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出两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方法
防止水体污染的方法有:
1、工业上, 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内少污染物的产生,容 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
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应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2. 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防止土壤污染
纳米矿石吸附污染物,让重金属永埋地下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东美博士介绍,土壤污染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受影响更严重,研究起步也比较早,而我国直到1996年才正式出台土壤质量标准(土壤是否污染,需参照这个标准)。不过,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以陈怀满研究员为首的科学家就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调查了重金属在不同土壤中的背景值、安全容量之后,尝试着对污染物进行固定、迁移、转化等土壤修复研究。“一开始,我们将石灰、钢渣等颗粒粉尘放进污染的土壤,利用矿物质可吸附的特性对某些重金属进行‘固定’,使其性状稳定,永埋地下,不易溶解于水,也不易被植物吸收,其危害性也就大大降低了。”周东美研究员说,后来随着材料科学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将固定重金属的载体扩展到蒙脱石、凹凸棒石、活性炭等,考虑到纳米材料的高活性,将具有吸附特性的矿物颗粒粉碎到纳米级(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载体颗粒变细,在土壤中固定重金属的性能更好。
寻找“超级植物”,让重金属吸收转移
同样是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就会造成污染,但如果种植棉花的话,就不存在污染的问题。基于这一点,专家研究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另一种方法———寻找“超级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收转移。何谓超级植物?据周东美研究员介绍,不同的植物对土壤中不同的重金属吸收的量都是不同的,比如说,同是重金属铜,普通的植物吸收量只有10-20ppm(毫克/千克),但有的植物吸收量可达1000ppm,那么,这种高吸收能力的植物就叫“超积累植物”,俗称“超级植物”。为了寻找“超级植物”,各大科研院所的专家都在努力,继中科院陈同斌研究员发现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其对砷吸附量高达22630ppm,超过普通的植物上千倍。)后,南京土壤所的专家通过溶液培养和土培实验,又发现了遏蓝菜(Thlaspicaerulescens)和一种蕨类植物C.presl对锌有较强的吸收,同时研究出如何提高铅在不结球白菜地上部积累的诱导技术。“将‘超级植物’种植在相应的重金属污染区,如:铜锌矿的周边,就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周东美说。
专家“以毒攻毒”,让细菌“喝”农药
除重金属外,土壤中还存在很多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物、致癌物多环芳烃等。周东美研究员说,对付这些污染物,必须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让它们去破坏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经过降解以后,这些有机物本来的危害性也就失去了。据周东美研究员介绍,用细菌、真菌降解有机物污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特性是不同的,必须做大量的微生物培养和降解试验,然后从众多的微生物中挑选出最适合某一种有机物降解的菌种。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发现一种名为“假单胞菌”的微生物,它对有毒农药阿特拉津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除此以外,专家还发现土壤中的小动物———蚯蚓也是修复污染土壤的能手,在分解酶和催化剂等作用下,可以让蚯蚓在松土的同时,加速污染物的分解。周东美研究员表示,有了这些发现后,人们就可以将微生物降解与纳米技术固定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对土壤进行综合修复,最终把土壤污染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3. 防止土壤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1)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2)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3)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残留时间长的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
(4)积极慎重地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5)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认识土壤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土壤的观念。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采取生物措施改良污染土壤。积极推广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某些非食用的植物如花卉、林木、纤维作物等。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要防止这种方法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3)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胶体性质,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4)改变轮作制度。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
(5) 换土和翻土。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的客土的方法。对于污染严重斑块状的土壤,可采取铲除表土或换客土的方法。
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防止新的土壤污染;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良土壤,防止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4.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是什么
(1)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其次重复利用废水。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
如电镀废水闭路循环,高炉煤气洗涤废水经沉淀、冷却后再用于洗涤。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回收有用产品。尽量使流失在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与水分离,就地回收,这样既可减少上产成本,又可降低废水浓度。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水体污染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
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规定标准。第四同行业废水应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计划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
(3)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设立国家级、地方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有关环保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保护环境、保护水源。颁布有关法规、制定保护水体、控制和管理水体污染的具体条例。
(4)防止污水渗入到土壤水体中的方法扩展阅读
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有效控制和预防措施,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削减到最小量。
(1)
对工业污染源,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资源能源利用量最小,污染排放量也最少的先进的生产工艺。清洁生产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有:改革原料选择及产品设计,以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
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对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采用循环用水系统,减少废水排放量;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用成分,使废水浓度降低等。清洁生产提倡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及管理,而不是只强调末端处理。
(2) 对生活污染源,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减少其排放量。如推广使用节水用具,提高民众节水意识,降低用水量,从而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
(3) 对农业污染源,为了有效地控制面污染源,更必须从“防”做起。提倡农田的科学施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农田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进而减少农田径流中所含氮、磷和农药的量。
5. 防止污水渗透到土壤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王者侮辱已谈妥的土壤里,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节约用水。
6. 水体污染怎样预防与治理
1976—1982年农业部估算全国污水灌溉面积约在133.33万公顷以上。普查涉及的37个灌区,共包括污灌面积38万公顷,约为已知污灌面积的27%。根据污水来源,概括为三大类型灌区:即城市混合污水灌区,石化废水灌区和工矿废水灌区。从污水的综合污染指数来看,37个灌区中有32个灌区综污水,有21个灌区,说明水质普遍不符合灌溉要求,也说明发展污水预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污灌对作物可能产生危害的污水成分大致可分为如下三大类:城市污水、某些工业废水和畜舍排水中的过量氮素和有机物;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毒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矿山排水和下水污泥中的重金素和其他有毒元素。城市污水、某些工业废水和畜舍排水中的过量氮素和有机物,首先危害主要谷类作物,其次也对水田的旱作物和旱田上的灌溉作物产生不良影响。污水中的氮素形态,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其中无机态氮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等。有机态氮包括胺态氮、氨基态氮和蛋白态氮等,各种形态氮所占的比例依污染源而有不同,生活污水中有机态氮约占40%,无机态氮约占60%。污水中的氮对作物生育的影响,因形态不同而有不同,但是无论哪种形态的氮,只要供应过剩,都会表现出过剩危害。土壤中有机态氮积累,是产生氮素过剩和土壤异常还原的主要原因。氮素过剩对作物的危害,一般表现为贪青倒伏、结实不良、病虫害多发等现象。污水中能够检出的有机毒物种类繁多,其中浓度较高、危害作物面积较大的有机毒物较多的有酚、氰和三氧乙醛;苯并(a)芘在污水中检出的几率并不算高,但因系强致癌物质,对其危害也给予了较多的注意。作物对酚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其适应范围因作物种类、品种,土壤类型和栽培条件而有不同。污水含酚25毫克/升以下时,水稻和小麦生长正常;50毫克/升以上时,开始受抑制。作物体内酚的残留量随污水中酚浓度增加而增加,酚在植物各部分的残留量按茎叶>根>籽实的顺序递减,残留在籽实中的酚量占总残留量的比例很小。污水中酚的浓度在12毫克/升以上时部分作物的品质变劣,口味变涩。
污水中的有机物随污水进入土壤后,在旱田氧化条件下最终全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在稻田厌气条件下则生成氢、甲烷等气体,醋酸、酪酸等有机酸,以及醇类等中间代谢产物。在厌气分解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以及高价铁、锰和硫酸根等土壤氧化物中的氧被消耗,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生成二价铁、锰和硫化氢等,这些化合物同厌气分解的中间产物有机酸等被作物吸收,阻碍作物体内代谢,抑制作物生育、根的伸长和发根等,或者引起根腐病,由此造成作物减产,这种现象称为农田的异常还原危害。
污水中的矿物油和中性洗涤剂可使某些作物生育严重受阻。油类对作物的危害,除了直接附着于或侵入植物体而对作物产生生育危害外,还可因覆盖田面水表面而妨碍土壤中氧的补给,或促进水温和地温上升,而促使土壤异常还原,引起根腐现象。其次,还可能产生使土壤物理性状变劣等间接的不良影响。将油类施入兼作农用的污水地处理场,也可能会对植物种籽发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施入场地的油挥发性强,就应当在播种和种籽发芽之前或之后较长时间施用。油对植物发芽和产量的影响比其对土壤系统的冲击更为显著。土壤含油量大约为土重的1%看来是油脂造成多种旱作物减产的临界值,若土壤含油量达到土重的1.5%~2%,作物减产往往超过50%。这种效应发生在油类施入不久和尚未被去除之前。根据涉谷政夫的盆栽试验结果,就洗涤剂对水稻的影响而言,硬型ABS(烷基苯硝酸盐)达100毫克/升,水稻的生长量和产量就会急剧降低,软型LAS的危害稍轻,但就米质而言,5毫克/升即已表现出影响,10毫克/升以上时根的老化加速,稻株呈现秋衰现象,一级米中基白米百分数增加,米质明显变劣。根据水培试验结果,硬、软两种类型的洗涤剂都是浓度达10毫克/升时,糙米产量减半。
金属矿山、冶炼厂和电镀厂等废水,含有铜、锌、镉、砷等元素,常使农、药用作物受害,进而影响人体健康,成为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危害作物的途径,除了含这些有害物质的灌溉水的直接作用外,还可以是以土壤为媒介而起作用。由此可见,水的污染是土壤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水体中的污染物对人畜的为害也很大。水体中的病原物可引起人畜疾病。日本的“水俣病”就是汞中毒引起的;“骨痛病”是镉中毒引起的。其他重金属也能引起中毒。水中的农药也能引起中毒。有的水体中还含有致癌物质等。
水体污染预防和治理的主要途径是控制污染源和废水处理。控制污染源的方法是节约用水,减少排污量,建立工厂废水处理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的方法有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7. 为防止污水渗透到土壤水体中采取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污水池做防渗处理!
8. 如何防止土壤污染
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
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
3、合理使用化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4、施用化学改良剂: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
(8)防止污水渗入到土壤水体中的方法扩展阅读
土壤污染物途径:
1、矿山采冶:采矿业是农业污染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专家在湖南一个矿区进行了长期的健康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农民的血液中有一些重金属存在,不仅如此,由于采矿释放出的有害物质会深入空气和水流,污染土地及农作物。
2、工业三废:废气污染空气后的颗粒物沉降到土壤表面,污染土壤。废水排放后灌溉农田,污染土壤。废渣的堆放,有毒物质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土壤。
3、污水灌溉:不合理的污水灌溉,使土壤结构功能遭受破坏。可能有些地方,本身化肥用得很少,也没有矿,但是如果上游的水污染了,下游的水稻也会引起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土壤污染
9. 解决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措施是用什么把垃圾跟土壤及地下水隔开
垃圾渗滤液简单地说就是从垃圾里渗出来的水。生活垃圾在填埋和堆放过程中,会有大气降水(雨和雪)落在垃圾上,另外垃圾自身带有水分,垃圾里的有机物质发生生物化学分解也会产生水,以上这些水淋溶过垃圾之后便成为污水,也称为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如COD浓度高达城市污水数百倍;色度呈黑褐色;有浓烈的臭味。防渗工程没有做好或渗滤液收集后处理不当将引起严重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污染。
另外填埋场的渗滤液水质还随垃圾填埋的时间而改变,以上特点造成渗滤液治理的难度大,投资费用高,治理成本高。
(望采纳)
10.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包括节约生产废水,规定用水定额,改善生版产工艺和管理制度、提权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制定物料定额等。
②发展区域性水污染防治系统,包括制定城市水污染防治规划、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规划,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发展污水经适当人工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和回用于工业,在不污染地下水的条件下建立污水库,枯水期贮存污水减少排污负荷、洪水期内进行有控制地稀释排放等。
③发展效率高、能耗低的污水处理等技术来治理污水。
(10)防止污水渗入到土壤水体中的方法扩展阅读
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紧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突出,而水环境污染严重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迫切需要解决;
二是以点源治理为基础的排污口净化处理,不能有效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从区域或水系的整体出发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由点源治理的尾部控制过渡到源头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污染。