出水重金属离子实现达标排放的要求。
重金属废水来源及其处理原则:
重金属废水主要来自矿山、冶炼、电解、电镀、农药、医药、油漆、颜料等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水中重金属的种类、含量及存在形态随不同生产企业而异。由于重金属不能分解破坏,而只能转移它们的存在位置和转变它们的物理和化学形态。
例如,经化学沉淀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从溶解的离子形态转变成难溶性化台物而沉淀下来,从水中转移到污泥中;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经再生后又从离子交换树脂上转移到再生废液中。
因此,重金属废水处理原则是:首先,最根本的是改革生产工艺.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属。其次是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科学的管理和操作,减少重金属用量和随废水流失量,尽量减少外排废水量。
6. 怎样快速检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
快速检测方法很多方法一,使用便携式仪器检测方法二,使用试纸法快速检测水内中重金容属方法三,检测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可能性.在CA培养基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锌、铜、铅等重金属,再将水霉菌菌株移至此些培养基上培养.由实验结果得知,培养基内含500 ppm硫酸锌、40 ppm硫酸铜与500ppm硝酸铅时,皆会使水霉无法生长;而含有450 ppm硫酸锌、30 ppm硫酸铜与450ppm硝酸铅时,水霉虽生长不佳,但仍可生长、繁殖. 由于水霉菌在适当湿度、温度并提供适量光照的环境下生长十分快速,约1~2日,所以可以十分快速检验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加上菌株容易取得、培养材料十分便宜,因此,利用水霉或检测水中水霉含量即可作为检测重金属污染程度一项十分经济、快速、简便且准确的参考指标之一.至于有关水霉菌对各种重金属的灵敏度与如何推广应用水霉来检测水中,甚至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则有待进一步试验和改善.
7. 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检测水中是否重金属超标
观察茶具或茶杯上的颜色,超标会出现青绿色。
含重金属的水来擦洗瓷器或衣物上时,会出现褐色的痕迹。
烧开水,然后喝一下,在喝的过程中仔细感觉一下水中是否有异味。是否有一种涩涩的味道。如果有就说明水质的硬度偏高。
用杯子在自来水龙头下面接水,闻一下水里是否有一股漂白粉的味道,如果有的话,你家的自来水中可能含有余氯。
用比较透明的容器,没有印花的玻璃杯,一次性的塑料杯即可。接满一杯子水,放置几个小时然后在光线好的地方仔细观察,观察一下水中是否有悬浮物。如果有的话建议处理。
8. 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应该如何处置
一、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原因调查程序
(1)调查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造成重金属突发事件区域或流域的涉重金属企业相关情况,初步判断造成污染的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调查涉嫌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地理位置、基
本工艺、生产规模、以前是否有群众投诉等;调查涉嫌企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和环评审批文件、“三同时”验收报告等,收集相关行业的产业政策、排放标准等;收集该区域或流域的环保执行标准。
根据造成污染的重金属种类统筹安排现场调查需要的调查取证的装备。
(2)制定方案
根据收集的基本资料和数据,制定调查方案。根据造成污染的重金属种类确定流域或区域调查步骤、调查路线,可联系专家或其他部门配合调查取证。
(3)现场调查
按制定的调查方案进行现场检查,重点针对区域或流域内的可疑企业进行调查,检查企业相关工序的物耗和能耗相关报表以及生产销售台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企业自行监测记录等相关资料;检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及环保验收的执行情况;检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处理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物排放口是否规范,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应急设施是否配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是否按规范处理处置;根据上述调查判断发生重金属污染的企业或工段。
(4)处理
对于引发重金属污染的企业,应立即责令企业停产并停止排放污染物。对于排放污水造成的污染事件,应立即停止排放废水的相关工段生产,或者把污水临时截留,待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后再加以处理。
(5)总结归档
编写总结报告,对现场检查过程中的文字材料进行归档,总结调查经验。
二、现场调查方法
(1)资料检查
Ø 检查资料的完备性:需要检查的资料内容视调查要点的不同而不同。
Ø 检查资料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比较。
Ø 检查资料的真实性:根据不同资料在时间和工况上的一致性进行判断。
(2)现场检查
根据所收集资料在现场对流域或区域的相关企业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产生该种重金属污染物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周边敏感目标距离、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情况、污水排放管线等,必要时可利用便携式重金属检测装置实地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
(3)现场测算
Ø 便携式仪器测量法:主要是指使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测定污水处理站排口污染物浓度。
Ø 在线监测数据:检测企业在线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调取最近一个月的在线监测数据。
Ø 物料衡算法:在不具备快速测定污染物排放情况时,可根据收集的企业原辅料、产品的分析数据,根据元素在生产过程的走向,推算各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浓度。
(4)现场访谈
Ø 与企业现场操作访谈:与车间工人进行随机性的访谈,了解企业近期生产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是否进行演练等。
Ø 周边居民访谈:走访企业周边居民,核实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了解企业运行过程中是否对附近居民带来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方面的污染。
三、现场调查要点
(1)选址是否合理
环境敏感区判断:
调查该企业选址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在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电子等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铜、铅、锌冶炼企业及生产装备。
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是否符合已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文件的规定
(2)环评制度执行情况
Ø 新建、改建和扩建冶炼生产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是否批复。
Ø 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的措施等应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环评审批文件一致,是否存在重大变更或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超过五年方开工建设的而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况。
Ø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否越级审批。从2009年3月1日起,新建和改扩建铜、铅、锌冶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全部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
(3)“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Ø 污染防治设施和生态保护措施是否严格按照环评审批文件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Ø 检查环保设施是否按环评审批文件要求建设到位,可根据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一览表逐一核对各环保设施,同时,检查环保设施的规模与效果能否满足要求。
Ø 检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是否齐全,验收提出的整改意见是否落实到位。
(4)试生产管理
对于正处于试生产的企业,应调查该企业是否按规定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试生产申请,并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试生产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四、污染源现场监察要点
(1)产业政策
调查企业是否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有色冶炼企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准入条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要求。
(2)生产现场及污染防治措施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节点及治理措施具体可参照第三章进行筛分检测,检查该企业各污染源节点是否按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处理处置。
(3)环境应急管理
环境应急设施
冶炼企业是否有污水处理事故收集池,收集停电、检修、故障停车或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泵机出现短时故障而致使系统无法正常处理污水时的事故排放,以及由于各车间因事故而造成排水。在电解车间底部和净液车间内部是否建有足够容量的事故集液池,收集后返回生产系统;在成品酸罐区内是否设有围堰及收集池,回收事故状态漏酸,事故排水都进入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回用;事故水池是否进行了防渗、防腐。
(3)环境应急管理
环境应急预案
Ø 企业是否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该应急预案应具备可操作性,并保持不断更新完善。
Ø 是否制订预防事故措施,并按照预案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质与设备。
Ø 是否具备应急监测的能力。
(4)综合性环境管理制度
Ø 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检查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并调查企业是否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Ø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执行
调查企业是否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Ø 排污收费制度执行调查企业是否按要求按时缴纳排污费。
Ø 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是否制定环境监测制度、污染防治设施设备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是否配置专业环保管理人员。
五、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方案
处置程序
(一)接报。值班人员接到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要认真记录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出现的特征及可能的危害范围与损失、报告人等,并迅速向应急处置办公室报告。
(二)行动。各部门接到实施应急预案指令后,应迅速出动赶赴现场,同时,按照职责分工,及时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发展态势。
(三)现场处理处置。应急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听从指挥,根据职责分工,按照应急处理处置程序,立即开展工作。
(四)应急终止
(1)应急终止的条件
①当事件得到控制,紧急情况解除;
②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公众免受污染,并将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2)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的终止,由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申请,相关部门写出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处置报告,经总指挥批准上报后终止应急工作。
六、应急处置措施
(一)成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组
设立重大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组长一人,负责全过程统一协调;设现场副组长一人,负责现场应急救援;设保障副组长一人,负责调度内外的保障支援
(二)组织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办公室的决策和技术支撑,在应急响应时,根据现场提供的评价结果、监测分析结果,对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做出评价,向应急领导办公室提出可供采取的合适的防护措施和防护行动建议,为应急领导办公室决策提供依据。
(三)环境风险评估与监测
现场应急响应组长必须随时向应急领导办公室通报现场情况,判断事态发展状况,决策应急响应行动。环境监测部门应根据应急领导办公室的要求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和水质污染等状况实施动态监测。
(四)污染控制
重金属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办公室应根据职责、应急监测的结果和事件的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1)从源头上防堵污染源,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或大气,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对污染源进行防控。
(2)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污染范围。以监测数据为依据,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将污染物控制在一定的水域范围或大气环境保护范围内,防止继续扩散。
(3)对于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应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结合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稀释、中和、置换、净化。
(4)对于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应及时通知可能受水污染事件影响的取水单位停止取水,并做好启用备用水源或采用其他设备临时供水的准备工作
(5)对于重金属超标的周边居民,应及时安排进行治疗,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搬迁范围及安置措施。
(五)应急人员安全
应急响应人员进入应急响应现场必须配备必须的防护器材,进行任何响应行动必须报告,不允许单独行动,必须有共同行动人员或监控人员。在应急响应人员自身安全无法保证时,领导办公室应下令应急响应人员撤离。
(六)及时公布处理进程
各级人民政府及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舆论引导,建立快速发布机制,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严格把关的原则作好重金属污染事件报道工作。按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不定期的就事件预警信息、事件救援情况、现场调查情况、事件认定意见、应急处理结束等信息进行新闻发布。避免因发布滞后造成工作被动及群众猜疑。对不实传言以及媒体有关事件内容的不准确报道,应当及时通过发布通告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澄清事实真相,以正视听,避免引发群众恐慌。新闻稿件统一由应急领导指挥部负责审核。必要时,由事件应急指挥部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信息。建议将手机短信预警机制引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之中,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
(七)后期处置
根据现场专业人员意见及监测结果,组织事件应急处理后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工作,消除污染隐患。同时监测部门提供跟踪性监测。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相应技术支撑部门的科学依据,对事件中涉及的损害赔偿问题,按照行政调解程序进行。根据事故认定结论,下达行政处理意见,并对事件进行通报。
七、责任追究
(1)企业责任
(2)相关管理部门责任
Ø 地方政府责任
Ø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任
(3)问责。
参考网络
9. 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检测可以找什么机构做
橡胶剂PH值做检测,有很多的检测机构,找英格尔
10. 可通过测量哪些指标来确定水体重金属污染种类
水体污染会引起水质的恶化。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是反映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对水体进行监测、评价、利用以及污染治理的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通常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各种水质标准,以及相应的测定方法。对于水体污染的指标有哪些分类,下文围绕此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主要内容有:
水污染的指标按照性质可分为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三类:
一、化学性的污染指标意义及影响
(l)pH值:pH值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一般以pH测定计测定或以太酚、甲基橙等指示剂判定。pH值影响生物的生长、物质的沉淀与溶解、水及废水的处理等。
(2)酸度:表示水中和碱的能力。水中酸度的形态及大小,可推知水质的好坏,废水处理加药的多少,并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
(3)碱度:碱度可指示废水处理的加药量,水的腐蚀性、生物处理操作的效果等。
(4)氯化物:指水中的氯离子[Cl-],具有腐蚀性,高浓度时对农作物有妨碍。若水中氯化物升高,可能因海水入侵污染或工业废水的排入。
(5)固体:废水经103-105度C蒸干后的残余物,称为总固体物(TS),可再分为悬浮固体物(SS)与溶解固体物(DS)。水样过滤后的滤液蒸干所得的重量为溶解固体物。悬浮固体可影响水体的外观。有机性固体如水生物及有机物耗用水中溶氧降低水体溶氧量。无机性颗粒会发生沉积作用。
(6)化学需氧量(CODcr):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可破强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量。测定时取定量的废水,以重铬酸钾在酸性下氧化有机物产生CO2及H2O,再计算氧化消耗的氧量。CODcr的测定,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及家庭污水之有机物含量分析。
(7)生化需氧量(BOD):BOD之定义为细菌在好氧情况下使分解的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在好氧情况下,家庭与工业废弃物排入水沟中所造成污染的程度,可用BOD试验根据其需氧量来决定。一般所称的BOD为五天2O度情况下试验所得的结果。BOD是测定生物性可氧化有机物的唯一方法,并可用于控制河川污染的主要基准。
(8)溶氧(DO):水中的溶氧可能来自空气中或人为曝气,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自O度C的14.6mg/l到35度C时的7mg/l。氧的低溶解度为自然水净化能力受到限制的主因。溶氧的测定可用来控制河流污染程度,以维持鱼类或其它水中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情况。
(9)氮:氨氮是生物活动及含氮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可指示污染。氮在污水中的主要状态有氨氮(NH3-N),亚硝酸氮(NO2-N),硝酸氮(NO3-N),有机氮等,其中氨氮及有机氮的和称为纯凯氏氮。通常可藉氮的测定,以控制生物处理净化的程度。
(10)磷:污水中的磷一般以正磷酸监及聚磷酸盐存在。若水中浓度高,表示可能受工矿废水、家庭污水、清洁剂、肥料等污染。湖泊、水库的藻类滋生,亦受到磷的影响。
(11)硫化合物:硫酸盐为原水中最主要的一种阴离子,在厌氧状态下,硫酸盐常被微生物还原为硫化氢气体,更进一步和氧反应成硫酸腐蚀下水道管渠。
(12)重金属:最常见之有害重金属包括镍、锰、铅、铬、镉、锌、铜、铁、汞等。若含量太高,对生物有急性或慢性的毒性,产生味道及影响水体外观,并且减少河川的自净作用。
(13)放射性物贸:可立即分裂产生放射线物质,如α、β、γ射线等以达稳定的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水中生物可累积微量的放射物质,若食用之将导致癌症及遗传上的突变,其放射性强度单位为居里(Curie)或伦琴(Roentgen)。辐射线与生物体或水作用,会产生许多游堆的粒子是极具反应性,因此会继续与蛋白质反应,降低的活性,阻止细胞分裂、破坏细胞膜或破坏细胞的功能。
(14)清洁剂:清洁剂的主要成份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产生的泡沫及磷会影响净水作用及产生富营养化现象。
二、生物性的水污染指表标之意义及影响
(1)大肠菌类:大肠菌类系大肠菌与大肠茵类似性质细菌之总称。细茵学上定义为普通栖于人畜盲肠管内之格兰姆染色阴性,无芽孢之杆菌类,能分解乳糖而生成酸及气体。大肠菌类有下列几种特性,常用于给水之污染指模。a.数量大,易检出。b.大肠菌较一般致病菌生存力强可显示污染的久暂。c.检验简单且很快得到结果。d.极少量即可检出。e﹒大肠菌类可为粪便污染的指标。
(2)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指平面培养上之聚落数,常以此为水质判定的标准,细菌总数愈多表示污染愈严重。
(3)水生物:水中生物对水质有不同的敏感度,一般洁净的水中生物种类多而数量少,而受污染的水生物种类减少但数量增多,但若受到严重污染时,较高等的水生物无法生存。
(4)富营养生物:若水中含有过多的养分,致藻类、岸生植物水草的繁殖,形成富营养化,间接影响动物性浮游生物、鱼及底栖生物等的采殖,因水的营养程度不同,各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也不同。因此可藉此特性判断水的营养态及污染的程度。
三、物理性的水污染指标之意义及影响
(1)水温:表示水的冷热程度,常用°C表示。水温可影响水的密度、粘度、蒸气压、表面张力等。物理特性在化学方面可影响水中的溶解度、化学反应速率及气体交换率,在生物方面可影响生物的活动及生化反应速率。热污染为水温受废水影响所形成的。
(2)外观:可凭视觉、嗅觉等感官的直觉反应来判断,包括色度、浊度、臭味、沉淀物等。
(3)臭味:臭味可能来自有机物及无机物质、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自然界的有机物经厌气分解,皆可产生臭味,可由舌头感觉出或鼻子之嗅觉闻出,发出臭味的物质大部分为挥发性物质。
(4)色度:分真色度及表色度,前者是除去水中悬浮固体测得的色度,后者是水样直接测得的色度。自然水多呈淡黄色,一般采用铂氯酸钾及氯化亚钴溶液为标准。色度虽对某些特殊工业,如造纸、染整、食品等会着色于成品而影响其品质,但在卫生上的问题较小,仅于美观土、视觉上的不适。
(5)浊度:浊度表示水对光的反射及吸收性质。在供水方面、浊度量测的结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鱼类的生长及繁殖亦有影响。
综上所述,水体污染的指标有哪些分类主要有生物、化学、物理三大类的水污染,另外还对此给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做出了精确的对照,希望人们能够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便能够更好的发展。若还有想要了解的,敬请关注大禹网,我们再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